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其他 > 影视穿越从四合院开始 > 第453章 灵岩山寺(欠章240月票加更)

嘉兴东门南湖,与大运河相通,所以东门这一片算得上是嘉兴繁华所在。

“这位兄台,小弟初到宝地,请问这东门这么多酒家,谁家菜做的最有滋味,酒最醇?”

这位穿着长衫,背着手悠闲踱步的男子,被道士打扮拦住去路的大个子吓一跳。再听对方喊兄台,就知道这是个假道士。不奇怪,没有功名,不是官宦人家,这个时期要出门,那是相当困难,你拿不到衙门开的路条。

但是有度牒的和尚道士除外,这些出家人云游四海是没有限制的。所以有人为了方便,会花钱搞个度牒出门。可是不能剃光头啊,道士的度牒最吃香。

男子拱了拱手:

“见过仁兄,要说这东门酒家,第一等的要数状元楼和嘉善楼。状元楼20陈酿的状元红最醇,嘉善楼料理湖鲜那是一绝。看仁兄也不像缺钱的样子,这两家必不让仁兄失望。”

谢过这位兄台后,杨潇带着石柱一路闲逛,决定去嘉善楼:

“潇哥儿,你不是想喝酒吗,为啥不去状元楼?”

“这你就不懂了吧,老酒陈酿那就是个噱头,这种老酒是不能直接饮用的,因为它只是闻着香,喝起来口感酸涩,还带有咸味,必须要用新酒勾兑才好。所以嘉善楼的酒不一定比他差,但是湖鲜做的一定比状元楼好~”

二人就在嘉善楼要了个二楼靠窗的位置:

“你家拿手的有什么?”

“嘉善楼最有名的就是清蒸白水鱼,我们用的是三斤以上的白水鱼腌制入味,上笼清蒸。特点就是肉质鲜和嫩~

这第二么就是酱油蒸湖虾,那是来嘉善楼必点菜肴。湖菱、鲜藕、鸭子、羊肉本店也是独有滋味。”

“好~前面两样,再来二斤羊肉,四样干果,一坛老酒。”

天也黑了下来,窗外点点渔火,吃着湖鲜,品一品老酒,的确别有滋味。旁边几位食客的谈话内容引起了杨潇注意。

“听说了吗?寒露当晚,艳名满秦淮的卞赛赛,要在苏州太湖湖畔公开举办梳拢礼。哎~也不知道便宜了哪位公卿的风流子孙。”

“为什么是公卿子孙?难道就不能是才情绝绝的布衣书生?”

“就是,我也认为等到卞赛十八岁才才办梳拢礼,等的说不定就是哪位才情满天下的书生。”

“说这话你们自己都不信吧?这卞赛赛家道中落,十四岁开始与妹妹在画舫上出卖色艺,这几年遇到才情高绝的文人墨客,数不胜数~为何要到十八才梳拢?还不是待价而沽。”

“这也怪不得卞赛吧?姊妹俩早早以色娱人,再也做不得正妻主妇,见识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当然知道只有钱财才能傍身,不卖个好价钱才算奇怪。有了这笔钱再以自由身去做妾,也不必看主妇的脸色。”

“这有身契和没身契就是不一样,你看豪门富户家生子出身的小妾,每年被发卖,配小厮的少么?”

“你这是讽刺谁呢?去年我是发卖了一个小妾,那是因为她三年无所出。那还留着干嘛?你家不下蛋的母鸡,会继续养着而不是杀了吃肉?”

“误会,误会~来干一杯,我们还是继续聊卞赛梳拢的事~你们猜这次要花多少银子才能拔得头筹?”

“怎么也得两千两银子吧?”

“最少四千起!还得是美银~你要研究有钱人的心理,愿意掏两千两的人,会在乎多掏两千吗?要的就是个面子。”

有意思,寒露是后天吧?苏州太湖湖畔~杨潇不懂声色记住了时间地点。

两天后的中午,主仆两人迈着鸭子步朝着苏州城南门走去。杨潇扶着腰发誓,自己没弄出充气轮胎和弹簧前,打死也不坐马车。

“傻子~”

“潇哥儿,俺叫石柱,柱子~”

“就是傻子~从嘉兴非要坐二天马车来苏州,不是傻子是什么?”

“潇哥儿,这苏州城平日里都这么热闹么?”

石柱看着路上来往不绝的行人问道。

的确不同,这些来往的路人,最少也是衣着整洁,不像劳作讨生活的样子。

“老伯,看这路上的行人,衣冠整洁神情肃穆,是有事发生?”

杨潇对着旁边挑着一担鲜藕的老伯抱拳问道。

“呵呵,这位道爷,说出来你可不能恼~”

“我为何要恼?”

“因为你是道人呀,这苏州人最信佛,每逢节气和佛诞节,家家沐浴更衣,前往苏州各寺庙上香。今日是节气寒露,这些都是上香的善男信女。”

“这有何可恼,不管世人信佛还是信道,都是有心向善,我只会感到开心。既然来的凑巧,我也想仰慕一下大德高僧,请问老伯这一片哪座寺庙香火鼎盛?”

担藕老农盯着杨潇看了一会才说道:

“最近的大寺是太湖之滨的灵岩山寺,大雄宝殿供奉释迦牟尼佛,天王殿供奉天冠弥勒。”

“谢过老伯,我自会更衣前往,佛道相争数千年,不急于一时。”

老农这才呵呵笑着点点头,挑着担子离开。还是在悦来连锁客栈点了间上房,杨潇换了件月白通裁圆领袍,一边别扭的系盘扣,一边想着以后改良这些衣服,然后定下节假日,婚嫁丧娶等才穿这些袍服。

灵岩山寺香火果然鼎盛,善男信女也不知道有什么诉求,都非常虔诚的上香叩拜。怎么说杨潇也是在道院住了四年,只当是寻常游览而来。

在看到人们排着队往功德箱里扔钱,和旁边慈眉善目,满面红光的和尚,杨潇眼神定了定,再想到各地太多寺庙拥有大量田产,还有放印子钱。宗教管理和改G在新华夏也是必然之事了。

握着手杖的手紧了紧:

“柱子,回吧。”

“好的,潇哥儿。”

石柱偷眼看着杨潇面色不虞,小心的问道:

“潇哥儿,是不是看到和尚香火旺盛,才心有不快?”

“寺庙占有大规模的土地和财富,但他们不纳税,佛教讲的是遁入空门,了却尘世间羁绊,不侍奉父母,不娶妻生子。没有真正的统治者喜欢这些。”

路两旁树木高大,树荫遮挡路面,给上下山的行人带来一丝清凉,路边宽阔的地方,还有茶摊歇脚。伸头一看,居然还是菊花茶:

“两碗茶~”

石柱端着茶碗咕咚咕咚喝了二口:

“潇哥儿,咱们信的道,也有不结婚,不纳税,由广占土地的吧?”

“是啊,也有不少。”

这个时期远东宗教还算好的,欧罗巴的十一教更牛,赎罪卷、裁判所、册封国王、皇帝,直接参与世俗统治不说,更是直接参与或者发动战争。

“大嫂,下山还有多远?(上山没走这条路)”

杨潇放了十来文铜钱在茶摊上问道。

“没多远啦,不到二里地过了接翠亭,就到山脚了。”

转过山道,不远处一飞檐四角长亭,应该就是茶摊大嫂说的接翠亭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