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都市 > 重生之建筑大师 > 第七九章 朴实的智慧

重生之建筑大师 第七九章 朴实的智慧

作者:七死八活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7-02 10:22:05 来源:书海阁

““嗯?墩子你到底想到什么办法?”

“我呀,刚才就从你说的滑模中得到灵感,我觉得有一个办法可以试一试,不不不,这甚至都不能说是办法,最多只能说是习惯,一个良好习惯,我想如果让咱们工人师傅养成这个习惯的话,我想咱们的施工速度也许还能再快点。”

要说李华勇这话虽然有点绕,但他这话的重点,应该是那个什么“习惯”啊,可惜李二愣子不亏是李二愣子,他的注意力全部被“滑模中得到灵感”所吸引。

“滑模中得到灵感?哟!了不起!墩子还真看不出来呀,你竟然还知道滑模?你可能不知道吧,目前整个国内都没几家单位掌握这门技术,你怎么会知道滑模?”

李华勇心里暗笑,他碰到这种事情那也不是一次两次了:

“这个…在开会之前,你不是在路上给我科普半天?有你李大工亲自上课,再笨的人那也能学到一点东西呀。”

李二愣子再次被李华勇噎住了,有心鄙视李华勇吧,这好像是在质疑自己,可要是不鄙视吧,打死他也不相信之前就那么区区几句话,李华勇还能获得什么灵感。他都能获得灵感,那么自己呢?自己怎么就没有什么灵感?

“好好好那墩子你说,你到底想到了什么好办法?”

李华勇笑道:“李工你刚才一直在念叨这个滑膜,现在连我都知道这是一种速度很快的施工工艺了,那好李工我先问你,这种工艺之所以速度快,那它主要是快在什么地方呢?”

没等李二愣子开口,李华勇自己就说道:“主要就快在模板工程上面了,因为采用滑模技术,除了第一次安装模板外,后面都没有这一道工序,这就节省出大量时间了,这就是滑模快的原因,对不对?”

李二愣子咂咂嘴,这个东西自己之前的确有讲过,李华勇知道这些并不奇怪。可现在的问题是:这家伙仅仅知道这些最粗浅的东西,他就能产生什么灵感?

李二愣子没有等多久,他很快听到李华勇把他的“灵感”说出来。

“我们现在采用的是传统的“翻模”工艺,模板安装不仅每一层都不能省,甚至这个模板工程的工作量还非常大,我都听蛇口的邓工说过,他认为模板工程才是咱们这个项目的控制性工程。”

说道这李华勇顿了一顿:

“因此我刚才听你讲滑模后,我心里就想啊,我们虽然是翻模,但是在具体施工的时候还是可以借鉴一下滑模的思路的。比方说:我们让工人师傅们在施工的时候注意一下,具体到每一块模板,它在下一层用在什么部位,让它在上一层依然用在什么部位。那么李工你说,假如我们做到这点的话,咱们的施工速度是不是还能再提高一点啊?”

李二愣子听了眼前一亮,这的确是个好办法啊。这一刻李二愣子嬉皮笑脸盯着李华勇:“很多人都说你墩子有智慧,以前我还不信,不过现在看来还是要服啊,最最起码,你这种朴实的智慧还是有的。”

李华勇哭笑不得,同时也有点赫然。自己前世搞技术搞得多,管理现场还是管得少,都这么久了,居然把这茬给忘了。李二愣子说得没错,这的确是“朴实的智慧”,但这却是非常有效的办法啊,后世很多有经验的施工企业做这种翻模,基本上都会很注意这样的小细节。

有些做到极致的,人家甚至连钉子眼都不用动,下一层在模板的什么地方钉钉子,上一层依然在什么地方钉钉子。这虽然只是一种“朴实的智慧”,但这种智慧,却能大大提高工人的劳动效率,有效加快施工速度。用这种类似精细化管理的思想,其实哪怕是用传统的翻模工艺,也能达到和滑模差不多的效果。

由于年代久远,李华勇并不清楚真实历史中的“鹏城世贸”到底采用哪种工艺。不过想到“三天一层”,李华勇首先想到的其实也是滑模。甚至那天在蛇口和雷建军邓超群他们开“闭门会”的时候,李华勇都准备拿滑模出来装逼的,不过当时李华勇考虑再三还是决定放弃。

要说滑模这种工艺其实也不是什么新技术,在李华勇印象中,这种工艺好像是日本人发明的,他们在50年代就已经有运用这门技术,至于有没有更早,那李华勇还真不清楚。

滑模滑模,顾名思义,就是在施工的时候模板不拆除,让模板“滑动”。

这种施工工艺的原理,是以液压千斤顶作为模板滑升的动力,在成组千斤顶的同步作用下,让模板沿着刚成型的混凝土表面或特制滑框表面滑动,然后混凝土由模板的上口分层向套槽内浇灌,用这种方式来完成整个施工。

至于这种工艺的优点自不用说,用教科书上的说法:滑模工艺,具备机械化程度高、施工速度快、现场场地占用少、结构整体性强、抗震性能好、安全作业有保障、环境与经济综合效益显著,等等等等优点。

既然有这么多优点,那当时李华勇怎么不考虑呢?因为凡是有利有弊,李华勇正是考虑到几个现实问题,或者说他考虑到滑模这种工艺的几个缺陷,这才让他最终决定放弃。首先一点,滑模这种工艺具有一定的局限型。想采用这种施工方法的话,要求建筑物具备所谓的“等截面”。也就说上层和下层的所有尺寸必须是完全一致的。

这点其实连普通人都可以想象,例如像央视那种“大裤衩”,或者像羊城的“小蛮腰”,这种类型的建筑,那肯定是无法采取滑模。

当然对于目前在建的这栋“鹏城世贸”,它倒是具备“等截面”的要求,但李华勇还是认为,这种类型的民用建筑其实并不适合运用滑模。

滑模真正用得多的其实还是在工业建筑领域,例如一些工业用烟囱,例如水泥厂里面的什么生料库,熟料库,这种类型的建筑,那才是天生就适合运用滑模的啊。

简而言之一句话:滑模最适合一些结构简单,面积较小的圆形建筑。而像鹏城世贸这种有棱有角的民用建筑,虽然滑模也能用,不过在布置千斤顶组的时候就是个很大麻烦,一个不小心,就很容易造成滑模时提升不均匀。

第二一点,滑模施工每次模板的提升,通常是30公分左右,这是一种连续性很强的施工作业方法。而恰恰是这“连续性”,这才让李华勇对这种施工方法望而却步。

李华勇一直认为:连续性很强的施工作业方法,通常伴随着很大的安全质量隐患。

这一点就和蛇口的桩基工程有点像了。桩基工程也需要连续性。这要怎么说呢?这就像李华勇以前讲过桩基少放钢筋笼的例子。

少放钢筋笼当然是一种偷工减料,并且在桩基工程中,少放钢筋笼的现象也的确很普遍。但一个有趣的问题:所有少放钢筋笼都是施工人员主观想偷工减料吗?李华勇不是为自己的同行辩解,有的时候,甚至在大多数时候真的未必。

一个钢筋笼的长度通常是9米长,大家完全可以想象,把这么大的一个东西放入洞口其实是件有点难度的事情,稍微歪一点,或者稍微遇到一点障碍,钢筋笼很容易卡在洞里。可以说在桩基施工中,钢筋笼被卡住的情况是时有发生的。

钢筋笼被卡住了,怎么办?要知道桩基施工是不能停的,一旦停顿时间过长,造成榻孔,塌方,那就很可能引起更严重的质量问题。那么在没有办法之下,桩基工程中最普遍的“偷工减料”现象诞生了。

桩基工程是这样,其实在滑模施工中也有类似的情况。

这世上大多数事情都是有利有弊的。因为采用滑模了,木工倒是都轻松了,但是钢筋工呢?在滑模的时候,钢筋工可就比翻模时候辛苦多了。因为每次只浇筑30功夫混凝土。那么在滑模工地上,钢筋工都不叫“绑”钢筋,叫“穿”钢筋,穿针引线的“穿”。在模板提升期间,工人们要随时随刻把钢筋“穿”好。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哪怕并非出自工人本意,偷工减料的现象都在所难免。明明设计上要求10公分穿一根钢筋,但有时实在忙不过来,再加上连续作业和高空作业不好监控,那么1米穿9根呢?甚至一米只穿8根或7根呢?那么你见工人那么辛苦,在这种情况下,你好意思上去指责吗?

不管别人好不好意思,反正李华勇是不怎么好意思的。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李华勇就见过太多太多这样的例子。

可以说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这才让李华勇对滑模有一种本能的抗拒。要知道“鹏城世贸”可是中国建筑史上一座丰碑,要是因为自己参与管理,最后却弄出一个“豆腐渣工程”,那么作为穿越者的李华勇还真丢不起这个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