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其他 > 根植黄土地 > 第90章 加林进校(一)

根植黄土地 第90章 加林进校(一)

作者:紫曦Yeung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6-06 13:13:30 来源:书海阁

很快又到了夏收时节,陕北种植的小麦是冬小麦,由于黄土地上四季干旱少雨,麦田具有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的特点,这使得陕北的小麦淀粉含量高,面粉韧性大,面食香弹劲道甘醇,但产量却很低,亩产二三百斤。所以黄土地上人们都特别珍惜这金贵的小麦。民工们一到忙口都要忙着回家收麦子,热火朝天的工地上也就放了假。

这天黄昏,高加林骑着车子行驶在回家的公路上,他的车子后座上绑着要拆洗的被子,后座外手和车头上都吊着鼓鼓囊囊的东西。头发乱拃拃的,脸上的皮肤也没有以前白净了,胡子麻茬,如果这时加林的被子上别个镰的话,那么路上的行人一定认为高加林就是一个麦客。

一回到家里,加林的母亲就给加林收拾吃喝,好在父亲高玉德已经将农忙家具收拾好,把镰刀磨得能削掉头发。加林一吃完晚饭就将拿回的书报随便整理了一下,尽早地休息了。

第二天中午,红日当空,漫山遍野都是挥镰收麦的社员。加林赶早就到了自家的责任田里,割麦这活,农村人就讲个趁天气,天气越热麦秆越脆,割着越省劲,麦芒刺在汗津津的身上又蛰又痒又痛,人不舒服;天气阴沉凉快,麦秆皮实,割着费力,割麦可是个大力气活。

加林穿着一身旧衣服,在麦田里挥舞着镰刀,弯着腰在前面割着,一边割一边用左腿把割倒的麦束向前簇拥着,直到拥不动时,就用脚把麦擭到一边,继续向前割着,父亲高玉德在后面慢慢地捆着。加林不怕割麦就怕捆麦,但加林一但干起活来,就有一种二杆子精神,割不到地顶头人不歇。

随着镰刀的挥舞,麦秸上的脏污和空中的尘埃满天飞舞,落了加林一身,脸上像凊了一层污垢,天热很热,额上沁着汗珠,加林头不抬,眼不眨地只顾割麦子,只是到了汗水渗入眼帘时,才起身用镰刀的刀背刮着额上的汗珠,与此同时,袖筒里和脚腕子上像渍了一层垢痂又热又痒,极不舒服,但加林手中的镰是不能停下来。

这时鼓舞他的是潜伏在前沿阵地不怕烈火燎绕的邱少云,是电影《英雄儿女》里面的冒着敌人炮火不怕牺牲独守阵地的王成。加林坚持着,他一想到那些英雄,浑身就有着使不完的劲,当他伸腰时,看到身后的父亲连爬带围地捆着麦捆,他又挥起了镰刀,这时地里的麦捆越来越多,眼看着麦子要割完了,加林加快了速度,唰唰唰地不停手,一镰赶着一镰,很快地就结束了战斗,他放下镰,拽了一把麦秆绾了个腰,双手把麦一捆,跟着一个飞脚,把捆好的麦捆踢到撴好麦捆的一边。

加林找了一个树荫底下坐了下来,端起一罐子绿豆米汤,扬起头,咕噜咕噜地喝了起来,半罐米汤下肚,加林顿觉浑身清爽,接着就从胸前的衣兜里掏出烟,贪婪地吸了起来。

就在这时不知从哪里传来了一曲信天游:

风吹那个山头哟麦起波浪,

蓝蓝的那个天空哟烈日炎炎,

责任田里的社员哟张开笑脸,

头顶那个火云哟汗流满面,

一想到要吃那白面馍馍哟,

挥起镰刀来不用人赶,

……

过了一会儿,高加林站了起来,眼前的景象使他想起了**回韶山的那一幕: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望着群山遍野的挥镰的身影,加林不由自主地哼起了埃及民歌《尼罗河畔的歌声》。

太阳刚刚爬上岗,

尼罗河水闪金光,

家乡美丽的土地上,

劳动人民在歌唱,

忘掉你的忧愁和悲伤,

唱出美丽的希望,

用劳动的汗水和歌声,

迎接丰收的好时光!

啊!啊!

用劳动的汗水和歌声,

迎接丰收的好时光!

加林歇息一毕,这时,爸爸高玉德已将麦子捆完。

高玉德艰难地走到了地顶头,他把加林剩下的半陶瓷罐绿豆米汤,一咕噜喝完。

加林前面推着车车,高玉德后面一手提着陶罐,一手拿着镰,两人下了一道坎,上了一道坡,又到了另一块麦田,面积都不太大,还是加林在前面割,高玉德在后面捆。

太阳偏西多时了,人们都坐在硷畔上吃着午饭,加林的母亲也送来煎饼和高粱窝窝头,又提来了一罐子开水,加林吃喝一毕,便靠着麦捆睡着了,看着加林那疲惫的样子,高玉德的眼眶湿润了,孩子就不是干这事的营生,他不忍心叫起加林,可有什么办法呢?

收完麦子后,接下来就是往回运的问题,加林早都做了打算,他给自己做了个小推车。加林小时候德顺爷爷帮他用木头做了一个小推车,其构造非常简单,就是在木轮子轴上钉两根一米左右的木棍,再在两根木棍上钉两道横桄。上面放多少草推着都很轻。在基建工地上,加林给自己用角铁焊了一个小推车,小铁轮子是他三分不值二厘的从收购站拆卸的,他还在轴上加个轴承,加林做的推车方便实用,在羊场小路上,赛过架子车,推一百斤左右的东西,上坡如走平地。加林起来后,把车车推到麦茬地里,从远处装起,一捆捆地装着,一车装的麦子比过去两次背的都多,推起来又不吃力。

三块地两天就干完了,先把麦子用小车转到能走手扶拖拉机的地方,然后让侄子把麦子运回,堆放在院子里。

加林一收完自家的麦子,他又和三星帮德顺爷爷收麦子,这次他俩个在前面割,德顺爷爷一人在后面捆,德顺爷爷虽然年过七十,干起活来不输给年轻人。

过去生产队时把收割回来麦子,光个大场集中起来集体碾打,用脱粒机,碌碡,手扶拖拉机碾砸,现在包产到户后,各家自有各家的办法。三天过后,加林从侄子高文彬那里借来了手扶拖拉机,把堆在场院里的麦子碾砸一下,剩下扬场的活路,有爸爸高玉德呢。

不到十天,加林就干完了德顺爷爷和自家的夏收。

现在摆在加林面前的生活无非是祖辈生活的延续,春种、夏长、秋收、冬藏,婚丧嫁娶,生儿育女,祖祖辈辈就是这样过来的,难道他高加林就过不惯农村的生活吗?

生活,火热的生活,它就像一个大熔炉将每个人都要锤炼一番,农村这个广阔的天地,过去曾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革命知青,现在继续磨练着高加林。经过这些年农村艰苦生活的历练,使高加林对革命导师李大钊的“一切乐境都可以由劳动得来,一切苦境都可由劳动解脱。”这句话有着深刻的理解。

加林一收完麦子就又去建筑工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