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宗明天下 > 第1717章 远征印度的那一堆人终于要回京了

宗明天下 第1717章 远征印度的那一堆人终于要回京了

作者:七帅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6-22 15:01:35 来源:书海阁

将时间退回到建业十六年八月,允熥下旨册封岱雯为朝鲜王妃后不久。

虽然在民间此事仍然沸沸扬扬,但允熥已经撂开了。既然朱褆没有提出异议,那此事已经成为定局。之后的事情他也都已经安排好了,不需要,至少暂时不需要他挂心。他可以关心一下旁的事情了。

“陛下,北征蒙古之军传回来消息,已斩杀蒙古壮丁三万余人,斩杀妇女数千人,虏获妇女两万余人,俘虏孩童万余人,虏获牛羊马匹无数。大军损兵不过七千余人。”一名大都督府的官员说道。

“陛下,这是大捷啊!”李景隆马上说道。

“确实是大捷。”允熥也笑着说道。虽然斩杀几万人看起来不多,但蒙古草原可不是中原,蒙古人才不会在原地等着明军打过来,定然是要到处逃跑的。若是运气差到极致遇到明军或者发现明军的踪迹,也会将辎重全部扔下,牛羊驱赶着阻拦明军行军的路线,然后全力逃跑,所以想要斩杀蒙古人非常困难。从四月份出兵至现在不到四个月,就或杀或俘蒙古人近十万(奏折中不会提到斩杀的少年儿童,但被俘的少年儿童这么少显然不正常),确实算得上大捷。

当然更重要的是,此战大军的损失也不多。因他平日里最信任的将领都在印度,允熥这次派去北征蒙古的将领是之前被他忽略的人,比如天成伯平安、安陆侯吴杰,以及何福、顾城、盛庸等将领。这些将领在历史上靖难之役中的表现差强人意,所以允熥虽然被逼无奈任用他们,但并不放心,一直担心他们打败仗,或者惨胜如败。这下子他不必担心了。

“平安等将领之后有何打算?”允熥又问道。

“陛下,在奏报中写到,天成伯与安陆侯想要班师返回,但顾将军、何将军都反对班师,盛将军则拿不定主意。不过天成伯乃是统帅,压下了顾将军与何将军的反对,已经带兵班师回朝。”那大都督府的官员又道。

“平安做的不错。”允熥又道:“确实应当班师回朝。已经斩杀了这么多蒙古人,其余的蒙古部族必定更加小心,想要斩杀他们更加困难,大军继续留在草原上多半也是空耗粮食,不如班师。”

“而且朕此次派兵扫荡蒙古草原也是因为蒙古人南下劫掠,而非想要荡平草原。大草原上一望无垠,蒙古人又是人人骑马,就连七八岁的孩童也能纵马奔驰,想要消灭蒙古人虽然未必不可能,但损耗的钱粮却难以估计,并不合算。这些钱粮用在攻打印度,用在攻打其他地方,比耗在蒙古草原要合算多了。”允熥说道。

这个道理允熥对面前的武将们说过好几次了,虽然一开始还有人腹诽陛下太过市侩,但渐渐的就没人说这样的话了,众人都接受了允熥的道理,评估某一场战争的时候,也会下意识估算损耗的钱粮。

“明年,不,后年朝廷还要开互市。而且要派出使者走遍草原,告诉所有的蒙古部族。必须让蒙古人知晓,与大明保持和平就可以将草原上的牛羊马换成他们需要的铁锅、茶叶等,若是起了劫掠之心就要冒着被大明屠戮的风险。让他们愿意与大明保持和平。”

“还要让他们遵从大明对草场的划分,待在自己的牧场里。此事等互市之后,还要派出使者出使草原。不过这些事情等到后年,朕还要与大都督府和户部、理番院商议,你们先知道此事即可,现下倒不需做什么。”允熥又道。

彻底平定蒙古草原,关键还是在于宗教。‘要不要给予那些前往草原上传教的藏族人一些经济上的权力?罢了,这样容易让事情失控,不过仍然要传令给边关之地,若是他们去蒙古草原传教,边关卫所还是要尽量配合。哎,不知多久,才能将喇嘛教传遍草原,彻底不必担心蒙古人的威胁。’

“是,陛下。”李景隆等人忙答应道。

允熥又吩咐了几件事,让他们退下了。之后允熥拿起奏折刚要批答,一名小宦官忽然急匆匆地跑进来,在允熥面前行礼说道:“陛下,刚刚传来的消息,梁国公等人已经乘船到了镇江,明日即可抵达京城。”

“好!”允熥马上放下手中的笔说了一声。而且又吩咐道:“你马上去礼部告诉胡广,让他确保迎接有功将领的仪式不会出任何纰漏。”

“是,陛下。”小宦官答应一声,转身小跑着离开乾清宫。

允熥仍十分激动,勉强按捺住自己的心情,继续批答奏折。到了午时,他将已经批答完毕的奏折分别扔进不同衙门的框里,吩咐卢义整理后送到通政司,起身前往永安宫。

听说允熥前来,思齐有些惊讶的迎到宫殿门前,行礼后问道:“表哥,怎么今日来了我的宫殿?”

“你猜?”允熥笑着说了一句,向殿内走去。可他才走进去,扫视一眼忽然愣了一下,之后对着殿内一人问道:“你怎会在永安宫?”

“夫君,妾听闻淑嫔妹妹宫里有一位宫人笛子吹得极好,夫君也知妾喜欢音乐,所以就来求淑嫔妹妹让妾听一听。”这人正是明妃叶抱琴,她听到允熥的问话连忙解释道。允熥也懒得理会抱琴来找思齐到底是为了什么,只是说道:“以后你不要称呼思齐为淑嫔妹妹,仍然按照从前的叫法称她广灵。”

抱琴的脸色一僵,答应一声。

允熥又想起什么,同她说道:“明日文垚就要返回京城了,你也要派人将此事告诉珺月。”

“垚儿要回来了?”听到这个喜讯,抱琴一时忘了她现下不在自己的寝殿,不自觉放大了声音说道:“天可怜的,自从建业十四年十一月份一别,已经快两年了。妾终于要再次见到垚儿了。垚儿也能见到他儿子了。”

允熥本想斥责她,但见她的表现一丝一毫作假都没有完全是真情流露,也放弃了斥责她的打算,温言说道:“文垚要回来了,确实十分值得高兴。他这次在印度带兵打仗表现极好,我也对他十分满意。等他返回孟加拉的时候,我自然会再给他许多东西,让他能够更加稳妥的统治孟加拉。”

谁知道听到这话,抱琴却显得有些不大高兴,但也不敢对允熥发火,只得行礼告退返回自己的寝殿。

等她走了,思齐抿嘴笑道:“表哥真坏。明知道明妃娘娘正欢喜于文垚回来,就说起他回去之事。”

“原来如此。我说她怎么忽然变成好像要生气的样子,明明刚才还欢天喜地的。”允熥恍然大悟。

“哎,表哥,你这性子,罢了,我也不说了。表哥今日来我的宫殿,有何事要对表妹说?”思齐道。

“蓝珍也要回京了。”允熥说道。

“真的?大伯要回京了?”得到允熥肯定的答复,思齐也高兴起来。“我也一年多没见过大伯了,怪想念的。而且大伯年纪大了,印度据说又十分潮湿,也不知大伯的身体能否禁受得住,现在是否还好。”

“印度的孟加拉等地确实十分潮湿,但德里等地也不比江南雨水多太多,蓝珍这一年多也并未报过伤病,应当无事。不过这也说不准。等他到了京城,表哥安排御医好好检查一番他的身子。”允熥道。

“一定要派太医院医术最精湛的御医。”思齐补充道。

“嗯,一定派太医院医术最精湛的御医。”允熥笑着答应。

“表哥,表妹能否请大伯入宫见面,或者允许表妹出宫回府探望大伯?”思齐又请求道。

“这如何不可?”允熥道:“蓝珍是你最亲近的娘家亲人,当然可以让他入宫与他见面;回家繁琐些,但表哥也会准你一次。”

“表哥最好了。”思齐笑道,又扑上来亲了允熥一口。

“别闹,你不知道自己不方便啊。”允熥笑骂道。

思齐反应了一下,才明白不方便是什么意思,顿时红了脸,说了一句:“表哥真坏。”

允熥不敢再挑逗她,和她坐下说话。二人说了一会儿话,御膳房将御膳送来,二人一起用膳。

“表哥,今日来表妹这里,就是为了告诉表妹大伯回来了?”用膳的时候,思齐又问道。

“怎么,很奇怪么?”允熥笑着反问。

思齐点头。“若是往日不奇怪,但这几日,按照夫君的话说,我不方便,专门为了这事来我的寝宫比较奇怪。”

“你呀,就是爱多想。”允熥笑道:“我最近觉得活动的少,特意多走几步来你这里不成么?有何奇怪的?”

“说的也是,”思齐笑道:“表哥,你最近确实活动的少了。我还记得表哥从前说起过,生命在于运动,可自己现下却不怎么运动了。表哥,还是多运动些好。”

“我不过说了一句话,就引来你这么多话。”允熥又笑着回应。但他心里却说道:‘思齐的感觉实在是太敏锐了,又对我十分熟悉,竟然看穿了我的想法。不成,今日不能问她那个问题了,等过几日再问。’想过这些,允熥将此事放下,与敏儿说笑起来。敏儿感觉允熥似乎有一点变化,但也说不清到底是什么变化,想了想也放下了,专心与他说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