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武侠 > 剑魂枪 > 第37章 三天乡试

剑魂枪 第37章 三天乡试

作者:之青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4-06-07 08:29:21 来源:书海阁

早上练习枪法。

洗漱完毕,王大木的房内依然没有动静。

小六子上前敲门,屋内没有回应,转头对武小四摇摇头。

武小四心想,昨天一早分开后这都已经一天一夜了,王大哥去哪里了?不会出事了吧。

叫上小六子打算出门看看,谁知道刚开门王大木就出现了。

武小四闻了闻,发现王大木身上又有了香味。

暗道这王大哥身体素质真好,这八成又去快活了。

急忙说道:“不该问的我不问。”

王大木刚要开口呢,台词被抢,点点头回屋睡觉了。

今天是八月十六,武小四打算这之后都会一直去府学学习,至于白湘兰那边,等她平静后再说吧。

时光飞逝,除了武嘉豪来找过几次武小四,就没有任何人来过这个小院。

白湘兰自从那次游玩南苑之后,再也没有出现过。

武小四的生活也渐渐回归平静。

而神虚子依然早出晚归,王大木除了偶尔休息几天,也一直是晚出早归。

到了八月二十八这一天,府学已经有几天没有授课了,学子们都纷纷准备着乡试最后的一些事宜。

因为参加乡试的学子还需要准备笔墨纸砚等,由于考试时间为三天,所以还得准备各类生活用品。

武小四已经提前准备好了,而且白湘兰之前的信件上也有民生二字,武小四信心满满,毕竟别的不好说,但是一个现代人对民生还是多有了解的。

打算出门放松下心情,因为接下来的三天可能就非常紧张,武小四通过府学那些同学的心情已经提前感受到了紧张的气息,自己去找二哥好几次,都被他撵了出来。

出得门来,便看到远处有一架豪华的马车,停在路口转角处,那缺牙的老头正坐在车辕上抽旱烟。

车窗推开一条缝隙,车内之人见到武小四出来,急忙催促车夫离开。

武小四心知定然是那白湘兰,脑海里又浮现出她那梨花带雨的脸庞,紧走几步,追上马车,拱手行礼道。

“湘兰!”

车内没有任何反应,武小四又说道:“等到考试结束想请湘兰南苑游玩,不知道有空否。”

马车慢悠悠的走了。

没有回答,武小四有些失落,心道还是给伤的深了。

收回思绪,和小六子大街上四处走走停停,完全没有其他参加乡试的学子那般紧张。

下午回到小院,再次整理需要携带的物件,恐有遗漏。

晚饭过后老规矩打坐一个时辰,就早早歇下。

-----------------

武小四赶到贡院后都已经人满为患了,每年都是如此,北方人口稀少,还有这么多参加乡试的人,不敢想南方得是什么情况。

到达贡院门口后,武小四被门口的役吏拦下。

役吏仔细核了武小四的身份信息后,又仔细检查了考篮和随身物品,确认无误后,才得以进入贡院。

进了贡院,才发现是一个宽阔的广场,上面摆放了很多行李,武小四也将自己的考篮放好。

之后随同其他人前去抽取号码牌,几个役吏指引着众人来到一个密封的箱子面前,每个箱子里面放着写有不同编号的小纸条。考生需要按照自己的顺序,依次从箱子里抽取一张纸条,纸条上的数字就是他们的考试号牌。

武小四伸手进箱子抓出一张纸条,写着:玄字三十七号,心道这就是自己这三天的考位了,也是未来三天的住宿所在。

回到广场提起考篮,跟随其他考生一起进入考场,找到玄字三十七号,东西都规整好。

不一会就有役吏让众人迎接考官,武小四学着其他的学子站到外面来,面对考官所在的方向行礼。

心里暗道这考试的程序是真的多,绝非后世高考可比。

考试规则和注意事项听完都过了两个时辰了。

回到考位,武小四静待役吏发放考卷。

不多时一个役吏将几张考卷发下来,还有附带的草稿纸。

稳了稳心神,武小四观看起来。

第一题是经义题:请根据《孟子》的论述,论述君子的品格。

第二题是诗赋题:以“山水”为题,写一篇诗。

第三题是策论题:民生之本,国之大计。今观天下,民生凋敝,困苦不堪。欲解民之倒悬,必行惠民之策。请诸君策论民生之道,提出可行之法,以安万民之心,振国家之威。

武小四心道果不其然,最难的就是这个策论,也是之前列县的老夫子押中考题:民生。

同时也是白湘兰给的线索得到了这题。

时间还长,武小四先是思考片刻,第二题倒是简单,毕竟是考试,不能写自己的打油诗,出去装比都用前世的千古名诗,没道理这么重要的场合还不认真对待。

第一题没有太多头绪,只能按自己之前所学来答。

至于第三题心中早已做好准备。

仔细倾听,四周的号房的学子已经有人开始作答了。

武小四先回答第一题,提笔写道:君子之品格,贵在德行,

……

亦在于坚守道义,不为权势所诱,不为贫贱所移。故曰:君子之道,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一题做完已经是午时了,将带来的干粮拿了出来,刚进贡院役吏检查的时候已经被掰的稀碎。

没的办法,乡试就这样,几口吃下,又喝了点水,实际上贡院自己有井水,不过一年就开放几天所以学子基本都会自己带水上。

下午时分武小四对第二题思索良久,不是作不出来,实在是前世脑子里好诗太多,得一一增选。

最后决定还是使用唐代诗人杜甫的《望岳》一诗,因为从府学的藏书楼中已经得知,这个世界大陆和前世差别很大,但是依然有特别有名的几座山,而最有名的也是泰山,就在兖州地界。

让武小四下定决心的还不止于此,而是主考官礼部侍郎张仕超就是兖州人士,这也是那孙斋的消息中透露出来的,几两银子花的还挺值。

武小四心想,我这夸你家乡,你不得给个高分?

提笔写上: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就剩下最后的策论了。

白天还没什么,到了晚上得煮饭吃,好歹都有准备,随意弄了点吃的。

万万没想到,这学子太多,大多在晚上解决个人卫生,武小四躺在床上,只听得四处都是噼里啪啦的声音,这号房里有便桶,又没门帘,随时还有役吏巡逻。

到处臭气熏天,武小四都忍不住想吐了,虽然自己也一样,但是听到别人排放就真是难受。

这样的日子还要两天,怎么过?

武小四依然端坐在位,打算先修炼一番,沉下心来,进入忘我之境。

而那主考官的房间内,上位正坐着一位中年人,年纪约莫四十余岁,衣着朝廷官服,乃以绫罗绸缎制成,锦绣交错。其冠带峨峨,举止雍容华贵。正是那朝廷钦差张仕超。

已经用过晚饭,现在是例行巡检,所以说这乡试不光是考生难受,考官也不好过,但是没人敢乱来,内外都已经站满了衙役,还调遣了军中军卒前来帮忙。

其旁边乃是灵同府学政曹传礼曹大人,头戴乌纱帽,帽翅轻摇,尽显儒雅之气。

张侍郎正对曹传礼说道:“曹大人,本次考试可有出现纰漏?”

曹传礼弯腰拱手答道:“张大人,本次考试秩序井然,一切按照规矩进行。考生们皆都用心,不曾出现纰漏。”

张侍郎点了点头,说道:“那就好。毕竟这是选拔人才的大事,不能有丝毫马虎。考生们的表现如何,直接关系到朝廷人才选拔。”

曹传礼回道:“选拔人才是朝廷大事,下官一直认真对待。本次考生们经过层层选拔,都是各县的精英,目前的表现确实令人满意。”

张仕超又问道:“那曹大人觉得本次考试的题目如何?是否能够真正检验出考生的水平?”

这次考题是张仕超亲自出题,曹传礼都只能从旁辅助,出题后,曹传礼都不能离开贡院,所以对题目是烂熟于心。

曹传礼又低了低身子回答道:“张大人,本次考题非常高秒,不仅考验了考生的学识,更是体现了张大人一心为民的决心,想必考生们一定受益匪浅。”

张仕超捋了捋胡须,不是很满意曹传礼的回答,这种马屁听的多了,但是这些人又不敢说实话,本次考试的重点依然是在策论上,也是出京城前,皇帝特意嘱托的。

各个州府都会有人去监考,只是北方这边来的都是重臣,权力较大,南方那边和往常一样只是监考,不参与阅卷和录取。

但是每个州府的最后一个考题都是民生,因为皇帝登基后一直在努力的也是民生。

第二天一早起来武小四练不了枪,只能将之前精心准备的策论问题回答上,也不知道这算不算是作弊,除了第一题,其他两题都算是提前准备好了的。

第一题答的马马虎虎,自己都觉得有些勉强,只能算中规中矩吧。

拿出草稿纸,提笔写道:

臣闻天下之安乐,民生为本。今民生凋敝,困苦满目,此乃国家之大忧。臣以为,欲解民之倒悬,必行惠民之策。

一策曰:崇文教,以开民智。

二策曰:强医疗,以保民康。

三策曰:重住房,以安民居。

四策曰:促就业,以富民生。

五策曰:尚商道,轻商税,减农税,以益民生。

其具体如下: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