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其他 > 根植黄土地 > 第257章 再回延安(四)

根植黄土地 第257章 再回延安(四)

作者:紫曦Yeung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6-06 13:13:30 来源:书海阁

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经历了许多曲曲折折,主要问题就是校舍和师资力量的严重不足,起初,是几个村合办一所小学,公办民助。1968年11月14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山东省嘉祥县马集公社马集小学教师侯振民和王庆余的一封信,“建议所有农村公办小学下放到人民公社的大队来办,国家不投资或少投资,教师不发工资,由生产大队记工分(此建议被称为‘侯王建议’)。”1969年6月,高家村大队革命委员会也和所有大队一样积极响应“侯王建议”办起了小学,教师不够就选知青(以后教育革命改革,村办学校又进行合并,这是后话)。

王建平带领戴亮一行,来到了村办小学,参观学校时,学生都从过去的窑洞里搬了出来,王建平指着眼前的新教学楼,很高兴地说,“去年全县狠抓“普六”,要求乡镇各村学校‘班班都要有教室,学生人人都要有课桌凳’,入学率必须达到99%。这座三层十二个教室的教学楼是全村群众集资盖的,一步就迈过了‘普六’关。这期间,老书记可是出了大力呀。他那时可撂出了敞口话,砖不管用多少,就从新貌砖厂里拉,到现在账都没算清,这也是我的心事啊!”王建平有点歉疚地说,他说完后,很敬重地看了一下身边的高明楼,高明楼笑而不语。

来到操场,看着新置的运动器材,戴亮感慨万千,他教书的那会儿两根长竹竿,两米八号铁丝就可以建个篮球场,用粉笔在地上画个三米长,一米五宽的长方形,在中间放几块砖,就是一个乒乓球案子。几个木制的器材都破烂不堪,现在设施齐全,都是钢制做的,为照顾低年级学生,特意为他们定身打造了一些运动器材。大家一穿过操场就是过去的窑洞,加林指着一个早已废弃门窗已封的当年窑洞。对戴亮说:“戴老师,那时,你就是在这幢窑洞里给我教的拼音,我现在还记着,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道远,入声短促急收藏。(《康熙字典》卷首分四声法。)”看着熟悉又陌生的窑洞,戴亮很有风趣地说,“加林,你还记得吗?我给你班上课不久,一天下午放学,你交作业本的时候,当你看见我办公桌上的那支四色圆珠笔时,你那眼神好奇得都有点发呆,就像希望工程名片上那个叫苏明娟的安徽女孩那种凝视的神态。”“戴老师,那时我们山里的娃娃从来没见过世面,我第一次见到这么神奇的东西就像一个口渴的人看到一根冰棍那样,搡眼极了。我那时就想捧在手里看一看摸一摸呢,世上竟有这么好的东西。没想到你竟然把笔给我,让我带回家,并对我说:‘你可以随便使用,明天早上拿来,老师要用。’并教我如何使用。我那时心里真是激动得没发说了,我只用红蓝绿三色在《新华字典》上把高加林三字勾了边,兴奋极了。晚上,我把圆珠笔攥了一夜,那种亢奋的感觉就甭提了,比看十本娃娃书(连环画)所带来的视觉盛宴都让我高兴。”加林极不好意思地说着。“加林,那时我挺喜欢你的,你冬天帮我氤炕,你用泥土给我做的手炉,严冬的晚上,坐在油灯下读书,双手搂着土炉,心里甭提有多高兴啊!”

这位戴亮老师一九五二年出生在北京清华园,他是清华附中学生,这地方是新中国最高的象牙塔,清华大学校长蒋南翔曾给他们这一代学子设计了一条龙的挥洒黄金岁月的人生道路,这就是在清华园里上幼儿园,上附小,上中学,上大学,最后成为一名红色的工程师。

“加林啊,这一切都是命运啊,伟大领袖**他老人家一挥巨手,我们便上山下乡,这才使我们有机会相识,这就叫缘分吧!”

“戴老师,每当我看见书里面的藏书票时,就想起你。” 戴亮有点感慨地说:“文化大革命时期,818(1966年8月18日伟大领袖**在**接见红卫兵)最新指示 ‘你们要关心国家大事,要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发表后,我们用油印机在印传单时,也刻印了一些藏书票,一张纸印八个,后来又用红蓝黑三色套印,那才叫漂亮呢!”

高加林第一次看见藏书票是从知青老师戴亮那里见到的,一次下课后,老师离开了教室,让加林把作文本和本子上面的一本《世界知识辞典》抱到他的办公室,加林无意揭了一下,发现书的封三上贴有一张在书封底的内侧贴有一张红蓝黑套印错位的版画,比《新华字典》小一点,上面有几个字他不认识。后来在一次劳完动回学校的路上,加林问戴老师书后面贴的图案是什么。戴老师告诉他那是一张藏书票,并给他讲了藏书票的有关知识。

戴老师我现在还记着你给我说过的话,“藏书票是读书人的喜好,我们由爱书而藏书,由藏书而有藏书票,或许有一天书籍终将变成一种单纯的收藏品,或许你也需要一枚属于自己的藏书票。”

这句话对于上小学时的高加林来说,是不难理解的,但对于五六十年代出生的山里小学生来说,书、藏书、藏书票之间的词义并不十分清楚。

藏书票是读书人的喜好之物,从那时起,高加林就想有属于自己的藏书票。至于说到与书结缘的藏书票,它与生俱来就散发着一种浓厚的人文色彩及艺术气息,同时,也传达着收藏者及设计者的个人品味,由爱书而藏书,由藏书而置藏书票,方寸之中寄托着文人雅士对书本及知识的幽深情怀,这些加林那时当然是不懂的。

从那以后,加林就自己动手自制藏书票,不过都是以剪纸作图案,他将平时捡到的彩色纸,让母亲给他剪一些图案,他自己也学着剪,然后贴在图画本的纸上,再用剪刀剪下来,贴到书的封三上,有时他还用复写纸一次画三个,凡是他认为有价值的书籍,他都贴上藏书票。而让高加林大张旗鼓的制作精细的藏书票,那还是他在当民办教师的那几年,他掌握了刻蜡板技术,印了好多藏书票,以后到了县委任通讯干事,还给黄雅萍也设计了一些藏书票,黄雅萍感到很满意。

看完了窑洞,知青又去看了那时学校的学农基地,现在都种了苹果树,果实累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