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宗明天下 > 第986章 抱怨的目的何在

宗明天下 第986章 抱怨的目的何在

作者:七帅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6-22 15:01:35 来源:书海阁

第二日允熞早早起来,带领自己的随从继续赶路,于午时前赶到京城。

入了城,允熞对随从们笑道:“秦森,你们几个京城出来的这就回家吧,孤到了京城也不需你们护卫,今日正好是腊月二十八,你们回家也给家里人一个惊喜。”

一边说着,他还从马车上拿出来一个包裹,从中取出几样东西,让永藩当地出身的侍卫分给他们:“你们在东北为孤鞍前马后也十分辛苦,孤给你们些赏赐。”

秦森接过小袋子打开一看,见到里面十个一般大小的珍珠,顿时吃了一惊,抬起头对允熞说道:“殿下,这,赏赐太过于丰厚了,臣不敢接受。”这样圆润的珍珠,虽然个头不大,但整整十个在京城足以卖到上千两,还有价无市。

“不过是几个珍珠罢了,值什么。”允熞说道:“永藩的特产也就是皮货、人参和珍珠,皮货你们每人手里都有不少也带来了京城,孤手里的不比你们的强;人参却不好采,孤没办法每人发一支;思来想去,只能分几个珍珠了。”

“珍珠虽然在京城十分值钱,但在咱们永藩算不得什么,你们也都有姐妹或姑侄,馈赠这些比送些别的要好得多,你们就收下。”

“可是,”秦森还想推绝。

“怎么,”允熞把脸一板:“你们胆敢不要孤的赏赐不成!”

见到殿下生气了,虽然大家知道他不过是在假装生气,但也不敢再推绝,忙躬身接受。

允熞马上转怒为喜,又嘱托几句让他们各自散去了。

但在秦森走后,他悄声吩咐一个与秦森出身同一卫所的人道:“你回去后,找个时间见秦森的父亲秦守山,告诉他秦森明年同撒马尔罕国之战想要去西北打仗,旁的什么也不必说。记得不要让秦森知晓。”

“是,殿下。”这人答应一声,骑上马也离开了。

允熞吩咐完所有人,带着其余随从前往永王府。

王府早就被打扫干净了。看守京城王府的下人在得知今年王爷必定回京后马上对整个王府进行了清理,连一片落叶都不敢有。

允熞看过后觉得还算满意,吩咐跟随回京的宦官将行李都安放到各屋里,对大老婆吴氏说道:“你还有事没有?若是无事,与我一同入宫拜见皇兄。”

“就是有事,也得先去拜见皇兄。”吴氏笑道:“哪还有比拜见皇兄更要紧的事情。”

“说的也是。”允熞也笑了,又对小老婆杨氏说道:“你也一起入宫拜见皇兄。”

“殿下,我,”她十分惊讶。这个侧妃是他在永藩纳的当地人,据说祖上还是金国皇族的后代,蒙古灭金以后因为蒙古人对金人并无任何优待和三等北汉一样,为了方便就改了汉姓杨。她家是当地一个规模很大部族的首领,不过在武当山的道长去了永藩传教后很快信了道教,对允熞也十分恭顺,允熞就纳了首领的女儿为侧妃。

她在允熞身边两年多,也懂了不少汉人的礼仪,知道自己只是小老婆,恐怕没有面见皇上的权利。

“不要紧。依照礼制所有上了玉蝶的人都要被皇后册封,你在永藩事急从权,头一次来京城自然要拜见皇后。”允熞说道。

她听到这话,赶忙答应。

允熞见她答应,转而吩咐宦官将他从永藩千里迢迢带回来的礼物整理好,又换了一身衣服,坐上马车与妻妾一起前往皇宫。

马车很快来到皇宫外,从长安右门驶入皇城,一直到乾清门外才停下,允熞与妻妾从马车上下来,向乾清门走去。

但他还没有走到乾清门,就见门口人影一闪,一个身着皇帝常服的人站在门口,对他笑着说道:“四弟!”

“皇兄!”允熞喊了一声,快步走到他跟前,跪下行礼。

允熥一把将他拉起来,笑道:“两年不见怎么变得这么生分了。”

“弟两年未见到皇兄,情不自禁。”允熞笑道。

他们兄弟二人说笑几句,吴氏带领杨氏走上前躬身行礼:“臣妾见过皇上。”

“弟妹好。这是,”允熥看着杨氏说道。

“这是弟在永藩迎娶的侧妃。”允熞忙道。

“好,好。”允熥打量她几眼,意义不明的说了几个好字,吩咐身边的宦官:“你带永王正妃侧妃去拜见皇后,吩咐皇后对侧妃多赏赐些。毕竟是头一回拜见。”

宦官领命,领路带着她们去了坤宁宫。

允熞又拿出一个紫檀木做的盒子,身后的几个宦官也举起一些东西,单膝跪下说道:“弟自永藩而来,向皇兄进贡永明海(扶桑海)珍珠十颗,人参五支,虎皮五张,白熊皮一张。”

“干嘛进贡这么珍贵的东西。”允熥见那十颗珍珠都有鸽子蛋大小,并且看起来十分圆润且一般无二,又见那五支参都已经成了形至少是千年人参,就算在祁州药市都未必能够买到。即使几张熊皮虎皮,虽然在他这里算不得稀奇,也是十分珍惜之物,心里觉得高兴,但却这般说道。

“皇兄,皇兄乃是大明天子,天底下最尊贵之人,臣弟在永藩得到这些东西,觉得天底下只有皇兄才能配得上这些珍贵之物,所以带来京城献给皇兄。”允熞说道。“既然是你的一片好意,兄长这次就收下了。但切不可为了这些东西而专门指使你治下的百姓进山下海搜寻。”允熥命王喜带人收下。

“并且你在封地也一定留了几支人参吧。珍珠还罢了,总不过是装饰之物;熊皮虎皮虽然暖和,但羊皮狼皮也能用,但人参可是能够救命的!”他又说道。

“不瞒皇兄,臣弟是在封地留了几支人参,但都比不上献给皇兄的这五支。”

“没给你的几位叔叔或兄长带几支?尤其二哥,也是你亲兄长。”

“人参乃十分罕有之物,臣弟也是侥幸才从当地的女真人手中得到几支参,献给皇兄后就没有了。”允熞说道。他手里的参不够一人送一支,有的送有的不送也不好,所以干脆只送允熥,其他人都不送。大家也无话可说。

他原本还打算偷偷送允炆一支人参,毕竟允炆是他同父同母的哥哥,他和允炆的感情比和允熥的感情要更深厚。但因为害怕被允熥知晓,最后还是只能作罢。

允熥收了他的礼物心情大好,笑道:“让兄长算算手头的东西,回赠你几件好玩意。”

“臣弟不求奢靡之物,只求皇兄能够多赏赐弟人口。”允熞道。

“这。”允熥犹豫:“你也知道,大明现在的人口本来就不算多,要人的地方又太多,不好办。你想要多少?”

“这几年中原一共只向永藩移送了两千多人,太少了,至少要一年上万人。”

“不行!”允熥断然拒绝:“大明总人口也不过六千多万,你一年就要上万人,兄长上哪去给你找这么多人?”

他们二人讨价还价了一番,最后决定每年向永藩移送两千人。允熥还说道:“你别整日就会惦记着从中原扒拉人,朝鲜人虽然语言不通,但好歹也是恭顺百姓,离着永明城又近,不比从中原千里迢迢的运去要强?”

“可是臣弟与朝鲜国的朱芳远定了约。”

“在乎这些做什么?兄长又不是让你明着违背约定。明目张胆的去朝鲜拉人就是没有约定也不成,但是你那里土地肥沃又地广人稀,而朝鲜不仅人多土地又贫瘠,先下又有朝鲜的囚犯在你那里做工,你让这些囚犯见识到土地肥沃,回去后他们自然会告诉乡人,不怕没有人心动。”

允熞还是觉得这样做有违约定;但永藩缺人的事情也得解决,只能心里暗道:‘大不了多补偿朱芳远几个钱罢了。’

议定此事,允熥正要再说什么,允熞笑道:“皇兄,弟觉得有些冷,为了照顾弟弟,还是到暖和的屋子里去说话。”

听他这么一说,允熥也意识到确实有些冷,忙道:“说的我都忘了,该去乾清宫才是。”

他们二人并肩走进乾清宫,向允熥寝殿外面一间专门招待皇亲的阁子走去。允熥一边走还一边问道:“你这二年在永藩,来朝廷的折子也少了,皇兄也不知你在那边经营的如何。现下手底下的人口有多少了?粮食可否自己?快和皇兄说说。”

“皇兄,弟这二年在东北,自认为经营的还不错。”允熞先自夸一句,接着说道:“这几年永藩一共只从中原接了百姓二千多人,这么点儿人口当然是不够的,弟就使人四处讨伐或联络女真部族,扩充人口。到臣离开永藩前,归化的女真人、蒙古人有十万七千余人。”他把被打败后作为奴隶使用的女真人也算在里面了。

“道教起了很大作用。当地人都十分愚昧,弟用儒学教化他们收效甚微,反而是学了些粗浅医术的道士在各个部族十分受欢迎,往往只要有一个人被治好了病,全村寨的人就会全部信了道教。虽然大多数人不过是浅信,但信道以后对官府的抵触小了许多。”

“张真人又拉小贩去各个村寨做买卖,使得他们对于汉人的印象也大为改观。几位真人又收容了几个年轻的小孩子做道童,几年下来都已是虔诚的信徒,与师父们一起在村寨间传教。”

“呵呵,皇兄当初吩咐你扶持道教没错吧。”允熥笑道。

“皇兄真是有远见。弟一开始还不太相信道教会有这样大的作用,若不是皇兄坚持,恐怕只会任由他们自生自灭。如此就绝不会有这样大的局面了。”允熞道。

允熥笑了笑,又对他嘱咐道:“即使如此,也不能全依赖道教。道教只是让他们不至于对大明心生抵触,但你在当地开府建衙,势必要从他们身上征税派差,他们就是成了道教徒也不会心甘情愿交税派差的。”

“还要打掉当地的大部族,让其余人心生惧意不敢不听你的话。最终目的是要拆散他们的部族分为村落。你可不能像流官一样干完一任拉倒,只顾眼前不顾长远。将来的永王可都是你的子孙后代。”

“弟岂会不知这样的事情?皇兄放心,弟一定照办。”允熞说道。

随后他接着介绍:“东北的气候寒冷,弟使人测算了纬度,永明城比二十叔的开原城还要靠北,每年粮食也只能一熟。”“但当地的土地非常肥沃,老种地的农户说这土肥的都冒油了,即使什么肥料都不用,庄稼长势也差不了。后来将高粱、小麦、大麦等庄稼的种子种下去后果真发现庄稼长的很好,这二年又恰好没闹什么灾,所有的农田都丰收,不仅百姓手里有粮食,秋收过后衙门的粮仓也都堆满了。要是每年都能这样风调雨顺,永藩就不需要中原的粮食了。”

“这样最好。不过恐怕不能每年都这么幸运,现在还是从中原每年运一些粮食过去存着,等你手里有差不多够治下百姓一年的口粮后再停止从中原运粮。”允熥说道。

民以食为天,手里有粮心中不慌,永藩是开拓东北的最前沿,万事以稳妥为先,务必要保证粮食供应稳定。

“那弟就多谢皇兄了。”允熞笑道。

说话间,他们已经来到那间阁子。王喜端来一壶热茶倒了两杯,又拿来一副地图与纸笔。

允熥抿了一口茶,与他说了说当地的风土人情,将地图摊开来问道:“现在你能控制的地方到了哪里?”

允熞拿起笔,在地图上划了一个大圈,又划了几条线,说道:“这就是弟现下控制的地方。”

允熥低头看去。‘北面已经占住了兴凯湖周围,西面已经差不多完全控制了绥芬河沿线的地方,西南沿着图们江这是到哪了,大约是珲春市吧,倒是东面不太好看,没什么标志性的地方。不过扩出去三百多里地也还算不错。’

允熥比较满意。大明在永藩现在的辖地可是毫无基础的,虽然唐代时曾经统治过那里,但好几百年过去,就是当时有汉人留存也早变成了女真人,完全是生地,允熞这几年能折腾出这样的局面已经不易了。毕竟他和西洋人不一样,西洋人只求赚钱,当然可以几个月就名义上控制一大片土地人口,他和允熞追求对新拓地绝对控制,起码控制到村寨,速度慢一些才正常。

“允熞你做的很不错,带领几万人能三年时候就占了这么大一片土地,值得赞许。”允熥笑道。

“弟这也是为了自己。谁不愿意自己的封地大些。”允熞笑着回答。

“既然你的局面这样好,皇兄有件事就能跟你说了。”

“明年朝廷要在西北与撒马尔罕国打仗。此战规模不会小,朕要从你的藩国征调将士参战。兵也不必多,有三四千人就好。”

允熞低头沉吟,一时没有说话。允熥接着说道:“你也不必派出手底下的卫所兵,兄长许你派女真人的兵。此事对你也有好处。”

“你封地的女真人大多没见过世面,不知大明有多强,你派他们过来,就能知道大明之强远在他们想象的之上,回去后定然对你更加臣服。”

允熞思量一会儿,觉得朝廷向藩王征调将士乃是应有之意,没法拒绝;后面的这段话也有道理,确实能够借助朝廷的强大来震慑这帮土包子,所以答应道:“皇兄之命,臣弟岂敢推辞?明年臣弟就派兵五千出征西北。”

“好。”允熥眉开眼笑。他已经劝过好几位亲王明年派兵出征西北了,允熞是答应的最痛快的。

说话间已经到了午时。王喜又悄悄走进来,在允熥耳边说了句话,允熥侧头看了一眼刻漏,站起来对允熞笑道:“瞧这时间过得真快,现下已经是午时了。走,咱们用膳去。”

“正好弟肚子也饿了。”允熞也笑着站起来,在宦官的簇拥下与他一起离开乾清宫。

不一会儿他们来到坤宁宫,正好遇见不知在玩什么的敏儿等人,见到允熥走进来行礼。敏儿则笑嘻嘻的与允熥说了几句话,指着允熞问:“爹,这是谁呀?”

“别这么指着他人,十分不礼貌。”允熥先教训了一句,才道:“这是你亲四叔,还不赶快行礼。”

听了这话,贤琴马上行礼:“见过永王殿下(四皇兄)。”宝庆则大大咧咧的说道:“四侄子。”敏儿也学着贤琴的样子:“见过四叔。”

允熞先觉得很好笑的对宝庆行礼,然后对贤琴敏儿还礼。又拿出礼物送给她们。宝庆、敏儿与贤琴忙接过来。

允熥站在一旁笑吟吟的看着他们互相答礼完毕,说道:“时候已经不早了,去用膳吧。宝庆姑姑,你是在这边和侄儿用膳还是回去与太妃娘娘一起用膳?”

“娘这几天一直不怎么吃东西,整日都懒懒的,尤其是中午,十顿里能吃两顿就不错了。所以吩咐我中午就在外面的宫殿吃,省得费二遍事。”宝庆不在意的说道。

允熥点点头没说什么,只是挽住她的手,带她们走进膳堂。

熙瑶自然已经与允熞的两个老婆在这里等着了,不仅是她,刚刚生完孩子不到一个月的熙怡也赫然在列,见到允熥走进来赶忙起身迎接。

“从主殿过来你这身子守得住么?”允熥答礼完毕后马上问道。熙怡的身子弱,他不得不担心。

“瞧夫君说的,妾虽然身子柔弱,也不是泥做的沾水就化,这点儿风寒受得住。”熙怡笑道。“那也得注意。今日有允熞他们在也就罢了,以后可不能随意出主殿。”允熥还是不放心的嘱托道。

“知道啦,夫君。”熙怡笑着答应。

说了几句话众人落座,御膳房的人也马上将饭菜送了上来,一家人开始用膳。

宴席上,允熥十分热络的对允熞劝酒,虽然只是较为清淡的米酒,但也是酒,让允熞暗自奇怪:“皇兄一向不爱喝酒,为何今日这般劝酒?”

不过他也不会问出来,而是十分高兴的与允熥喝酒,所以宾主尽欢。

不一会儿熙瑶等人用完膳,见允熥还在与允熞喝酒,起身笑道:“夫君,四叔,你们在这里喝酒,我带着弟妹回去说说话。不打扰你们喝酒的雅兴。”

“皇嫂请自便,勿许顾忌臣弟。”允熞见允熥没什么表示,忙说道。

熙瑶又说几句客气话,带着永王妃吴潇侣等人回了主殿。

允熥又与他喝了一会儿酒,放下酒杯说道:“哎,兄长有时候真羡慕你们这些藩王。”

“皇兄说的哪里话。”

“兄长说的是实话。你们的封地都是小地方,人不多地方不大,虽然衣食用度简陋些,但没有兄长这么多要处置的事情。”

“偌大的大明十几个省数千万人口,每日都有无数的事情要处置,无数奏折需要批答,兄长每日忙的昏天黑地的,要不是设立了四辅官,朕连出宫的空闲都没有了。”

这话允熞没法接,只能沉默不语;好在允熥也没有让他接话的意思,只是自己说着。

允熥抱怨了一阵,又道:“就说这敌人吧,除了尚炳加封的伊吾,其它地方都是面对未开化的蛮夷,势力弱小,即使你们手里没几个人也完全不必担心他们能打败你们。”

“即使是尚炳的加封的伊吾即将面对撒马尔罕国,兄长也不会置之不理,还要从中原征兵征粮与撒马尔罕国打仗。”

“可是这几年朝廷的钱粮也不充足。去年年底至今年年初在安南打仗,花钱如流水;这几年兄长的改革新设了一些衙门官职,也都要花钱;又增添了无数火器,钱也一直在减少。”

“明年又要与撒马尔罕国打仗,朝廷的国库渐渐就要支应不住了。”允熥絮絮叨叨的说了许多。

“皇兄,既然开销这么大,就先节俭一些吧。横竖与撒马尔罕国这样的大战往后应该也没有了,明年稍微节省一些将这笔钱省出来,后年再恢复原样。”允熞劝道。

“可哪里能够省钱?火器的开销大,但马上就要打仗了,为卫所装备火器的钱没法省吧?新开设的衙门新设立的官职,岂能刚刚设立就裁撤?”允熥说道。

“大明这样大,总有能省出钱的地方。”

“你这么说,兄长倒是想到了一个省钱的法子,只是不太好与你开口。但为了明年与撒马尔罕国之战,也顾不得了。”

允熥说道:“兄长每年支应给你的钱,明年能否减少些?”

听了这句话,允熞忽然明白允熥刚才说那么多话的意思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