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其他 > 重返78:搞个科研,鹰酱怎么全慌了? > 第138章 千金难买的招工名额

混乱时期,工业大学遭到解散。

几年前完成复校,工业大学等于是从头再来。

各方面的工作千头万绪,每个地方都需要用钱。

购买教学设备,各类型教具,引进大量技术书籍充填学校图书馆。

每天睁开眼睛。

张万春首先面对的,必然是各部门上交的申请报告。

有了机械公司的五万经费赞助,工业大学就能够喘一口气。

将一大堆要买却没钱买的东西,全部落实下去。

“林总经理,咱们好好谈一下,校企合作的具体事宜。”

有了钱,一切问题都不是问题。

张万春满面笑容地拉着林凯峰的手,具体说起校企合作的细节。

“我是这么想的,回去以后向有关部门申请一块土地,修建一栋宿舍楼,专门接待过来实习的贵校和其他学校大学生。”

林凯峰用商量的口吻说道:“他们在机械公司的吃喝住宿,都由我公司负责,张校长,学生们每人每月十五块钱补助,您觉得怎么样?”

“可以可以,完全可以。”

张万春频频点头,说道:“你们公司需要哪个院系的学生过去实习,人数大概是多少?”

“当然是多多益善。”

林凯峰微笑道:“凡是和我公司涉及领域相关的工业,电子类学生,公司热情欢迎。”

“只嫌少,不嫌多。”

“如果贵校愿意安排一批技术过硬的老师或是教授,跟着一块过去参观考察,进行技术指导,我公司更是举双手欢迎。”

“除了学生,老师和教授,也会得到一定数量的生活补助,普通教师,每人每月三十块补助,教授级别,每月五十块,逢年过节,公司还会给大家发过节物资。”

林凯峰每说一句,张万春的嘴就裂开一分。

眼前的林凯峰不是及时雨,根本是送财童子。

上到各项研究,下到老师工资,学生们的补助,全部来自上级拨款。

国家资金有限,好钢要用在刀刃上。

给予大学的资金拨款,只能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营。

工业大学没有多余的经费支撑做科学研究。

更没办法提高老师们的待遇。

当天晚上,林凯峰和田有才跟着张万春回家。

吃了一顿张万春准备的家宴。

期间,校企合作算是彻底落实下去。

三个月后,工业大学将会派出一百名学生,二十名老师前往北方机械公司。

正式开展学生实习,专家指导工作。

企业想要发展,各个部门要时刻保持充足动力。

每隔一段时间,必然要注重大量的新鲜血液。

现阶段,人才引进的途径十分狭窄。

不过狭窄,不代表没有办法。

绞尽脑汁另辟蹊径,林凯峰一共打开了三条人才获取途径。

第一,从退伍兵中选拔优秀人才。

其次,向国有大厂返聘退休的老专家,老技术骨干。

第二,校企合作,提供实习岗位。

支付少量资金,获得大量的实习生。

全国几百上千所大学,全都面临着资金匮乏等问题。

只要林凯峰肯花钱,别说和沈城工业大学合作。

即便是位于京城的顶级学府,也不会拒绝机械公司丢出来的橄榄枝。

临走之前,林凯峰自己给自己增加了大量的工作。

非但没有任何疲惫,反而觉得精力十足。

该做的事情全都做完了,一行人没有丝毫耽误,马上返回北方机械公司。

一件件安排,先后被林凯峰传达给公司管理层。

会议进行到一半,林凯峰面对笑容道:“同志们。公司能有今天的发展,你们每个人都

是功臣,我能成为北方机械公司的总经理,少不了大家的支持。”

“今天,公司和我本人,将会送一份福利给大家。”

闻听此言,众人齐刷刷地盯着林凯峰。

心中猜想林凯峰口中的福利是什么?

多发奖金,还是国庆的时候,加倍发放过节物资?

林凯峰笑道:“前不久,一机部领导将我叫到部里谈话,对公司的生产和发展情况,给予了相关指导。”

“部长要求咱们公司,每年解决一千五百人的就业问题。”

“对于别的国有企业来说,这个安排绝对是晴天霹雳,但对咱们公司,又未必是什么坏事。”

“在座各位都有三亲六故,这些人的孩子中,又有很多都是下乡知青,我想绝大多数人还没有得到工作安排吧?”

话音落下,几名反应灵敏的公司领导,已经明白了林凯峰的意思。

从车间主任升到了农用车辆分厂厂长的老马,第一个反应过来,表情激动地说道:“总经理,您的意思是我们可以推荐亲属来公司上班?”

林凯峰点头道:“不只是你们,原机械厂干部和工人,每人都能获得一个推荐名额。”

“无论是直系亲属,还是三亲六故,都可以将他们推荐到公司上班。”

“哗啦啦!!!”

现场掌声雷动。

不少人恨不得马上冲回家,召集亲戚宣布这个天大的好消息。

和前几年相比,如今的招工名额更加宝贵。

以前要进厂当工人,托关系走后门,还要花上几百块钱。

进入到79年,招工名额变得比黄金还要珍贵。

有关系,能拿得出钱,仅仅是先决条件。

没有多余的工作岗位,即使天王老子来了也要往后站。

从县城一直到城市,处处能看到数量众多的返城待业知青。

为了给子女找一份工作,父母愁白了头,亲属想尽的办法。

“如果大家没有意见,我们进入下一个议题。”

关于名额分配的问题,林凯峰再有打算。

一千五百个招工名额分成三份。

三分之一当成福利,分给机械厂的领导和工人。

另外五百人留给爱民公社。

帮爱民公社解决一部分富裕劳动力,林凯峰早就答应过李朝阳。

最后五百个名额,当成人情交给市里。

由市里安排人员进入机械公司当工人。

方方面面,林凯峰全部照顾到了。

不管是谁,都找不出林凯峰的毛病。

通过招工名额,提升公司的向心力,拉近和市里的关系。

顺便解决公社方面的人员问题。

一箭三雕,堪称完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