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快穿之我与女配共战袍 > 第260章 不叫清平,乐不起来(完)

“我?”曹丹姝表情有些意外,“我能做什么?”

“给我们出人头地的机会。”

曹丹姝想了想,还是有些担忧,“可朝中那些大臣对改革官制的意见都那么大,若是真开设女子科举,他们怕是会造反。”

卢长青道:“臣曾经听过一句话叫‘温水煮青蛙’,意思是将一只青蛙放在水中慢慢加热,起初水中的青蛙没有察觉水温变化,直到后来发现水烫了想要蹦出来时,已经来不及了。

咱们可以慢慢来,在给那些女子授官时,可以为她们安排一些看起来不太起眼的职位,放松青蛙们的警惕,等时间久了,他们就算仍不能习以为常,但也只能试着接受。”

见曹丹姝还是有些犹豫,卢长青再下猛药,“娘娘,帮我们就是在帮你自己啊!想想章献太后,为什么她最后只能着天子衮服拜谒宗庙而不能走到最后一步?因为群臣皆反对,她不得不妥协!假如你能带领天下女子一起走进朝堂,到时她们定会在背后支持你。”

曹丹姝脸色一变,斥道:“扶楹,休要胡说!”

“娘娘,这里只有你我二人,有些真心话臣便直接说了。”卢长青言辞恳切道:“臣知道娘娘如今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江山社稷黎民百姓,可能没想过那个位置。但请容臣斗胆问一句,若是朝臣现在要求娘娘撤掉帘子还政于官家,你愿意吗?”

曹丹姝脸色难看地抿紧了唇,不发一言。

卢长青见曹丹姝不回话,于是替她说出了心中的想法,“别说你了,就算是朝中的大臣们现在让臣回到尚书内省继续批阅奏折,臣都不愿意,更何况放弃凌驾于万万人之上的权力。”

“现在的官家不是先皇,更不是娘娘你,他非常不喜欢我,臣日后想在朝中继续行事只能靠娘娘你。所以请娘娘尽管放心,臣所做的一切绝对不会害你。”

卢长青谆谆善诱道:“而且官家并非你亲子,他的亲生父亲汝南郡王现在还活蹦乱跳地在宫外活着。想想先皇,章献太后待他如亲子,后来太后仙去,先皇得知自己身世,又听信谗言觉得自己生母死于非命,先皇第一时间是如何做的?”

“你和官家就是曾经的章献太后和先皇,官家如今十四岁,等他到了弱冠之年,朝臣一定会要求你还政,到时羽翼渐丰的官家会不会如同先皇那样,将你在朝中的心腹全都贬去外地,然后连续几年每年都开设科举选拔自己人呢?到时深居后宫的你可真就是孤立无援了。”

卢长青这些大道理曹丹姝自然是明白的,但真要走到那一步,她心里是害怕的。

章献太后用了十三年都才只能穿天子衮服拜谒宗庙,剩下的六年时间哪里能够?

卢长青猜到曹丹姝在担心什么,遂贴心地建议道:“娘娘,官家如今十四岁了,不少大臣已经开始关心起他的终身大事了,臣见官家与高姑娘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不如问一问她们俩人的意见呢?”

历史上高滔滔和赵曙就是一对妻夫,而且颇为恩爱,以那时候社会的世俗目光来看,在感情忠贞的问题上,赵曙强过一大半的男人。

二人成亲后,一直到赵曙做了皇帝身边除了高滔滔再没有其她女人,因此曹太后还让心腹给高滔滔带话说:“官家即位已久,今圣躬又痊平,岂得左右无一侍御者耶?”

然后高滔滔很强硬地怼了回去:“我嫁的是十三团练(赵曙),又不是因为他是官家才嫁的。”

但后来赵曙病重,眼看着要死不活的,可能是为了冲喜,高滔滔还是同意给赵曙选妃。

可这一冲直接把人给冲没了,妃嫔们年底入宫,赵曙翻年一月份就去了西天。

只可惜了那几位年纪轻轻的女子,一辈子陷在深宫之中,孤独终老。

曹丹姝不明白卢长青为何忽然提起赵曙的婚事,于是问道:“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娘娘,挟太子以令诸臣呐!”

曹丹姝疑惑,“太子?”

“娘娘可还记得潞王?”

曹丹姝一时半会没想起这人是谁。

“太宗的长子元佐。”

听卢长青这么一说,曹丹姝立马想了起来。

“潞王当初已入住东宫,可最后因心疾发作犯下错事被废,若是官家日后也犯心疾,你不就能挟太子以令诸臣了吗?”

曹丹姝愣怔地看着卢长青,半晌才从嘴里吐出“大胆”两个字。

“你知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那可是官家!”

卢长青道:“太祖也曾是皇帝,不也去世的莫名其妙吗?斧影烛声,传弟不传子,那个时候谁都觉得奇怪吧。但现在的皇帝全是太宗一脉,谁又敢说太宗半点不好呢?”

“够了,以后别再说这种大逆不道的话了。”曹丹姝伸手阻止了卢长青的话,不想再听卢长青说这些话,朝她摆了摆手,“你先退下吧,我一个人静一静。”

卢长青遵旨退了下去,一个人走出宫殿。

有武则天那个先例在,曹丹姝想走武则天让自己儿子识趣挪位的路子根本行不通。卢长青都能看出曹丹姝现在就是刘娥2.0,朝里那些老狐狸能看不出来?肯定防她比上一辈朝臣防刘娥还要严重。

所以只能靠熬时间,熬过赵曙这几年,再带着赵曙的男儿熬几年,熬到这朝堂上大半都是自己的心腹后,这样才能走到武则天的那一步。

卢长青不信曹丹姝看不明白现在朝堂的形势,若她真有夺权的心思,那她就只能走卢长青为她规划好的路。

开设女子科举一事最终还是定了下来,高滔滔与赵曙的婚事也被定在了明年的三月。

曹丹姝后来又找了卢长青,神情很是疲惫地道:“滔滔那孩子很是喜欢官家,扶楹,我们还是等一等吧。”

卢长青安心了,知道曹丹姝心中动摇了,遂笑着道:“自然是要等的,如今高姑娘和官家都还小着呢。”

第一届女子科举由卢长青主持,流程跟普通科举一样,秋天各州举行解试(即明清时期的乡试),第二年春天在由礼部主持省试,最后才是殿试。

考试的内容卢长青替从学子们画了重点,与普通科举一样,重经义和策论,另外也要考法科。毕竟未来是要做官的,不懂法如何守法或者判案?

在京城开设的解试的考堂上,卢长青看到了两个熟人,白行可和白惟静。

自白行可当初离京后,两人再无书信往来,几年不见,白行可变化还挺大,看着比以前结实了不少。

路过对方座位时,卢长青扫了一眼白行可的答卷。

说实话,答得很差,这次应该是没戏了。

倒是白惟静答的还不错。

白惟静今天能出现在这里,多亏了杜荷之,也许是在卢长青身上受到了启发,在自己男儿靠不住,二女儿又离京的情况下,她想起了家里还有一个女儿。

白惟静虽然胆子小,但在读书上还有些天分,于是请了夫子进府来教白惟静读书。

白行可毫无意外在第一轮解试便被刷了下去,由于是第一届女子科举,如果按照普通科举的规格来,全国能进省试的一只手都能数过来。

所以卢长青几乎是在放洪水,白惟静在省试以倒数第二超低空飞过。

宋朝科举平均每次录取三百人左右,由于目前朝廷本来就在裁人,所以卢长青建议曹丹姝这次干脆只录取八十人。

曹丹姝皱眉,“会不会太少了?大臣们怕是又得吵。”

“娘娘,想想前唐,每年科举录取进士不过才二三十人,咱们这个人数不少了。”

曹丹姝被说服,不顾群臣反对,下令本次进士只录取八十名,女子凑了四十名,男子凑了四十名。

有人果然拿人数说事,曹丹姝不悦道:“即便我录用女子,可男子的名额不也还是比唐朝的多吗?你们还有什么不满的?”

卢长青将白惟静送去了幽州做推官,主要负责审理案件和处理地方上的诉讼事务。

在白惟静离京时,卢长青去送了她,拍着她的肩膀,要她好好干。

幽州那边迟早得打起来,只要她干的好,用不到两年,她肯定能挪地方。

马车骨碌碌地离开,卢长青这才有时间跟白行可叙旧。

两人坐在亭子里,卢长青问白行可道:“三姐,这些年你都去哪里了?怎么一封书信都不曾寄到家中来?”

白行可笑着道:“一开始去了扬州,本来打算插手族中生意的,可族中长辈见我是个女人,不准我插手,于是我便从扬州出发,一边做点小生意,一边旅游。

后来听说你连败李元昊两次,我便去了洛阳。再后来我们的军队打进了夏国,我便跟几位认识的朋友组了一个商队,做起了边境贸易,赚了一点小钱。”

“那你现在还做生意吗?”

白行可点了点头,“做,这次回来主要是想试试,想着第一次女子科举,考题肯定不太难,看能不能踩到狗屎运,事实证明临时抱佛脚果然不行。”

“那这次回来后,还走吗?”

“要走,趁着年轻多赚些钱,总不好让你一个人养家不是。”

有了追求挺好的,而且白行可以前在白府学的就是管家那一套,跟财物打交道,就目前而言,做生意比做官可能更适合她。

“那你在家多住一些日子吧,这几年主母挺想你的。”

白行可感激地看着卢长青,“四妹,谢谢你这些年在我不在的时候照顾我母亲和家里。”

“说这些做什么,我们是姐妹,那不也是我的家吗?”

白行可听闻这话鼻头忽然一酸,眼眶瞬间便红了,“对不起。”

卢长青轻轻拍了拍白行可的肩膀,“怎么忽然道歉?”

白行可吸了吸鼻子,“我以前总因嫡庶有别而瞧不起你,总因你是庶出而看低你。”

卢长青笑得很是轻松,“没关系啊,你都说那是以前了,我也早已不在意那些了。”

卢长青说完起身,朝白行可伸手道:“走吧,主母她们还在府里等我们呢。”

白扶楹站在宝慈宫外的宫道之上,一枝开得热闹的桃枝从红色的宫墙内伸了出来。这是她回来的第八年,如今的辽国已不复存在,皇帝居住的福宁殿也换了新主人。

赵曙因突发心疾,精神时常失常,无法打理朝政,直接传位给他的长男,由于孩子还太小,荣升为太皇太后曹丹姝继续代理朝政,赵曙则居住在睿思殿调理身体。

如今的白扶楹已经三十五岁了,她也坐到了臣子最高的那个位置上。

“白相,怎么一个人站在这里?”

白扶楹听到声音后转身回望,发现是前两年出宫开府的福康公主。

白扶楹微微躬身朝她行礼,“长公主殿下。”

赵徽柔抱着自己刚刚一岁的女儿,捏着她的小胳膊朝白扶楹挥了挥,“延权,快跟白相打个招呼。”

由于赵徽柔时常回宫探望自己的母亲和曹丹姝,赵延权也总能在曹丹姝那里见到白扶楹,她脑子里对白扶楹有印象,朝白扶楹伸手要她抱。

白扶楹将孩子抱了过来,这孩子还不太会说话,只咯咯咯地笑。

看着怀里叫延权的孩子,白扶楹心下再次感叹,赵徽柔的心思是真的半点也不藏着。

不过话说回来,若她是赵徽柔,估计也会想着那个位置吧。

曹丹姝现在的心思可谓是到了路人皆知的程度,现在朝堂上女官几乎占了三分之一的位置,朝中上疏让她称帝的折子也越来越多,赵徽柔又是宋仁宗唯一的孩子,同样也是曹丹姝的孩子,等以后曹丹姝死了,她并不是没有继位的可能。

赵徽柔决定等自己的女儿再大一些便将她送到曹丹姝膝下,让她亲自教养。

就算自己活不过对方,她的女儿总能活过吧?

白扶楹逗了一会便将孩子还给了赵徽柔。

赵徽柔接过孩子,问道:“白相这会是刚从娘娘的宫里出来吗?”

白扶楹点头应是,“出来的时候看到这边宫墙外冒出一枝桃花,便过来看看。”

赵徽柔顺着白扶楹的目光抬头仰望,果然见到那枝伸出宫墙外的桃树枝。

“白相喜欢桃花?”

“还好,不过比起桃花,臣更喜欢能吃的桃子。”

赵徽柔笑了,看了看枝头的桃花,道:“说起这桃花,我想起前些日听到了一首词。”

白扶楹好奇道:“什么词?”

“挺悲伤的一首词,词牌叫《调笑集句》。”赵徽柔说完便轻声唱了起来。

“相误。

桃源路。

万里苍苍烟水暮。

留君不住君须去。

秋月春风闲度。

桃花零乱如红雨。

人面不知何处。”

赵徽柔唱完,笑着问白扶楹,“白相觉得这词怎么样?”

白扶楹心里觉得有点矫情,但嘴上却道:“朗朗上口。”

“我也这么觉得。”

赵徽柔抱孩子的手有些酸了,朝白扶楹告辞道:“白相,我先去给娘娘请安了,就先走了!”

白扶楹目送着赵徽柔离开,转身也朝着外廷的方向离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