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武侠 > 陌上剑师 > 第3章 援兵

陌上剑师 第3章 援兵

作者:木舍青青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4-07-23 20:57:15 来源:书海阁

淮南郡,晨光熹微。

初夏的天亮得很早,甲士们出营整肃,却见一人早已带甲按剑,立于哨楼之上,极目远眺。

地平线处,一队人马正往此处行进,没有旗号,看样子,大多皆为步行。

营门外,副将曹超飞奔而至,三两步冲上哨楼,恭敬一拜:“太守大人,是本郡的流民,听闻大人要驰援上党,特意归附,要随大人出征。”

王旷微微皱眉,下意识瞥了眼身后的营帐,不禁轻叹口气:“他们大概多少人?”

“这一队七千人,领队的说辰时许庐江地区的流民也能到。”

王旷默然半晌,忽而似下了决心一般,严肃道:“飞马告之他们,守家卫国乃将士本分,流民者无需自往死路而去,将他们劝回吧!”

“大人,这……好歹也是七千人啊!”

“快去!”

“是。”曹超无奈,只得恭敬一揖,垂头丧气往下走去。

刚出哨楼,迎面却见一宽袍英俊公子大步走来,气质出尘,见面便道:“曹将军无需去,我上去与父亲说说。”

曹超大喜,忙长揖道:“还好籍之公子赶来,那就有劳公子了!”

王籍之摆摆手,迈步上了哨楼。

望台上,王旷只留了个背影,自然知晓王籍之来此何为,头也不回便道:“莫劝我,这些流民好不容易从战乱之地来到江东,岂有再让他们赴死地迎战匈奴人的道理!”

王籍之笑道:“父亲所说的战乱之所,毕竟是他们的家乡,而父亲所以为安定富庶的江东,却不一定有他们落脚之处。”

王旷怔了半分,不由得一声短叹。

王籍之行至围栏边,立于王旷身侧道:“江东子民反感北方流民久矣,不是每一个县令都如诸葛稷那般懂得平衡与怀柔,流民中能凭借自身背景及能力在江东立足的,当然也不会舍弃当下稳定的生活,而偏要追随父亲。说到底,来投之人多是无法融入江东,只能落草为寇之众,若能一战建立功业,对他们来说,绝对是比留在江东更好的抉择。”

王旷轻拍围栏,淡淡摇头道:“你说的虽有道理,可你是否想过,若仅淮南郡五千精锐甲士驰援上党,半月可至,可若是带了这些人,只怕入秋都难以抵达,怎能救王都于水火?”

王籍之微微一笑:“难不成父亲真以为凭借淮南这支队伍,能击败刘聪、王弥?”

王旷默然无语。

王籍之接着道:“那刘聪自幼文武双全,手下皆是经年调校出来的兵士,更有石勒为先锋,此人连苟曦将军都颇为忌惮。而那王弥更是纵横青徐,未逢敌手。反观咱们这五千淮南军,其中四千多久居扬州,毫无实战经验,另外几百人乃年前随秦溪来的,军纪匮乏,这样的队伍再长途奔袭,以卵击石罢了。”

“为父岂能不知!”王旷沉声道:“但这道军令说的很清楚,引兵勤王,不得不遵啊!”

“所以说,咱们出兵,且要声势浩大,让有心之人挑不出毛病,至于能不能如期抵达,战果如何,听天由命吧。”

王旷望着渐渐靠近营寨的流民军,思索片刻道:“你的意思,是将流民尽数纳入行伍,造成大军全力迎敌的样子?”

“正是。”

王旷一掌击在栏杆上,怒道:“胡闹!战争岂能做做样子!千万流民来投,营里的兵甲根本不足,怎么迎敌?让那些人穿着粗布短衫,拿着农具杀敌吗?岂不是将人命当做儿戏!”

王籍之淡淡道:“这世道,除了父亲,有谁不把人命当做儿戏吗?背后谋划这道军令之人,可能想过‘人命’二字?更何况,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带上流民,是牵制匈奴人唯一的方法。试想,刘聪探知淮南仅五千军迎击会是什么感受?怕是牙都会笑掉了吧!并州刘琨将军孤军奋战数年,若听闻淮南只五千人相救,怕是根本无心再战。唯有淮南军浩浩荡荡,才能对目前的战局形成威慑力,才能安定前线军心。倘若壶关久攻不下,匈奴人定会露出破绽,到时候,这一战未必不能取胜!至于兵甲之事……孩儿想打个赌。”

王旷眉毛一挑:“赌什么?”

“赌有人会主动替父亲解决这个难题。”

王旷凝视王籍之,目光复杂,半晌,叹了口气,甩手离去。

午时未到,已有三股流民军聚集于淮南军营,王旷徒步巡视,却见流民军内清一色青壮年男丁,各个摩拳擦掌,斗志高昂。

王旷有些讶异,但这些流民的到来让淮南军将士欣喜万分,如今皆混在一起,攀谈相交,再不见主事之人,难以私下询问。

转过整个营寨,行至辕门边,远远便见曹超与施融二将并立交谈,两人见王旷到来,恭敬行礼。

“来了多少人?”王旷向曹超问道。

“回大人,目前已抵达流民军共一万八千人。”

王旷吃了一惊,皱眉道:“这么多!”

施融淡淡道:“想来是大人治军严整,爱民如子,声名在外。”王旷冷笑一声:“施将军此时说这等毫无边际的话,是不是有些不合时宜?”

“那要么,就只能是有人特意为之了。”

王旷面色冷肃,并未吱声,放眼营外官道,又见一队人马,这一回,倒是亮了旗帜。

曹超与施融也留意到这队刚出现的人马,定睛看去,不免惊呼。

“镜湖山庄!”

来人旗帜鲜明,约莫千余人,大多骑马,队伍中更有数辆马车,看起来所载物甚重,已然吸引营内所有人的目光。

正当辕门下三人目不转睛望着队伍时,王籍之缓步走出,淡淡一揖道:“父亲,我这就回太守府处理事务去了。”

王旷闻言一怔,指着远处队伍问道:“籍之,你知道他们要来?”

王籍之微笑道:“孩儿不知,不过,孩儿知道那几个人的心性。”

言罢,也不待王旷言语,王籍之飘然而去。

队伍渐近,当先一人白衣飘飘,容貌虽不俊伟却颇有气度,见了王旷即滚鞍下马,拜道:“草民周庄,见过诸位大人!”

“周庄?”王旷颇为惊讶:“公子可是吴兴阳羡周家?”

周庄一愣,连连摆手道:“草民乃豫州颍川人,并非江东周家。”

王旷恍然大悟:“那辛苦周公子了,我是王旷。敢问公子为何而来?”

周庄正色道:“原来大人便是王太守。草民此一来,率钱唐会稽地界流民众,护送镜湖军器,特助太守大人出兵勤王,痛击匈奴!”

言罢,周庄向后招招手,一名孩童从最前的马车上跃下,蹦跳着来到周庄身边,怯生生一揖。

“这孩子叫石头,便是镜湖山庄运送军器使者。”

王旷不禁赞叹,忙示意二位副将招呼队伍入营,对石头和蔼问道:“今年多大?”

“九岁!”

“哦?才九岁就出趟大远门,干大事来了!”

“这不算远,也不算大事,我与爹娘一路向南,走了大半年,躲了好几次山贼,又被那些倭人捉了去,差点喂鱼,相比之下,这个事轻松得很!”

石头童言无忌,在场之人却莫不动容。

王旷连说三个“好”字,又问道:“那石公子此一来,带了多少军器?”

“回大人,共四车,累计卅炼官刀两万,长弓六千,箭矢十万。”

曹超听闻此信,忍不住与施融击掌相庆。

王旷按捺住激动的内心,示意施融带石头入内歇息,再一次转向周庄。

“周公子,眼下此地并无外人,我是想问,究竟是谁差你前来?”

周庄似早有准备,恭敬一揖道:“王太守勤政爱民,在我等流民中威名远播,此番奉召远赴上党,抗击敌寇,我等自愿相投,以天下大义为先,并无人指使。”

王旷略略一笑:“周公子岂不是欺我老迈?东海王军令到我手里不过三日,今日数支流民军如同约好一般同日抵达,若说背后无人统一调度,要我如何肯信?”

“或许,是消息走漏,大伙儿想法一致,不约而同呢?”

“呵呵,且不提你这只队伍中如此多的军马,只那镜湖山庄已然是官营冶铁,虽说确实在会稽地界,其性质却决定了绝不可能私自售卖兵刃,更别说将如此巨大储量的军器交由一孩子,让流民军护送至此。周公子不必有所顾虑,王某并非对此事存疑,只是眼下遣兵助我,犹如雪中送炭,这份大恩,至少得知道该感谢谁。”

周庄犹豫片刻,终究再揖道:“旁人不知,草民是收到原钱唐县令一份信函。”

王旷怔了半晌,方知其子王籍之所言的“那几个人”指得是谁。

“那周公子此一来,可否愿随王某出征?”

周庄立即拜倒在地,亢声道:“草民愿肝脑涂地,追随王大人!”

“请起……”王旷面色肃然:“此一去九死一生,周公子真乃高义!”

周庄哈哈笑道:“这不算什么,这年头,死的人多了去了,活着有时候是更难的事情。况且草民一向很看重名望,若能随王大人痛击匈奴,即便身死,也必将流芳千古,足以光耀后人!”

“好!那请周公子先入帅帐,与曹超、施融二位将军共同研究下行军路线!”

周庄欣然允诺,恭敬告退。

王旷凝视周庄背影,忽而立于辕门,向南遥遥深拜。

为建邺城内尚有热血的诸人,即便身死上党,又有何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