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书生们的故事 > 第10章 鬼令 甄后 宦娘

书生们的故事 第10章 鬼令 甄后 宦娘

作者:一块儿咸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27 03:30:34 来源:书海阁

1.鬼令

酒狂展先生的奇幻轶事在这座县城之中,教谕展先生声名远扬,他为人洒脱,颇具名士风范。然而,展先生有个嗜酒的癖好,且酒后行为狂放,全然不顾礼仪规范。每次醉酒归来,他都骑着马在殿阶上飞驰。殿阶上生长着许多古老的柏树,枝干粗壮,形态各异。一日,展先生又在醉酒后纵马狂奔,不慎撞上了一棵古柏。他的头部重重地磕在树上,顿时头破血流。他神情恍惚,嘴里喃喃自语:“子路怪罪我无礼,竟把我的脑袋打破了!” 到了半夜,展先生便一命呜呼。邑中有个姓乙的商贩,平日里在乡间往来贩卖货物。一日,他外出归来,天色已晚,便借宿在一座古刹之中。古刹年代久远,四周静谧幽深,到了深夜,万籁俱寂,人迹罕至。某乙躺在简陋的床铺上,正准备入睡,忽然听到一阵嘈杂的脚步声和谈笑声。他好奇地起身,透过门缝望去,只见四五个人正捧着酒坛,走进古刹的一间偏殿,准备饮酒作乐,展先生也在其中。众人围坐一圈,几轮酒过后,其中一人提议以字为令,增添酒兴:“田字不透风,十字在当中;十字推上去,古字赢一钟。” 话音刚落,另一人紧接着说道:“回字不透风,口字在当中;口字推上去,吕字赢一钟。” 第三人也不甘示弱:“囹字不透风,令字在当中;令字推上去,含字赢一钟。” 第四人思索片刻,缓缓说道:“困字不透风,木字在当中;木字推上去,杏字赢一钟。”轮到展先生时,他眉头紧皱,陷入沉思,一时竟想不出合适的字令。众人见状,纷纷笑着打趣:“既然想不出令,那就得接受罚酒。” 说着,便将一杯酒飞速地推到展先生面前。展先生眼珠子一转,突然兴奋地喊道:“我想到了!曰字不透风,一字在当中……” 众人疑惑不已,笑着追问:“推作何物?” 展先生端起酒杯,一饮而尽,大声说道:“一字推上去,一口一大钟!” 众人听后,先是一愣,随即爆发出一阵大笑,笑声在古刹的夜空中久久回荡。酒局结束后,众人陆续出门离去。某乙并不知晓展先生已死,还暗自猜测他是不是罢官回乡了。待某乙回到县城,向旁人打听展先生的情况,这才得知展先生早已去世多时。回想起那晚在古刹的经历,某乙恍然大悟,原来自己遇到的竟是一群鬼。

2.甄后

洛城奇恋:跨越时空的情劫洛城,有一位名叫刘仲堪的书生。他自幼木讷,却痴迷于典籍。平日里,他总是闭门苦读,鲜少与外界往来。一个寻常的日子,刘仲堪如往常一样,沉浸在书卷之中。忽然,一阵奇异的香气弥漫整个房间,紧接着,玉佩碰撞的声音不绝于耳。他惊讶地抬起头,只见一位美人袅袅婷婷地走了进来。美人头上的簪珥熠熠生辉,身后的侍从皆身着宫妆,仪态万千。刘仲堪吓得连忙伏地,美人见状,轻移莲步,将他扶起,微笑着说:“你怎么先前那般傲慢,如今却如此恭敬?” 刘仲堪愈发惶恐,结结巴巴地说道:“不知是哪方天仙降临,我从未有幸拜识。之前又怎会冒犯到您呢?” 美人笑意更浓:“才分别多久,你就这般糊涂!当初在那里专心磨砖的,不是你吗?”说罢,美人展开锦缎坐垫,摆上琼浆玉液,拉着刘仲堪相对而坐,一同饮酒畅谈。美人谈及古今之事,见解独到,知识渊博,令刘仲堪茫然不知如何回应。美人见状,轻叹道:“我不过去瑶池赴了一回宴,你历经几世,怎么聪明才智都消失殆尽了!” 随即,她吩咐侍从端来水晶膏,让刘仲堪喝下。刘仲堪饮下后,只觉心神澄澈,思维敏捷。夜幕降临,侍从们纷纷离去。美人熄灭烛火,与刘仲堪共度良宵,极尽欢好。天还未亮,侍女们便再次齐聚。美人起身,妆容依旧精致,鬓发整齐,无需再作打理。刘仲堪恋恋不舍,苦苦追问美人的姓名。美人犹豫片刻,说道:“告诉你也无妨,只怕会让你更加疑惑。我是甄氏,而你,是公干的后身。当日你因我而获罪,我心中实在不忍。今日与你相聚,也算是报答你的一片痴情。”刘仲堪又问:“魏文帝曹丕如今在哪里?” 甄氏不屑地说:“曹丕不过是贼父曹操的平庸儿子罢了。我曾与他在富贵中嬉戏数年,过后便不再挂念。他因曹操的缘故,长久滞留幽冥,如今情况如何,我也不得而知。反倒是陈思王曹植,如今在天庭掌管典籍,我偶尔能见到他。”正说着,一辆龙舆停在了庭院中。甄氏取出玉脂盒,赠送给刘仲堪,随后作别登车,在云雾的簇拥下离去。自那以后,刘仲堪文思泉涌,才华尽显。然而,他对甄氏思念成疾,整日神情恍惚,日渐消瘦。母亲见他如此,忧心忡忡,却又不知缘由。家中有一位老妪,看出了刘仲堪的心思,一天,她悄悄对刘仲堪说:“郎君,你是不是有心事?” 刘仲堪见老妪似乎洞悉自己的心思,便将心中所想如实相告。老妪神秘一笑:“郎君不妨写封信,我能帮你送到。” 刘仲堪又惊又喜:“没想到您有这般异术,是我有眼无珠。若您真能帮忙,我定不会忘记您的大恩。” 于是,刘仲堪写好书信,交给老妪。老妪拿着信离去,半夜时分返回,兴奋地说:“幸好没误事。我刚到门口,门卫以为我是妖怪,差点将我捆绑起来。我拿出郎君的书信,他们才拿去通报。不一会儿,我就被唤了进去。夫人看了信,也忍不住落泪,说不能再与郎君相见。她正要提笔回信,我对她说:‘郎君如今身体羸弱,并非一封信就能治愈。’夫人沉思许久,放下笔说:‘麻烦你先回去告诉刘郎,我马上送一位佳妇过去。’临走时,夫人还叮嘱我:‘我所说的,关乎百年大计,只要不泄露,便能长久。’” 刘仲堪听后,满心欢喜,日日盼着佳妇到来。第二天,果然有一位老姥带着一位女郎来到刘仲堪家中。女郎容貌绝美,世间罕见。老姥自我介绍道:“我姓陈,这是我的女儿,名叫司香,愿许配给郎君为妻。” 刘母见女郎温柔娴静,十分喜爱,商议聘礼时,老姥分文不取,只等择日成礼,便告辞而去。刘仲堪心中明白,这其中必有蹊跷。待无人时,他悄悄问司香:“你与甄夫人是什么关系?” 司香如实相告:“我本是铜雀台的歌妓。” 刘仲堪怀疑司香是鬼,司香解释道:“并非如此。我与甄夫人都位列仙籍,只因犯了过错,被贬到人间。如今甄夫人已恢复仙位,而我的谪期未满。甄夫人向天庭求情,让我暂时来侍奉你,我的去留都由夫人决定,所以能长久陪伴在你身边。”一天,一位盲眼老妇牵着一条黄狗来到刘家门口乞讨,一边拍着板,唱着俚俗的歌谣。司香听到声音,出门查看。她还没站稳,黄狗突然挣断绳索,向她扑去。司香吓得花容失色,转身就跑,罗裙被狗撕断。刘仲堪见状,急忙拿起木棍驱赶黄狗。黄狗却越发愤怒,将罗裙咬得粉碎,吞进肚里。盲眼老妇抓住黄狗的颈毛,将它绑走了。刘仲堪走进屋,见司香惊魂未定,疑惑地问:“你是仙人,怎么会怕狗?” 司香心有余悸地说:“你有所不知,这狗是曹操所化,他是恼怒我没有遵守分香戒。” 刘仲堪听后,想要买狗将其打死,司香阻止道:“这是上帝的惩罚,我们怎能擅自诛杀?”就这样,司香在刘家住了两年。见过她的人,都惊叹于她的美貌。但众人对她的来历感到十分疑惑,渐渐怀疑她是妖怪。刘母也心生疑虑,质问刘仲堪。刘仲堪便将事情的来龙去脉,简略地告诉了母亲。刘母大惊失色,告诫儿子与司香断绝关系。刘仲堪却对司香一往情深,不肯听从。刘母无奈,暗中找来术士,在庭院中作法。术士刚在地上画好法坛,司香便神色凄惨地说:“我本期望能与郎君白头偕老,如今老母对我起了疑心,我们的缘分怕是要尽了。要我离开并不难,但恐怕不是这禁咒能驱赶的!” 说完,司香抱来一捆柴,点燃后抛到台阶下。瞬间,浓烟弥漫,遮蔽了房屋,对面都看不清人。突然,一声惊雷响起,待烟雾散去,众人发现术士七窍流血,倒在地上死去。刘仲堪冲进房间,司香已不见踪影。他询问老妪,老妪也不知去向。这时,刘仲堪才明白,老妪原来是狐仙。3.宦娘

琴缘奇梦:温如春的浪漫奇遇秦地,有个名叫温如春的世家子弟。自小,他便对琴痴迷,哪怕出门在外,寄宿旅店,琴也从不离身。一次,温如春前往山西游历,途中经过一座古寺。他将马系在寺外,走进寺内稍作歇息。古寺中,一位身着布衲的道人正盘坐在廊下,身旁的墙壁靠着一根竹杖,花布囊中装着一把琴。温如春见琴,顿时来了兴致,上前问道:“道长也喜好琴艺?” 道人微笑着回答:“谈不上精通,只是一直想向擅长琴艺之人学习罢了。” 说着,道人从囊中取出琴递给温如春。温如春接过琴,只见琴身纹理优美,轻轻拨弄琴弦,声音清越,不同寻常。他一时兴起,弹奏了一曲短调。道人听后,微微含笑,似乎并不十分满意。温如春见状,便施展浑身解数,弹奏了一首拿手曲目。道人轻笑道:“弹得不错,不错!但还不足以当我的老师。” 温如春觉得道人言语夸张,便请道人演奏。道人将琴放在膝上,轻轻拨动琴弦。刹那间,仿佛有和风拂面而来,不一会儿,百鸟从四面八方飞来,落满了庭院中的树木。温如春惊得目瞪口呆,连忙跪地,请求拜道人为师。道人又弹奏了几遍,温如春侧耳倾听,用心领会节奏。之后,道人让温如春试着弹奏,并适时指点。道人称赞道:“如今这尘世中,已无人能与你相比了。” 温如春自此更加刻苦钻研,琴艺堪称绝技。学成归乡,离家还有数十里时,天色已晚,又下起了暴雨,温如春一时找不到避雨的地方。这时,他看到路旁有个小村子,便匆忙赶了过去。他来不及多想,见一户人家大门敞开,便径直走了进去。进入堂屋,里面空无一人。不一会儿,一位十七八岁的女郎从内室走出,她容貌绝美,宛如神仙下凡。女郎抬头看到温如春,惊呼一声,转身跑了进去。温如春尚未婚配,看到女郎的瞬间,心中便生出爱慕之意。很快,一位老妇人走了出来,询问温如春的来意。温如春自报姓名,请求借宿一晚。老妇人说:“借宿倒无妨,只是家中缺少床榻,若公子不嫌弃,可在干草上将就一晚。” 说完,老妇人拿来蜡烛,在地上铺上干草,十分殷勤。温如春询问老妇人的姓氏,老妇人回答姓赵。温如春又问:“刚才那位女郎是谁?” 老妇人说:“她叫宦娘,是我的侄女。” 温如春鼓起勇气说:“我不揣冒昧,想与宦娘结为连理,不知可否?” 老妇人皱了皱眉,为难地说:“这恐怕不行。” 温如春追问原因,老妇人只是摇头,不肯多说。温如春心中怅然,只好作罢。老妇人离开后,温如春看着地上潮湿的干草,难以入睡,便起身弹琴,打发漫漫长夜。雨停后,温如春趁着夜色,踏上了回家的路。回到家乡,听闻邑中有位林下部郎葛公,喜爱结交文人雅士。温如春前去拜访,葛公让他弹奏一曲。帘内,隐约有女眷在窥听。突然,一阵风吹开了帘子,温如春看到一位妙龄女子,容貌绝世。原来,这女子是葛公的女儿,小字良工,擅长词赋,在当地颇有艳名。温如春心动不已,回家后便告诉母亲,想请媒人去葛家提亲。然而,葛公嫌弃温家日渐衰落,拒绝了这门亲事。良工自听了温如春的琴音后,心中暗自倾慕,一直期待能再次聆听。而温如春因提亲不成,心灰意冷,不再前往葛家。一天,良工在园中捡到一张旧笺,上面写着《惜余春词》:“因恨成痴,转思作想,日日为情颠倒。海棠带醉,杨柳伤春,同是一般怀抱。甚得新愁旧愁,铲尽还生,便如青草。自别离,只在奈何天里,度将昏晓。今日个蹙损春山,望穿秋水,道弃已拚弃了!芳衾妒梦,玉漏惊魂,要睡何能睡好?漫说长宵似年,侬视一年,比更犹少:过三更已是三年,更有何人不老!” 良工反复吟诵,十分喜欢,便将词笺带回闺房,用锦笺工整地抄录了一遍,放在案头。可没过多久,词笺就不见了,良工以为被风吹走了。恰好葛公经过女儿的闺房,捡到了这张词笺。他以为是良工所作,觉得词中言辞过于放荡,心中不悦。此时,临邑刘方伯的公子前来提亲,葛公本对公子印象不错,但仍想先看看他的为人。公子盛装前来,仪容俊美,葛公热情款待。公子告辞时,不小心遗落了一只女鞋。葛公见状,顿时心生厌恶,认为公子轻薄,便拒绝了这门亲事。此前,葛公珍藏着绿菊的种子,从不外传,良工却在闺中种了一些。温如春家中的菊花,忽然有一两株变成了绿色,朋友们听闻后,纷纷前来观赏,温如春也视若珍宝。一天清晨,温如春去菊园查看,在畦畔发现了写有《惜余春词》的笺纸。他反复研读,不知笺纸从何而来。因为 “春” 是自己的名字,他愈发疑惑,便在词笺上写下评语,言辞颇为轻佻。葛公听闻温如春家的菊花变绿,感到十分惊讶,亲自前往温家查看。他看到词笺后,便拿起来阅读。温如春担心评语亵渎了词笺,急忙夺过揉成一团。葛公只看了一两句,就认出这正是在女儿闺房外捡到的词笺,心中顿时起了疑。他怀疑绿菊种子也是良工送给温如春的,回家后便告诉夫人,让夫人逼问良工。良工委屈得痛哭流涕,可又拿不出证据自证清白。夫人担心事情闹大,提议将女儿嫁给温如春。葛公觉得有理,便派人去告知温如春。温如春欣喜若狂。当天,温如春设宴,邀请朋友观赏绿菊。宴会上,他焚香弹琴,直到深夜才结束。回到卧室后,书童听到琴自动发出声音,起初以为是仆人在开玩笑,后来发现不对劲,便告诉了温如春。温如春亲自去查看,发现琴真的在发声,声音有些生涩,似乎在模仿他弹奏,却又不太熟练。温如春拿着火把冲进房间,却什么也没看见。他将琴拿走后,琴声便消失了。温如春猜测是狐仙作祟,心想狐仙或许想拜他为师,于是每晚都弹奏一曲,像老师一样摆放好琴弦,让狐仙学习。一连六七个晚上,狐仙居然能弹奏出完整的曲子,而且颇为动听。温如春迎娶良工后,两人各自讲述了与《惜余春词》的渊源,这才知道促成他们姻缘的缘由。然而,他们始终不明白词笺和绿菊究竟是怎么回事。良工听到琴鸣的怪事,前去聆听后说:“这不是狐仙,琴声凄凉,带着鬼气。” 温如春不太相信。良工说家中有一面古镜,能照出鬼怪。第二天,良工派人取来古镜。等琴声响起,她握着镜子冲进房间,用火把一照,果然看到一个女子躲在墙角。仔细一看,竟然是赵宦娘。温如春和良工大惊,追问宦娘缘由。宦娘泪流满面地说:“我为你们牵线搭桥,也算有恩,为何要如此逼迫我?” 温如春请良工收起镜子,答应不再逼迫她。宦娘这才稍稍安心,坐在远处说:“我本是太守之女,已去世百年。生前我喜爱琴筝,筝艺还算精通,唯独琴艺未能得到真传,死后也深感遗憾。你来到我家借宿时,我聆听了你的演奏,心生向往。又遗憾自己身为鬼魂,无法侍奉你左右,便暗中为你促成这桩佳偶,以报答你的知遇之恩。刘公子遗落的女鞋,《惜余春词》,都是我所为。我为了报答你的琴艺传授,也算是费尽心思了。”温如春和良工听后,连忙向宦娘道谢。宦娘说:“你的琴艺,我已领悟大半,但还未完全掌握其中的神理,请再为我弹奏一曲。” 温如春答应了,又详细讲解了演奏的方法。宦娘听后,十分高兴,说:“我已经完全掌握了!” 说完,便起身告辞。良工擅长古筝,听闻宦娘擅长琴艺,便请求聆听。宦娘没有推辞,她弹奏的曲调,世间罕见。良工听后,拍手称绝,转而请求宦娘传授琴艺。宦娘提笔写下十八章琴谱,再次起身告别。温如春和良工苦苦挽留,宦娘凄然道:“你们夫妻琴瑟和鸣,是知音伴侣,我薄命之人,没有这样的福分。若有缘分,来世再相聚吧。” 说完,她将一幅画像交给温如春,说:“这是我的小像。若你不忘我这个媒人,可将画像挂在卧室,心情愉悦时,焚香弹奏一曲,我便能感同身受了。” 说完,宦娘出门后便消失不见了。此后,温如春和良工时常对着宦娘的画像焚香弹琴,怀念这位促成他们姻缘的奇女子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