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武侠 > 凡人阵法师 > 第214章 三道圣旨

凡人阵法师 第214章 三道圣旨

作者:神鬼莫测笔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4-06-07 07:39:37 来源:书海阁

王府。

王明德从宫中回家,前脚迈入书房,后脚门房小厮来报,说宫里来人了。

他立在书房,若有思索。

他前脚见完陛下,只是商议了由朝廷设立修仙宗门的事情,这事情还没有着落呢,就算是拟旨最快也要半个时辰,这会儿宫里来人,能有何事?

他捋着胡子,斟酌了一番后,向小厮问道;“知道是内廷的太监还是外廷的太监?”

“内廷、外廷的都有,不过领头的是内廷刘公公的手下,王顺昌。”

小厮所提的王顺昌,是侍从局提举太监,也是刘公公的直接手下。

提举太监,除了被东西二厂掣肘,在宫内,可以算的是“二人之下,万人之上”了。

若是按照「宫嫔御律」,后宫的皇后也指挥不动,他只听命张明玄与刘忠。

“可是要宣纸?”

王明德从容问道。

“不像是宣纸,倒像是有些喜庆。”

小厮恭敬答道。

“请进来,客堂待客。”

王明德话落,迈出书房,去往客堂。

客堂。

王明德正坐主位。

不多时,两个中年太监领着四个小厮还有一名三品官员。七个人呼呼啦啦的走了进来。

这两个中年太监,一个是内廷的王顺昌,一个是外廷的朱瑞光,两人都是提举。

而那个三品官员,如果王明德没有记错,应该是礼部主管内务府婚丧嫁娶的官员。

陛下可没有死,不会发丧,也没有子嗣,无需嫁娶,那就只剩一个目的。

陛下大婚。

王明德一眼便看出来意。

这事是归礼部内务府和侍从局管,但现在朝中情况今非昔比。

因为后宫有两个仙人和一只狐妖,而且那两个仙人早有争夺后宫主位的意思,他们这些凡人并不能左右后宫朝局。

“王尚书,想必多的咱家就不用多说了。”

王顺昌率先开口。

“陛下大婚,皇后应当是从我等开始挑选,我并无异议,只是不知这是后宫那两个仙人的意思,还是陛下的意思。”

王明德直截了当。

“这是陛下的意思,陛下要我等按照「后宫嫔御律」行事,所以……”

王顺昌与朱瑞光相互对视一眼。

“所以,还望王尚书说明家眷情况。”

朱瑞光接着说道。

其实他们几人都清楚,这只不过是走个行事,想不想让自己女儿嫁入宫中,不是朝廷单方面说了算的,也不是王明德说了算的。

若是不想嫁,便找个借口推脱婉拒即可,宫内并不会为难,而是会继续往下层筛选。

这个律例本质上的目的是给朝内高官一个优先选择的权力。

王明德揣测一番后,向门外喊了一声;“锦儿,问一下婉儿愿不愿入宫。”

“好嘞老爷”

在门外趴了许久的锦儿喜滋滋的应了一声往后院跑去。

-

次日。

太和广场,大朝会。

广场两旁,文武千官肃然伫立。

张明玄站在龙椅前。

刘忠张开手中一道圣旨,扯着嗓子,开始念道;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帝国之所辖,灵脉遗失,界面崩裂之虞迫眉睫。

朕心忧天下,宵衣旰食,竭尽心力,幸得天地庇佑,灵气渐复,界面得以稳固,万民得以安居。

然前朝之政,对民间修炼之事,压制过甚,致使民怨沸腾,修炼之道阻滞。朕夜撇孤灯,血赏蚊虫,为解民之倒悬,特此诏令。

即日起,由户部、兵部,主导成立宗门,名曰「太和宗」,以朝廷之力,引导修炼,广纳贤才,俾使修炼之道,光大于世,民得其利,国得其强。

两部官员,务须遵行此令,不得有违。布告天下,咸使闻之。

钦此。」

刘忠念后,广场下鸦雀无声。

有诧异,有咋舌,有惊喜,有畏惧,有胆寒。

就是没有人应声。

自从后宫来了两仙一妖,民间就对修仙一事鲜有讨论,

凡人不准成仙,畜生不准成精,这是朝廷政策。

也是太苍立国以来的根本政策。

虽然朝廷明面上说放开管制,但毕竟是封禁了两百多年的事情。

但是这两年朝中的变故实在太过,先是持续的深化改革,纵深反腐,多维一体打造全方位产业,扩大海洋贸易等等。

谁都不能确定明天会不会有其他政策变化。

所以,很多地方实际上还是对修仙一事保持着半封锁状态。

民间百姓实际上也并不敢过多的去讨论。

现在,朝廷直接要成立修仙宗门。

这……

怕是真的要变天了。

一旦此时落实,消息定然会在民间快速传播,便是覆水难收,想要再次封禁绝无可能。

广场上的百官,虽然各有所思,但心中却是统一的悸动不安。

愣是没有回过神。

“咳咳。”

刘忠重重的咳嗽了两声。

这圣旨他自然是早有心理准备。

他也不担心朝中官员会搞什么事情,毕竟后宫可是有两仙人在镇守着,谁敢搞事情。现在就是,陛下说什么,就是什么。

百官在刘忠那两声轻咳中惊醒,带着惊愕的神情,躬身齐声高唱;“吾皇万寿万寿万万寿。”

刘忠吞了口口水,亓元清河让侍从局拟这道圣旨时,他心里同样是惊恐万状。

随后,刘忠身后的一名小太监再次递了一卷圣旨给刘忠。

刘忠摊开圣旨,再次扯着嗓子,唱道;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科举取士,系于斯焉,技艺百工,皆国之栋梁。朕意改革科举,不独以文章经国,亦重工匠技艺,纳入科举考试,以广纳各类人才。

自今伊始,科举将设农学、工学、商学、医学等专科,各按其才,各得其所。凡有技艺者,皆可应试,以显国家育才之公平,以昭示朝廷用人之明。

各州县官吏,着即遵行,不得有误。布告四方,使天下皆知。

钦此。」

不等百官反应,刘忠又一次摊开第三份圣旨,唱道;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官员为国之干城,俸禄乃其养廉之资。前朝俸禄微薄,朕甚悯之。今特诏令,所有官员俸禄上涨,以示朝廷之慷慨,以励臣工之忠勤。

着即实行非税制度,推行养老金制,完善医疗制,以慰劳苦。实行高薪养廉策,以清廉为本,以德治国。

各部诸官,务廉洁奉公,以天下为公,朕将亲察官员之行,以定升降。

钦此。」

刘忠唱完之后,合上圣旨,补充道;“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百官震震颤颤反应了许久,第二道圣旨似乎不重要,但第三道圣旨他们都明白了。

国朝又一次涨工资了。

这是张明玄登基两年来,第五次涨俸。

之前四次涨幅都是从朝内六部的重要官员开始,随后逐步往下。

而这一次在大朝会上宣布,虽然没有提具体数额,但他们断定,这一次涨幅必然要比之前四次都大。

只是朝廷,哪里来的这么多钱?

前年,天泽交战前兮,朝中补上了国朝亏空几十年的各类积欠,十二亿八千万两白银。

去年,四次涨俸。

每次都是一倍一倍的涨。

若是今年再涨俸,那朝中便是入不敷出了。

朝中现在一年的开销,两千多万两。

而各个地方的财政收入仅有百万两,去年朝中还下了免税三年政策。

今年能收上来的税银怕是不足百万两。

不过这些官员操的心,在张明玄眼中,那根本就不是事。

单是刘忠和翎羽卫这半年抄家得到的白银黄金就有近亿两。

他手里还有九万多中品灵石。

一枚中品灵石就是数十亿两白银。

当然,直接拿中品灵石是换不来白银的,灵石在民间是有价无市的存在。

需要灵石的人,不需要白银。

用白银的人,大部分也用不上中品灵石。

而需要灵石的,一般都是官宦富家修炼者,他们没有宗门,灵根也差,但是在凡间却是富贵的身份,所以,他们需要拿白银或者黄金去买灵石。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