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快穿之我与女配共战袍 > 第251章 不叫清平,乐不起来(20)

之前就说过仁宗朝间天灾不断,朝廷每年需要花大量的财力物力用于赈灾,加上每年给辽的岁币,还有军费上的用度,这时候宋朝的财政就已经非常紧张了。

赵祯气的不是这些权贵们花他的钱,而是这些人想方设法买了那么多的地。

宋朝是允许土地买卖的,在这个时期土地兼并就已经比较严重了,赵祯自然知道任由这些权贵们私下购买土地会发生什么情况,于是在卢长青的建议下,他做了两手准备。

削爵和重新丈量土地。

赵祯下旨将世袭罔替袭爵制变成了终身制。

身死爵消,后辈不能袭爵,但可凭借父辈的功绩或地位直接获得官职,而不必通过科举考试。

至于重新丈量土地,这事非常得罪人,此令一出,几乎全朝反对。

重新丈量土地,根据土质好坏来规定每亩的税额,致使大地主们无法瞒田避税,作为大地主或者大地主预备役的臣子们自然会跳脚。

赵祯一下就犯了难,懦弱的人总是能被别人轻而易举地拿捏住,那些朝臣们也是摸透了赵祯的脾气,这才敢蹬鼻子上脸骑在他头上拉屎。

要是换卢长青,直接下令查跳得最凶的那几个有没有贪污受贿,没有那也必须得有,然后杀鸡儆猴拉出去砍了。

赵祯从朝会上回来就把卢长青喊了过去,抱怨他这个皇帝的难处。

卢长青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把他的话当个屁放。

做皇帝真那么难,这天底下就不会人人都想做皇帝了。

等赵祯抱怨完了,卢长青这才道:“官家,这天下是你的天下,又不是大臣们的天下,国库没钱,朝廷就运行不下去,若对百姓增税,百姓活不下去就会造反,到时候大臣们可不觉得是他们的错,毕竟下令增税做决定的人是你,他们可都是干干净净清清白白的。”

赵祯捏眉心的动作一顿,看向卢长青,表情十分复杂。

他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可他想要成为明君圣主,想要留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美名,他不敢得罪这些大臣们。

朝臣见赵祯不再动丈量土地的心思,于是对于他削爵一事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这可能就是鲁迅文中所写的——中国人的性情总是喜欢调和、折中的。礕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窗了。

这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家有三千亩的地在这些权贵们当中已经算少的了,最恐怖的居然有近万亩的良田。

赵祯不敢惹朝臣,可不代表他不敢收拾这些公爵们,尤其是像顾戢这种从祖辈那里袭爵来,空有爵位而无实权的空架子。

在卢长青有意为之下,顾家成了典型,这要怪也就怪这顾家父男俩都不做人。

顾戢就不说了,老闝虫一个,花天酒地骄横奢侈,在京中是出了名的纨绔,名声旁臭。

他爹则是个不要吊脸骗昏吃绝户的老登,其实在赵祯眼中这些根本就不算什么,但他瞒田躲税正好踩雷。

就顾戢这些年在京城里干的那些事,但凡国家法律健全一点,老早就被关起来了,所以想整侯府非常简单,只需要拿顾戢开刀。

至于他爹,单一个“教子无方”就够了,谁让他有顾戢这么个好孩子呢。

顾家被撵出侯府,家产尽数充公。

以前顾戢仗着家世好,在京中可是得罪了不少人的,他的那些仇人听到这消息,自然会给他好看。

为了防止出现剧情里顾戢靠军功入朝为官的情况,卢长青以回家探亲为由出了一趟宫,然后拿钱找了几个地痞流氓将顾戢的两条腿给打瘸,以绝后患。

把拥有爵位的侯府全抄了肯定不行,卢长青给赵祯出了个主意,当初赐爵时给的多少亩田就还她们多少亩,她们名下多出来的,朝廷全收回来,还给百姓。

朝廷也不白收,到时给她们一家发一块皇帝亲笔题写的匾额,让她们拿回家去供着。

赵祯有些犹豫,“这真的行吗?我看不如将那些收回来的地再卖给她们,这样朝廷还能获得一笔不小的费用。”

卢长青简直无语,“官家,我们现在做这么多就是为了不让那些地落入这些人手中,你现在允许她们从朝廷手中买地,那我们不是白忙活了吗?”

“而且土地是必须得重新丈量的,官家你也看到了,光京城里的这些人就瞒报了这么多土地,放眼全国,那又该是多少?”

赵祯妥协了,“行吧,那就依你说的这么做吧。”

生产力卡在这里,土地兼并这个问题,任何封建王朝都避免不了,卢长青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而且宋朝在一段时间内人口过亿,在当时以这片土地的生产资料只能堪堪养活这么多人。

人口一旦达到社会最大承受值,生产资料的短缺带来的直接后果便是战争爆发。

只要生产力不能得到提升发展,就算没有外患,亡国也是迟早的事。经此一事后,赵祯越发喜欢将卢长青叫到他的福宁殿,不是让她给他煮茶,就是让她陪着下棋。

有些时候谈一些国事,有些时候则是说些有的没的。

卢长青觉得这样也挺好,方便她下药。

在赵祯咳疾一天天严重起来的时候,他最爱的女人未来的温成皇后,如今的清河郡君为他生下了他第三个孩子,是一位小公主。

就在这个当口,辽国使臣到了,为的是宋夏的战事,以及宋朝与辽国边境地区修建城防一事。

这事难不倒朝中得那些臣子们,本来就是李元昊先动的手,宋廷只是反击而已,所谓的修建城防,那只是因为之前的城防老旧损坏了不少,朝廷这边派人去修补而已。

好酒好菜招待后,送走了辽国使臣,赵祯这段时间可谓是春风得意马蹄疾。

打退了夏兵,边疆暂无战事,现在他又得了一个孩子,虽然是位公主,但没关系,因为他第二个孩子是个男孩,现在已经一岁,继承人的问题也不需要他担心。

贤臣在侧,美人在怀,别提有多美了,就是身体有些熬不住,开始咯血了。

卢长青药下的比较重,赵祯在正月前后便被太医通知需要卧床静养。

如果按照一般皇帝,这种时候肯定是会让皇后出来代理朝政,但赵祯他不一般。

他不喜欢曹丹姝,打心底不喜欢的那种,所以他怀疑这病有蹊跷。

卢长青觉得赵祯可能是觉得自己快要死了,想的多,思维才会如此发散。

赵祯身体本来就不好,再持续不间断地喂点太医都查不出来的砒霜,他现在才倒床不起是卢长青没有料到的。

曹丹姝面对赵祯也不是完全没脾气,在搜查完她宫殿的内侍离开后,她散掉自己头上的钗环,披发光脚跑到赵祯的床前,问赵祯要说法。

曹丹姝是真被逼急了,自她莫名其妙被选为皇后,恪守本分认认真真扮演好皇后这个角色。

她的家族也因为外戚的身份,愈发低调,生怕被人抓到错处惹怒了赵祯。

她已经这般小心翼翼,可赵祯还是如此忌惮她。

卢长青倒是能理解赵祯的脑回路,估计是想到曾经被刘娥支配的恐惧,毕竟赵祯被刘娥控制十一年,十二岁继位,二十三岁才开始亲政。

现在他的情况跟他那死去的爹太像了,病倒了,皇后代理朝政。他爹死的时候,他十二岁,他若是现在死了,下一任帝王目前只有一岁。

这让他如何不慌?

这件事闹得很大,赵祯本来也不占理,宋朝最不缺的就是敢骂皇帝的谏官,而且赵祯出了名的脾气好,骂骂又咋了?

赵祯没想到自己躺床上养病都还要被人骂,想发火但又惹不起那帮子读书人,最终苦果只能自己咽下去。

虽然赵祯没查到曹丹姝要害她的证据,但他还是不敢放权给对方,每日拖着病体听吕夷简几人秉奏朝廷上的重务。

太医对赵祯这病也束手无策,只让他多注意休息。

就连吕夷简几人都劝赵祯好生静养,别太为朝政操心。

赵祯在操心自己的病,卢长青也在操心陕西那边的问题。

历史上好水川之战便发生在下个月,可现实在三川口那里拐了个弯,李元昊之前战败了,卢长青不清楚他这次会不会快速集结兵力再次攻打陕西。

现在陕西的防线可以说非常弱,比如韩琦驻守的泾原路,说是有近两万的驻军,其实正规军不过几千人,剩下的一万多士兵都是韩琦到了地方现招的。

历史上好水川李元昊带了多少人?十万!

十万打两万,而且还有那么多的骑兵,这不就是纯虐菜吗?

在卢长青思考着李元昊会不会南下的时候,李元昊也在纠结这个问题。

之前在金明寨吃了败仗,损失有点严重,但还没到伤筋动骨的地步。

但由于宋夏战争爆发,宋朝停止了对西夏大宗银、绢、钱的“岁赐”;关闭了边境榷场,禁止西夏所产青白盐入境,使西夏失去了直接的经济实惠,宋朝也不再跟西夏有贸易来往,致使西夏境内的粮食、绢帛、布匹、茶叶及其他生活日用品奇缺,物价昂贵。

打仗要钱要物还要人,长久下去西夏也有点吃不消。

李元昊拿不定主意就问张元是否要出兵。

张元自然是让李元昊出兵的,毕竟他现在活着的目标就是灭了宋朝。

而这个时候韩琦发话了,考虑到国家财政负担日益沉重的现状,再加上他觉得经三川口一战后,李元昊的兵马最多五六万,他主张主动出击与西夏决战,认为分路防守使兵力分散,应该合兵一处一举灭夏。

守隔壁环庆路的范仲淹则认为李元昊实力不弱,一举灭夏难以实现,应该稳定防御,步步为营,找机会出击,再结合经济封锁,双管齐下才能解决西北问题。

他们的长官夏竦对两位副使的主张难以定夺,老油条的他决定责任上移,将二人的主张上报朝廷,由赵祯来定夺。历史上赵祯选择了支持韩琦,然后战败,现在的赵祯每日昏昏沉沉,他只担心自己的病什么时候能好。

大臣们见病情越发严重的赵祯知道不能再等了,于是集体上书请皇后出来代理朝政。

卢长青将折子递给赵祯看的时候,后者直接喷出一口老血。

张妼晗流着眼泪给赵祯擦着嘴角的鲜血。

赵祯一把握住张妼晗的手,对卢长青道:“扶楹,你说我现在废后还来得及吗?”

卢长青冷漠地看着赵祯,“恕臣直言,官家你现在最该做的是与娘娘缓和关系。”

张妼晗红着一双眼怒瞪着卢长青,“押班这话是什么意思?你是希望官家的病好不了吗?”

“官家,大臣们是绝对不会同意你废后的,就算你废掉娘娘,又准备立谁为皇后呢?是生了小皇子的苗娘子?还是你最为宠爱的张娘子?”

赵祯白着一张脸看了看眼前的张妼晗,嘴唇翕动,“我……”

“官家,除你之外,现在皇宫内也只有娘娘最适合出来主持朝局。”

赵祯失望道:“连你也这样认为吗?我一直以为你是最忠心于我的。”

“官家这是哪里的话,臣自然是忠于你,忠于大宋的江山社稷,臣所提的建议也是为了朝廷安稳着想。”

“而且太医也说了,官家的病是劳累忧思所至,多休息静养一段时间便能好转,官家的担忧完全是多余的。”

“你知道我在担忧什么?”

卢长青轻轻吐了四个字,“章献太后。”

赵祯静默了半晌,苦笑着道:“扶楹,你真是……”

赵祯深深吸了一口气,让张妼晗扶着自己躺下,然后对卢长青她们两人道:“你们先下去吧,我想一个人待一会。”

走出福宁殿,张妼晗拦住卢长青,“身为天子近臣,你明知道官家不喜娘娘,为何还要三番四次让娘娘代理朝政?”

卢长青道:“张娘子这话不应该问我,应该去问朝中的那些大臣,问问他们为什么一个两个天天上奏要求皇后娘娘出来垂帘听政。”

“我现在问的是你,你不要扯到别人身上。”

“因为众望所归,因为她是六宫之主。”卢长青看着张妼晗道:“我知道张娘子在想什么,没用的,大臣们是不会允许官家废后,陛下再宠爱你也没用。在江山社稷面前,爱情不值一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