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武侠 > 蝼蚁求生录 > 第二百七十一章 功成身退回家乡

蝼蚁求生录 第二百七十一章 功成身退回家乡

作者:可爱拽拽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1-14 15:10:51 来源:书海阁

青青回到前厅不久,吴习善便也回来了。吴宝儿则留在后院照料郑吉儿。

此时天色不早,添酒回灯重开宴,一屋子人推灯换盏,好不欢快。只是郑树德总是感觉大哥的那个侍女总是用阴沉的目光看着自己,这让他有些非常不自在。

不久后,丫鬟杏儿又过来向吴习善和郑树德禀报,说是小公子果然又有些腹痛,但是已经能够忍耐。出恭之后便恢复如初了。

两个人听了,明白是李灼给的丹药都是仙家的灵丹妙药,郑吉儿有此一苦,将来必苦尽甘来,受用不尽。所以,又连着敬了李灼三杯。

郑树德要向青青敬酒时,青青则根本不假辞色。到最后吴习善过来打圆场,青青才勉强饮了一杯。

郑树德不知哪里得罪了这位神仙,听大哥介绍时,说是自己的侍女。看时其他几人对这侍女明显的礼敬有加,因此心中更加糊涂了。

一顿筵席持续了两个时辰,直到月上中天,宾主尽欢,这才散了。

吴习善安排好了五间客房,让五个神仙每人一间。李秋则说不必如此浪费,只三间就好。两个女子各一间,他们三个要拉着四弟郑树德一起,促膝长谈,抵足而眠。

两个女子倒是无话,由丫鬟引着回到了各自的房间安置了。

兄弟四个人分别十余年后,终于第一次聚到了一起。

郑树德看到三个哥哥容貌未改,自己却留起了胡须,显得自己的年纪更大些,便唏嘘不已。

于是就跟三个哥哥问起了这十余年的事情。三个人便说了些修真界的趣闻,不时引得郑树德惊叫连连。

但是当他听到李秋与李灼两人再次对他说,吉儿没有灵根,无法像他们一样修炼时,他还是满脸失望之色。

王顼说道:“四弟,不要失望,吉儿已被二哥易经洗髓,将来能文能武,你还有什么不甘心的。再说了吉儿能修炼,吉儿将来的孩子呢,孩子的孩子呢,终归会有灵根的。”

郑树德倒没有被这理由说服,只是他也知道没有灵根是万难修真的,因此也只好叹息了一声,接受了这个结果。

这时候,大家聊了半宿,初时相见的兴奋感终于下降,李秋这才找了个机会,冷冷地问道:“运河的淤泥我们帮你清理了,地契、田产我们也帮你夺回了。你父亲的事情你到底想要怎么处理。”

郑树德似乎早就知道李秋有此一问,便心虚的低下了头。

李灼与王顼听到这里,知道这事情不简单,便收拾起了玩笑的心情,认真地看着郑树德与李秋,静待下文。

李秋见两人还不知道真相,便将这些年来吴府发生的一切都告诉了李灼与王顼。

原来,当时他们兄弟四人分手时,李秋、李灼王顼三人去青木宗修道,而郑树德则留了下来,成了吴府的女婿。又因为当时的万家镇肖家水帮被邪道人诛杀殆尽,于是运河便被吴府接手,而吴府本就是当地最大的地主,又得了运河,实力越发大了。

郑树德这时候与吴府的宝儿成了亲,一对璧人情投意合,日子倒过得像在天堂一般。郑树德本性良善,更学着岳丈吴大善人的作为,修桥铺路,施舍粥饭,一时间吴府名气如日中天。

这时候郑树德地酒鬼父亲便在徐家洼待不住了,要求过来跟郑树德一起居住,说是想要跟着享享清福。郑树德自然知道父亲是个秉性,坚决不肯,只是送了好些钱财回家,让父亲在徐家洼待着,好久好肉的伺候着,让其衣食无忧而已。

又过来了几年,郑吉儿出世,又恰逢李秋的父母过来接手赵府一应田产,这些东西自两个老人死后便是吴老善人帮着打理,只是吴老善人上了岁数,精力不济,再加上孙儿出世,他只想着含饴弄孙,便让李秋的父母将田产全都交割,自己也轻省一些。

谁知郑树德的酒鬼老爹就得了消息,跟着李秋父母一起来到了镇上,说是自己的亲孙儿他当爷爷地怎么的也要看几天,免得将来孙子不认。

这是伦理纲常,郑树德阻拦不得。更加上岳丈对于郑树德不让他亲爹来镇上一事,总觉得有些不孝,又人前人后的说了郑树德几句;而吴宝儿也说自己的公爹来府上住几天乃是应理应分,她做儿媳地当晨昏醒定,不敢违背妇德。于是郑树德无奈,只好让酒鬼老爹住进了吴府。

初来时,郑树德的老爹郑喜倒也确实规矩了许多,不酗酒,只是每日里在府中逗弄郑吉儿,闲得慌了便带着小孙儿去镇上,想要给孙儿买虎头、风筝这些玩具了,自然有郑树德委派的丫鬟出钱买下。这也是郑树德故意为之,不让老爹拿钱,免得又去买酒烂饮,惹人笑话。

住了一个月后,李秋父母将赵府打点了一遍后,便想要遣散下人,毕竟这里他们两个住不习惯,今后更是少来。只想着寻一个管家,再留几个洒扫的下人即可。而他们两人每年来两趟就可以,看看账目,收一下田产出息就可以。

郑树德的老爹郑喜这天正带着郑吉儿在镇上闲逛,正好碰到李秋的父亲李擒虎也在闲逛,两人聊了几句,听闻李老三的想法,郑喜便道:“老三,找什么管家,我在这里闲着也是闲着,我便帮你一起看家就是。”李擒虎自是不信郑喜的为人,只是这一个月来,郑喜确实变化极大,而且他的儿子郑树德是李秋的结义兄弟,他的为人秉性却是可以拿来打铁的。

后来便回到赵府与赵氏商议了一下,看在吴老善人和郑树德的份上,便同意了。将个赵府交给了郑喜看管。

自得了这个差使,郑喜便如鱼入大海,鸟入山林,过起了土财主的日子。吃喝嫖赌抽五毒,他便占了三样。下人们为了哄他多赏赐些钱物,更是哄着他。

就这样日子久了,便有那胆子大的下人勾着他去镇上的赌坊去耍,并与赌坊做局,一来二回地,便将赵府的田地全都输光了。

这时候,李秋父母便到了半年后来盘账的日子,郑喜怕被拆穿,便回到吴府偷了些吴府的田契,将赵府的田契给赎了回来,这才堪堪躲过一劫。

吴府不但是本地最大的地主,那些田地更是上好的肥田,这样一来一往,那些做局的人白得了好些田产,自然更是食髓知味。

李擒虎鱼赵氏盘点一番,没发现什么错漏,便觉得郑喜也算是“改过自新”,便更放心的将赵府的一切交给他打理。

自此后,郑喜一发不可收拾,经常胡喝烂赌,只要李擒虎夫妇过来查账,他便将吴府的田产偷出来一些地契补上。可是如此长久下去后,吴府的窟窿越来越大,他便想着罢手,那些做局的又哄他,说他下次运气定然到来,一把骰子下去,就可以翻本,只需要拿些田产地契作本就可以。

就这样,吴府的田产一点点的败光了,不但如此,镇上的一些成衣铺、茶店、古玩等吴府的资材也被郑喜赌光,然而由于他是自家姑爷的亲爹,下人无人敢管,也无人告诉吴老善人。

本来,凭借吴府的势力,还用运河上的巨大收益,这些窟窿并不至于马上就将吴府推入深渊。然而前几年不知为何,这运河淤泥慢慢沉积,运河运力受限,靠水吃饭的船家越发少了。这个时候,郑树德便想着拿出钱来清淤,可是等他将家里资产盘点一番才豁然发现,吴府已然成了一个空壳。

查来查去,最后查到了郑喜的头上,这个时候,郑喜犹不知悔改,竟然又将赵府的所有的田产发卖,想着填补吴府的窟窿,然而到了此时,发卖所得已是杯水车薪,不但不能救急,连赵府的田产也一并葬送了。

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吴大善人日常行善施粥,博得一个善人的名头。然后时间久了,便有些懒汉痞子不事劳动,每天就等着吴府施舍的一顿饭吊命,浑浑噩噩的活着。

这时候吴府处境艰难,便想要停了粥饭。这些人早就将这恩惠当成了理所应当,哪里肯干,于是每日里聚众三五十人来吴府里闹,吴府无法,便也仍拿出饭食好生招待,怕他们闹事。

又过了二三年,运河彻底淤死,河道收益一点也无,吴府几乎没有田产、店铺出息,只得变卖家中古玩珍宝度日,老夫人就在这时终于受不了打击,一病不起,几个月前终于一命呜呼了。

郑树德的酒鬼老爹早已逃之夭夭,此时不知去了那里。

李灼与王顼越听越恼火,牙齿咬得咯吱响,有些恨铁不成钢地瞪着郑树德。

郑树德早就低下了头,羞愤欲死。

“你老爹之事,你好自为之吧。只是赵府自此后我便会亲自寻人打理,不劳你父亲尊驾。”

郑树德知道大哥这是真生了气,那些收回来的田契中,还有赵府的地产,只是还没来得及还给大哥。

“大哥,我……”

“哎,我也知那人毕竟是你父亲,我也不好说什么。只是这一次的事情我们帮你,可是下一次呢。你可知,我们修道之人闭关动辄以数十年计,下一次我们再回来不知何年何月了。你若是处理不好,我只怕郑吉儿也会跟着你受苦……”

郑树德的脸一会红一会白,看来心中激荡不已,却也有很多顾忌。

李灼冷哼一声道:“老四,别怪我说的不好听。我给吉儿吃的洗髓丹,最大的药效便是开启他智慧,强健体魄倒是其次。很快你就会发现这孩子过目不忘,早慧近乎妖。他虽然不能修炼,但是将来做官却是易如反掌的,你可要想清楚,一个这样子的祖父,对于他的仕途……”

听道这里,郑树德猛地醒过神来。暗暗做了决断。

三个人看着他眼神露出坚定之色,便也知道劝说有了效果,便不再多说。转而猜测起来这孩子将来能够做多大的官儿,能管多少个村子。

雄鸡报晓,三声日出。

五个人还没吃过早饭,便要离开。毕竟这里离着徐家洼不到三百里了,几个时辰就可以回去。

李秋便对郑树德交代道:“今天你们可能会很忙。那些人会将古玩珍宝一一还回来,我估计甚至还可能多出来一些,你们大可放心收下。你帮我留着一个管家,我回家看过父母后,还会再来一趟,找个稳妥的管家料理赵府。”

郑树德赶忙应下了。

吴宝儿则将郑吉儿带了过来,拜谢几位神仙。这孩子昨天又拉又吐,今天便有些打晃儿,不过精神看着倒好。吴宝儿让他拜过了几个叔伯,到了林琪儿这里,李秋便让他叫做姑姑。而到了青青这里,郑吉儿不知道该叫姐姐还是姨姨,刚要问娘亲,却被青青一把拽起来,从头到脚再次看了好几遍,竟然非常不舍得撒手,最后还是李秋咳嗽了几声,才将青青的心神唤回。

吴习善此时由于得李秋洗刷体内经脉,沉疴尽去,已经抛却了拐杖,须发有些开始发黑,竟有些返老还童的架势。此时他知晓五个神仙不能挽留,留在府中一日,已是莫大的仙缘,哪里还敢奢求。

于是便躬身朝着几人拜了一礼。然而身子还未曾弯下,却被李秋施法术扶住,不让他拜。

五人随后便驭使飞行法器,朝着徐家洼飞去了。

这时,吴府门外许多人正抬着、抱着各式各样的古玩宝物往这里赶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