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都市 > 两颗卤蛋,有了系统咱就图这个? > 第261章 制药厂

两颗卤蛋,有了系统咱就图这个? 第261章 制药厂

作者:还是老周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7-29 13:07:12 来源:书海阁

“我们芦名先生,职务是田村市的副市长。

芦名先生在这个职位上,已经兢兢业业十三年了。”瘦眼镜说道。

“十三年?每次竞选都能胜出?够厉害的。”老周说道。

“竞选?不,芦名先生在这个职位上,没有竞争者,这么多年来,一直都是唯一候选人。”瘦眼镜有些骄傲地说道。

“既然实力这么强,为什么不再进一步,竞选市长呢?”老周问道。

“市长?芦名先生如果愿意,福岛县知事也早就不在话下了。”瘦眼镜说道。

哦,老周明白了。

怪不得惠子说,是位大人物呢。

芦名应该是盘踞在田村市这一亩三分地,根基深厚,年复一年。

实际的权力早已超越副市长这个名义上的职位。

的确,这样的土皇帝,给个县知事也不换。

他就没有那么大的政治抱负。

但盘根吸血,他倒是一口也不会落下。

只可惜,这小小的田村市,满打满算三五万人,就算血都被他吸干,也满足不了他的贪婪了。

所以,如果一座制药厂能落户在这里,相当于是芦名养了一只会下金蛋的鸡。

再回头来看芦名他今天的行为。

一位副市长,为了制药厂的前景,竟然会跑到这里来挨上一记耳光。

如果说这制药厂不是他的私产,谁会信呀。

虽然名义上这制药厂是三灵的,但芦名在这里面,肯定掺和得够深的。

既然这样,为什么芦名在这里这么多年,却刚刚筹划制药厂落地呢?

老周隐约觉得,这里的事情,不会像芦名刚才说的那样简单。

“这家制药厂,规模这么大,能选址在田村市,芦名先生一定出力不少吧?”老周迎和着问道。

“以芦名先生的实力,倒是不会太过费力的。但这批今年从中国回迁的企业,最近都要落在福岛县内。

机会多,但同样,竞争者也多,实力也都很强,一般人,根本碰都碰不到的。”瘦眼镜颇为得意地说道。

“回迁?是因为成本太高?”老周问道。

“不,是环保……”瘦眼镜说了半句,连忙收住了。

瘦眼镜无意间透露出有一批企业要回迁,老周就感觉不对劲儿了。

老周刚才是故意扯了一句成本,其实全世界哪里的综合成本能比得过中国呢。

所以这批企业回迁,肯定是因为别的原因。

能让一家企业从中国迁出,原因真的是极少的。

就算企业负责人犯了什么大罪,但企业毕竟解决了一些人的就业问题,所以一般也会让这家企业,变通一下,留下来继续生产的。

还有一种情况,是企业的负责人要站队,主动从中国迁出。

但谁又会跟钱过不去呢,这种事远古的时候还有,现在已经几乎不会发生了。

即便声明要在别国建厂,也会让中国的企业正常运转,多条腿走路。

而且通常情况下,中国的这条腿都是最健康,最持久的那条腿。

那么,这批企业从中国迁出,极有可能是被动的。

至于原因嘛,无非就是自己经营不下去了,或者就是环保问题。

果然,瘦眼镜说漏了嘴,是因为环保问题。

而竟然会有一批的企业从中国回迁,这说明怎么整改也都过不了关,最后真的是忍不了他们了,也只能把他们给赶出来了。

中国地大物博,稀释能力强,但也不能无底线地容忍这些高污染企业的。

可是,为什么瘦眼镜说,这些回迁的企业都要落在福岛县呢?

话说,这福岛好像也没什么特别之处吧?

当然,最近福岛成为一个热词,还是因为那座核电站……

难道,这些企业选址福岛,也是因为那座核电站?

制药厂?环保原因?回迁?福岛?

这几个词串联起来,已经让老周不寒而栗。

众所周知,福岛核电站因为海啸受到重创之后,造成的周边区域的污染,可能需要十几年,甚至数十年才能清理掉。

而在这么一大顶保护伞之下,很多有环保问题的污染企业,就显得小巫见大巫了。

在这种情形下生产个十几年,甚至几十年,肯定要比在中国畏首畏尾地,要强得多了。

原以为日本把重污染企业放到海外,是因为他们的自私心理,不想让日本本土遭受污染侵害。

可现在这么一看,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儿呀。

只是因为作恶者没有找到作恶的掩体而已。

一旦让他们找到了,比如当下的福岛,那就甩开膀子干吧。

原来被核电站波及,才只是个开始,接下来,福岛这片土地,才会迎来真正的黄金年代呢。

“可是,这制药厂,招得到工人吗?”老周问道。

其实这个问题是比较矛盾的。

一旦大家知道这家制药厂回迁到这里的原因,那大多数人都会更多考虑自身的健康,而不会到这里上班了。

而且,借核电站暗渡陈仓的主意都能想得出来,想必这家制药厂里,工人们的境遇也不会太好。

可是,反过来想一下。

这家制药厂的规模是在的,至少能给这里带来一些工作岗位,老周想起了被自己拒绝抽耳光的中年男子。

如果他能到这家制药厂里上班,至少生活问题是解决了。

即便以后在这制药厂里,因为污染问题受到了什么伤害,也是工伤。

资方三灵又是大企业,在日本完善的追责规则下,反倒是给中年男子一个长久的保障了。

就算他不进这家制药厂,只是呆在这里正常生活,也很难说,大家的身体就会安然无恙。

就比如刚才那位大妈,她孙女的白血病,就生得莫名其妙。

哎,一堆破事儿,连着一堆破事儿。

“工人吗?”瘦眼镜扬了扬下巴,继续说道,“长弓先生,您真的是对我们芦名先生一点儿都不了解呀。

我们芦名先生在东南亚多个国家,都开设有实习生的中介机构。

最久的已经有三四十年的历史了。

就拿越南来说吧,只要稍稍放出消息,越南实习生就能立即把这家制药厂给填满。

两三千人一个批次,一年半一轮换,合同和保险都清清楚楚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