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其他 > 根植黄土地 > 第198章 命悬一线(三)

根植黄土地 第198章 命悬一线(三)

作者:紫曦Yeung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6-06 13:13:30 来源:书海阁

大家连搀带扶地把巧珍发落到娘家,母亲和甜甜围住巧珍只是个哭,巧珍一回家就靠着被子躺在炕上。

烟洞洞里冒烟满格窑里的窜,

巧珍的泪水擦不干……

由于巧珍的情绪不大稳定,巧玲让大姐陪着二姐,她先回学校,晚上再回来陪二姐。

巧珍一天都没吃一点东西了,巧玲晚上一回来,看着二姐那疲惫的神态,心里很不是滋味。巧玲抱着甜甜拉着巧珍的手一劝再劝,巧珍才吃了一碗白水鸡蛋。

夜静了,甜甜又和姥姥睡觉去了,巧英也回高家了。炕上就巧珍和巧玲,巧玲给巧珍讲了许多外国文学里面的人生悲剧。巧玲一看二姐巧珍没有睡意,她又语气凝重地问道:“二姐,你还记得七六年七月二十八日唐山发生的那次大地震吗?”巧珍发出了微弱的声音“嗯”,看到二姐有了反应,巧玲接着说:“二姐,我最近在看着钱钢写的报告文学《唐山大地震》,地震造成了二十四万人死亡。在抗震救灾中,废墟里刨出的死人,真是目不忍睹,有头颅被挤碎的;有双脚被挤烂的;有身体被压扁的……一个女兵被一根水泥柱压穿了胸膛;一位临产妇,人已断气,下身还在流血;一个可爱的男孩死去时,头上还压着一本掀开的小说《剑》;唐山市建设银行女职员名叫姚翠芹,一个二十三岁的姑娘。半年以前,她还是一名漂亮的女兵,一名部队宣传队的女演员。她脱下军装才几个月,刚有了一个安定的工作,也刚刚开始谈起了恋爱,她的生活注定是要和歌声、掌声、微笑及甜蜜联系在一起的。谁能想到一场地震过后,她的脊椎折断了,她已永远站不起来了。还有三千多名失去父母的孤儿,大灾难中能活着总算幸运。大地震过后,许多残疾人在失去了家庭,失去了亲人的情况下,忍着巨大的悲痛与病魔作斗争,他们顽强不屈的精神真是令人感动。二姐,最触动我灵魂深处的是,有一个叫王林海的解放军战士,年龄和你差不多,她是一个文艺兵,地震前她貌若天仙,如花似玉,能歌善舞,她还是一个篮球队员,然而一夜之后,一场地震改变了一切。解放军战士把她王林海从废墟里刨出来,立即被送进了医院,治疗的结果是高位截瘫,从医院出来的王海林只有头部可以活动。医生曾经断言,王林海大约只能活一年半到二年时间。现在十年都过去了,王林海依然顽强的活着。她每天坚持锻炼,用扭曲的左手练习写字。正常人一两秒写一个字,而她却需要一分钟甚至几分钟,但她还是坚持着,她要让她的战友知道她并不是一个等待死亡的人,她每活一天都在创造着奇迹。”

巧玲看了一下巧珍,安慰道,“二姐,人不管到什么时候,都要珍惜生命,生命诚可贵,精神不能垮,更不要自己糟蹋自己,生命只有一次,只要有口气,就应该好好地活着。”巧玲越说越激动。

“玲玲,二姐的心病不是你一两句就能说好的?这甜甜还这么的小,二姐的苦日子啥时是个头啊!”巧珍说着说着就用被子盖住了脸,她又流起了泪。

巧玲深知二姐心里的苦楚,她能感觉到二姐用被子蒙着头在抽泣着。巧玲这时想起了莎士比亚戏剧《哈姆莱特》中的一句台词,“适当的悲哀,可以表示为感情的深切,而过度的伤心,则足以证明智慧的欠缺。”是的,凡事都应该有个度,适可而止,否则会对身体不好。过了一会儿,巧玲拉亮电灯下了炕,他在木脸盆架上取下毛巾,往脸盆里舀了一葫芦瓢水,又从保温瓶里倒点热水,把毛巾摆了摆,走到了巧珍的跟前,揭开被子替巧珍擦了擦脸,刚擦完后,巧珍的眼眶里又泪水充盈,“二姐,你不要整天哭哭戚戚的,像祥林嫂那样?那样可不好!”“祥林是谁?祥林嫂又是谁?”巧珍略带哭音地问道,巧玲收拾一毕,一边抚摸着巧珍的手,一边给巧珍讲起了鲁迅的小说《祝福》,讲完话,巧玲告诉巧珍:“二姐,伤心事对人说多了,谁也帮补了你,反倒没有人理睬你了,这样下去,人们不但不会同情你,包容你,还以为你成了神经病,甚至会把你当做怨妇或麻风病人,避你,躲你。”

停了一下,巧玲带着哭音说道:“二姐,二哥已经不在了,你就是哭瞎了双眼,又能于事何补呢?泪水是不能换回亲人的生命,泪水更不能愈合你的伤口,反而会加剧它的疼痛。你这样下去,只会害了你自己,失去了二哥,亲人们的心里已经够悲伤的了,你若这样折腾下去,又会给亲人们增加无法言表的悲痛,人们只有等待着命运之神的降临。人生在世也不过几十年光景,这有限的时光是很容易消失的,我们千万不要等到要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才回过头来感叹生命的可贵,那就太晚了,而应该从现在做起,时时珍爱生命。二姐,你快振作起来,拥抱生活吧,我们没有权利糟蹋自己,我们的生命不仅仅属于我们自己,而同时也是属于亲人朋友和社会,我们只有爱惜它保护它,使它更加生动美丽,而绝对没有权力放弃它,更不能摧残自己的生命。二姐你要是想不开有个三长两短的话,你说还会有谁比你对甜甜更好呢?德顺爷爷这句话一点也不假,那甜甜可怎么活呀?”巧玲吸了一下鼻涕,继续说着,“二姐,人活到世上,生活上的坎坷和磨难就如同人的身影那样会常伴随在我们的身边,甩是甩不掉的,赶是赶不走的。二姐,我这就给你讲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太婆,她最喜爱的一个儿子死了。这个老婆婆无法从失去亲人的阴影中走出来,悲痛已将她彻底击倒了,她身心憔悴,整日躺在炕上不吃不喝,看着老人一天天消瘦,家里人心急如火,四处求医,医生看了也没有办法。一天,村子里来了一位老道,满面红光,白胡子有一尺多长,他听了家人的诉求后,老道便来到这家,他先看了看老人面相,又号了号她的脉搏,点了点头,面带微笑地说道,‘你没有病,我能让你的儿子复活,起来吧!’老婆婆听了道人的话,立即从炕上坐了起来,虔诚地跪在道人的面前,乞求道人快让他的儿子回到她的身边吧。老道人把长长的白胡子捋了又捋,和蔼地对这位老婆婆说道,‘让你儿子回家不难,但您必须做一件善事……’不等道人说完,老婆婆便答应道,‘甭说一件,就是十件一百件,我都答应。’于是道人从他的背囊里取出一个小钵,递给老婆婆,同时说道,‘你用这个钵化缘十粒米,送到我住的清凉山上,施舍给道观,我和你儿子在那里等着你。切记,必须在没有死过人的家里化缘。’老道又给这位老婆婆说了上清凉山的路,说毕,老道出门化成一股青烟,上了天。老婆婆为了接回儿子,精神一振,吃饱喝足,出门化缘去了。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她一个村子,一个村子地乞讨着,没有讨到一粒米,她不悔心,继续讨着……

就这样,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这位老婆婆空手而归,竟然没有讨到一粒米,但她却从失去儿子的痛苦中走了出来。人都是要死的,人死不能复生。”

“二姐,我们所拥有的生命不仅仅属于我们自己,也不是你说,想死就死,想活就活。你如果那样想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人的生命和她的使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是一种责任,同时也是一种承诺,尤其是对父母、对亲朋好友、对家庭和对社会。所以人们在遇到任何挫折和不幸面前,我们都没有权力草率地自损或结束自己的生命。现实生活中的每一次挫败和不幸都是逼迫着我们变得聪明变得成熟的一种契机。我们也只有在与困难和挫折的斗争中才能走向成熟,走向辉煌,而不是以结束自己的生命来向命运低头的。”

巧玲不知疲倦地开导巧珍,窑里时而灯火通明,时而漆黑一片……

刘巧玲又拉亮电灯,从她的挎包里取出了她的摘抄本,她翻了几页,找到了《名人名言》,她读道,“每个人在他的生活中都经历过不幸和痛苦,有些人在苦难中只想到自己,那么他就会悲观,消极,发出绝望的哀号;有些人在苦难中还常常想到别人,想到集体,想到祖先和子孙,想到祖国和全人类,那么他就得到快乐和自信(《冼星海传》)。还有,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不顺心的时候,暂且容忍,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就会到来(俄·普希金)。二姐,当你遇到困难时,当你陷入低谷时,情绪低落很正常,但千万不要意志消沉,自甘沉沦。有一首歌这样唱道,一只船孤独地行驶在海上,它不寻求幸福,它也不逃避浪涛,它只是执着地向前慢慢航行,底下是深沉碧蓝的海水,头顶是金光灿灿的太阳。二姐,抬起头来,一切都会过去,世上没有永恒的冬天,人间也没有永恒的夜晚。”

巧玲就是这样不厌其烦地安慰着巧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