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科幻 > 国师后裔 > 第269章 元代白青瓷

国师后裔 第269章 元代白青瓷

作者:恰灵小道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6-21 16:15:06 来源:书海阁

青瓷过后,当属青白瓷。

青白瓷,是指宋代以后以景德镇为代表创烧的一种釉色介于青白之间的瓷器。

在海瓷中,这部分瓷器大都包装在封闭的容器之中,虽经海水长年浸蚀及打捞碰撞,但不乏完整器,个个釉色光亮,熠熠生辉。

青白瓷过后,就是青花瓷。

这里不作详细赘述。

青花瓷末尾,就是白瓷了。

白瓷。

海瓷之中,白瓷占的比例非常少,多出自景德镇、德化一带的民窑,算是收藏最多的品类。

麻子脸能弄到这么一个行货,要么是因为他有人脉,要么就是因为他自己收藏了这东西,不管哪点都不奇怪。

有些比较懂行的收藏家,会将刚捞出来的海瓷存放在专门腾出来的鱼缸之中,但这个鱼缸跟刚才麻子脸所说的鱼缸并不一样,他嘴里的鱼缸指的是新鲜捞上来的海货。

这里的鱼缸是为了存放海捞瓷,模拟制造的一种环境。

我手里所拿着的这个白瓷,显然就用了这种做法,唯有刚从海水中捞出来的海货,才能呈现出这种浸润后的成色,所以我应该是麻子脸临时取出来的宝贝。

至于他是从哪里弄来的,不重要。

毕竟他不可能为了赢得这场摘花斗,特意租一条船跑去海里捞这玩意,且不说能不能捞到,要耗费的人力物力可不是一般数字。

他之所以选择用海捞瓷来跟我赌斗,无非就是给我鉴宝增加难度,谁都知道海捞瓷假货最多,但谁也都知道海捞瓷真货也曾流出过不少,否则它的名气何至于如此之大?

我仔细打量着每一寸,不敢放过任何一丝细节。

我虽然从未见过海捞瓷,但对于海捞瓷的分类和特点,都有着相应的了解。

想要鉴别海捞瓷,首先要了解它的形成过程。

在正常情况下,当船舶沉入海底时,船上的货物将随着货箱的破裂倾倒在海床上。

这是正常的视角。

一些包装更加坚固,且放置正确的货箱,将保持完好无损,可以沉入海底十几年不化。

但在这两种情况下,海底沉没瓷器的外观,有两个不同之处:

第一种,储存在相对完整的容器或舱内,或深埋在海床中,除了海水侵蚀,基本上不受外部因素的影响。

这种瓷器经过海水清洗后可以彻底更新,它的外观没有明显的夹杂物,但海水的腐蚀会留下痕迹。

瓷器的表面,往往看起来是无光泽的,甚至会出现密密麻麻的斑块,但这种斑块并非破损的斑块,更像是被腐蚀后褪色的斑块。

另一种,则是散落在海底,没有任何容器保护,被海底海流和沉积物掩埋的海捞瓷,后期还被海底生物附着,形成了海底沉积物。

这种情况下出土的瓷器,一般都带有不同程度的破损,原有的色泽也会有所改变。

我手里的白瓷玉观音,左右两边都有不同程度的破损,我分不清是做旧还是天然形成,但总归排除了其一。

它是散落的。

那么再延伸到另外一个角度,在郑和下西洋时期,当朝为朱棣引领的永乐年间,其所率领的舰队,是后来拿破仑舰队的十倍有余,号称最强之舰队。

那么这支舰队对于瓷器的保护,必然十分完整,且国力旺盛,所以可以排除是明盛时期的瓷器。

当然,明末则不算在内。

实际上对于摘花斗来讲,朝代并不是最重要的,我只需要判断真假就足够了。

但确定朝代能够给我带来一些思路。

白瓷最早创烧于东汉之前,唐代最有名的属于过渡性灰白瓷邢窑,到北宋早期的白瓷定窑、汝窑。

到了元代时期,白瓷则并非素白瓷,而是白中带青……

我脑子里突然一闪。

白中带青?

我连忙站起身来,将手中的玉观音拿到了楼外,刚才我所坐的地方,因为阴影的缘故,根本看不清楚。

现在借助阳光直射而下的角度,我清楚的看到,这玉观音身上,明显有一抹白中带青的痕迹!

虽然表面上的破损不少,但只要仔细观察,就能发现玉观音的尾部和背面,都有青色。

确定了!

不管它是赝品还是真品,它就是元代时期的白青瓷无疑!

只不过因为海水的腐蚀,它表面的青色消失了很多,若不是我灵光一闪,未必能够发现这一缕青色。

那麻子脸见到我的动作,不禁讥讽一笑:“大鉴宝师,看出问题了没有?这一炷香马上就要燃尽了啊!”

我没有理会他,看了一眼燃香,还剩下一半。

我必须加快速度了。

元代瓷器的制造工艺远没有明清时期那么发达,各种细节也很容易看出区别。

瓷器沉入海底后,海水中的盐和杂质会侵蚀它的表面,釉面将具有凹坑,仔细看能发现许多小黑点,而这个白瓷玉观,刚好符合这一点!

如果它是个假的,是个赝品,沉没海底的时间只有一年半载,是不可能反映出凹坑的。

此外,胎质没有铜绿,并且是湿的,这一点就更加证明,它不是赝品。

再然后,看釉面和纹饰。

白瓷玉观音上面明显有青白发色,元代官窑出品的青白发色,燃烧的颜色非常明亮,即便经过海水腐蚀后变得黯淡了一些,但还是能看出些许痕迹。

如果是仿制品,使用现代工业材料,但一般不会如此鲜艳,深度之间没有颜色差异。

从远处看,反而还是一种颜色。

这一点,同样证明它不是赝品。

第二个,看釉的光泽度。

官窑的瓷器大多在木窑中烧制,经过海水浸润后,能看到一种油光的感觉,仿制品使用煤气窑或电窑,燃烧后无论如何都无法看出油光感。

排除赝品的可能。

最后,可以看足底。

无论瓷器是在海中还是在海泥中,足底没有釉面保护,都会被腐蚀。

上面说过,元代瓷器工艺不如明清,足底通常呈现一种苍白粗糙的感觉,用手摩擦能听到吱吱响。

我试着摩擦了一下。

声音非常微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