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其他 > 根植黄土地 > 第161章 浪击潮头(一)

根植黄土地 第161章 浪击潮头(一)

作者:紫曦Yeung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6-06 13:13:30 来源:书海阁

城关公社(镇)“小能人”大会过后,城关公社的社办企业都以不同的形式承包了下去。在承包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赵志远书记大胆地提出了“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工作思路,使有些僵死的企业很快地就实现了资产变现。在赵书记看来企业改制的实质上就是调整生产关系以使之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除新貌机砖厂第一个投产后,城关十几个企业都相继重新运转了起来,改制后的企业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很快百花造纸厂、水泥预制厂、昆仑冶金铸造厂、康佳饲料厂、延风粮油加工厂及蜜枣罐头厂相继投资运营,企业的振兴不仅解决了城关经济的老大难问题,同时又安置城关剩余劳力800多人。

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为乡镇企业的发展创造了理想的社会环境,也为有经营特长及管理才能的农民企业家提供了大显身手的机遇。

农民企业家在干实体方面也是挺不容易的,正如赵书记在谈城关乡镇企业发展时引用一个企业家的话,“我们乡镇企业是橡皮脑袋燕子嘴,青蛙肚子兔子腿。农民办企业得到处烧香拜佛,所以必须有一个不怕碰不怕撞的脑袋;还要像燕子衔泥那样不停地飞,不停地忙。另外农民办企业时常喝点污水,受点恶气,没有一个青蛙的肚子是不行的,最后乡镇企业得像兔子那样飞快地奔跑,否则就会被飞速发展的形势抛在后面。”

企业改制以后,赵志远书记本可以缓口气,清闲一阵子,但他并不是一包了之。相反地,他的腿比以前更勤快了,他和主管企业的刘志涛主任经常下去帮企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协调着各种利益关系,起初几年最棘手的问题就是过去企业之间的三角债问题。

这几年,城关的乡镇企业(一九八四年三月十七日,**中央国务院同意将社队企业统一称乡镇企业)在县上也有了名气。赵书记一踏进县城就立即引起人们的关注,连马县长都说赵志远肥的流油。但赵志远书记并没有满足眼前的成绩。他又将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农业,随着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几年后,农村的形势就发生了变化,加上农业的连年大丰收,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责任田里的社员是在给自己干活,一想起能吃饱肚子,家里还有余粮,劳动中苦点累点又算得了什么?

一到深秋,黄土高原上那浓绿的色调,在秋风的吹拂下,已不知不觉地夹杂着点点斑黄。高粱、糜子、谷子、荞麦、马铃薯及各种豆类已将果实奉献在劳动者的面前,劳动中的社员表现出极大的生产积极性。

就这样,中央还不断地给社员群众吃定心丸,每年的一号文件就是三农(农村、农业、农民)问题。在贯彻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完善联产承包责任制方面,赵书记所采取的办法就是推行“干部包服务,农民包上交”的双向包。与此同时坚决贯彻落实中央文件“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的方针,加快建设乡村农业服务体系。构建水利、农用工业、乡镇企业支撑农业发展的“三大支柱”,唱好农业、多种经营、乡镇企业“三台戏”,由单一的种植业结构向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工农商综合经营的“十字农业”方向转变,不断地探索建立农业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模式,比较早地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晚上,坐在办公桌前赵书记已经明确了今后的工作思路,就是结合**中央一号文件的精神,落实县委的经济政策。概括起来就是:“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也就是他传达会议精神时对村干部所讲的“农业一碗饭,副业一桌菜,工商富起来。”

放眼未来,对赵志远书记来说就是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其关键就是要打破传统的小农经济模式,实现农村的结构性改造。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农业机械化程度还比较低,只能靠发展乡镇企业,逐步减少农业人口,振兴农村经济,成为系统工程概念上的工农业综合性立体发展的新农村。赵志远书记想,他今后就应该朝着这个目标而迈进。

这天晚上,赵书记躺在床上,认真地思考着自己这些年的工作,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一年一个中央一号文件的贯彻执行,使党在农村的政策也越来越接地气,一部分农民通过勤劳很快地就富起来了;还有些人,头脑灵活,做中介,重的不拿,轻的不扞,全凭一张嘴,也吃香的喝辣的。对于这些人该怎么看,这是一个到目前还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有些同志思想上总是徘徊在小农经济上,认为他们搞的是歪门邪道,发的是不义之财。持这种看法的人显然是受“四人帮”时期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影响,不符合党中央的现行经济政策,也不符合客观实际情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方针政策及邓小平理论的一个主要精神就是要千方百计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管他白猫黑猫,然后带动大家共同富裕。我国十亿人口中,八亿是农民,如果八亿农民富裕不了,国家就不能实现农业现代化。八亿农民的命运,也就是国家的命运;八亿农民的前途,也就是国家的前途。古人讲过,“治国之道,必先富民。”古代有远见的政治家尚且懂得这个道理,而今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己任的中国**人怎么能害怕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呢?何况现在农民富裕程度还不高。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通过他们的示范,从而推动农村经济向纵深发展,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这是我们党要长期实行的一项政策。根据许多地方调查,现在农村先富裕起来的大多数是这么几种人:一种是有经营管理经验的人;一种是能工巧匠或有专门技艺的人;一种是有文化知识,肯钻研技术的人;再一种就是跑过三江六码头,见过世面,交游广,有胆识的人。这里面相当一部分人当过干部,当过供销员,或者复员退伍军人,知识青年。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接受党的政策较快,发展商品生产的积极性较高。他们的共同经验就是勤劳致富。多数人能精打细算,起早摸黑,不辞辛苦,积极学习科学技术,不断改善经营管理,收集各种渠道,收集信息,开辟新的生产项目。

赵志远书记想,现在形势喜人,形势逼人。“千道理万道理,发展才是硬道理。”政策很宽,机遇平等,机遇同时又是挑战,谁抓住了谁就发展,谁抓不住谁就要掉队。赵志远在想自己现在正值年富力强,应当豁下身子,为党多做些工作。

想到这里,他便从床上下来,站了起来,走到了西墙上的延州县地图跟前,眼睛凝视着城关公社(镇)及周围的乡镇,他拿着红蓝铅笔,像一个制定作战方案的将军那样,认真地指指点点,他要在这张泛着黄土味的河山上奋臂挥织锦绣。

一天晚上,高加林正坐在党委办公室挥笔疾书,他正在把赵书记的宏伟蓝图和工作思路以文字的形式确定下来作为向上级汇报的材料。

总之,城关乡镇企业发展带来的连锁反应是乡镇企业的飞速发展,它在转移了大量农村劳动力的同时,反过来也促进了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第二天一大早,赵书记带着加林写好的材料去了县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