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宗明天下 > 第926章 场地乾清宫

宗明天下 第926章 场地乾清宫

作者:七帅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6-22 15:01:35 来源:书海阁

而允熥之所以出这道题目,原因很简单,他这段日子被企图谏止出兵西北的文臣弄烦了。

大明自从允熥继位已来,已经打过许多仗了,虽然国库还充盈,但文官们出于自己的利益,也出于对国家的担忧,不支持同撒马尔罕国开战。

当然,允熥在广州的时候公开了撒马尔罕国的奸细要暗害他之事,不和撒马尔罕国打仗皇帝的脸面就丢尽了,依照儒家的思想,他们不敢也不能反对同撒马尔罕国开战,但反对大打。

正好他们又得知撒马尔罕国有东犯大明之意,所以自从他回京已来,无数进谏此事的奏折来到他面前,提出:虽然必须要出兵西北惩戒其国,但为了不劳师糜饷,减轻国家负担,只需将进犯的撒马尔罕军队击败,对其略施惩戒即可。他们虽然没有只说,但就是这个意思。

允熥被他们进谏的烦透了,但因为大多数文官的出发点其实是对国家好,反而不进谏此事的文官对大明的忠诚度存疑,他也不能处置他们,于是就定下了这样一个会试题目,以‘当年宋太宗赵光义出于一时节省开销的考虑,没有彻底平定西北导致后来党项人崛起,宋国不得不连年征战,开销远远超过当时平定西北的开销’为例,告诉大臣们不能轻纵了撒马尔罕国。

在场的贡士都想到了允熥的这个意思,在短暂的愣神后提起笔写了起来。

但周述却没有马上开始作答,而是一边继续研墨,一边想还有没有其它意思。

‘……迁定难军节度使李继善为内地节度,……。但有李氏族人滞留当地未能一并内迁,致使当地生乱,数年不能平定。’

‘但有李氏族人滞留当地未能一并内迁,致使当地生乱,致使当地生乱,’周述思考良久,想了想自从入京已来看的邸报,终于体会出允熥的另外一层意思。

在色目军队‘造反’后,允熥将所有参与造反的色目士兵家人都贬为奴仆,这使得一些文官颇有微词,认为皇上处置略有严酷。允熥以李家为例表明,若是不能彻底铲除这些造反士兵的家人,难保他们不会在地方上生乱。

想到这一层意思的周述再无停顿,提起笔来开始作答。

……

……

殿试的时候,允熥当然也没有干坐在龙椅上等着。

‘明年征伐撒马尔罕,到底要不要征召蒙古本部的军队作战?蒙古本部并不会马上受到帖木儿东进的威胁,不会像瓦剌和亦力把里两国这样尽心同撒马尔罕的军队打仗,甚至有拖累全军的可能。’

‘但大军征伐西北,却留蒙古人在草原休养生息,却不是什么好事。还是要征召他们派兵参战,绝不能允许游离于外。’

‘只是如何征召他们派兵参战却需要多费思量,还是召杨峰等人入宫询问一番在做打算。’

允熥思量已定,正要派王喜宣杨峰、曹行等人入宫,就见到王喜手里端着一叠试卷说道:“陛下,诸位学生已经作答完毕,请陛下审阅。”

“噢,”允熥从他手中接过这一百多份试卷,看了起来。头一份试卷才看了几眼,他就略带惊讶的说道:“周述竟然想到了朕的另外一个意思。”

头一份自然就是周述的文章。老实说,看到他的文章,允熥是有些惊喜的。他并不是歧视这个年头的人智商,根据录取比例计算,古代能考中举人的书生相当于现代大多数省份考中清华北大的学生,能考中贡士或进士的书生相当于现代的全省前几名,甚至有些省份的第一都考不中进士。能考中进士的,除了极少数以外都是即聪明又勤奋的人,只论智商允熥还比不过他们。

但允熥的出题思路是这个年代前所未有的,虽然古代人也经常使用隐喻,但与允熥的思路并不一样,并且他出题的时候也不多,至今解缙等人还无法完全理解他出的题目想要表达什么。所以允熥看到周述竟然能够理解自己的意思有些惊喜。

他又仔细看了看文章的文采与行文脉络,发觉逻辑性很强,文采也出类拔萃,顿时就起了心思。

‘连中三元也是一段佳话,就点他为状元。至于之后,照例留在身边为中书舍人,看他生性如何再分派官职。’允熥定下了对周述的安排。

随后允熥又看了接下来的试卷。想到另一个意思的贡士不多,但也有那么一二十个,允熥将这些人排在前面,其余的让解缙等人斟酌,排定了这次殿试的名次。

殿试结束,侍者带领准进士们对皇上行礼后离开皇宫,允熥返回乾清宫吩咐过王喜派人宣杨峰、曹行等人入宫,自己又回到前殿批答起奏折来。

过不多时就到了午时,允熥放下笔,和四辅官一起用过午膳,又睡了个午觉,未时起来正要继续去批答奏折,忽然宇哥小宦官跑进来说道:“官家,中山长公主与淮南长公主殿下求见。”

“她们过来做什么?”允熥虽略有疑惑,但还是说道:“让她们进来吧。”

不一会儿,就见到昀芷拉着昀兰的胳膊小跑着进了这间寝殿,见到外衣没有穿戴整齐的允熥也没有避讳,反而走过来从小宦官手里接过腰带,笑着对允熥说道:“皇兄,让妹妹给你系腰带。”允熥坦然受了她的服侍,笑着问道:“今日怎么这么勤快,还给兄长系起腰带来?”

“这些宦官都笨手笨脚的,如何能够将皇兄服侍得好?”昀芷答道。

“他们都是服侍兄长久了的人,可比你会服侍人。”允熥笑道:“你是有什么事情要求兄长吧,所以才如此殷勤,”说着,他看了一眼昀兰:“还把你二姐拉过来,是因为所求之事重大所以让你二姐帮你求情?”

“什么都瞒不过皇兄。”好不容易将腰带系好的昀芷笑道:“妹妹是有事要求皇兄。”

“皇兄,现在是四月初,天气已经暖和起来,正是出门踏青的好时候,妹妹想去宫外转一转。也不去别的地方,就去皇兄给了妹妹的庄子上看看,尝尝农家饭,看看农民是如何辛劳。”

“你少来。”允熥马上说道:“兄长还不知道你!看什么农民如何辛劳,你现在嘴上这样说,但真出了宫就不会这样做了。”

“何况你最爱热闹,仅仅去庄子上看看怎会满足?定然会要去街上逛一逛。若是没有兄长陪同,那些侍卫和宫女如何敢违背你的意思?最后定然会在京城最繁华的街道上转过后才会回宫。”

“所以兄长是绝对不会答应你出宫的,你就死了这条心吧。”

“兄长!”昀芷马上抓住他的胳膊,撒娇起来。建业三年昀兰被发现喜欢杨峰,允熥从此对公主见外男提防起来,当时他正在气头上,昀芷也不敢求他允许她出宫。

之后建业四年开春开始朝堂上就不安稳,允熥整天琢磨安南的事情,昀芷瞧着也不敢求。

好不容易,今年没什么事,允熥和昀兰的关系又缓和了许多,她才壮着胆子过来求允熥允许她出宫,可不会这样轻易放弃。

昀兰也出言帮衬道:“皇兄,四妹妹年纪还小呢,又从小喜欢武艺,想在宫外多转转也是有的,皇兄不如就答应了她。”

“也不小了,”允熥看了一眼昀芷:“马上就要过十四岁生日了,该像个大姑娘的样子了。”

“十五岁才是大姑娘,昀芷还差着一岁多呢。何况就是大姑娘,也不必一定不能出宫。妹妹有一次去女子学堂,就听到她们说,在入宫上学前有时还出府到外面看看,即使入宫上学后过年时也会跟着父母去集市上逛一逛。”昀兰又道。

“那好吧,皇兄就许你出宫去转一转。但是你绝不能自己出宫,明日下午,皇兄带着你到宫外去。”允熥说道。他毕竟是来自后世的人,对于皇家的公主成婚前不能出宫之事有些不忍,最终还是同意了她出宫的请求。但也不能让她一个人与下人和侍卫出宫,他被言官弹劾倒不是什么大事,但若是昀芷的名声毁了就十分不好了。正巧自己已经回京二十天,也想体察一下民情,于是决定亲自带她到宫外去。

“多谢皇兄。皇兄对妹妹最好了。”昀芷马上高兴的说道。

允熥又与她们说笑几句,昀兰带着昀芷就要告退。可王喜忽然小跑着走了进来,看了一眼昀兰,凑到允熥耳边轻声说道:“官家,杨峰和曹行求见。”

听到这话,允熥也看了一眼昀兰。正好此时昀兰说道:“皇兄,既然皇兄还有事,妹妹带着昀芷就告退了。”说着,带着昀芷就要离开这间寝殿。

却不想忽然从她背后传来声音道:“二妹妹你先别走,皇兄过一会儿还有事要吩咐你。”

昀兰停下脚步,转过头来好奇的问道:“皇兄还有何事要吩咐妹妹?”

“待会儿再说,等皇兄将他们二人打发了就回来告诉你。”允熥又对昀芷说道:“四妹妹你先回去吧。”

“我也要听听皇兄要交代二姐什么。”昀芷说道。

“这,”允熥犹豫了一下,思量半晌才说道:“也好。”

允熥又嘱咐她们二人几句,自己带着王喜走出寝殿。但没走几步远就走进一间屋子,并且吩咐王喜道:“叫杨峰和曹行到这里来见朕。”

王喜一看他挑选的这间屋子就明白他的打算了,马上转身去宣他们两个过来。

允熥侧头看了一眼右面的墙壁,之后才坐下来,让小宦官沏了一壶茶,等候杨峰二人过来。

……

……

‘陛下怎么会在这里接见我们二人?’杨峰看着两边的房屋,有些疑惑地想着。

刚才他与曹行在乾清宫外等了一会儿,王喜出来带领他们二人去面见允熥,他们二人马上跟着王喜走过来。但越走,杨峰越是疑惑:‘此处已经是陛下平日里休息的地方了,为什么要在这里接见我们二人?’

同时心里也有些忐忑。他倒是没有想到类似于‘林冲误闯白虎堂’之类的事情,允熥要想干掉他有的是办法不必这样做;他是想到:自古伴君如伴虎,做大臣的与皇上的距离太近,虽然容易升官,但若是让皇帝失望了,受到的处置往往比一般大臣更重。

可陛下接见他,他能挑选地方?只能心里一边暗自担忧,一边跟随王喜走着。不过时,他们走进一间阁子,允熥正坐在阁子里看书。他们二人马上跪下说道:“见过陛下。”

“和你们说过了叫官家便好。”允熥放下书,站起来将他们二人扶起,笑道。

他又问道:“朕上午派人去叫你们两个,如何现在才过来?”

“官家,上午臣去城外了。”曹行说道:“臣在宣府的时候得了两匹好马,其中一匹进献给了官家,另外一匹自己骑着。”

“臣回京已来因为一直在城内,也没有跑马的时候,正好今日上午没什么事就出城骑马去了。却不想官家正好宣召臣。杨峰虽然未出城,但因等着臣一起入宫见官家,所以与臣一道此时才入宫。还请官家恕臣之罪。”

“你有什么罪过?你现下又没有在五军都督府办差,也不是故意耽误朕的事情,并无罪过。”允熥又带着羡慕的语气说道:“说起来,朕已经许久没骑过马了,真想去骑骑马。”

他旋即下定决心道:“明日下午朕就去城外的马场骑马。”又对他们二人说道:“你们两个明日下午未时入宫,陪着朕一起去骑马。”他们二人连忙答应。

说过此事,允熥和他们说起正事来。“杨峰,曹行,你们以为,朕若是要征召蒙古本部的兵马跟随一起征伐撒马尔罕,可使得?”

“陛下,若是要征召蒙古人一同去打仗,自然使得。但鬼力赤又受不到撒马尔罕东进的威胁,即使勉强派出兵马跟随打仗也是三心二意,说不定会拖全军的后腿。”

“何况陛下若是需要轻骑,还有亦力把里和瓦剌这两个番国,他们也是蒙古人的国家,又直面撒马尔罕,必定愿意出兵征战。”

“何况若是要征召他们为大明打仗,即使不给军饷依照功劳酬谢,总要在见仗前给他们一些刀枪铠甲。等对撒马尔罕之战打完了他们回到草原,凭借这些武器铠甲骚扰边界如何?”

“所以臣以为,陛下还是不征召蒙古本部的兵马为好。”过了一会儿,杨峰很认真的说道。称呼都恢复回去了。

“你说的朕也想过,但是征伐撒马尔罕出动的将士绝不会少,说不得还会从北边调兵,留他们在草原上阵不放心。”

“何况大明与撒马尔罕激烈交战,却让许多蒙古人在草原上修养声息,朕总觉得不应该这样。至于给他们的一些刀枪,朕倒并不在意。有了这些刀枪,他们也不攻不破城池,只要不给铠甲就好。”允熥说道。

杨峰还要说话,忽然曹行说道:“陛下,臣以为,若是要征召蒙古本部的人打仗也不是不成,但不能让鬼力赤派兵。不仅是他们打仗三心二意的缘故。”

“蒙古人之所以不得不退回草原,就是被太祖皇帝赶出中原的,如同鬼力赤这般有所谓黄金家族血统的人对此都很愤恨,只是现在大明势大,不得不臣服而已。”

“所以对鬼力赤来说,对付大明比对付撒马尔罕更为重要。若是征调鬼力赤的军队,他们很可能与帖木儿勾结在一起,为其充当内奸。”

“如此,若统兵大将稍有不察就有败亡之逾;即使察觉或有所防备,鬼力赤的军队也会牵制许多军队,得不偿失。所以陛下,不能征调鬼力赤的军队。”

听了他的话,允熥忽然惊出冷汗来。曹行所说的他完全没有想到,并且细想起来也不无道理。虽然鬼力赤对帖木儿也未必有好感,但大明才是他的生死大敌,若是能让大明出征撒马尔罕的军队全军覆没或者损失惨重,帖木儿帅兵逼进关中与大明死斗,他就可以在草原上安安稳稳的看戏并且休养声息了。

“曹行你说的不错,是朕想的简单了。”允熥说道:“可你所说能征召蒙古本部的人打仗,是征召什么人?”

“陛下,若是定要征召蒙古本部的人打仗,只能不让鬼力赤得知,征召那些不从属于他的小部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