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其他 > 根植黄土地 > 第177章 拷问灵魂(二)

根植黄土地 第177章 拷问灵魂(二)

作者:紫曦Yeung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6-06 13:13:30 来源:书海阁

加林从德顺爷爷那里得知巧珍的全部情况以后,他的精神世界一下子乱套了。

当天晚上,加林什么都不想干,躺在床上,一根紧一根地吸着烟……

加林一闭上眼睛,大脑里晃悠的还是刘巧珍,一想起刘巧珍,加林便陷入深深地思索之中,尘封的记忆就像一本万年历,一页一页地在加林的心灵上翻过……

烟圈在加林的头顶上缭绕,思绪在加林的脑海中泛起,加林记得自己民办教师被下后,他就像一个输光家产的赌徒,他那时一度反省自己,他的生命有何价值,他过去的一切努力和挣扎,他的十几张奖状,到头来都归于零。每当他想起这些时,他的心情五味杂陈,有时惶恐,有时悲凉,有时揪心,有时豁达。

丰满的理想和骨干的现实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加林感到自己的生命之泉处于枯竭,就在这时刘巧珍走进他加林的生活,给他送来一弘爱情的清泉,滋润了他那枯焦的心灵,使他的生命又充满了活力。

马克·吐温曾经说过:“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但不会简单的重复。”加林由于走后门参加工作的事,被张克南的母亲告倒,县委便将他遣送回到农村,高加林心痛欲碎,他是多么地需要刘巧珍的爱情滋润啊!情感生活中如同刘巧珍忘不掉高加林那样,高加林同样也忘不掉刘巧珍,他不只需要巧珍的躯体,他更需要巧珍的精神支柱。这些年过去了,高加林经历了情感生活的死去活来,同时见证了世间人情的炎凉。只有经历过才能感受到,泪水和爱的沉淀竟是那样的缠绵和纠葛,也只能用眼睛和心灵去体味那情感的张力,刘巧珍这三个字已经烙印在高加林的灵魂深处,他对巧珍这种精神的依赖是谁也夺不走的,谁也替代不了的,对高加林来说,要叫他忘掉巧珍比他戒烟还难。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事情根本就不需要逻辑,任何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

这时的高加林他就像鲁迅小说《狂人日记》里的主人公那样,给自己重新选择巧珍进行精神上的弥合。

高加林的耳边回想起了这样的一首诗,

假如我能弥合一个破碎的心灵

(美)艾米丽·迪金森

假如我

能弥合一个破碎的心灵,

我就没有虚度此生;

假如我

能使一个饱受折磨的人的痛苦得到减轻,

或者帮助一只小鸟,一个垂危的知更,

重新回到它的鸟巢,去见它的双亲,

我就没有虚度此生。

是的,巧珍思念加林,加林也思念巧珍。思念一个人既是幸福的又是痛苦的。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如果你十分想念着一个人,这说明那个人也在想念着你,世上不存在纯粹的单相思,量子力学对此有很好的解释,我们每个人都是由诸多量子组成的,两个量子之间不受时空阻碍,无论相隔多远,都会瞬间相互感知,这叫心有灵犀一点通,也叫量子纠缠,这不迷信,是古人的智慧,也是现代科学。人的思念是相互的,而且几乎也是同时的,不分前后,所以当你对一个人难以忘怀的时候,那个人也一定没有忘记你,并且会常常想到你,想爱就去爱吧。因为在你想爱她的时候,她也一定真想爱你,你不敢去表白,这说明你和她还都爱的不够。

高加林想着,现在我完全可以再一次选择巧珍,重新点燃巧珍心灵的爱情之火,加林的胸腔里爆发的情感熊火已经燃烧了起来……

加林的精神世界好像进行着道德的评判,他反复地审视着自己,应该用道德和理智去处理自己和巧珍的事情。

加林常以阿Q自居,既然有了想法,那就给自己找找佐证。这对博学多才的高加林来说,不算问题,加林看过新文化运动时期左翼作家柔石的作品,柔石的思想已为他醍醐灌顶了。

高加林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的人生竟然和左翼作家柔石有了不解之缘。上高中时,贾老师给他讲过鲁迅的杂文《为了忘却的纪念》,文中贾老师所讲的五位烈士,最让他触心的就是柔石——赵平复。为了更多地了解柔石,加林去找贾老师,贾老师便给了加林一本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柔石小说选集》里面有鲁迅写的《柔石小传》,还有魏金枝的《柔石小传补遗》,小说有《为奴隶的母亲》和《二月》。加林不知看了几遍,小说的情节加林一口气能给讲几个小时。令加林万万没有想到,他自己已经同时成了两部小说中的男主人公了,身兼肖涧秋和李秀才两个角色,而巧珍也成了小说中人物文嫂了。两部小说的情景不时的在加林的脑海浮现着令人撕肝裂肺的画面。加林过去一度为肖涧秋的精神所打动,小说叙述的是肖涧秋受老同学陶侃之邀,来到南方古镇芙蓉镇学校教书,当他得知他的同学在北伐战争中牺牲后,就不断地接济其妻文嫂,然而,他的善举却在芙蓉镇上引起了非议,他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文嫂身后的问题,竟然做出了牺牲自己和志同道合的陶岚纯真的爱情去娶寡妇文嫂为妻而代替同学去尽一个丈夫的职责。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力量呢?他要顶住多方面的压力去冲破封建牢笼的束缚呢?对比起五四时期的青年,加林的精神世界是多么昏暗。他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巧珍目前的处境,撇开社会背景不讲,生活情形就如同当年的文嫂,而他高加林情感世界所面临的苦恼和二三十年代的肖涧秋相比又算得了什么?一想起肖涧秋,高加林的心灵深处就会受到冲撞,其感受正好用鲁迅小说《一件小事》的结束语来描述的那样。“我这时突然感到一种异样的感觉,觉得他满身灰尘的后影刹时高大,而且愈来愈大,须仰视才见。而且他对于我渐渐的又几乎变成了一种威压,甚而至于要榨出皮袍下藏着的小来。”不管怎么说,他高加林现在情感世界里面临的苦恼比起那个年代的肖涧秋来要小得多。首先是世俗观念的改变,人们对他的选择并不会用封建礼教来衡量,而横加以指责;其次他现在等于和黄雅萍没有任何感情纠葛,可以一心一意地再去爱巧珍;再着,他作出的决定并不受道德的绑架;更重要的是他们之间有情感基础,巧珍从内心还是爱他的,这一点从巧珍阻止巧英姐给他难堪到找高明楼书记设法再让他进校教书,从求德顺爷劝他教书到提着食品带着鞋看他脚疾,苦口劝说他一定要考上乡镇干部,就能充分地表现出来,而他加林对巧珍爱几分他心里是最清楚不过了。进一步来说他如果他娶了刘巧珍起码可以使自己的灵魂得到平慰,而更重要的是巧珍对他的爱还是一如既往。

一股急流涌进了高加林的心里,假如我的选择能弥合一个破碎的家庭,那么我将毫不犹豫,假如我的选择能使一个饱受苦难的人减轻心灵的痛苦,对生活充满希望,那么我将不会虚度此生。

巧珍啊!我可怜的巧珍,你等着吧,我高加林是一个不轻易表态的人,既然我做出决定,那是十头牛也拉不回的。你过去为我而活,那么我将来就为你而活,我一定会让你活出个人样来。

想到这里加林便从床上下来,转到了办公桌前,他坚毅的脸庞毫无一点表情,他似乎要做一个重大决策那样。不管怎么说,高加林已经铁了心,今生一定要娶巧珍为妻,他做出这个决定并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他人性的自然回归,也是他对自己过去丧失道德良心的一次弥补。

加林把剩下的烟头,用拇指、食指和中指使劲地捏住,咬着牙在烟灰缸里顺时针转着跐了一下,正襟危坐在办公桌前,拿起桌上的中国**延州县城关镇委员会用笺撕了几张,提起蘸笔,蘸足墨水,嚓嚓嚓地写了起来:

巧珍:你好!

见信如面!

我是从公社文教专干段邦斌那里听到了马拴的不幸消息,当时我就浑身抽筋,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你刘巧珍,我可怜的亲人,这往后可咋办呀?总之,一想起你,我就心里难过,那种感觉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

这些天来,我想了许多许多,我高加林过去是在落难之中,思想上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被你纯真的爱情所打动,那时候我虽然身处陋乡僻壤,但我的心却是很高傲的,做梦都在大学的课堂聆听着教授演讲,课余和同学们文史哲经天文地理无所不谈,星期天在图书馆里嗅着墨香,翻阅着图书资料,或者在高考的应试中。

这些年来,生活的确教育了我,使我对唐代孟郊的《伤时》(原文:有财有势即相识,无财无势同路人。因知世事皆如此,却向东溪卧白云)有了深刻地理解,体味了人情的冷暖,可我一想起你刘巧珍我便激动不已。生我者父母也,知我者就是你刘巧珍。过去的事情,我也不必向你多做解释。现在我越来越知道,你在我心中的分量。我会陪着你度过余生的,请你不要多心,打消一切顾虑,过去是你选择我,现在可是我选择你,除非你一辈子不嫁人,我会一直等下去的。

高加林

一九八X年X月X 日

加林写完信后,像是从道德法庭里爽快地走了出来,浑身一下子轻松了许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