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其他 > 根植黄土地 > 第42章 黄土情深(五)

根植黄土地 第42章 黄土情深(五)

作者:紫曦Yeung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6-06 13:13:30 来源:书海阁

一九八二年秋,中国**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邓副主席主持了会议,党的十二大总结了新中国建国以来的历史经验,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纲领,会议吹响了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号角,大会改组了中央领导班子,选举胡耀邦同志为**中央总书记。十二大以后,改革开放的脚步加快了,而农村的改革则是围绕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巩固和完善来进行。十二大的召开极大地鼓舞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党中央的红头文件落实在老百姓的身上,通俗地讲也就是十个字:三步走,翻一番,实现小康。

随着党的农村政策的不断调整,农村的面貌也在改变着,几年来,社员们的吃食问题总算逐渐解决了,虽说还没有包产到户,但生产队几乎成了摆设,社员们谁要是想把日子过好,那只有靠他在自家的责任田里拼命地刨去吧,在自家的家院里及周围好好地搞搞,至于种什么,养什么,那就看你的选择和运气了,再也不会有人对你指手画脚了。

农业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多种经营及家庭养殖业的发展。农村经济的发展也为城市提供了充足的农副供应,繁荣了城镇的集市贸易。

县城南关集市最早设于明末清初,解放以后,每逢农历三六九有集,这天正是农历的十月初九,加林父子又要去县上赶集。

高玉德一生谨慎,大小有个事情他就不停地来回盘算,先天下午他就借来了兔笼。

当高加林还在梦中的时候,他的父母早就起身了,母亲在锅灶边忙开了,父亲坐在炕头上吸着烟,他就等着天亮后给兔笼里面装兔子。

加林在去县上工作以前就在家门口养起了兔子,他在院子西墙脚处,挖了好几个兔窝,他是用刨铲挖的,窝里大窝套小窝。以后父亲高玉德也在旁边挖了几个兔窝,兔子繁殖很快,虽说没有形成规模,但也够高玉德老两口黑明忙活,一个月总要卖那么一两回。

加林昨天晚上就从家门中他三哥高加松家里借来了自行车。兔笼是用钢筋焊的,往自行车后坐上一挂,一次能装**个兔子。

吃完早饭,加林的母亲并没急于进窑收拾锅案,她就一直在院子站着,看着加林忙活,她的视线一直没有离开加林,直当她看见加林推着车子走出了栅栏门,高玉德也跟着出去以后,那一瞬间,她的泪水终于流了下来,她的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酸痛。

加林推着车子前面走着,高玉德在后面一步紧连一步地跟着,他腿脚不好,心急却走的很慢。

高玉德深知儿子的秉性,娃娃就是在地里挖上一天地,也不愿去赶集,这可有什么法子呢?要是前些年,他腿脚活络,他就是连拉带扛,也能将这三四十斤兔子发落到集上,谁知他这不争气的腿,空人走着还能耐活。加林工作时,高玉德就让旁人给他把东西捎上,他一步一步地朝县城趱着。就这还要提前给人家预约,现在加林回来了,他咋又好意思再去麻烦人家呢?

过去一出家门,高玉德立即就咂起了烟锅。今天高玉德一和加林出门,加林头里走着,他急得顾不上吸烟。等到高玉德下坡过了井台,等在川道口的加林,便把车子移到路边的高处,他右脚踩在脚踏上,左脚直撑在路边的高坎坎上,当高玉德扽着加林的衣襟胳拧胳拧地坐好以后,加林用左脚使劲地来个后蹬,同时右脚给力地踩了一下脚踏,车子启动了,接着,加林双脚同时用劲,车子也越来越快。

眼下川道这条出村的砂石路还是七八年前知青帮村子建沼气池时,为了运料方便,和社员们进行义务劳动修建的,这路上也有加林那时洒的汗水,虽说路修得不正规,但手扶拖拉机跑起来还是蛮畅快的。

由于父亲的腿脚不便,上下车子困难,加林尽量调整速度,躲避行人车辆,除非万不得已,加林才用腿撑起车子,让父亲慢慢地下来。

一出川道,就上了公路,柏油路好骑多了。这时,路上车也多了,人也多了,赶集的人还真不少。加林很小心地骑着车子敏捷地在人流中穿梭。

加林带着父亲来到了南关农贸市场,父亲在前面走着,加林推着车子在后面紧跟着,加林就最怕见到熟人。

高玉德一边走,一边瞅着,他终于找到一块合适的地方。加林从车子上取下了兔笼,又从车把上取下了一个装满菜叶的鼓鼓囊囊的小布口袋递给了父亲。

“爸,你照看着卖,我有事先走了,十二点我就过来了。”看着父亲,加林面无表情地说着,“有我在这儿,你就走吧!”高玉德回了一句,他知道加林要干什么去,加林一转身便推着车子走出了南关集市。

离开县衙的高加林,现在就如同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那样,除过劳动就是干自己想干的事情,无拘无束,自由自在。

加林来县城常常去的地方,不外乎两个,一个是新华书店,一个是县文化馆阅览室。改革开放后,这些年来,随着文化事业的繁荣,文化大革命前的图书,古今中外许多都再版发行,品种繁多,琳琅满目。

这段时间,加林每次进书店都是看得多,买得少。有时,他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笑了。其实,他真想把整个书店都搬进他的破窑里,好好读读,只是苦于囊中羞涩,每次花上三四毛钱,买上一本,也不枉来县一趟。

过去在县上工作时,有工资有稿费,但由于高加林小布尔乔亚(注:布尔乔亚是资产阶级的音译,高加林起初用之来调侃黄雅萍)思想在作怪,为了能和黄雅萍保持步调一致,他买衣服包装自己及两人在外头经常吃饭,没有少花钱,现在几乎清贫如洗。生活教育了加林,使加林越来越明白,那时他头脑发热,接黄雅萍传递爱情的橄榄枝,那真是月球走错了轨道,现在他对巧珍越来越思念了,他放弃了不该放弃的情感,而去追求根本不属于他的那种情感。

现在的高加林一走进书店,就像鲁迅小说里的孔乙己走进咸亨酒店那样,没有钱还想买书。加林站在世界文学名着柜台前,由于他常来书店,因此和售货员关系很熟,对于他不管买书不买书,人家从不怠慢他,两米多高的书架上都是世界文学名着。加林瞩目看着书脊上的书名和出版社,《鲁滨孙漂流记》《名利场》《双城记》《简爱》《德伯家的苔丝》《牛虻》《巨人传》《红与黑》《高老头》《包法利夫人》《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巴黎圣母院》……看得加林有点眼花缭乱,他向营业员要了十几本书,翻来翻去,加林的心思最后就集中在五本李丹方于夫妇俩翻译的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悲惨世界》。过去在县上工作时,他曾在文化馆借着来看,就是没有完整系统的读过。加林一本一本翻完后,就在心里计算着书价,一块一毛五,一块二毛,一块五毛,九毛八,九毛七,好家伙,五块好几。他真想全买,他这次买书的心情远远超过上一次巧珍给他买《中华大字典》那时的心情。

加林又想起了刘巧珍,这时,如果刘巧珍站在他跟前,加林会毫不犹豫地向巧珍开口要钱的。可怜的加林他现在身上连一条买烟的钱都没有。

当加林在书店里为钱在受做难时,农贸市场的高玉德也在等着生意,他的身旁都是卖家禽的,他每次来集市都不拿称,就用旁边人的称,让买主自己称,再说,跟前不远处就是市场设置的公平秤。在做生意时,高玉德从小就记住父母说的话,以后不管干啥事情,都不要在秤上做手脚耍心眼,卖出的东西少一两折寿,少二两少禄,少三两损福。

高玉德噙着烟锅,圪蹴在兔笼旁边,虽说现在政策放宽了,再也不会出现割资本主义尾巴了。但他还是畏畏缩缩的好像守着神灵似的注视着兔笼,生怕被城管抢去似的,这可是他的钱罐子啊!

加林这一回家,没有了收入还要花销,家里的一切开支都靠这些小东西呢!高玉德也不希望加林走生意这个行当,再说孩子也不是干这行当的料,那年卖馍要不是巧珍把馍送给城里她姨家,加林是一个馍也卖不掉的。

加林每次赶集都是这样,把父亲高玉德往农贸市场上一送,就干自己的事情去了。

高玉德不像刘立本那样,天生下来就是一个买卖精,账算很清,脑子灵活,刘立本二十出头的时候,国家把十六两秤变为十两,两者换算高玉德怎么也扽缩不清,而刘立本顺口就说了一串,一两六二五,二两一二五,三两一八七,四两二五,五两三一五,六两三七五,八两五十……

生活既然已经把高玉德逼上这条路上,那也得硬着头皮谋生活。高玉德自幼就信奉着这句俗语“大富靠命,小福靠勤”。这卖东西也凭运气,运气来了,一会就买完了,运气背了,有时一天一个也卖不掉。

起初高玉德卖完兔子,提着兔笼满街道找加林,把他找的腿疼,后来,高玉德知道了加林的去处,就再也不找了,卖完兔子,就和身边的人拉话,直等加林回来。

高玉德一噙起烟锅就熬煎起加林来,他有一肚子话要对加林说,可那个犟板筋一句话都听不进去,看见他说话,不是装着看书,就是生气外出。现在的家境就是吃食不成问题,这加林何时才能成个家,对于高玉德来说,可是个天大的难事啊!这当下的农村破除买卖婚姻退彩礼,婚事新办的风头已经过去了,现又讲起了彩礼,山里人有一句老话,“攒半辈子钱娶个婆姨”。

高玉德不敢想了,自己这一辈子究竟给加林攒了多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