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武侠 > 武林英雄谱 > 第21章 欧阳府里的怪事

武林英雄谱 第21章 欧阳府里的怪事

作者:风升鹤鸣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4-06-07 08:14:59 来源:书海阁

襄阳是有名的历史古城,名胜古迹很多。

这天欧阳正进带刘文蒙诸人来到诸葛亮故居。

云仙从史书中知道这位蜀国丞相“鞠躬尽瘁,死而后己”,因而对他十分崇仰。因此,对着故居门前才子们撰写的各类楹联,陷入深深沉思。

她想,如果诸葛亮出生在当朝,皇兄会不会频顾草庐重用他?如果诸葛亮愿意出来做官,能不能整治大明这混乱的吏治?如果……

“诸葛丞相一出茅庐,便有三分天下隆中对,造就了千古绝唱无人和。只可叹汉运将衰,空有丹心出师表,也无力挽回颓势!”

“三弟所论极是。不过也该看到,先生以布衣之身,吟啸千秋,万古流芳,足以死而后己了。当朝歌舞升平,宦官弄权,视强夷纷起于不见,陷百姓水深火热之中于不顾,的确是大祚将终之兆。只有天降英才,或许可力挽狂澜。只是我观当世自诩的有才之士,多是夸夸其谈之辈,寄情于清幽山水,家国可悲!”

“姐夫,你一身学识,为何不参加科举?”

“非我不思报效国家,只是祖上有‘不求为官’的遗训。”

“你祖上为何会留下这个遗训?”

“说来话长,这是近两百年的事了。南宋末年,先祖以文臣身份受奸臣陷害,充军抗元,后失败被杀。临终留下这句话,让后代子孙永不忘记!从此欧阳世家子弟就终身不仕了。”

两人边议论边转悠,刘文蒙看二姐体力不行,就提议去茶店坐坐歇息。

茶店店主识得是本城大儒欧阳正进,连忙备了上等茶侍候。

吃罢香茗,欧阳正进去付茶资,店主却不收,唯唯诺诺说想请他给题个店名,写付楹联。

欧阳正进听后,指了指身边的刘文蒙:“店主有所不知,这位可是襄阳府有名的举人,你何不请他写呢?”

见姐夫推崇自己,刘文蒙推辞道:“姐夫文采高我数倍,还是你来吧。别拂了店主的盛意!”

“那我俩合着给店里出付楹联吧,我出上联,你对下联。如何?”

“如此甚好!只是多年没对联子,怕是生疏了,试一试吧!”

欧阳正进想了想:“上联是‘陆羽亲情常品茗’。”

陆羽有茶圣之称,用在联中当然最好。

刘文蒙略一思索,答道:“下联就用‘元龙豪气快登楼’吧!”

“好对,好对!”欧阳正进细细品味下联,连声赞叹。

接着他又道,“我们不妨再出一联,让店家自选。这次兄弟出上联,我来凑下联!可乎?”

刘文蒙见姐夫兴致,不愿扫兴,于是想了想道:“上联是‘为爱清香频入座’。”

欧阳正进道:“意境难得,我对下联‘欣同知己细谈心’好了!”

两人相视大笑。刘文蒙对姐夫说:“那姐夫给起个店名吧。”

“茶店不能太俗,又不能太响,不妨叫‘草木居’怎样!?”

“‘草木居’”甜甜嘟嘟念了一遍道,“不好听!”

“傻妹子,‘茶’字拆开是人间草木,‘草木居’就是从这个谜语而来,颇耐人寻味!”刘文蒙笑着对甜甜也是对一旁的店主解释。

“好!就用这作店名!”茶店老板听刘文蒙一解释,笑逐颜开,“今后您二位到‘草木居’喝茶,一概免费!”

从茶店出来,刘文莺带着海棠、甜甜进了一家衣店买新衣,欧阳正进与刘文蒙站在店外说话等着。

“化之弟,真的是你,你怎么在这里?”一个穿着官服的人同着一群朋友正在街上走,看见了他,立即带着一帮人走过来。

“伯仁兄,没想到我们这里遇着!”刘文蒙见到他也很高兴。

原来,王伯仁与刘文蒙在府学同窗,在前几年乡试中举,并参加了一年会试。因为没中榜,家里就花钱到吏部,在吏部铨选中授了一个知县。

“化之弟,这些年你杳无音信,连会试也不曾见面。你到底干些什么?”

刘文蒙随口编些理由搪塞过去,问道:“伯母去逝,我丁忧在家。听说伯仁兄在江西某县主政,怎么有机会回了襄阳?”

“化之有所不知,现如今江西不好待,只一年我就调任襄阳同知。”

“原来是仁兄已是同知大人,弟在此恭贺兄前程更进一步了!”刘文蒙抱手。

“化之文采胜我十倍,自古道无科场外的翰林,倘若不是丁忧,你一定做了京官。等将来兄弟发了迹,我还望提携呢!”

两人说话间,刘文莺已带了云仙儿和郑甜甜买了衣服出来。

刘文蒙欲待告辞,却听王伯仁道:“这是弟的家眷吧?”

刘文蒙点点头,只好向王伯仁介绍了欧阳正进及几个女子。

王伯仁对襄阳的欧阳正进早已注意,有心结交。遂介绍了跟在身边的众人,他们都是襄阳府中有名的吏员,正要到襄阳最有名的酒家醉红楼宴饮,因此劝他们同去。

欧阳正进从不与官府人物交结,极力推辞,但刘文蒙却被王伯仁连拉带扯强行拖着。如果他再坚持不去,实在令王伯仁在同僚下属面前下不了台,因此交待了云仙儿几句,勉强跟去。醉红楼花天酒地,热闹非凡。

看着刘文蒙几杯酒下肚,面色红红,精神不振,王伯仁大感诧异。问后,知道他不胜酒力,便让一个吏员安排他去休息。

刘文蒙在床上朦朦胧胧睡了一会,感觉有人在解他身上的衣服,就睁开眼来。

只见一个十五六岁的女子,浑身素衣,脸带戚容,正站在他的身旁。

“你是谁?”刘文蒙吓出一身汗,酒也醒了。

“我叫嫣红,是来侍候您的!”

女子低低地说着话,双眼却垂下去,纤纤细手在胸前不安地搓动。

“我不用侍候,你出去!”刘文蒙斥道。

叫嫣红的女子愣了一下,抬起头来,脸上的忧容更甚。她看了看刘文蒙,见他一脸怒气,只好站起身轻轻地向外走。

刘文蒙等她出门,静了静神,才想起是在襄阳的醉红楼。

他整整衣服,正要出去向王伯仁告辞,却听见有人大声的喝斥,以及女人的尖叫哭泣声。

刘文蒙推门出来,看见楼梯下有一个中年男子拿根藤条,正打瘫坐地上的那个叫嫣红的女子:“打死你,小贱货,连客人都侍候不好!”

“不是我不侍候,是他不让!”地上的嫣红哭着解释。

“这样说就更该打。谁不知你假装清高,一定是你惹恼了客人!”

“三爷,真的没有,那个爷根本不要我!”

“贱货,还敢犟嘴,你还当是小姐不成!”

中年男子的藤条狠狠地抽在她身上,但第二下却被人抓着。

“不要打她。她说的没错,的确是我不让她侍候。”

男子抬头看见刘文蒙,立即笑脸说道:“这位爷怎么下楼来,您一定是看不上她,我再给您换一个。其实,她才是真正的好货,以前是官家的小姐,因为父亲坐罪被官卖为奴,我前天才买来的。钱师爷交待过,小的可不敢欺骗您!”

“钱师爷是谁!?”刘文蒙并不认识。

“就是刚才在下面雅间里,陪您和府里同知大人喝酒的那位!”

“你去把同知叫出来,我有话给他说!”

“爷,您千万别生气,千错万错都是小的错,我这就给您把全楼的女子叫过来,随您挑!可就是不能让同知和钱师爷知道!”

酒楼的三爷显然惧怕这几个官府中人,更误会了刘文蒙的意思。见他仍要打地上的嫣红,他只好将错就错。

“你不用打她,让她过来!”

刘文蒙抬步上楼,又回到房间。嫣红小心地跟过来,头也不敢抬。

“你坐下,我问你几句话。”刘文蒙指了指小凳子,自己坐在床上。见她没动,又说了一句,“你如果不坐,我就走了!”

嫣红慑于这句话的威力,坐下了,但头却没敢抬起来。

“你父亲犯了什么罪,竟把你官卖为奴?”

听到刘文蒙问起这件事,嫣红的泪水又流出来。

她的父亲原本是个举人,写了一手好文章,但京试却屡屡不过。家里没钱送礼,一直悬着。后来,得一个进士朋友举荐他做了府里的主簿。谁知这个府里的知府是个贪官,事发后连累到他,被朝廷罚粮十石,自运边界。她家里有几十亩地,但父亲不会营生,她又无兄无长,家里少有积蓄,因此勉强卖地凑足罚粮,却无法运抵边界。期限一到,她父亲免职充军,她则官卖为奴,抵了罚粮。

听了她的话,刘文蒙深为感慨,十分同情她的遭遇。见她满脸泪痕,遂把毛巾递给她:“你有什么打算?”

“小女既跳火坑,曾想了却残生,但一想到孤苦的爹娘,又不忍抛下他们,所以现在彷徨无定。”

“这家酒楼买你时,出了多少钱?”

“三百两银子!”

“这样吧,明天我帮你赎身,你回去后好好孝敬你的爹娘。”

嫣红抬起头来,以为听错了:“您说的是真的?”

“是真的!别胡思乱想,明天一早我再过来!”

刘文蒙又嘱咐嫣红几语,转身下楼,叫出了正喝酒的王伯仁和钱师爷,把要赎嫣红一事说出来。

王伯仁听他要赎嫣红,笑道:“这事老钱最拿手,明天让他来办,保管化之弟得到这个妙人!”

刘文蒙虽听出王伯仁的话音,但没有作解释:“那这里弟就多谢两位了!”

“刘公子太客气了,这是小事。明早我让酒楼的老板给你送去。你住哪里?”

“不劳师爷,明早我来接就是!”

“好,好!这事说定。我们再喝几杯?”王伯仁又要拉刘文蒙入席。

刘文蒙连忙推辞:“小弟酒量有限,只好先告声辞!”。

他从醉红楼回到欧阳府中,说起嫣红一事,众人叹息一阵。云仙儿很赞同他的做法,当下决定明天赎她出来,送回原籍。

嫣红被赎的事办的很顺利,醉红楼只要了她的原价。刘文蒙知道,这里面肯定是钱师爷动用了官府的力量。

嫣红以为刘文蒙赎她是做妾,但纵使做妾,也强似在醉红楼依楼卖笑。但到了欧阳正进家后,听了云仙儿说了实情,她才知道遇着了好人。在离开襄阳的那一天,她哭得很伤心,一为自己脱离火海而高兴,二为心中深深地感谢着这个恩人。她知道,这一生一世也许再也见不到他了。

在嫣红的事上,王伯仁帮了刘文蒙的忙。为了感谢他,欧阳正进也破例让官府中的他走进了府中,却怎么也没想到会惹下大麻烦。

这天,王伯仁乘顶小轿来欧阳府拜会刘文蒙,欧阳正进作陪。三人在书房谈得很投机。王伯仁忽然说道:“听说欧阳世兄家里放着文忠公的遗墨,可否让我与化之兄弟瞻仰一二?”

刘文蒙虽知道欧阳世家是历代大儒,但并不清楚他是北宋大文豪欧阳修的嫡亲支第,会藏着一代大师的墨宝。见王伯仁提及,就说了一句:“北宋文忠公祖籍江西,与正进兄怕是远房,文忠公的遗迹怎会在此?”

欧阳正进听了二人的话,沉吟稍许:“文蒙,王大人所说不错,我们欧阳家的确是祖居江西吉安。但在宋末时,祖上为抗元曾把一支迁到襄阳,而我就是迁到襄阳的后人。文忠公的遗墨就被这一支收藏,只是近百年不曾示人,却不知王大人从何而知。”

王伯仁笑笑:“我也只是揣猜,没想居然就说中了。既然这样,世兄能否让化之和我一观?”

“你们随我来!”欧阳正进领着两人出了书房,来到正厅。

他让两人在正厅等着,自己进了内室,不一会抱着一个箱子出来。

“祖上文忠公以文见长,一生写了五百余篇,这些是他亲自选出重新腾抄的文集。”欧阳正进打开箱子,取出里面的东西。

刘文蒙和王伯仁各抄一本,看了起来。

虽然平日读过欧阳文忠公很多着作,但现在看到真迹,他们还是心潮翻腾不已。特别是由他自己选定的这些文章多是恋情相思、酣饮醉歌、惜春、赏花之类,以清新疏淡的笔触写景抒情。可见,他对自己的政治生活十分厌倦,却对平淡的家庭生活情有独钟。这也难怪他会在扉页上写下:“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安闲啼。”

“文忠公一生于文、于诗、于词、于书、于史都很独到,府上难道只存这些?”王伯仁翻了两下,侧目问欧阳正进。

“这是祖上最得意之作,其它东西自然都在,我们又不是专要研究祖上文忠公,真要把那些东西全搬出来,怕你们眼花缭乱不知所从!”

刘文蒙正看一篇从未见过的文章,对他们所言充耳不闻。

“正进兄说的也是,只是我从不喜欢这些抒情之文,倒是对文忠公的政论很感兴趣,不知能否拿来一观?”

“祖上的政论之文大多为上书,原件早已不存,只是手录!笔记中又多涉家事,想王兄也不喜欢。我给王兄拿些祖上的书法吧!”

“如此甚好!”

王伯仁放下手中的书,想跟着欧阳正进到内室,但看欧阳正进脚步迟疑,只得干笑两声止步。

……

三天后的夜里,欧阳府中竟出现了盗贼,不是一个,而是四个。他们的目标明显就是欧阳文忠公的遗墨。

但他们还没动手,就被刘文蒙发现了。几个回合,四个盗贼倒在他弹指之下。

几个贼的口封的很严实,任由欧阳正进和刘文蒙盘问,他们一如哑巴。于是欧阳正进把四个贼送到官府,但第二天,四个人居然全都死牢中。

王伯仁带给他们的话是,四个贼自知罪大,服毒自尽。

这事来得很蹊跷,刘文蒙想了很久。俗话说: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他劝姐夫欧阳正进对文忠公的遗墨作了处置,藏匿在一个隐秘之处。

重新藏好文忠公东西的第三天,刘文蒙就告辞欧阳正进和二姐刘文莺,雇了一只船要到汉口。就在他走后的第五天,襄阳官府的钱师爷,带着一帮官役闯入欧阳府中。

官役们进了欧阳府后,不由分说就把欧阳正进连拉带扯给带走了,同时还带走了两个欧府佣人,只吓得刘文莺直哆嗦,立即让府里的管家跟着进了府衙。

欧阳府里的管家很快摸清了情况,原来是有人告了欧阳正进私匿逃逸军士。

刘文莺起初一头雾水,还是管家提醒,才想起两个多月前府里收的两个外地逃荒而来的父子。当时,这对父子饥寒交迫,苦苦哀求欧阳正进夫妇收容他们。她见两人可怜,就让欧阳正进留在府中做些杂活,谁知他们竟会是逃逸的官兵。

刘文莺急得正张手无措时,府里进来了三个人。

刘文莺一看,就象溺水捞了根稻草,紧紧地抓着他们的手,泣不成声。

此人正是刘文蒙和云仙儿、郑甜甜,他们并没有真的离开襄阳。

随之,他在二姐刘文莺耳边轻语几句,刘文莺这才定神。

王伯仁是欧阳正进一案的主审,但事先钱师爷已经把欧阳正进私匿逃逸官兵的罪做成,加上两个逃逸军士都从欧阳府中搜出,欧阳正进有口难辩,只好画押成供,被下在襄阳大牢。

第二天夜里,王伯仁来牢中看欧阳正进。

“欧阳兄飞来横祸,我很同情。依大明律法,犯此罪轻者罚银充役,重则抄家。我是主审,虽与兄交好,但却爱莫能助,真是惭愧之至!”

“王大人的心意我领了,只可惜我一生谨慎,到最终还是犯了国法。我别无所愿,只希望大人看在与文蒙交厚面上,判我个罚银充役,留点家产让文莺也有个生活依靠。”

“其实欧阳兄也不必把情况想象得太坏,我想现在事情还没到非要依律惩处。只要我活动到知府大人,改判也无不可!”

“倘若王大人能脱欧阳于此罪,纵万金也不惜!”

“欧阳兄非也。胡知府你也知道,做官很清,从不要金银。拿钱贿赂他,只会罪加一等!”

“那依王大人说,我应怎么办?”

“欧阳兄,我说句实话,胡知府这人我知道,只是假装清高,倘若用一些特别的东西送他,他未必不会接受!”

“送他什么!?”

“这东西你有,只怕你不愿送他!”

“到底是什么?”

“文忠公的遗墨!”

欧阳正进听了,不再说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