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武侠 > 帅哥靓妹闹红尘 > 第45回 风吹雪关山外,一路向北(2)

帅哥靓妹闹红尘 第45回 风吹雪关山外,一路向北(2)

作者:PP哥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4-06-07 08:22:25 来源:书海阁

“真的也很美呢!”陶花雨轻轻说道。

姚蝶衣在陶花雨的肩上点着头,她同样也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大的雪,这么多的雪山,几乎每一座山都被大雪覆盖着。

陶花雨的脖子上围着那条红围巾,在车上显得格外突出,这是爸爸去百货商店特意给她买的。爸爸让她选颜色的时候,她就选中了这条大红色的,非常鲜艳。从家里出来时,她就戴上了,妈妈还说:傻丫头,你戴早了,这才刚出门呢。

但她还是要戴着,并且除了刚才在车站取下来接雪花以外,再也没有取下来过。红艳艳的围巾,让她俏丽的容颜被映衬的更加美丽,有好几个男生走过她的座位时,都不由自主的盯着多看几眼。但是,因为她几乎一直盯着看车窗外,而且一直就那么静悄悄地坐着,除了与附近过来的同班女同学说几句话,最多的就是和姚蝶衣说话,然后就不与任何不认识的人讲话了,因此那些男孩子即使再惊奇她的美貌,也没有人试图找她说话。

每一个看到她的人都很纳闷,整趟列车上的气氛那么热烈,但是陶花雨却显得如此的不合群,她就那样傲然独立。其实,她一直就是一个沉默寡言的女孩,她的恬静犹如漫山花丛中孤傲的梅花。她最大的爱好就是一个人坐在校园的椅子上,在树下静静的读书。

姚蝶衣终于又累了,她靠着陶花雨的肩头,发出了轻微的鼾声。陶花雨慢慢转过身,把她的头轻轻的放在自己的腿上,这样她能睡的更安稳一些。然后,她把披在身上的一件外衣盖在她的身上,再把围巾也取下来,也盖在她的肩膀上。做好这些,她靠在车窗上,也觉得困了,合上眼睛,她也睡着了。

1966年的年初时节,北方是寒冷的,这些来自南方的学生们,第一次体会到了这种彻骨的寒冷。虽然火车上有暖气,但是他们的身上却没有更多的御寒棉衣。从出发的那一天开始,他们才逐渐的感受到祖国之大,气候随着越来越向北而越来越寒冷。离开了南方温润的城市,火车几乎是丝毫都没有停留的一路向北疾驰,只在需要补充物资的时候才停下来,但是补充完物资后又很快疾驰着,向北狂奔。

所以,它几乎是一趟特快专列,而车上的近千名乘客都是青年学生,是那个年代响应号召插队的学生,我们把他们都叫做“知青”,那是一代人。他们满怀着无比的热情,上山下乡,不知道什么叫离别和痛苦,也不知道什么叫农活和开垦荒地。就那样,怀着理想、带着简单的行囊就出发了,他们是我们社会主义建设史上不能忽略的一代人,他们都是热血的青年。不管后来有人怎么去评价他们走过的这段历史,但是我们依然要为他们的无私感到真切的骄傲与自豪。

这趟列车与当时很多的列车一样,从始发站开始就没有怎么停过,有的列车在途经大站时将一些学生带走,也有的还到了首都,他们接受了检阅,于是怀着更加自豪的兴奋心情,奔赴各个地方。

这趟列车出了山海关以后就更少停了,因为在此前的一站,车上补充了足够的物资,就是为了预防严寒天气下可能补充不上物资。在沈阳车站,火车最后一次补充了足够到达终点站的物资后,就再也不停了。

从列车开动以后,很多学生都很兴奋的在车上跑来跑去,毕竟大多数人还是第一次乘坐火车,而且所有人都是第一次坐火车离开家这么远,这是一次几千里的旅程。他们的兴奋是理所当然的,他们看到什么都稀奇,尤其是那些从未坐过火车的学生们。再怎么说,他们还都是不到二十岁的孩子,还是十六七岁的青春年华。

学生们在车上一直热烈地讨论着等待他们去开垦的荒芜的土地,也讨论着即将开始的火热生活,他们在考虑着该如何扎根那些未知的热土,该如何更好的表现,让祖国和人民对他们更有信心。两天多的时间中,窃窃私语和激烈争论同样多,而且不时的在拥挤嘈杂的列车里就发生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是多么豪迈的宣言。

姚蝶衣是最好动的女学生之一,她1950年出生,父母都是工厂的工人。还是孩子时,就听父母激动的讲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小的时候经历了很多当时的大事件,但是她还小,几乎没有感觉的就到了中学。再然后就要上山下乡了,对于从未坐过火车的人来说,姚蝶衣差不多兴奋的两个晚上没有睡好觉。上车以后,她跑遍了车上的每一个地方,以她的聪明很快就知道了列车每一个角落都有什么、都是什么。就这些,都足够她的大脑好几天都安静不下来,而且还能与同学们讨论很久。

陶花雨的心里却是另一番感受,她的父亲是一个颇有成就的资本家,而且为人非常的谨慎和自律,所以在他的四个孩子中,长子读了南京军校,后来在抗日战争中战死在湖南。他的二儿子在学校期间就思想很激进,后来参加了新四军,也在抗日战争中战死在山东。他的第三个孩子也是一个儿子,老父亲着力培养了这个孩子,解放前就让自己的弟弟带到美国上学去了。南京解放前夕,他老来得女,有了最小的女儿陶花雨,这也是他唯一的女儿,所以就格外的疼爱。解放后,因为陶花雨的两个哥哥都是为国捐躯的,加上父亲在抗日战争中没有和日本人合作,而是躲到了乡下避难,还有解放战争时给解放军送过医药和食品,解放后又积极参加私营企业改造,所以安稳的度过了十几年,而陶花雨也在学校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运动随之而来,陶花雨也渐渐感到了巨大的压力,更能感受到父母的那份焦虑。所以,她更加小心谨慎,在学校从来不多说话,好在她本来就是个文静的女孩,所以没有受到很大的冲击,反而被慢慢的边缘化了。

但是,一声号召就要离开自己熟悉的家乡与和蔼可亲的父母,离开她喜欢读书的学校,离开温暖的南方,去她在书本上看过了寒冷的北方,带上简单的行李,带上一丝怎么都甩不掉的惆怅。陶花雨有些伤感,所以从上车开始就一直静静的坐着,坐在车窗前,她有一种想透过层峦叠嶂的山水,模糊中看到了家乡、看到了父母的感觉。

看着仍然熟睡的姚蝶衣,陶花雨的脸上露出了一丝微笑,她与姚蝶衣从小学就在一个学校读书,姚蝶衣开朗的性格给她们之间的友谊带来了很多的欢乐和开心。无论在什么时候,姚蝶衣都是欢快的。经常在学校的球场上,陶花雨坐在场边的 椅子上,捧一本书看偶尔抬起头看看和女同学在场上疯跑的姚蝶衣,看她用一双白藕似的手抓住男孩子吵闹。每当男孩子也不依不饶的时候,姚蝶衣就要跑过来,让陶花雨给他们评理,因为陶花雨总是一副非常沉稳的姿态,同年级的孩子都佩服她的判断,甚至有的高年级的孩子也认同。陶花雨看的书很多,说话做事都是有条有理的,得到了大多数孩子的喜欢,所以她说出来的话几乎从来没有人反驳。

后来,他们一起升入了中学,好巧不巧的是她和姚蝶衣又到了同一所中学,并且还分在同一个班。然后,她们又继续着彼此之间无坚不摧的友谊。

即使都十四五岁了,姚蝶衣还是不改性格,喜欢和男孩子在球场上疯跑。陶花雨依然是坐在场边看书,她也很喜欢这样的情景,在书中陶冶自己的情怀,偶尔的看一眼打球的同学,或者偶尔的给他们做一次辩论的仲裁。姚蝶衣的学习成绩中游,但是陶花雨一直名列前茅,这一点都不妨碍他们之间的友谊。

时间飞快,他们刚升入高中的时候,学校因为各种原因上课的时间逐渐减少了。这给了姚蝶衣更大的疯玩的时间和空间,她几乎跑遍了全市的每一所中学,和每个学校的社团都结下了友谊,所以经常在一起探究和讨论。为了显示自己的博学,她会偶尔的拉上陶花雨,虽然陶花雨总是静静的站在他们中间,很少发言,可是她每次说出来的话都让那些只知道大声辩论的孩子们惊奇,并且也逐渐的让多数学校都知道了,姚蝶衣有一个博学多才的好朋友陶花雨。慢慢的,全市的中小学校都有了陶花雨的名气,假期的时候,学工学农的孩子们都喜欢看看这个名气很大的陶花雨,互相之间传着有关她的故事。

这样的岁月过的也很快,一年后他们都做好了准备离开家乡,带上自己简单的行李出发,坐上一路向北的火车出发。他们只有一个信念: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奉献自己火热的青春!

有道是:关外山连山,风吹雪花片;汽笛催人行,向南望乡关;蝶衣嬉笑闹,花雨默无言;此去经年过,回首梦江南。(请关注第四十六回:日出作日落息,心心念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