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快穿之我与女配共战袍 > 第258章 不叫清平,乐不起来(27)

一直到第二年的春末,宋夏战争终于结束。

夏国的土地被宋辽两国瓜分,李元昊自杀殉国,他的妃嫔及其孩子全被下令送去北宋宗室疗养圣地——房州,让人看管了起来。

曹丹姝没想到让前头几位故去的皇帝头疼这么久的夏国最终亡在了自己的手中,这么好的事情自然得大赦天下。

这个时候的北宋科举并非三年一次,而是一年一次,或者两年一次,极少会出现三年一次的情况。

想着去年因为战事,朝廷没有开科举,曹丹姝便想着趁此机会开个恩科算了。

此提议一出,卢长青第一个反对。

宋朝当官的途径除了科举和战功外,还有另外两个途径,一个是“恩荫补官”,另外一个是“进纳补官”。

说一下这个“进纳补官”,就是朝廷需要财物时,会主动号召有钱人捐钱捐物,也不让你白捐,会按照富人捐钱的力度授予一定官职。

这种授官方式说的难听一点就是卖官鬻爵,并且是官方承认并允许的。

这么多当官的途径,也难怪北宋冗官问题严重。

卢长青恨不得赶紧来一波裁员,将那些尸位素餐的混子全撵走,所以对于曹丹姝准备开恩科的提议坚决反对。

“娘娘,现在的朝廷不仅不应该开恩科选拔官员,而且更应该改革如今的选官制度和官员的升迁制度,尤其是恩荫制度和举荐制度,这两项就应该有所限制。”

卢长青此话一出,朝堂上的大臣们齐齐跳脚。

晏殊这个副相比夏竦这个丞相跳得还快,“白知院这话是什么意思?你如今连祖宗定下来的规矩都不遵守了吗?”

“我又没说要废除,只是说限制,晏相公这是在急什么?难道是怕被限制后,你就不能像前头的王相公那样在朝廷上只安插自己人了吗?”

晏殊怒道:“你少血口喷人!臣对朝廷别无二心,还请太后娘娘明查!”

“晏相公,冗员问题你是真不知道还是装不知道?你若真是对朝廷别无二心,这会你就应该跟我站在一边。”

卢长青话是对晏殊说的,可目光却是看着夏竦。

在改革一事上,晏殊和夏竦便是保守派的中坚力量。

卢长青刚才提出来的内容就是范仲淹改革里的内容之一,这些人跳得这么高,反对得如此积极,原因只有一个:威胁到了这些权贵们的利益。

头痛!

朝会过后,卢长青去见了曹丹姝,给她算了算如今国库的剩余。

打仗这四年以来,军费支出高得离谱,到目前为止,国库的账上已经是负的了。

曹丹姝大惊道:“怎么会这样?”

“娘娘,军费花销实在是太大了,如今西北边患已除,朝廷也应该裁兵了。”

“裁兵?不是还有辽国吗?”

卢长青道:“辽国现在不敢跟我们正面打,而且据臣统计,如今厢军以及禁军的人数加起来足有九十余万,这实在太多了。朝廷养不起这么多的兵,所以必须裁掉老弱病残的那部分。”

想到如今的朝堂局势,曹丹姝忧心忡忡,“可这事交给谁办比较好?若是你负责的话,朝中的大臣们肯定不服,反对的声音会更大更激烈。”

卢长青给曹丹姝推荐了范仲淹,历史上这事本来就是他干的。

“可他不是在负责西北边防吗?若将他喊回来,那边谁负责?”

卢长青想了想道:“娘娘可以先把他喊回来,至于安顿党项人的事,可以让文副使去。”

“你是指枢密院副使文彦博?”

卢长青点头,“他曾历任过秦州、益州的知州,在安抚百姓这一点上,做的应该不会比范仲淹差太多。”

改革的过程是缓慢的,光是确认改革的方针和内容,卢长青跟范仲淹就商量了一个月,这还是卢长青带着“王安石变法”的小抄的情况下。

等曹丹姝在朝堂上让人宣读了改革内容后,果然遭受到大半朝臣的反对。

曹丹姝大怒,找出一溜晏殊的“罪名”罢了他的副相,以工部尚书出知颍州。

后又当场任命范仲淹为参知政事,让他与卢长青一起推行改革一事。

朝会结束后,夏竦拦住了卢长青,“白知院,你究竟是何意?”

卢长青疑惑地看着夏竦道:“夏相公这话是什么意思?”

“白知院聪慧过人,难道看不出来这改革之法,究竟革的是谁吗?”夏竦质问道。

卢长青笑了笑,道:“当然知道了,我革我自己。”

夏竦脸色一变,沉声道:“你既然知道,为何还要这样做?”

卢长青问道:“夏相公,敢问你做官是为了什么?”

夏竦毫不犹豫地答道:“为国效力,施展抱负。”

卢长青又问:“除此之外呢?”

夏竦反问道:“还能有什么?”

“百姓呢?你眼里没有百姓吗?

你明明知道国家若是以现状长久发展下去,贪官污吏必定横行,朝廷会越来越穷,百姓们会越来越苦,这可不是娘娘想要看到的。”卢长青将手往身后一背,挺胸抬头,虽然个头比不上对方,但气势却一点也不比对方弱。

“改革一事势在必行,夏相公可别忘了你能有今天都是因为谁。做事切记三思而后行啊,千万别步了晏尚书的后尘。”

“你威胁我?”

“不,只是好心提醒而已。”

说完,卢长青看向围在四周的大臣道:“顺便也提醒一下在场的诸位,咱们享受高官厚禄,自当为民请命,为君分忧。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百姓不好过了,你觉得你们能好过?”

有人骂道:“危言耸听!”

卢长青看向说话的那人,道:“你既然能说出这样话来,肯定就是那种不顾百姓死活的贪官,我记住你了,等下回去我就写折子告你,让人查你!”

众人:……

不管这些人愿意不愿意,在曹丹姝强硬的态度下,改革还是缓慢地推行了。

改革官制这边阻力太大,保守派太多,完全不配合,卢长青等人一合计干脆从民生和军队开始动手。

把夏国国土打了三分之二下来,马和铁的问题一时半会不愁了,武器装备供给上后,卢长青便开始大刀阔斧地裁兵。

辽国那边听到动静,得知宋廷不太平,加上边境大裁兵一事,内心开始躁动,有些跃跃欲试。

卢长青当时正在河东路视察,从潜伏在辽国的情报人员那里得知北边又在征兵后,立马整顿军队,严阵以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