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凤仪攻略 > 第256章 奏折大战

凤仪攻略 第256章 奏折大战

作者:四月的尾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6-07 07:20:26 来源:书海阁

在皇帝忙着跟蓟国吵架的时候,有人替皇帝出面应付向载云的奏折,就是祝闵。

祝闵也上了一封公开奏折,奏请皇上加派兵马迅速剿灭叛军,“未有闻舟有隙而能加速前驶,身有疾而能拔腿飞奔者也”,主张攘外必先安内,先消灭高惇、海龙等一帮黑道,然后再全力抗敌。

皇帝觉得,有了龙骧将军的奏折,此事应该告一段落,向载云的奏折也不用批了,反而批了祝闵的奏折,说“所云甚当”。

岂知,和向载云一样,被拔除实兵权的杨汝范大概因此太闲了,也写了一篇,“秦刘项相争不已而匈奴寇境,非陈平美人计,几无汉兴之史矣;冀州动乱频仍而兵疲民困,且送王储为质,岂允容畜之败再现”。

顺天将军的奏折,举例举到本朝的历史来,是很重的话了。

新的中书令杨弘,也要有所表现,再上了奏折:“窃闻国治而后天下平,未有国不治而能平天下者。国治者,庶民且不议,况兴兵叛乱乎?”

这虽然有点断章取义,但没关系,皇上批了一百分。

下一封奏折,对朝廷来说是蛮严重的,里面提到“非恃雍军以镇压渤海帮,实系雍军而激渤海军之兴也;亲王被围而数万官军作壁上观,良民伸冤竟驱两万实兵行歼灭战;是怯于抗强敌而勇于欺弱民也”。

这封奏折的严重性不是因为内容,虽然内容也挺够看的了;其严重性在于,上书者是拥五万精兵、享舆论声望的靖原将军韩亮。

到底对抗敌寇还是镇压乱民,主角都是手上有四万官军的张实“拨”给渤海军九千人以后,加上死伤与被俘,张实还有将近三万。

身为几封奏折的主角,他也不好意思一直闷着,也上了一封奏折:“亲王陷俘,末将实作战不力之过也。然前接强敌之际,后方叛贼骚扰,令我军疲于奔命,腹背受敌,西线吃紧而东线紧张。于今之计,莫如商请雍军支援,且令郭平寇率军北上,一举歼贼,方有余力拒敌且救佾王。”

这奏折先自己认错,然后接着说其实都不是我的错。皇帝看了笑笑,没说什么;张实好样的,没暗示按兵不动是皇帝的意思,自己扛下来了。

皇上批了,慰勉张实两面受敌、实在辛苦。

要不要请雍军帮忙剿渤海军,得先跟金紫大夫商量;还没商量时,另一封五万兵马的奏折就来了,这比韩亮还要严重,如果不是一样严重的话。

这是曾韶写的,而曾韶的豫南营区就在京师的腹心。

御寇将军说:“乡民造反有理,致官军与之对战则气泄,投彼阵营者多,而撤退溃逃者速也。重启对雍谈判,废除渤潍营区,方为治乱之本。末将韶愿提一旅之师,火速北上,援救佾王,驱敌出境。”

主张“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皇上都不批;主张“攘外必先安内”的,皇上都批了甲上,这风向很明了,夏鑫赶紧磨墨急书,深怕掉了队:“物自腐而虫生,人自侮而侮至。外敌,虫也;内贼,腐也。腐本而虫末,未有治末不治本而能健者”,不过,还是要留个后路,以后碰到哪一边都有话说,所以又加上“然民怨起,必有其因,愿上善思;良政而民不乐,未教也,百官宜剀切说明,厘清事实,且听民声。”

这是说,不是政策不好,而是沟通不良,以后要好好沟通。

皇上看了,批示“爱卿所言,深得朕意”,意思是说,“我也是这样想”;或者说,“你说的我早就知道了”。

平心而论,不管皇帝本人的喜好如何,这场奏折大战,或者说掉书袋大赛,第一名优胜的应该是左仆射刘辉,也是最后一封奏折:“兵者,道,天,地,将,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此兵圣之言也。先皇以容畜为号,坤坎师,象传曰,君子以容民畜众,地中有水,上意能渗下民,下情得涌地面也。今我朝上下乖离,朝野异心,不容不畜,兵接敌则志懦,遇叛则气衰,无怪乎出师不利,如此而欲全国家,保天下,不可得也,且可谓不违先皇之志乎?『容畜』之意深矣,上其图之。”

这直接讲到当今皇上的爷爷,是比杨汝范讲的还重了。

皇上看了以后,闷闷不乐,很想把刘辉抓来痛骂一顿;可是刘辉言必称先皇,扛着祖父打孙子,皇帝不好发作,只好暗示“安内派”熄火停战,皇上不想再看任何奏折了。

朝廷的气氛如此,至于京城舆论呢?

官方已经对所有的说书人下禁口令,不准说任何和渤海军有关的事情。

说书人顾着项上人头,也不敢乱说了;渤海军的故事就停留在民众的耳语中。

不过,当民众纷传渤海军劫刑场、渤海军土牛沟大胜官军时,自然不想再听什么封神演义了,这大大地影响了各酒楼茶庄的生意,也连带影响了说书人的收入。

最后,还是蓝先生首先找到突破口,这一晚他说:“那闻太师骑着金麒麟,姜子牙催动四不象,两军于夜半时分列阵完毕。

天将亮时,闻太师大骂:『成汤待汝等不薄,汝父亦为崑仑名士,怎可不谙事理、带头造反?』

子牙笑而答曰:『太师之言差矣,君王无道,难为万姓之主,逼民造反,吾等替天行道,如何谓不谙事理?』

太师乃命五将齐攻子牙,子牙单命黄飞虎骑五色神牛应战,直劈邓忠,天愁地暗,日月无光;此时张节使、辛环等突然倒戈,一时狂风荡荡,日色辉辉,寒风凛凛,冷气森森,杀得邓忠抛戈弃甲,奔逃七百里而不能止。”

听众愈听愈奇怪,封神什么时候跑出这一段;敏感的听众突然鼓掌叫好,并私下耳语传着:“土牛沟!土牛沟!”

这桌没听出来的,也赶快凑耳朵到邻桌听到底怎么回事,一晚就一传十,十传百,京师纷传蓝先生讲“新封神”,隔日会宾楼就爆满。

又过一天,整个京城的说书人都开始说新封神;十天后,大有境内,全**民同胞都重新学习了封神演义。

当然,人们不会不记得,姜子牙的受封之地渤海,以及姜子牙后裔分出来的高姓子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