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其他 > 根植黄土地 > 第107章 融入都市(四)

根植黄土地 第107章 融入都市(四)

作者:紫曦Yeung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6-06 13:13:30 来源:书海阁

一阵杂七杂八的哄乱声,搅乱了雅萍的心境,她平静地放下手中的报纸,站了起来,抬起头向吵杂的人群中望去,只见大厅里刚才通知的旁边又贴了一张红纸,围着七八个人,雅萍急忙把报纸放回原处,也趋向人群,不过她很快地又退了出来了,脸上立即泛起了红光,因为在初试合格的六个人当中,第一个就是她黄雅萍。

黄雅萍如释重负地走出了广播电台,她想应该把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让亲人分享,注意打定,她在人行道上一边走,一边东张西望极目地找寻着公用电话亭。黄雅萍走着问着,她终于在西祠堂巷口找到了公用电话亭,排队等了几分钟后,黄雅萍很快拨了两个电话。

下午两点,黄雅萍按时走进了面试室,那是一个空旷的房间,原是用来做节目的接待室,今天重新做了一番布置,在门口一侧放了三张办公桌椅,坐着三位老师,两位男的一位女的。

黄雅萍一进面试室,她清新干练的气质,立即就吸引了评委老师。

面试老师让初录的六个人依次抽签,黄雅萍第一个抽签,黄雅萍一看签号是6,她拿签号按指定位置坐下,抽完签后,一位年龄稍大中年男老师讲了几句话,其核心就是告诉参加面试的人员,面试没有一定程式,都是临场发挥,以考察应试者的知识底蕴和临场应变的能力。

面试开始后,以抽签排名次序,依次进行,主要是面试老师逐个提问,应试者回答。三个面试者过后,黄雅萍已经理出了面试的头绪,主要是朗诵和语言学方面知识的运用,加上才艺表演。

黄雅萍等了一个多小时,终于轮到了她,面试过的人并没有立即离开,他们都在门外面站着,还有的在交头接耳叽咕着什么。

当黄雅萍站稳以后,工作人员就把高尔基的散文诗《海燕之歌》的打印稿递到了黄雅萍的手上,黄雅萍调整了一下情绪,“雅萍同志你可以开始了。”在那位中年男老师的点头下,黄雅萍进入了角色。

黄雅萍收了收气,展开稿件,目视前方,热情饱满地大声朗诵道,“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黄雅萍开始朗诵了起来,她的声音一会儿坚韧激越,一会儿婉转悠扬,一会儿深沉凝重,与此同时以体语有机地配合,手势运用得恰到好处,一看就知道她很有朗诵经验,而对黄雅萍来说,朗颂《海燕之歌》无非就是一次现场播音,其实她就是在背诵,因为黄雅萍几乎没有看一眼原文,稿件在她的手上简直就是一个道具。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五六分钟过后,黄雅萍激情澎湃地朗诵完了高尔基的《海燕之歌》,散文诗优美的旋律还在办公室的上空萦绕着,门口不知什么时候聚集了很多人,“这是谁?”“声音这么好听!”“她肯定是北京广播学院毕业的!”指指点点的声音不时的传到雅萍的耳朵里,可黄雅萍一点也不胆怯,一点也不受其影响。

在面试的这几位老师看来,黄雅萍今天的临场形象就像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里面的女朗诵者白惠文那样落落大方,没有一点做作之态,朗诵间配合以优美的体语,她的声音一会激扬,一会儿深沉,坚韧清越,宛转悠扬。

现在,黄雅萍的心律似乎伴随着在苍茫大海狂风暴雨中展翅翱翔的精灵——海燕。

“雅萍!”面试的一位女老师的一声,把雅萍的思绪呼唤回到了临时的考场。她态度温和的问道:“雅萍同志,就在你们上小学时,为了配合国家对青少年进行忆苦思甜教育,人民美术出版社一九七二年元月出版了一本连环画,名叫《一块银元》。”说着她便拿起了连环画本,封面上一位穿着六五式军装的解放军战士右手提着枪左手拿着一枚破损的银元。“想必这本书,你一定看过吧?”雅萍微笑着点了一下头,说道,“这本书是解放军505医院政治部编绘的,一本一毛一分钱,它和一支圆珠笔芯的钱一样,那时有的商店也有售书柜台,我也买了一本,回家时看了一路,情节我都能背过。那时我在上三年级,我还在班上给同学讲过这个故事。”面试老师很欣慰地点了一下头,紧接着微笑着说,“那好,你往前走几步,我给你出题。”

黄雅萍从容地来到了考桌前,这位老师递给黄雅萍一张纸,“我的问题是你把这句话和下面的几组词读一下。”黄雅萍像在授奖台上接奖状那样,从主考老师手上接过纸条。上面是用楷书端正地写着一句话,雅萍一看那内容是书中主人公解放军战士陈亮的姐姐陈玲在被李三刀抢去抵债时,含着热泪歇斯底里地说的一句话,“娘,我不能离开你啊!”黄雅萍默读后,还没有等她看完下面的词组时,“开始读吧!”老师说话的语气严肃稳重,黄雅萍这时的大脑里立即想到了“啊”的变音。因为“啊”字前面“你”字的韵母是“i”,雅萍的心里一下子有底了,她赶快调整好情绪。她几乎眼含泪花地读道,“娘,我不能离开你(啊)呀!”正当雅萍准备继续读词组时,她又被这位老师打住,“雅萍啊,里面可没有‘呀’啊!”黄雅萍抬起头用右手理了一下额上的头发,接着她字正腔圆地答道,“老师,‘啊’字用在句末或句中,受前一字韵母或韵尾的影响,而发生不同的变音,也可以写成不同的字。”雅萍说着便停了下来,面带微笑地看了一下主考老师,接着,她继续往下补充说,“有四种情况,在前字的韵母或韵尾a、e、i、o、u时‘啊’便读‘呀’,还有读‘哇’和‘那’。老师,我没有读错吧?”黄雅萍回答完问题后,立即反问了一句,这道题对黄雅萍来说是再简单不过的,答案就在《现代汉语词典》的第二页,她都不知看了多少遍了,她很自信答案绝对不会错的,但现在她还心存不安,毕竟不是一次普通的提问,她还是在等待着老师的允判。

就在这时,三位老师几乎同时拍起了手,这是下午面试以来的第一次三位老师同时发出的掌声,也是唯一的一次掌声,掌声驱散了黄雅萍心头的乌云,雅萍的脸上立即飞起了一团红晕。

接着主考老师语气很温和的说,“雅萍把下面的几个词组再读一下!”雅萍这才又仔细地看了这些词组:影响、允许、选举、美好、永久、讲稿、领导、纸老虎、洗脸水、土特产、展览馆。一个一个看完后,哦,原来是上声的变化,黄雅萍的大脑里立即进行了知识的梳理,凡是上声和上声连在一起的词组读时第一个上声就要变成阳平声。如果三个音节都是上声,而且还要连在一起读时,前两个音节就要变成阳平,后一个音节不变。

搞清楚后,黄雅萍就按着这一规律,她像过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员葛兰宣读大会代表名单那样,很有节奏地读完了十一个词组。

第二个老师递给黄雅萍一张双格纸,上面有两首诗:

第一首

山歌好唱难起头,木匠难起八角楼。

瓦匠难烧琉璃瓦,铁匠难打钓鱼钩。

生不丢来死不丢,我俩连情万千秋。

灰堆里面打跟头,同妹结交到白头。

第二首

这条大路是哥开,两旁桂花是妹栽。

蜜蜂为花飞千里,哥为情妹万里来。

情哥送妹出村来,碰见别人假分开。

阿哥低头妹转脸,神仙望见也难猜。

请写出两首诗的用韵。

第一首的韵母是ou iu 第二首的韵母是 ai uai。

黄雅萍大大方方地弯着腰爬在桌子上,从她的衣兜里拿出了英雄牌钢笔,很快地就将“流头韵”和“怀来韵”分别写在第一首和第二首的后面,然后郑重地交给了老师。

才艺表演,黄雅萍现场来了一段陕北腰鼓,肢体动作,配合口头伴奏,“咚吧、咚吧、咚咚吧、咚吧;咚咚吧咚吧咚咚;咚咚吧咚吧咚……”动作干净利索,节奏感很强,门外立即传来了热烈的掌声。

黄雅萍从小养就了泼辣大方的性格,她的性格既继承了父亲豪迈的一面,又继承了母亲娴雅的一面,应付起突发其来的局面她就像阿庆嫂那样,胆大心细,滴水不漏,今天的面试也是这样。总之,今天的临场表现不可否认黄雅萍的工作经历帮了她的大忙,相比较之下,其它那些略显青涩的科班出身的学子而言,她要成熟干练得多;再加上平时不断地业务进修,给这个回乡的江南古镇女孩多了些大气与灵动,因此她的脱颖而出就不奇怪了。

当老师宣布面试结束后,黄雅萍便和参加面试的人一块离开了面试室。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