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三国:这个刘璋强的离谱 > 第八十一章 离开准备

三国:这个刘璋强的离谱 第八十一章 离开准备

作者:瑾以念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6-23 20:12:52 来源:书海阁

这个政策目前只是针对于这些黄巾俘虏,如果取得的效果好,可以继续推广下去。

此时刘焉已经算的上是对自己这个小儿子言听计从了,这三点建议自然是无条件的支持,立即下令各地官员推广照办。

“这个政令你们都了解了吗,还有什么疑问吗?”

政令公布后,黄巾俘虏担惊受怕的心都放下了。“没有疑问,感谢刘将军,我们遵从。”

最终他们被安置在了宜宾。

至于为什么安排在宜宾呢,刘璋考虑的是南中问题,突然想到南中的问题后,又去找刘焉讲明屯田宜宾的用意。

“父亲,南中也不可不防,虽未蛮夷之地,但也要派遣官员加强控制,防止发生叛乱。”

历史上南中发生过叛乱,既然知道叛乱的原因,当然得把这个隐患解决掉。

宜宾在巴郡西南方向,距离江阳不远。

地理位置处于南中四郡的北部。

南中四郡是越巂郡、牂牁郡、益州郡、永昌郡。

南中地形大多为山地,不盛产粮食,还处于刀耕火种的时代,主要以狩猎为生。

这里生活着众多的少数民族,目前统称为西南夷,小部落众多,没有形成统一的势力,这样派遣官吏去南中四郡的时候不会遇到太激烈的抵抗。

刘焉对南中地区是放养式管理,蛮夷不像汉人,他们愚蠢野蛮,刘焉对他们不是很上心,听到刘璋的担忧,也没有太放在心上。

“对南中如何处置?”

刘焉想听一听自己这个儿子又有什么奇思妙想来治理南中。

“南中之地颇具重要意义,先派官员到地方上,传授他们先进的生产技术,提高他们的生产水平,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收拢人心,久而久之,他们的心更加向着我们,隐患自然消除。”

就是老办法,施恩,感化,消耗时间长,但效果显着。

听到刘璋的计划,刘焉觉得有些费力不讨好,他觉得蛮夷再怎么施恩感化也不会对朝廷归心,只是白费力气,但既然是自己儿子考虑在内的,肯定有他的道理。

“好,为父省的,到时选拔官员到夷人地区治理。”

刘璋为什么这么重视南中,因为南夷人长期生活在山区,环境艰苦,意志力强大,都是好勇斗狠之徒,擅长野战,翻山越岭也是一把好手。

将南中四郡治理好了,不但解决了隐患,还稳定了后方。

父子二人足足聊了一天一夜,想到了什么就写在纸上记录下来。

“父亲,暂时就这么多了,儿也不知道有没有遗漏的地方。”

最后暂时想不到什么需要交代的了,刘璋才作罢。

方方面面的地方,刘璋都考虑到了,让刘焉惊艳之余有些好笑,

“你啊你,知道你的是去当司隶校尉的,不知道的还以为你在交代后事呢。”

见到刘璋疲惫的样子,刘焉又开口说道:

“不必如此担忧,为父又不是老糊涂了,如果在洛阳遇到难处,为父也是有些好友能说上话的,形势实在不妙,也可自行回来,为父豁出这条命也会保全你。”

这是浓浓的父爱,纵然是枭雄,也有他的软肋,刘璋就是他的软肋,对于他来讲,比益州的基业都重要。

听了这句话,刘璋心中除了感动就是安心,自己不再是前世的孤家寡人了。

“你这次走,需要带着一同前往洛阳?”

刘焉担心他这一路的安危,想排大军随性,被刘璋给拒绝了。

此行去洛阳,只带着黄忠和一千背嵬军,同时押着张梁一同前往。

这次的封赏里面有黄忠,现在是讨贼校尉。

治所搬到成都后又分给他一座宅院,和华佗成为邻居,儿子黄叙的病情经过华佗的调理,已经不咳嗽了,就是身体还有些虚弱。

正好和华佗是邻居,每日华佗带着黄叙练习五禽戏,华佗的五禽戏终于可以找到传人了。

黄忠的家人都从南阳接过来了,日常生活都安排仆人进行照料。

没了后顾之忧,黄忠主动要求当保镖,跟着一块去洛阳。

甘宁本来也要一块去,被刘璋拒绝了,他当时跟甘宁这么说的:“兴霸你刚成婚,治所刚搬迁成都,需要大将镇守,兴霸是第一人选,你是我最信任的人,才放心交给你。”

这话说的甘宁是感动万分,发誓一定要守卫好成都,等他回来。

张任被安排去宜宾屯田,杨任驻守在阳平关,泠苞在绵竹训练新军。

高沛和杨怀也被发掘出来,一个在白水关一个在葭萌关。

将这些人事安排好以后,刘璋叹了口气,

“手中可用之人甚少啊,到洛阳得抓紧时间招募文臣武将了。”

其实已经不少了,其他诸侯哪有他知晓未来的变化,能够提前布局招贤纳士。

“白马银枪赵子龙,东莱太史慈,你们可要等着我啊。”

心心念的在那想招揽人才呢。

……

三日后,收拾完行囊,准备走之前,刘焉带着官员出来相送。一些百姓知道他要走,自发的前来送他,将成都东门堵的水泄不通。

刘璋正跟刘焉道别,

“父亲,儿离开后要照顾好身体,不要太过操劳,有事书信告知儿一声。”

“恭喜明公,贺喜明公,公子爱民如子,民心所向,仁义无双,明公后继有人啊。”

跟在刘焉身边的官员里面,有一小吏跟刘焉身旁说出这番话,说话的人正是张松。

“哈哈哈哈,子乔说的不错,”

千穿万穿,马屁不穿,尤其是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夸奖的还是自己最喜爱的儿子。

其他人听见虽然也赞同,但这声音有谄媚的感觉,虽然说的是事实,着实但令人不喜。

人堵的实在是太多了,为了安全起见,刘璋跟着乡亲们喊道:

“在下何德何能,让父老乡亲在此想送,感谢父老乡亲们的厚爱,你们放心,今后大家的日子会越来越好的。”

看到周围百姓有激动的趋势,赶紧又喊道:

“乡亲们散了吧,现在正是农忙时节,各自散了吧。”

对于他的话,百姓还是信服的,听到让他们散了,百姓都有秩序的离开了。

“刘公子一路走好。”

见到城门口清净了,刘焉独自来到他的身边,手中拿着两封书信交给他,

“第一封是给你大哥的,两年不见,也不知道他的性子改没改,把这封信交给你大哥,就说为父很想念他们。”

“第二封信是给为父的至交好友卢植的,你到洛阳安顿好之后,先去拜访你这伯父,将这封书信交给他。”

接过两封信,小心的放入怀中,站直身体,恭恭敬敬的抱拳行了一礼,

“儿走了,父亲珍重,平时要按时吃饭,好好休息,不要过度操劳。”

看着不像是儿子出行,反倒是老父亲出门对孩子的叮嘱。

感受到了自己孩子的孝心,刘焉老怀大慰,

“放心,为父还等着你成亲的那天,盼着孙儿出生呢。”

时刻不忘机会教育,把催婚再次提上日程。

见到刘璋脸上伤感之色尽去,取之的是惊慌,他板起脸说道:

“别忘了一年之约,别以为你到了洛阳就能躲过去,要是期限到了你还没找到心仪的女子,追到洛阳也要让你成婚。”

堂堂武安侯,行军打仗,阵前杀敌都难不倒他,被催婚一事弄的慌慌张张。

见到父亲动真格的了,无奈的点头答应,

“父亲放心便是。”

答应之后,刘焉这才放他走。

刚才百姓拥戴的场面,张梁也见到了,他很不理解,让身边的士兵去问刘璋,他给这些百姓灌了什么**汤,让这些百姓如此信服。

士兵将这话通知了刘璋,他一拽缰绳,调转马头来到了囚车旁边,

“其实很简单,我没跟他们讲什么仁义道德,忠君爱国,我只是让他们有饭吃,有田种,得病了能得到医治,如此而已。”

听完这番话,张梁喃喃道:“是啊,竟是如此简单,哈哈哈哈,如此简单。”

说道后来竟然哈哈大笑,眼中流出了眼泪,不再言语。

见到张梁不再说话,刘璋驾马来到队伍前方。

“出发。”

边走边想,这一世有亲人,朋友,下属,都与他息息相关,他不能辜负这些人对他的期望。

他暗自发誓,从今往后,我当先为自己身边人的利益为先,纵然背负无数骂名也在所不惜。

洛阳,我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