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宗明天下 > 第967章 再次祝大家新年快乐!

宗明天下 第967章 再次祝大家新年快乐!

作者:七帅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6-22 15:01:35 来源:书海阁

“没有。爹说从前曾经以皇太孙或皇上的身份接见过普通百姓,但普通百姓只是诚惶诚恐的,什么话也说不出来,所以要以普通官员的身份召见,也就不能带着儿子。”

“不过儿子后来从侍卫口中知道是爹爹问了问他们家里如何,这些工人都是家里欠了不少钱才不得已来做工的。”文垣道。

熙瑶没说什么,只是让文垣继续说着今日出宫的情形;待文垣说完后,她才说道:“国子监和讲武堂的事情若是你爹问起了,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即可,对工坊,垣儿你想了什么?”

“儿子没想什么。”文垣说道。

“没想什么?你……”熙瑶刚要说话,从外面传来通传声:“陛下驾到!”她赶忙站起来,拉着文垣去宫殿门口迎接。

“在做什么呢?敏儿她们呢?文圻呢?”允熥见到熙瑶拉着文垣过来迎接,笑着问道。

“夫君,敏儿与思齐、贤琴在自己的寝殿玩呢,文圻也在,文垠已经睡下了。夫君既然过来了,妾把敏儿她们都叫来一起用膳。”熙瑶笑道。

允熥点点头,抱起文垣问道:“可已经洗过澡了?”

“娘让下人服侍着洗过了。”文垣说道。

“这就好。今日出了城,又在梅山那个污染严重的地方待了很久,回来可得洗澡。”允熥笑道。

文垣不知道‘污染’是什么意思,只是在他怀里不说话。允熥伸手摸摸他的脑袋,抱着他来到膳堂坐下。

他刚坐下,要和文垣说几句话,忽然听外面传来声音:“爹爹!”允熥回过头去,就见到一双小手推开半掩的门,跑进来抓住允熥的腿又道:“爹。”

允熥将敏儿抱起来,笑着和她说了几句话,又答了贤琴与思齐、文圻的问好让她们坐下。

又过了一会儿,御膳房的人将以最快速度做好的饭菜送来,侍女给他倒了碗汤,允熥接过来喝了一口,宣布开饭。

一边吃着,允熥对文垣道:“文垣,下午与父亲一起出门,先后去了景川侯府、国子监、讲武堂、城外的梅山钢铁厂与诸工坊,有什么想说的?”

文垣刚要回答,就听敏儿抢到:“下午爹爹又带二弟出门了?”随即大声说道:“爹,你又不带女儿出门!”

“敏儿,爹今天去的是各个衙门,没法带着你去。”允熥马上解释道。

敏儿将筷子放到一旁,正要说话,就听熙瑶呵斥道:“敏儿,正在用膳,怎能将筷子放到桌子上!”

“娘,女儿错了。”敏儿马上认错,将筷子拿起来要放到碗上;熙瑶又阻拦:“已经在桌子上撂过了,怎么能再放在碗上!”伸手将筷子从她手里拿过来,递给身后服侍的宫女。宫女又拿了一双新筷子放到敏儿碗旁边的架子上。

允熥见此时气氛有些沉闷,赶忙说笑几句,重新让气氛变得好了起来,只是敏儿却不敢再说话了。

允熥此时也顾不得她,继续问文垣道:“下午你跟着父亲一起出门,去了这么多地方,可有什么想说的?”

“爹,儿子去国子监,听到那郎朗的读书声,觉得这里的读书氛围很好,很想每天能够在这样的地方读书。看着国子监的教导他们的先生,觉得这个先生教书的水准也很好,虽说不应该议论先生,但比教导儿子的先生要好一些。”

“不过国子监太冷了,即使在管着国子监的祭酒的公房内儿子仍然觉得有些冷,更不必提学生们的宿舍与课室了,儿子总觉得应当让他们住的暖和一些。”文垣道。

“这个父亲已经下了旨意,让国子监尽快铺设地龙。”允熥道。

“去讲武堂,儿子觉得父亲让讲武堂的武将读书真的是好事。栾先生教书的时候说过:‘历代的武将之所以不如文官可靠,就是不读书所以忠义之心比不得文官,如今皇上让武将们读书,可让他们知晓忠义,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之事。’”

允熥皱了皱眉。文官之所以大多数时候比武将可靠,无非是因为他们手里没兵造不了反而已,与是否读书你说完全没有关系也不对,但基本没啥关系。

“之后父亲带着儿子去了梅山的工坊。父亲,儿子斗胆想询问父亲,为何对工匠这么重视?”

“父亲,虽然工匠们能够造出有用的武器,但将士们持有何种武器并非是战争胜负的关键,最重要的乃是修德政。大军征伐安南,安南的胡氏虽然用兵五六十万,还有山川之险,但其乃谋朝篡位得到的王位,所以大臣皆不忠于其,使得很快为大军所败,可见德政为先。没有必要如此重视工匠。”

“当然,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将士们也要能够吃饱穿暖才行。”文垣又补充说道。

允熥在他提到‘德政’这两个字的时候已经抬起头来看向他,待他说完了话,问道:“这可是你自己想的?”

“父亲,这是栾先生教导的,儿子觉得有道理,所以与父亲说。”文垣道。

‘回头一定要让栾伟回家自己吃自己的!’允熥心想:‘你一个给启蒙的先生,教导孩子这样的话做什么!’

心下将此事定下来,允熥对着文垣,想了想说道:“文垣,栾先生说的有些道理,但并不完全。若是修德政就能打胜仗,那为何宋会先被金国所败,后被蒙元所灭?他们难道对待中原的百姓比宋国还要更好不成?”有能够辩驳的道理,但什么道理都不如直接举出一个例子来。

“父亲,儿子还没有学到这里。栾先生只是在教导《三字经》与《百家姓》的时候略说了说。”文垣忽然皱着小脸说道。

“父亲忘了,听到你说了这许多话,还以为你现在的课程已经教到这里了。你明日拿朕的这些话问栾伟,问问他可有什么见解。”允熥道。

“是,父亲。”文垣恭敬的答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