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武侠 > 帅哥靓妹闹红尘 > 第48回 车进站人到家,一声轻叹(1)

帅哥靓妹闹红尘 第48回 车进站人到家,一声轻叹(1)

作者:PP哥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4-06-07 08:22:25 来源:书海阁

第四十八回 车进站人到家,一声轻叹

随着列车员“开晚饭喽”的声音,车厢里一阵高过一阵的热情,才算是慢慢的平静下来。几辆前后挨着的餐车过来了,学生们打上饭了后,还在热烈的讨论着刚才姚蝶衣和于秀的讲话。

“明天我们就该到地方了,真的有些激动,也非常的期盼。”

“那是我们将来的家,我们一定要把这个新家布置的漂漂亮亮的,然后开始我们的新生活!”

“姚蝶衣,你说我们都能分到一个公社吗?”

“那说不定啊,咱们这多人不能都分在一起的,应该是十几个,或者几十个公社吧。”

“我要是和你分到一个地方就好了,和你一起干活肯定特别开心。”

“就是啊,和蝶衣分在一起干活都有劲儿了。”

“我们要服从分配,只要是不远,我们都可以经常互相之间看望的。”

“对,我们一定要经常联系,分享心得。把我们的劳动和生活都搞得轰轰烈烈的!”

“我们现在既是同学,也是战友,更是最好的好朋友了。咱们都是从五湖四海相聚在一起的,要在北大荒的广阔土地上,奉献我们的青春和热血,誓要把北大荒变成国家的大粮仓!让祖国和人民看我们的实际行动吧!”

陶花雨小口吃着米饭,这里的米饭不是当年打下来的新米,有点糙。但是有两个菜,一个是猪肉炖粉条,里面大块的肥肉还很多,陶花雨把两块肥肉都夹到了姚蝶衣的碗里。还有一个菜是炒青菜,虽然没有什么油,但是学生们都吃的很香。陶花雨把炖菜的汤浇在米饭上,用筷子轻轻拌好,一边听身边与姚蝶衣还在热烈交谈的同学们的谈话,一边低头吃饭。

夜色沉沉,车厢里归于平静,大多数人都进入了梦乡后,陶花雨让姚蝶衣趴在她的腿上睡了。但是,她的思绪还没有平静下来。那一天,小男孩陈默递给他那条鲜红的围巾,然后就转身从小树林走了。那以后,他们再也没有见过了,这一别就是两年多。

红围巾被陶花雨精心的保留着,放在她枕头下面,闻着围巾上淡雅的清香,显然是用香皂洗过的。

“他怎么知道我很喜欢他的红围巾呢?为什么只留下一个字条,却什么话也不说呢?难道真的就像蝶衣说的那样,他们陈家人最喜欢的就是神秘失踪?陈默,你在哪里?”陶花雨的心中无数个旋转,但是却毫无头绪。她根本不知道陈默和他的一家人去了哪里。

车窗外是无边的黑暗,查头霜吃过了饭,也没有一点睡意,也许是那个胖女孩姚蝶衣和于秀的一番鼓动,让他本来波澜不惊的心里,此刻有了些许的冲动。她们说的也对,毕竟我们是去开辟一片新天地的,我们有激情,也有伟大的理想。我们是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为自己的伟大理想做最大最好的奉献。父亲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中药铺不能锁住我的心!只要我努力,我就一定能取得成功!而且,我更相信我学了一肚子的中医药知识,肯定能为国家做贡献的。

晚饭前受到姚蝶衣和于秀的大力鼓动,当时车厢里甚至整节列车的沸腾程度,是难以形容的,那些高昂激烈的口号、那些鼓舞人心的歌曲,在同学们的激情中,一阵盖过一阵。我们都是年轻人,我们那股子使不完的劲头,一定要在未来的生活中表现的淋漓尽致,那就是在明天开始以后的每一天!

在这些年轻人的想象中,北大荒就是一片等待他们去开垦的神秘土地,也是他们能够充分展现自我的地方。在两天多的时间,车上的很多学生开始互相介绍,并且逐渐相识,一大半的学生都是和陶花雨、姚蝶衣她们一样,学校之间并不远,所以熟悉的更快。查头霜他们这节车厢都是在郑州转车上来的北方学校的学生,但是有姚蝶衣这样能说好动的孩子在,他们联系的非常快。

在这个充满希望和激动的夜晚,整车的孩子们已经成为熟人,他们将在明天下车,然后开始为自己火热的青春奋斗的时光。从车厢的第一节到最后一节,除了火车头和餐车、行李车以外,所有车厢的孩子们都认识了,近千名学生在激动中,进入了梦乡。明天的太阳升起来时,他们就会面对一个崭新的世界,那是他们憧憬的世界。

陶花雨也困了,听着车轮有节奏的震动,还有姚蝶衣轻微的鼾声,她合上眼睛。不再想陈默,也不再想那条丢失了的红围巾。在紧张的学习考试中,陶花雨弄丢了那条红围巾,还有那张写着“我喜欢你”的小纸条。红围巾的丢失纯属意外,那年的春节前,陶花雨和爸爸妈妈回了一趟老家,给还在老家的亲戚们提前问候。当他们回到家的时候,家里却被盗了,丢了一些衣被和过节的肉食,还丢了那条压在陶花雨枕头下的红围巾。案子一直没有破,虽然丢失的没什么很值钱的东西,但是陶花雨依然为那条被盗的红围巾伤感了很久。

所以,在她走之前的那天,爸爸问她要什么。在商场里,她终于发现了这个城市唯一的一条红围巾,颜色也是红艳艳的,但那是一条很厚的红围巾。陶花雨想也没想就要了这条红围巾。她知道北方的气候寒冷,这条红围巾能给她带来需要的温暖,还能带来心中的一份思念。

孩子们是没有什么阶级成分观念的,至少现在他们的脑袋里对这些还是一片空白,他们需要的仅仅是在一起奋斗的同学,在一起生活的朋友。所以,在这个黎明前的黑暗中,他们都沉沉的睡着了,他们知道明天迎接他们的将是更加火热的劳动和生活,那是他们期盼的,也是他们放弃了大城市优越的环境和条件,自愿投入的陌生地方。生活好像对他们展开了非常美妙的一面,只等着他们去奋力的开创,奋斗的青春是最美的,他们无所畏惧,也从来不知道什么叫害怕。在这趟小小的列车上,他们的心连在了一起,他们已经熟悉了。他们已经差不多忘记了离开家和父母的不安,在这趟车上找到了自己的朋友,也找到了能在今后的日子里休戚与共的同学。这些学生之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贫下中农的后代,而且几乎都是与我们伟大的共和国同龄,十六七岁的年纪是最好的年华,他们自己相信,后来的很多年,很多人也都相信,他们在自己最好的年华中,做了永远都不后悔的事,那就是他们投身到了伟大的建设事业中,他们无怨无悔的去了。同时,也在今后的十几年、几十年中,直到他们暮年老去或者逝去,他们的记忆中都是满满的幸福回忆。

在睡意朦胧中,陶花雨的眼前站着一个身材高挑的小男孩,围着鲜红的围巾,向她招手,他的脸上是忧郁而无奈的微笑。忽然,在小男孩的头顶上方,出现了一片灿烂的彩霞,忽隐忽现的煞是好看。彩霞慢慢的聚拢,凝成了一个彩色的云团,熠熠的发着其中色彩,陶花雨仿佛看到了三个少年,在向她笑着跑来。那是两个小女孩,一个小男孩,都是十四五岁的年纪,长的粉雕玉琢一般的。陶花雨伸开双臂,也迎着他们跑了过去。小男孩的脖子上挂着一块碧玉,但是瞬间又爆发出了七彩的神光。

“呜——呜——”,火车发出长鸣,并且开始减慢了速度。陶花雨睁开眼睛的时候,车上大半的同学们都已经醒来了,车窗外是微明的、晴朗的天空,雪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停了。火车也缓缓的进站,可以看到车站上到处都是欢迎的横幅,那些热烈的词语再次激发了车上孩子们的情绪,他们几乎是迫不及待的开始收拾自己的行囊。

站台上还有警戒的解放军战士,他们排着整齐的队列一字型站立,手中的钢枪在阳光下有一种冰冷的威严。几十辆大卡车整齐的停在站台侧面的空地上,而站台上还有几百人站着,显然是来接这一批学生的。

这些人的中间站着省社会部的张桓部长,他四十多岁年纪,参加过解放战争,后来到地方上,主要做社会事务等方面的工作。半个月前,他接到了的通知,有983名学生乘坐专列火车,要他做好安排工作。几天前,先期到达的军队干部等已经安排妥当。但是,对学生们的安排却让他费尽了脑筋。他知道,这些学生都是十六岁到十八岁之间,思想非常活跃,干劲非常足。但是,他们涉世不深的缺点也很明显,既要让他们在社会实践中得到锻炼,又要让他们能够切实扎根下来。真的很难。

十几天时间中,他带着一个司机和一个干部,几乎跑遍了县辖的每一个乡、每一个村,与乡干部和村干部做过深入谈话,了解了他们的需要,也了解了他们存在的主要问题。他需要最切合实际的情况,才能做好这些学生的安排。而且,他还紧急向省里报告后得到了急需的煤炭,这样孩子们就不会挨冻了。那些南方的孩子,是根本不知道东北这里有多冷的,他担心孩子们受冻。

所有这些都做好以后,他也没顾得上休息,就把这些学生将要去的乡村社干部们召集来,认认真真的又开了一次会。他让大家把困难再摆一摆,把要求再提一提,并且几乎是逐个的分析了名单上的983个学生。

今天早晨,与驻军部队早就联系好的执勤战士提前两个小时来了,调集的所有汽车也到位了。张桓部长才放心的站在队伍中,等着列车进站。

张桓部长身边的除了县里各部门的负责人,其他的都是乡村社的一把手,这是张桓部长的要求,必须是乡村社的一把手来,这样让初来乍到的学生们感受到被重视。而且,以后的工作也需要他们去做,让孩子们提早认识他们更加重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