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都市 > 重生2008:我阅读能赚钱 > 第395章 芯片制造弯道超车的希望

重生2008:我阅读能赚钱 第395章 芯片制造弯道超车的希望

作者:520农民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6-23 17:47:37 来源:书海阁

沐阳答应张澜,不会立刻行动再去上飞公司,得先让他给上飞的人做做思想工作,先通气一番。

两方还有一些细节要真正谈的,比如说沐阳帮助上飞解决技术问题,其中产生的技术专利归属如何算,专利利益如何算,不可能白白做事,哪怕是为guo家做贡献,星海集团也不想收钱。

比如说,星海集团和沐阳不利用上飞公司的技术和条件搞出飞机发动机,那肯定是沐阳自己的东西,跟上飞没有一毛钱关系。

但如果利用上飞公司研究出来的新东西,两方公司应该可以无偿利用专利,至于专利授权出去产生的利益,双方各占多少比例,就得看各方各自的贡献比例。

上飞公司规模也不小,注册资金五百亿元,目前员工接近一万人,从这可看出来,造大飞机太费钱了。

其实公司规模相对星海集团来说不算什么,主要是上飞的背景及代表的意义。

这也是沐阳愿意帮忙的原因,他也乐意在不损害自己利益情况下,为国家贡献一份子,看到国内民航大飞机飞向世界。

所以,该争取的利益还是要争取。

他也没打算去研制生产民航大飞机,兴趣不大,不会利用上飞公司的技术生产制造民航飞机。

他知道民航大飞机的未来发展轨迹,航空发动机依然被老外拿捏,知道这件事的沐阳就感觉特别不爽。

沐阳把航空发动机列入星海集团的研发计划,暂时不会向外界透露,包括上飞公司。

上飞公司与cfm签订的合作协议,最终肯定会作废。

漂亮国很奸诈,明明知道人家签订了合作协议,刚开始不限制,等上飞公司首飞过后,准备上市销售了,然后再搞上飞公司,想让华国民航发展功亏一篑,这么一搞,上飞公司的志气一下子就没了。

如此,沐阳也偷偷在研发航空发动机,等上飞公司被限制了,自己的航空发动机再登场,这样才适合,也能让漂亮国措手不及,到那时候,制/裁就是一个笑话。

对上飞公司来说,星海集团雪中送炭可比现在说明要研发发动机好多了,可信度太差了,就像星海集团要搞芯片一样,外界都不看好。

而且,星海集团公布研发发动机,肯定受到漂亮国的各种限制,说不定直接会制裁星海集团。

实际上,目前也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状态,悍马ev大卖,给漂亮国当地提供了就业,争了面子,说悍马是漂亮国的也对,说是华国的也对。

如果制裁星海集团,就是打自己脸,而且星海集团卖的产品,很多是漂亮国没有的,现在制/裁星海集团,开什么玩笑,那其实就是制/裁自己。

所以说,星海集团钻了很多漏洞,让他们打也没地点打。

只是说,他们也不愿意看到星海集团发展起来,

如果星海集团真的去搞晶圆和芯片,肯定要制/裁,但只限于这一方面,不会全面制/裁星海集团。

他们最想做的事就是把沐阳绑在漂亮国,可不知道为什么,沐阳这个人,好像看透了什么,就是不出国,多次邀请来漂亮国做学术,人家说没空。

颁奖吧,人家就让人代替,可没说没空。

亲自领奖?

不好意思,这个奖不要了。

反正就是,沐阳好处捞尽,让别人白折腾一场。

张澜离开后,沐阳又转入三维画图软件的工作。

过段时间,他准备开始主持晶圆项目的工作。

去年就开始计划,公司陆陆续续社招了这方面的人才,再加上进公司工作一两年的硕士博士生,是时候真正开展工作了。

现在沐阳还没有开始购买晶圆制造和芯片制造的技术,只是先把人员框架搭建起来。

晶圆制造没有芯片制造那么复杂,只有芯片制造才会使用到光刻机和蚀刻设备,而晶圆制造并不需要,完全是两码事。

从2007年后,12英寸的晶圆是主流标准尺寸,即直径约304.8毫米,指的是英制,不是米制一寸=3.33厘米。

在2013年,主流晶圆尺寸还是12英寸,二流就是8英寸,也有开始研发18英寸,不过,哪怕到了2022年,沐阳也没听说18英寸投产,主要还是晶圆的良品率低问题。

当然,晶圆直径越大越好,也是越难做,对设备要求更高。

我们常听说芯片工艺28nm,指ic内电路与电路之间的距离为28nm,肯定是越小肯定越好。

8寸晶圆的极限基本就是90nm,而我们所了解的28nm,14nm,7nm芯片工艺只能在12英寸晶圆上面做,这也是为什么强调要生产12英寸晶圆。

华国晶圆生产龙头代表是仲芯国际,2000年成立,在2009年时,一共有三家生产12英寸晶圆的工厂,只是说良品率比不上国际巨头,芯片制造工艺水平方面,在2010年年底时已经实现65nm量产,目前,还没实现28nm量产。沐阳了解到的国内晶圆和芯片工艺技术水平情况暂时是这样,这是他让公司相关部门去调查收集到的资料,他要先了解国内外情况。

星海集团要搞晶圆生产,肯定是从12英寸晶圆开始,芯片工艺从28nm开始,否则就没有进入这个行业的必要。

在后世,沐阳也了解过,芯片制造并不一定采用光刻机和蚀刻设备,比如电子束光刻技术,精度上完爆了euv光刻技术,只是在2022年那会刚突破,没法批量生产。

沐阳也查了一下,的确有电子束光刻技术,同样没法实现批量生产问题,但可以实验室生产,用于量子计算机。

如果他打算商业化的话,目前还是得走光刻机这条线,等时机一到,可以采用电子束光刻技术,直接弯道超车,还用什么狗屁光刻机。

这个时机,也许就是7级阅读系统。

但就算可以使用电子束光刻技术生产10nm线宽以下工艺芯片,但商用市场上还并不用这么尖端。

沐阳的预期是,哪怕精度低一些也可以,只要能量产,成本能降下来就可以了,不用去搞什么狗屁光刻机了。

现在光刻机这条线的技术专利估计都被申请通了,就算星海集团能做出光刻机之类设备又怎么样,如果不能绕过对方的专利覆盖,如果对方不授权,他是没法使用自己研发的光刻机生产。

除非,星海集团能够绕开对方光刻机的专利覆盖,这条路,太难走了。

指望对方授权专利,那不可能的,沐阳心里莫名其妙就有一股憋屈感。

所以说,现在沐阳指望7级阅读系统了。

离计划升级7级阅读系统,估计就能在年底实现。

目前也不急,先搞出晶圆再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