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其他 > 影视穿越从四合院开始 > 第532章 明眼人还是有的

影视穿越从四合院开始 第532章 明眼人还是有的

作者:爱吃碳烤鲍鱼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6-23 17:10:36 来源:书海阁

“翁守义拜见将军~”

煤城县衙的偏厅内,一位四十开外,穿着员外服的男子抱拳躬身。

“翁先生不必多礼,请坐~尝尝我这茶如何~”

杨潇饶有兴趣的看着这位翁守义,天启年获得举人身份后,就没有继续科考。看样子就是为了获得个身份和‘老爷’的特权。

这人非常的识时务,现在煤城不认白契, 诡寄。还大量引诱佃户毁契后,以平民身份分地。这位也没有像其他大户一样闹腾。就算自家的佃户要走,也是送上三五斗米好聚好散。

翁守义坐在杨潇对面没有任何拘谨,杨潇给他斟茶的时候,微微鞠躬致谢,很洒脱的双手捧起茶杯,闻了闻后细品一口:

“醇厚甘爽、汤色清澈, 顶顶好的武夷山大红袍,本朝作为贡品,这样的品级确实少见。上次得见还是五年前闽地的同年,路过煤城看访我的时候,送了一包此茶。”

“翁先生好见识。说来还要感谢先生,支持安置这些灾民的政策。有了先生这样煤城翘楚的支持,工作进行的倒也顺利。”

“应该的~敝人家中的田亩,虽也有白契诡寄,但是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在泥坑里不裹一身泥,那就成了众矢之的。”

“好呀!翁先生真是光明洞彻,把书真正的读明白了~”

“不敢当将军的夸奖,世态如此,只能独善其身。”

“能独善其身而不是同流合污,翁先生当的上一个‘真’字。杨某对翁先生今日的来意非常感兴趣,请直言。”

“好~将军快人快语,那翁某就直说了。一年前家中一个管事在彭城, 回家后说了件趣闻, 彭城卫去郁州‘剿匪’结果铩羽而归。

毕竟咱们这里是‘梁山好汉’聚义的地方。翁某好奇之下书信与彭城、海州的同年打听, 得知郁州有杨氏,破家救助豫地战乱流民。

数万人口带回郁州安置后, 居然直接分地50亩。开始翁某认为杨氏与李闯有一比,只是这李闯光喊口号,杨氏却只做不说。”

翁守义说到这,眼睛看着杨潇。

杨潇直接点点头道:

“三百年前神州沉沦,太祖一介布衣反抗暴政驱逐鞑虏,建立了大明王朝,庇护子民近三百载。

可惜的是子孙无能,现在大明国民不聊生,内乱不止。这些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鞑虏卷土重来!这神州之地绝不能在变成腥膻之地!

恰逢这个风雨飘渺的时代,杨氏也有继往开来的雄心。结果如何且不去说,希望青史上也留下护佑苍生的一笔。”

翁守义站起来郑重一鞠:

“是假仁假义还是天下为公,不在说在做。郁州杨氏不顾安危,北上抗鞑的所作所为翁某佩服~心中还有一问,请将军解惑。

郁州杨氏既然要匡扶天下,那么将军应当明白,均田地必然成为天下士绅众矢之的,我想问将军, 打算对这些士绅采取何种对策?

是如同李闯一样视为敌寇,还是如同赵宋一样共治之?”

“翁先生,不必试探。这两种都不是杨氏的选择。神州之地必须限制土地兼并。五百亩平税是底限。”

“将军明见, 昔日太祖也明白贪官污吏的危害,制定了残酷的律法,但是人息政亡了事。十年寒窗苦读为的是什么?翁某敢断言五百亩之策,自君始自君亡。”

杨潇给翁守义又添上茶水,点点头说道:

“不错,五百亩的出息他们可以忍一时,却不能忍一世。只要没有其他出路,这些人必然要拱翻这祖宗成法。所以我准备了两条出路~”

“愿闻其详!”

“一是工商获利。翁先生关注郁州多时,必然知道郁州对工匠有多优渥。不知先生可知道水泥?”

“当然知道~郁州水泥一物,简直是。。。简直是旷世绝伦!学生从未想到,世间居然有水泥一物,聚砂砾为石~筑城建屋铺路无所不能~善!大善!”

“郁州新事物繁多,水泥只是其中一项。翁先生请参详,如果请先生以煤矿、石膏矿、土地入股,在煤城建水泥作坊,出息可抵田亩?”

“不敢说数十倍,三五倍有余!”

“这就是工商一路,郁州还有制铁、琉璃、织布等数十种奇技愿拿出来与士绅共享,你觉得守住五百亩底限,成算几何?”

“这。。。”

“其二,关外之地许两千亩,蛮夷之地无上限,可守底限多少载?”

“关外?蛮夷之地?”

“翁先生莫不是忘了月余之前?郁州四千将士灭鞑虏一路二万有余,追敌酋阿巴泰五百里,寇不敢回望一眼~先生认为杨氏只会盯着脚下,不敢拔剑四顾?”

“不敢欺瞒将军,翁某还没有参详透彻。不过郁州杨氏以四千劲旅,抗衡数万鞑虏的雄姿,鲁地诸民无不侧目。”

“所以抑制关内土地兼并,是未来的国策,想要土地只能去外部。”

翁守义闭目想了一会,不确定的问道:

“杨氏想要通过对外扩张的政策,来缓解内部的土地兼并?可是人力有时穷~国虽大,好战必亡。”这就给杨潇整不会了,总不能跟他解释未来几百年,所有国家缓解内部矛盾的手段,就是发动对在战争。扩张与掠夺才是未来的主旋律。

只得含糊的说道:

“定然不会滥用民力,好大喜功。”

翁守义点点头:

“从目前来看,杨氏的政策的确是最合适的。均田亩以安民心,修武备甲坚兵利。翁某认为杨氏这样的问鼎者,总比李闯、鞑虏等强盗行径之流,怎么也要高明的多。愿效犬马之劳~”

说完翁守义郑重抱拳鞠躬。

杨潇连忙托起:

“先生眼界广阔,卓尔不凡~能看中郁州,的确是杨氏的幸运。不过郁州的施政方式、做事的规则,翁先生可能还不了解。

不如这样,就以我们之前说的水泥为例。我准备在煤城建一座大水泥作坊,出产后供应周边水利、道路建设,以及对外销售。

请翁先生带头组织煤城士绅,以矿山、金银入股。一来获得出息后必然不会再把眼光盯在田亩上,二来参与水泥作坊的运营,了解郁州的经营之策。

当然,翁先生的大才不可能只关注商贾之事,煤城所有部门都会对先生开放,请先生观政一年后,煤城统制官的职务就是阁下的囊中之物。”

虽然跟翁守义预想的情形不太一样,但是最后还是许给了自己一个县官?也罢,自己才华的高低,总要做出来才知道。

“依主公所言~”

“好~切不要小看水泥作坊之事,这里面涉及了与地方士绅的关系处置、新式建筑的营造(建厂)、工匠的管理和待遇、新式机械的运用。

ahzww.

最后才是商贾买卖~这买卖还涉及到税赋征收。这些内容都是一个地方长官,需要了解掌握的。”

“这些都需要了解?”

“对,郁州不需要大明那种,靠幕僚才能做官的人。”

“明白了,郁州只要事务官员。”

送走了翁守义,杨潇摇摇头。终于还是有文人前来投靠。

看来随着和清军的这次作战的结果,传播的范围越广,真正的有识之士和,鱼目混珠的投机者,也会纷纷下注。

现在郁州权利分制,倒也不会出现什么军、政一手抓的官职。有选择的有些人,也能起到安抚人心的作用。不过观政(实习)和上岗培训、升职考核这些是少不了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