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科幻 > 全宇宙最后一个人类 > 第163章 小行星

全宇宙最后一个人类 第163章 小行星

作者:彩虹之门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6-21 16:03:12 来源:书海阁

伴随着人类文明从“生存”到“发展”的战略转向,一系列的宏伟建设计划开始迅速谋划,并摆放在了赵长星面前。

这些建设计划的数量有很多——足足有一万余个,其中大部分都集中在科研与军事领域。并且,这其中的每一个建设计划,看起来都充满了必要性与急迫性,且具备着巨大的潜在利益。

譬如,深空射电望远镜阵列建设计划。在这个计划之中,相关的科学家们希望可以在太空之中,建设出至少100台巨型射电望远镜以组成阵列,然后以最高的观测精度,对宇宙之中所充斥的各类型辐射进行最为彻底的研究,以确定宇宙膨胀、黑洞演化、黑洞物理、宇宙微博背景辐射、星系演化理论、中子星、白矮星物理特征等各方各面的更多物理参数,再度加深人类文明对宇宙的理解。

这甚至有可能催生出新的物理体系,让人类文明完成一次飞跃。

进行这项工程,确实是十分有必要的。

唯有一点,这一项工程可能需要数十万人奋斗几十年时间才能完成。

又或者,人类基因组计划。生物学家们希望可以抽调足够的人手与资源,以现阶段的技术水平,全面而彻底的研究人类所具备的每一个基因,研究它们在人体之中所起到的作用,以及与其余基因的交互等等。

这一项研究当然也是很有必要的。因为伴随着科学家们对人类本身了解的加深,他们将可以针对性的制定更加有效的基因改良计划,大幅度提升人类的身体素质、预期寿命等等。

但这项计划需要至少十五万名生物学家参与计划,需要建造不少于五座超算中心以及配套的大型核聚变电站。

又或者,一号船坞计划。飞船工程师们计划建造一座史无前例的超级船坞,并在这座船坞之中,研究新型飞船的制造方法,并与军方合作,研发当前阶段下性能最高的战斗飞船。

这项计划也是很有必要的,但同样耗费的资源与人力太多了一些。

几乎每一个计划都具备这样的必要性和潜在的巨大利益。但最关键的问题在于……

人类文明此刻的总人口数也不过才800余万而已。其中,各个学科所有的,可以被称之为“科学家”的人,哪怕将还不具备独立展开研究能力,只能跟随导师进行一些辅助性工作的实习生,全部加起来,也总计只有100万出头。

人类文明不具备同时开展这许多工程的能力。就算科学家数量足够,技术工人的数量也不够。

赵长星必须要做出取舍。

但手心手背都是肉。赵长星看了许久,心中也无法做出决断。

“归根到底,还是人口太少啊。”

他轻轻叹了口气。

和其余的文明领导者,以及相关专家商讨了许久,赵长星才终于下定了决心。

“现阶段,还是以基础科学方面的研究为重点。一些应用层面的,先暂时延后吧。”

在这个思想的指导之下,有高达99%的建设计划被排除。但就算只剩下的这1%的建造计划,以现阶段可以动用的人力物力,也仍旧并不足够。没有办法,赵长星只得又忍痛排除掉了几十项大型建设任务,才将最终的计划确定了下来。

在这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一艘庞大的工业飞船满载着数千名工人与工程师,携带着众多机械设备,离开了3号行星环绕轨道,向着远离恒星的方向飞了过去。

足足五天时间之后,它才到达目的地。

那是一颗最长处有137公里,最细的地方仅有68公里的不规则小行星。

它以相比起来极为缓慢的速度围绕着拉卡伊9352这颗恒星运转。围绕这颗恒星一周,需要足足数千年的时间。

这里冰冷黑暗,贫瘠荒凉。无论从哪一方面来看,这颗小行星都不具备什么价值。尤其是在3号行星开发只处于初级阶段,1号与2号行星则基本上没有进行开发的现阶段。

足足3颗比地球还大数倍的大行星,要什么资源找不到,实在是没有开发这颗小行星的必要。

但现在,人类文明却派遣出了极为宝贵的工程与科研力量来到了这里。

庞大的工业飞船缓缓降落在了这颗被编号为“7”的小行星上一处较为平坦的地方。

通常来说,如同此刻这艘工业飞船一般庞大的飞船,是不具备降落在行星地表的能力的。因为它们的自重太大了。在行星地表,它们会被自身的重量压塌掉。

但这颗小行星例外。因为它太小了,重力极低,以这艘工业飞船的结构强度,完全可以承受下来。

飞船舱门缓缓打开。负责此次任务的张龙飞教授穿着宇航服,小心翼翼的从距离地表几十米处的舱门那里直接跳了下来。

他的身体缓缓下坠,足足过去了十几秒,才降落到了地面。

“引力这么低,真怕一不小心就跳到太空里去了。”

张龙飞教授笑着抱怨了一句。“引力低,才更适合开挖嘛。像那几颗大行星,不要说这里的,就算是在地球,挖洞挖的略微深一点就自己塌了,这里就不会。”

人们随意的闲聊着,将目光投射到了面前的“大地”之上。

在这纯净的黑暗之中,头灯足足能照出数百米的距离。于是张龙飞便看到了凹凸不平的地表,看到了一条又一条的裂缝,看到了浩瀚幽深的星空。

“开始吧。”

“是。”

伴随着这条命令,这艘工业飞船之中承载的数千人,除了需要留守在飞船之内的人之外,俱都携带着相应的仪器,分散到了这颗小行星各个地方。

张龙飞几人则开始了“环球旅行”。他们在宇航服自身动力的推动之下,在距离星球地表几米的地方,开始了如同汽车奔驰一般的飞行,如同超人一般。

这颗星球太小了,以宇航服的推进力,环绕一周,也只需要一个小时到三个小时不等。

每飞行一段时间,张龙飞几人便能看到一个“亮点”。降落下去,便能看到一个或者几个人在那里忙碌。偶尔闲聊几句,问问情况,张龙飞等人便会飞走,前往下一个地点。

仅仅一天时间而已,张龙飞便完成了对整颗星球,足足数百个观测点的巡查。到这个时候,对于下一步该怎么做,他心中已经有了大概。

回到那艘工业飞船之中,看到了更为详细的数据,他心中便确定了最终的选择。

“从地质结构强度、抗辐射强度,结合地层深度等各方面因素综合考量,我认为,最终的地点,应该在268号。”

参与会议的科学家们低声讨论了一阵,最终通过了这条决议。

于是所有测绘人员全部回归,摇身一变变成了施工人员,全都汇聚到了268号测绘点这里。

这大概位于这颗长条状小行星更靠近恒星那一侧,大约三分之二长度的地方。

这里的最短直径,是85公里。

众多的零部件从工业飞船之中运了出来,在现场开始了组装。这用去了上千名技术工人。而在它旁边,一座中型聚变电厂也开始了建设。

很显然,这台机械耗能极高,必须要依靠专门的电厂为其供电才能运转。

幸好,无论聚变电厂还是这台机械,当初在3号行星环绕轨道的太空工厂之中就已经完成了模块化的制造,在这里人们只需要将它们组装起来就可以运转,这才节省了大量的人力与时间。

但就算如此,也足足有两个月时间过去,大型运输船在3号行星与这颗小行星之间往返了十几次,这两者才最终完成。于是,一台呈现出圆形,直径高达上百米,总面积高达七千多平米的古怪机械以及其配套电厂便呈现在了人们面前。

这台机械下方满是锋利的刀具,上方则是一条条复杂的管道与线缆。当来自于聚变电厂的澎湃电力输送到这台机械之中以后,人们从脚下的大地上感受到了一阵低沉的震动。

如同地震一般。

张龙飞确定,如果这里有空气,那么这台机械发出的噪音,甚至足以让人瞬间耳聋。

伴随着大地的震动,那台机械下方数万个锋利刀具一同开始了运转。构成这颗小行星的坚硬岩石在这些刀具的旋转之下,如同豆腐块一般被轻易切割。之后,这些碎石便被收拢到了圆盘状机械下方那专用的“出风口”之上。

来源于聚变电厂之中的高温等离子体从出风口猛烈吹出,一瞬间便将这些沉重的岩石直接吹到了太空之中。

它们获得了挣脱这颗小行星引力的速度,自此离开,再也不会回头。

张龙飞控制着宇航服慢慢飞了起来,居高临下的看着这里。于是,他便看到了一条直径足有上百米的粗大“光柱”,从这颗小行星之上拔地而起,一直蔓延到了太空之中,就像是这颗小行星之上被安装了一台巨型发动机一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