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宗明天下 > 第1816章 大结局(上)

宗明天下 第1816章 大结局(上)

作者:七帅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6-22 15:01:35 来源:书海阁

“好了,适才就说要回去用膳,可又耽误了这些时候,你娘该着急了;何况你吃完了饭还要去安王府,咱们回去吧。”一边说着,允熥一边走出了乾清宫。昀芷、敏儿与文垣连忙跟上。

当日用过晚膳,文垣出宫去探望安王朱楹。朱楹昏睡不醒,被许多太医围着,文垣只能好言安慰王妃徐梦羽。徐梦羽十分伤心,不仅因为丈夫要死了,更因为她没有儿子,就连庶子都没有。若是朱楹一病不起,她怎么办?

文垣当然能够看出祖奶奶在担心什么,但父亲不让说,他也只能忍住不说。他又与前来探望的徐辉祖、徐膺绪、徐增寿兄弟说了几句话,离开安王府返回皇宫。

朱楹到底还是没撑过这一关,太医院八成以上的御医也没能将他救回来,在连续昏睡了十多天、只在临死前回光返照醒了一刻钟后,安王府就全员缟素,挂起了白幡。

不过这时安王府已经有了摔盆的人。去世前两天,在朱楹本人并不知晓的情况下,由王妃徐梦羽出面,文圯已经过继给了他做孙子。

不过即使朱楹本人当时还清醒,也不会反对。他当然不想死后无人供奉香火,也曾与徐梦羽说过愿意过继一个后代;朱楹本人又并无同母兄弟,也就是说和所有亲兄弟都是一样远近,文圯又算是他的外甥,确实是最合适的人选之一。

徐妙锦倒是也愿意。她不愿三姐从此之后孤苦伶仃的,有个孩子总好些。只是她本以为文圯能够继承安王之位,谁知却仍然只加封郡王,有些不高兴。但徐辉祖却认为这是好事。既然徐家的外孙做不了皇帝,爵位太高并不是好事。他所在意的是文圯能否去海外就封,还是只能与朱楹一样在京城混吃等死。

对此,允熥给出的明确的答案:文圯成年后若是愿意海外就封,可以前往海外。得知允熥的态度后,不等朱楹七七过完,徐辉祖就开始琢磨让文圯去哪里就封。经过他反复思量,认为首选是印度,若允熥不在印度再加封藩王,就前往澳洲,再次是汉洲。因文堃已经注定要在京城研究天文了,封地交给朝廷派出的国相掌管,徐辉祖决定拿出徐家所有的势力,在文圯就封后全力帮助他。

不过文圯此时才五岁,就封还早,此事还太遥远;现下朝野上下最注意的,是格致院。在火车出现后,即使再顽固的人也不得不承认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再也不提格致院‘靡费粮饷’的话了,纷纷赞同增加经费,甚至有在允熥的‘新儒学’——明礼派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官员提议恢复唐宋时期科举多门科目的情形,新设一门科目叫做‘格致’。不过这个提议被允熥否决了。研究科学必须是真心喜欢的人,若是设立科举考试科目,招来的一定是一堆进士或国子监入学考试通不过但又想做官的人,对科学研究有害无益。

这个提议被否决,百官倒也不在意,毕竟从一开始成功的概率就很小,并未再上折子;但另一件事他们可就十分在意、反应激烈了。敏儿身为女人,虽然是个公主,但怎能掌管格致院?虽然披上了她丈夫张学熙的马甲,但大家也不傻,实权在谁手里一眼就能看出来。众人纷纷进谏反对此事。

允熥当然不理,而且心里还有些纳闷:‘昀芷与无忌先是一同为印度三总督之一,现下又一并掌管北平府和宣府镇,你们怎么就视而不见,只盯着敏儿呢?’但不论文官们为何如此,他都不会在敏儿掌管格致院这件事上让步。文官们进谏了一阵,见宫里没有反应,也只能偃旗息鼓,承认现实。

与此同时,改造日本之事也在秘密进行。文垣重新回到理番院为副使,光明正大地盯着日本的一举一动,准备在有机会的时候动手。

已经成为大明总后勤部尚书、大都督府朱雀阁会议成员之一的朱恒实当然也卷入其中。不仅仅是因为官职,允熥已经向他许诺,若是谋划成功,就让他恢复原日本皇族身份,让他的子孙成为日本国王。面对如此诱惑,朱恒实当然竭尽全力为大明谋划。

另一个卷入此事的原大明番国宗室同样十分高兴地参与起来。今年四十五岁的黎元澄此时为总参谋部左侍郎,负责谋划在必要时出兵日本的作战方案。他或许是本着自己的国家完蛋了,也不让别的番国好过的想法,殚精竭虑思量作战方案,而且随时根据日本本土的变动进行修改。

经过十年的谋划,终于让文垣等到了机会。建业三十年,足利义持病逝。他去世前自己的儿子已经死去三年,因此在重病后急需定下继承人;但足利义持不知为何,拒绝指定继承人。群臣经过商议,决定在石清水八幡宫以抽签的方式选出新任将军。义持死亡后,由他的四个弟弟梶井义承、大觉寺义昭、虎山永隆和义圆在石清水八幡宫抽签。群臣认为抽签代表了神的旨意,是最公正的方式。最后抽出来的人选是义圆。

但义圆这个人比较特殊。他曾经做过和尚,日本还没有曾经做过和尚的大将军,再加上他若是继承大将军之位还会违背许多其他规矩,因此有很多人反对。日本的局势很不稳定。历史上,义圆先后两次改名,而且一年多后才正式加封征夷大将军,日本的局势才稳定下来。但这个时空,文垣没有给他局势稳定下来的机会,利用横滨的永安王朱孟炯笼络过来的关东大名,以及第四代镰仓公方足利持氏,成功推翻幕府,罢黜了义圆。

但文垣又有意削弱足利持氏的权威,让日本始终不能安定。过了几年,他认为时机完全成熟了,让朱恒实恢复南朝皇子身份,命关东的大名拥戴原恒实亲王。又经过一场战争后,足利持氏兵败自杀,恒实成为日本的统治者。

但他夺取日本政权后没过几个月就病逝了,长子则在之前的战争中阵亡。所以恒实年仅十六岁的长孙睦仁继承了他的位置。睦仁从小在大明长大,深受大明儒家教诲,认为大明这样强大,完全向大明臣服理所应当,也是对日本做好的做法。睦仁彻底废除天皇,自任国王,改革日本的制度,向大明靠拢。不过日本的传统势力很强,他一时半会儿还不可能将日本变得与大明一样。

但这也足以让允熥与文垣十分欣喜了。只要开始改革就是好事;至于进展缓慢,这没什么。对待日本,文垣会有对待南洋的耐心,用三代人甚至更长的时间彻底消化。

所有参与改造日本的文臣武将也都得到奖赏。其中,黎元澄受封子爵,加从一品太子太保,后来又担任大都督府都督同知,位极人臣。而且他死后被追封伯爵、正一品太保,允熥还下旨允许其子一代不降等袭爵。

黎元澄得到的待遇,大大降低了大明将南洋番国变成藩国的阻力。黎元澄身为前安南国皇子,国灭不得不归降大明后,大明竟然能够一视同仁让他位极人臣,还混入了勋贵,这让绝大多数南洋番国的国君在面对大明命令其归顺或让位的圣旨时都选择接受,加快了平定南洋的速度。

在成功改造日本的同时,昀芷的对蒙策略也取得了巨大进展。正如她多年前在天津市舶司同允熥说的那样,一边积极整军备战,对任何敢于进犯宣府镇的蒙古人,哪怕仅仅是想来抢一个铁锅的,也严厉对待;但同时,又鼓励宣府镇与北平府的工匠转向毛纺织业等与蒙古人相关的行业,设立几家几户的小工场,与蒙古人做买卖。当然,昀芷也没有忘了促进藏传佛教在蒙古草原传播。经向允熥申请,昀芷实际上成为大明的‘对蒙事物全权大臣’,除了不能指挥宣府镇、北平府之外的军队,一切与蒙古人有关的事情都归她管。

昀芷积极与蒙古草原的喇嘛联系,出钱出建材修建寺庙,甚至为了合理资助修建寺庙,还‘信了’藏传佛教。经过昀芷和她的继任者两代人的努力,成功让草原上的绝大多数部族都信了藏传佛教,也不再与大明作对,羊毛等买卖也完全稳定下来。又过了几十年,在蒙古草原上修建起了库伦城,从宣府修了一条铁路连接库伦,标志着蒙古草原正式成为大明的一部分。

当斡罗斯人终于吞并多数金帐汗国分裂后的汗国、来到西伯利亚时,他们抵达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后就再也无法东进了,已经修到贝加尔湖附近的铁路让大明可以比斡罗斯人轻松百倍的调集军队,将他们击败。后来由文垣次子建立、位于中原以西、以卡拉干达为首府的藩国完成资本主义改革后,向北同斡罗斯人交战,将他们一百多年陆续建立起来的据点全部占领,与斡罗斯人以乌拉尔河、乌拉尔山为界。

但文垣次子的藩国并不是中原以西最强大的藩国。尚炳的秦藩在占领阿姆河、锡尔河流域后,没有向波斯进军,而是越过里海夺取伏尔加河、顿河下游,获得了黑海的出海口。这时虽然新航路已经被拂菻人所知,但苏伊士运河同样已经开通,大多数商船都经过运河前往东方而不是向西航行,地中海仍然是拂菻的经济中心。秦藩与拂菻国家做生意,发展本国经济,成为中原以西最强大的藩国,一度也是所有藩国中最强大的。

科学也在进步。文珞与文堃彻底验证了万有引力定律,得出‘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引力的大小跟这两个物体的质量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他们还在研究雷电等天气的成因过程中发现了电流,而且验证出云中的闪电和摩擦所产生的电性质相同。虽然因为他们只醉心于天文学没有深入研究,但也对后来的科学家研究电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在大明蒸蒸日上的同时,允熥也一天一天的老去。终于,到了他的大限之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