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武侠 > 万仙圣尊 > 第496章 浩然之气

万仙圣尊 第496章 浩然之气

作者:韩诗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4-06-20 17:35:27 来源:书海阁

陈枫和锦绣书生、素手仙娘暂时栖身之地乃是一个通道的尽头。在他们后方不远,却有一个通道,往秘府遗址的另一侧。所以,这个地方固然偏僻,但是还有退路。陈枫让明魂和白玉彻地鼠各守一路,除非两边同时来人,否则他们不可能被堵住。

带着对退之先生的崇敬,陈枫手握镇尺,脑海中自然浮现出自己所读儒家功法中的一言一语。原本深奥无比的文字,在这一刻,却又浅显了一些,而且给陈枫一种极为亲切的感觉。随后,他的脑海中浮现出了那幅《养气图》,陈枫不由自主盘膝作于地上,仔细探寻那神秘的气到底在哪里。

锦绣书生看到陈枫的印堂微微发亮,整个人都透着一种极为平和的气质。这种气质只是在读书人的身上才能出现,可是现在,陈枫却具备了。

锦绣书生猜得出,这应该是镇尺所起的效果。他也曾手握镇尺,但是心中只有对古圣先贤的崇敬,身体上并无特殊感受。他做不到,陈枫却做到了。古人曾认为,有些人的才智乃是天授,就像是那些十几岁就考中状元,留下了脍炙人口的鸿篇巨制。看起来,陈枫应该也是属于此列。单从修炼上,便能看出这一点。

虽然羡慕,但是锦绣书生并没有对镇尺再有何觊觎之心。既然不属于自己,就期待着镇尺能在陈枫手上实现自己的价值。秘者不同于凡人,寿元要长许多。如果是凡人,在陈枫这个年龄还没有认真读书的话,估计很难成才了,但是陈枫现在若是发奋,还为时不晚。

他并不知道陈枫有明魂和白玉彻地鼠在两个路口警戒,看到陈枫进入到了如此宝贵的状态,他便放出自己的秘识,为陈枫护法。素手仙娘的伤势也稳定了,她倒是不关注陈枫,只是静静地看着自己喜欢的男人。她觉得无比幸福,纵然伤势再重一些,也无所畏惧。

此时,陈枫心无他念,只是感受着儒家功法的奥义。隐隐间,他听到了两个人的对话。

一人问:“敢问夫子恶乎长?”

另一人答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答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二人的对话在陈枫的脑海中重复了好几遍,方才渐渐弱去。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这浩然之气难道便是《养气图》中所说的气?

浩然之气要怎么养成呢?对话中说,浩然之气,最宏大最刚强,用正义去培养它而不用邪恶去伤害它,就可以使它充满天地之间无所不在。那浩然之气,与仁和义道德相配合辅助,不这样做,那么浩然之气就会像人得不到食物一样疲软衰竭。浩然之气是由正义在内心长期积累而形成的,不是通过偶然的正义行为来获取它的。自己的所作所为有不能心安理得的地方,则浩然之气就会衰竭。

这段话固然点出了浩然之气的性质,但是从何处修炼,陈枫觉得还是无从着手。

他又细细回顾了一遍儒家功法中的文字,其中的六个字吸引了他:“居养气,移养体。”所谓“居”,便是静心修炼的意思。在这六个字之后,则有四段话。陈枫细细归纳,终于发现,这乃是养气的四个步骤,恰恰与《养气图》相互印证。若只是看其一,则不明所以。原来,养气的步骤有四:一为养勇,二为持志,三为集义,四为寡欲。

养勇就是培养勇气,有勇气,才能不畏怯,不动心。古代的大儒,匡扶社稷,造化万民,自然会被敌国惦记。可是这些大儒面对这刺客甚至秘者,以无惧之心便能战而胜之。这种勇不是血气之勇,而是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大气。

持志就是持守心志,使气不致妄发,以免意气用事而不可抑制。儒家强调志之所至,气即随之,敬守其志,使气能听命于志。这实际上便是对气的控制技巧。

集义讲的是养气与义和道的配合。义是人心之当然,道是天理之自然,集义也可说就是积善。无道义,即不能生浩然之正气。若平时所为,事事循理而行,皆合于义,自能生浩然之正气。

寡欲,不仅仅是克制耳目口鼻之欲,而且要克服心中之**。养心莫善于寡欲。做人如果嗜欲少,则外物不能诱之。要有为有所不为,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

陈枫细细思量这四点,倒是和秘者的修为有共同之处。秘者逆天而行,若是无莫大的勇气,怎么可能克服修炼途中的瓶颈,怎么能在生死边缘有所彻悟?另外,秘者在秘界,会遇到很多抉择,如何坚守本心,尤为重要。否则,一个幻境可能就将秘者吞没了,更不用说秘魇那恐怖的存在了。当然,秘者有好有坏,尤其在利益面前,尔虞我诈的事情时时发生,但要坚守住一个底线。若人人都无正义之感,一味滥杀,秘界可能早就倾覆了。纵然大奸大恶之人,也有诚心对待之人,执着所行之事。而修炼一途,枯燥寂寞,与紫陌红尘相比,十分乏味,这时候,遇到声色财物的诱惑,能不能克服,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秘者能走多远。人生的逆境大约可分四种。一曰生活之苦,饥寒交迫;二曰心境之苦,怀才不遇;三曰事业受阻,功败垂成;四曰存亡之危,身处绝境。处逆境之心也分四种。一是心灰意冷,逆来顺受;二是怨天尤人,牢骚满腹;三是见心明志,直言疾呼;四是泰然处之,尽力有为。退之先生身处二、三种逆境,选择了后两种心态,既见心明志,着文倡道,又脚踏实地,尽力去为。

也许是对儒家功法有所领悟的原因,心有戚戚之下,陈枫手中的镇尺突然一亮。在退之先生朝夕使用的镇尺中,他看到了镇尺原主人退之先生的生平经历。

当时藩镇割据,权臣倾轧,朝廷昏庸,宦官专权,百姓流离失所,生活异常艰难。同时,佛道大兴,让越来越多的人远离书本,寄希望于飘渺的仙佛。退之先生结合自己坎坷的经历,以真正求圣人之志为己任,关心世道人心,民生疾苦,用先王之道来拯救当时混乱的朝政和颓废的民风。他大兴儒学,拒斥佛道,苦苦扞卫着儒学的正统地位。退之先生以仁义充实道德,恢复仁义礼智信的儒家信仰;通过分析人性,来教化万民;斥责清静寂灭的荒唐,憧憬大同小康。他一生口不绝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绝,在养气上自然达到了一个奇异的境界,修身正心诚意,不仅体安气平,而且施之于天下万物得其宜。

陈枫没有想到,儒家功法修炼到极致,竟然能够泽被天下!怪不得一方小小的镇尺,历经千年,虽是凡石,依然不惧自己的青、红二色火焰,这都是沾染了退之先生浩然之气的原因。

陈枫看到了极不平常的一段往事,正巧可以作为佐证。当时社会凋敝,饿殍遍野,导致疫病流行。为了搞垮退之先生所在的国家,敌国又派出了许多精通死系秘术和毒系秘术的秘者前去荼毒众生,希望能够一举推垮这个曾经无比强大、富庶的文明起源地。一时间,四处如地狱一般,整日整日都有人死去。哪怕很多秘者自发组织起来抵挡外来秘者,可依然防不住他们对凡人的祸害。这时,退之先生频繁撰写墓志铭,以其浩然正气,竟然镇住了肆虐无比,连秘者也束手无策的死系、邪气,还黎明一个清平。否则,国家可能就亡了。

浩然之气之强,可见一斑!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