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武侠 > 帅哥靓妹闹红尘 > 第89回 边关急老帅出,点兵点将(1)

帅哥靓妹闹红尘 第89回 边关急老帅出,点兵点将(1)

作者:PP哥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4-06-07 08:22:25 来源:书海阁

【中国历史上有几个辉煌的朝代,其一是首次称皇帝的大秦朝的始皇帝嬴政,其二是铿锵有力的说出了“明犯大汉者、虽远必诛”的刘汉王朝,也因此中华汉民族从此有了自己的民族称呼,让五千年的文明历史辉映至今,其三就是盛极一时的大唐王朝。尤其是唐朝,在当时的世界上就是神一样的存在,四方蛮夷皆臣服,五湖四海来朝拜,东夷日本国更是连续派了无数的遣唐使来大唐学习,可以说日本国是深受大唐教化的国家,即使现在日本国的很多习俗与大唐也差不了多少。

正如一代伟人所言: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所有这些被历史埋葬的盛世王朝,都已经化作了尘封的过去式。我们都要向前看,只有前面才是最美的,是我们追求的秀丽风景。

唐朝除了开国皇帝李渊以外,让大唐走向盛世辉煌的无疑当属太宗李世民,是他缔造了“贞观之治”。可是在李世民的治域内,虽然平定了四方诸侯,却始终无法征服朝鲜半岛的几千里河山,虽然他一直想把这里纳入中国版图,可是却难以如愿。这个在历史上算是一位很出名的皇帝,也是素以文韬武略远征四境而闻名的帝王,且在四夷之地还获得了“天可汗”的美誉,在征服高丽的战事上一无建树,因此高句丽可能是李世民心中最大的遗憾。

他励精图治,使大唐帝国成为当世最强的国家,威名播于四海,“贞观之治”成为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盛世之一。但在对付高丽及其所属的几个附属国时,却是屡屡落败。历史就是这样离奇,遗憾的李世民也只能遗憾了,我们无法回到从前,一千多年前的故事,我们只能幻想。

很早以前,高句丽等地都是中原的藩属国,作为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唐太宗李世民,在坐稳了皇位之后当然也想再把它纳入版图。李世民找到了征讨的借口,那是在大唐贞观十六年时,高句丽国的大臣盖苏文弑杀了国主高建武,并且自立为莫离支,同时他还联络了薛延陀、靺鞨、百济等国,欲与大唐王朝对抗。李世民得知后,马上就以盖苏文“弑主虐民”为由,于贞观十八年、二十一年、二十二年三次发兵征伐,虽然也取得了“安市大捷”等一系列的胜利,最大的成果也只是兵围平壤城而已。由于征讨的路途非常遥远,加上将士们水土不服,终至无功而返。

李世民的儿子高宗李治即位后,也继承了父亲要征服高句丽的志向,并且曾经三次发兵征讨高丽,但是也未能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但是,每个人都有生老病死之时,在盖苏文死了以后,这块半岛上又是一片血雨腥风了。我的故事从这里开始,但是纯属虚构。】

大唐高宗乾封元年,高句丽国的盖苏文疾病缠身后郁郁而终。这高句丽国的很多东西都是学我中国的,因此也是父死之后由长子男生继了位。但是好景不长,这个叫做男生的新国君文治武功都不怎么样,继位后没有大将护国,也没有能臣效力,故而死气泱泱的维持了一段日子,就被他的弟弟南建篡了位子。这兄弟两个一顿打打杀杀,男建所豢养的人很厉害,就杀到了皇宫内院,把男生的皇位给夺了。这场兵变本来没大唐什么事,可是由于历史上高句丽始终把我中原的主体王朝当做宗主国,有事了自然要求救。所以,在南建发动兵变夺取皇位时,他的哥哥男生当然不肯轻易的把皇位让出来,就带着二千余名肯为他舍命的近卫军出逃了,他逃到一个半岛上叫做保国的内城后,一方面号召拥护他的臣民来勤王,而且占据此城拼死抵抗。

当时的这个小岛上其实也没有多少人,更别提有什么能征惯战的军队了,一些玩刀玩枪的武士就算好的了。所以那南建也是窝囊,打了很久没有打下保国内城,还让哥哥派一些死士冲出重围求救。这些派出去的死士,主要就是两个方面的求援,一是让各地拥兵的将军们快来勤王,再有就是千里迢迢的向大唐求救。

话说这边关的守将对高句丽的政变也早已得知,迅速加强了边境的守卫。忽然之间,又接到了男生派来求救的使者带来的文书,守将不敢有丝毫的怠慢,立即派了一员副将和一个百人的亲兵护卫队,而且都给配了快马,让副将带着男生的使者和告急文书送到了长安。

接到边关告急文书的高宗李治召集大臣们商讨对策,大殿之上文臣武将各抒己见。

文臣们自然是不喜欢打仗的,所以一个个的都说征伐路途极为遥远,发兵多了需要更多的粮草,少了又不顶事,半岛的事毕竟是他们自己的事,不必要为了他们费心思。高宗对这些都皱眉,于是把目光看向了武将这边。

英国公李绩看到皇上的目光,马上走出来朝上奏道:“臣以为,高句丽必须出兵讨伐。”

高宗马上说道:“老将军说说吧。”

李绩继续说道:“皇上,高句丽千百年来,都是我中原的藩属国,拱卫辽东之地,为我屏障。太宗时盖苏文不尊教化而屡屡犯我边境,我朝三次出兵,虽然无功而返,但皆因天时地利之故。然而征服半岛乃是我们必须下定的决心,如今高句丽发生内乱,那男生紧急求救,正好是我们出兵的大好时机。”高宗连连点头说道:“东边不稳,对我天朝自然也是不能安心的,中原历朝历代都要确保辽东安稳,才能不受到来自海上和岭外蛮族的侵扰。英国公所言正是朕所忧。但是我大唐曾经三次征讨,虽然取得了几次大捷,也曾经围困住高句丽的都城平壤,但是最终都因国事纷杂而退兵,让半岛臣服的目的始终没有达到。此番半岛一片乱世,那南建逼迫兄长甚急,如果我们再次发大军征讨,定然能事半功倍。”

薛仁贵也站出来说道:“皇上英明,现在是征讨半岛的最好时机,老臣也愿领兵出征。”

高宗对两位将军的说法很是满意,只要有他们二人带兵出征,这次一定能大功告成。他和他爹李世民一个想法,一直对高句丽很不放心,他父亲先后三次派大军征讨,可是始终没有完成征服高句丽的目标,即使围困了平壤数月也是草草收兵,这件事也成了李治的心病了。更何况,半岛局势始终是一个巨大的威胁,中原盛世的时候,他们就假装臣服上供,中原要是处于乱世了,他们也跟着在边境劫掠,有时甚至产生窥视的野心。盖苏文是这样,他的儿子南建更加狂妄至极,早有决裂大唐并侵我领土的**。现在,既然男生送来求救文书,并且愿意自此以后永远作为大唐的藩属国,岁岁朝贡,何不顺水推舟,选派得力大将,毕其功于一役岂不甚好?

高宗皇帝有了底,马上对满朝文武说道:“那高句丽小国一直是我天朝的附庸属国,但是又极不老实的做好本分的事情。这个男建篡位后,我想迟早会有谋我大唐之意。如果不迅速派兵征讨,只恐他杀了男生后,再稳定局势,就该侵扰我边境了。所以,我意已决,必须派兵征伐!”

群臣一起跪倒山呼:“圣上决断英明!”

高宗又立即说道:“如今,我意由英国公李绩老将军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薛仁贵为左武卫将军。命你二人点起本部军马,雁门关以北诸路节度使均归李绩调遣,择日即启程征讨高句丽。另外,速派快马告知男生。”

咱们单说英国公李绩回到府上,即刻传令下去,要所属的各偏将、牙将等,必须于次日全部都到校军场来集合。然后又让人叫来了中军旗牌官阿斗,把自己的一封亲笔信交给他,细细的吩咐他道:“阿斗,你拿着我的这封亲笔信,即刻出发前往安南节度使李天明之处,催促他除留下守城人员以外,务必带领大军马上出兵,速速到雁门关与我合兵。其他事宜我已在信中给他交代的清楚,我要你在路途上不要多做耽搁。你回去准备一下,这就立即出城去吧。”

阿斗接过了信,深施一礼告别了英国公,又去到行军司马那里取上了令牌之后,回到家略略的作了准备,立即骑上他的那匹千里追风兽快马加鞭的出了长安城,一路疾驰的向江南而去。

咱们先按下阿斗前往安南节度使处送信暂且不表,却说次日一早,英国公李绩就穿上了帅袍,带着他的贴身护卫来到了城外的校军场上。他穿过繁华的长安城大街,出了城后打马而行,不一会儿就来到了校军场。抬起眼,只见此时的场内已经是旌旗招展。最前排的是上百名偏将副将,他们一个个盔甲鲜明、兵刃闪亮、身披锦袍、威风凛凛。在他们的身后是更多的牙将,也是一样的披甲戴胄。在这些大将的后面是几万虎狼一般的士兵,那也是穿戴齐整、手持利刃。

在帅台前下了马,早有帐下的旗牌官等接过马缰,然后整整齐齐的站立在高台两侧。李绩迈开大步,拾级走上了帅台,在中间的大帅椅子上坐下,两旁的十几员大将一起对他躬身行礼。李绩说一声“免礼”后,抬起眼看着校军场上的各色大旗和威武的将士。这些都是拱卫在京城长安的虎贲之师,他们随时会得到将令四处征讨,因此也是大唐王朝最精锐的部队。除了守卫皇城的禁军以外,这五万多人就是大唐能征惯战的将军和士卒了。每个万人队前都是十几员偏副牙将,然后就是校尉等,他们约束着自己的人马,几万人的场上竟然只能听到“咻咻”的战马嘶声,一点都没有发出人声来,可见李绩治军之严。

此时此刻,这五万多人分为骑兵、步兵、车兵、军辎粮草队,还有随时准备传令到各军之中的行军司马。所有人都列队整齐的等待调遣,他们军容整肃,只等大军开拔的军令下来。

李绩一挥手,一个宣令官躬身行礼后,从桌上捧起了皇上的圣旨,那是出兵征伐高句丽的圣旨。宣令官转过身,走到了帅台之前,大声宣读了圣旨:“兹尔高丽小国,原为我大唐之藩篱,竟而屡屡犯我天朝之境。前有盖苏文弑杀先皇钦点之君,篡位自立,且在辽东多做劫掠、烧杀之事,故征伐惩戒。然先皇念高丽之地亦是我天朝化内,不忍杀伐太重致黎民生灵涂炭。现盖苏文多行不义而亡,其子男生已上表愿永为我大唐藩属,但其弟男建竟擅起刀兵攻伐,在岛内大肆杀戮,四处狼烟已起。男生遂求援我大唐。今命英国公李绩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之职务,薛仁贵为左武卫将军,并率拱卫京师之劲旅征讨高句丽,另雁门关一带各节度使皆归辖制及调动,并调安南节度使为前锋。钦此。”三军听罢齐呼:“出师征伐、马到成功!”

李绩站起来走向帅台前,全军看到,呼声立即止住。李绩大声说道:“众将官,那高丽乃弹丸小国,多受我大唐天朝护佑,却又屡屡不服我天朝管制。昔太宗曾亲率士卒三次征伐,也未能使其感我大唐威名。今男建小贼再起兵端,此篡权夺位之徒,人神共愤!圣上已决定克日起兵讨伐,三日后,左武卫将军薛仁贵带领本部人马将先期启程。我部人马七日后再出发,我部为主军,因此各项准备需要时日,将士们要各个奋勇向前,众位且听我部署。”

此次大唐征讨高句丽调派了二十万之众,左武卫将军薛仁贵率领的是五万水军,所以要先行出发,到了登州后整顿船只,然后再出海,从水路攻击高句丽的中段,把这个小岛从中间彻底分割为南北两个部分。然后,待陆路从辽东突破后,以一小部向南扫荡,这个半岛的南部还大都是尚未开化的几百个小部落,用不了多少人马就可以荡平。随后,两路大军采取南北夹击的齐头并进方式,把男建的叛军围歼于平壤附近。北路进军的李绩大军为十五万,其中李天明的先锋五万,这部为陆路大军,他们还要顺势救出男生,带着他一路南下,招抚高丽的众多百姓。为此,英国公李绩将本部人马分为了前后两军,前军先锋官副元帅乃是安南节度使李天明,昨日已派出阿斗传信,命他速速点起大军出兵,教他不得耽搁,要日夜兼程的赶往雁门关。当李绩的军马到时,李天明的人马也同时可以到达。李绩为大元帅,并总督征讨大军的各路人马,并备办大军的粮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