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埋葬大清 > 第四百四十一章 这是朕的地啊~

埋葬大清 第四百四十一章 这是朕的地啊~

作者:天煌贵胄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6-23 21:01:58 来源:书海阁

保罗一世宁肯相信太阳是从西边儿升起的,也不会相信路易十六那家伙会不在乎明国的利益。

沙鹅为什么一直心心念念的想要混入欧罗巴?奥斯曼为什么也心心念念的想要掺和到欧罗巴的事务中?小破球上这么多国家时不时的开片又是为了什么?法兰西又是为什么甘当明国的走狗?

说白了,一切都是为了利益!

法兰西自从彻底倒向明国之后,这些年可没少靠着明国的支持赚钱,整个法兰西的利益都跟明国的利益牢牢挂钩,明国皇帝可以不在乎法兰西,但是路易十六绝对不可能不在乎明国。

现在沙鹅在亚历山大的带领下忽然对奥斯曼开片,最容易受到影响的就是明国在奥斯曼的石油利益,同时法兰西在奥斯曼的租界利益也同样会受到影响,而路易十六这家伙却破天荒的没有掺和到沙鹅跟奥斯曼的战争当中捞好处,也没有趁机给哈布斯堡家族添乐子,这背后透露出来的信号可就很有意思了。

要么就是路易十六已经提前得到了明国皇帝的通知,根本不用他插手沙鹅跟奥斯曼的事儿,要么就是西昆仑那边儿有更大的利益,大到足以让路易十六背叛明国,大到足以让路易十六放弃法兰西在奥斯曼租界的利益。

暗自琢磨一番后,保罗一世干脆对安东诺夫吩咐道:“派人去打探打探,看看路易十六那家伙到底在搞什么鬼。”

待安东诺夫躬身应下后,保罗一世又接着吩咐道:“还有就是派人多关注奥斯曼和天竺那边儿的动静——你们打探不到明国的消息,我不怪你们,但是奥斯曼和天竺那边儿总能打探到吧?我还就不信了,明国皇帝真就一点儿不在乎奥斯曼的石油?”

……

朱劲松当然不是不在乎奥斯曼的石油,恰恰相反,朱劲松现在做梦都想让大明的丁口数量多起来,然后把奥斯曼彻底拿下,将之变成大明的一个布政使司。

之所以没有立即拿下奥斯曼,而是任由沙鹅跟奥斯曼开片,一是因为人口的增长有其自身的规律,就算朱皇帝再怎么牛逼也没办法凭空变出几千万丁口,二是因为朱皇帝相信大明军队的实力,三是朱皇帝想看戏。

要知道,大明在奥斯曼拥有两个军事基地,每个基地的驻军数量都是一万人,而且大明在奥斯曼还有租界,大明商人和他们的雇工加起来也足有近万人,只要给这些商人和雇工发放火枪火炮,他们就可以做为大明在奥斯曼的后备军。

如果再算上大明在奥斯曼附近的那些军事基地,比如说天竺、旧港、西昆仑等离的近的,大明可以在奥斯曼可以调动的军队数量甚至有十万之巨。

十万满编的大明军队……就算沙鹅跟奥斯曼联手也不过是送菜,朱皇帝自然不会担心。

相比之下,朱皇帝更关心自个儿该去哪里浪一波——西域肯定是去不成了,太远的地方肯定也不行,因为朱皇帝必须要时刻关注着小破球的动态。

所以,朱皇帝也只能挑离京城近一些、能够在一天之内反回京城的地方。

挑来挑去,朱皇帝最后挑中了宁阳县。

在大明两千多个县里,宁阳县的江湖地位是明显要高于其他县的,因为朱皇帝在宁阳县出生,在宁阳县长大,又是在宁阳县举起的反旗,这里可以算是实打实的龙兴之地。

而且,大明朝堂的一众大老们也有很多都是从宁阳县跟着朱皇帝走出去的,比如说执掌国库的刘怀文,五军都督府的刘鹤鸣、耿锐和刘二牛等人。

所以,这宁阳县的江湖地位就变得与众不同——在泰安府和兖州府都有蒸汽机车站的情况下,两府之间的宁阳县也有蒸汽机车站,在泰安府和兖州府都有军队驻守的情况下,两府之间的宁阳县也驻扎了一支团级规模的军队。

比较让曾诚等一众大老们头疼的是,朱皇帝这次跑回宁阳县是微服,根本就没带上皇帝仪仗,甚至连路程都是七扭八歪绕过去的。

也就是说,在朱皇帝他老人家跑到宁阳县以前,谁也不知道他到底打算去哪儿。

也正是因为如此,地方上的衙门也就没办法提前准备,无论是好的坏的都被朱皇帝给看了个通透。

最让朱皇帝不爽的就是大明的环境。

自打在孟良崮闹出了声势以后,朱皇帝就一直在努力推动大明的五小工业发展,事实上,五小工业的存在确实让大明的国力变得更强,同时也让百姓变得富裕起来。

但是,朱皇帝又不得不承认,五小工业对于环境的祸害实在是太过于严重——要发展五小工业,就得占林、占地、挖煤、烧煤,尤其是各个县里的小电厂和钢铁厂、机械厂,那更是白天冒黑烟,晚上冒……晚上也接着冒黑烟,只是看不出来而已。

像京城倒还好一些,五小工业都在城外比较远的位置,对于空气的污染倒也不怎么明显,但是真到了地方上,这种污染就比较明显。

朱皇帝倒是也想治理,可是这玩意又不是说治就能治的。因为朱皇帝在抄作业的时候没有选择完全照抄,而是有一些改动。

比如说,种花家有些百姓居住在山里,交通不便等等乱七八糟的因素使得这些百姓处于贫困状态,种花家的朝廷就想方设法的扶贫。

某部电影其实就是以一己之力在抹黑种花家的扶贫——那些穿着西装打着领带喝着咖啡的“人”,拍出一部完全是农村视角的电影?

扯踏马什么犊子呢,把世间所有的善都集中到一个人的身上,再把世间所有的恶都集中到一个村子里,这玩意现实吗?

他们知道这玩意不现实,但是他们不在乎,他们需要的是靠这部电影来引发反思,然后好拿奖。

就比如说,贾科长和张国师那些在国外获奖的电影,很大一部分都是靠这种落后反衬先进的手法来讨主子的欢心!

所以,朱皇帝在抄作业的时候就直接没抄这一部分。

朱皇帝的选择是强制迁移然后再给钱——无论你愿意还是不愿意,只要你居住的地方是交通不便的穷山沟,官府就会把你从山沟里迁移出来,然后再安排到交趾、辽东、东西伯利亚等地方,最后再给上一大笔的安家费,反正大明有的是闲置的土地,朝廷向来都是因为地广人太稀而犯愁,却从来不用担心没有足够的土地分配。

而且大明的百姓倒也没有那些只喝咖啡不吃蒜的毛病,更没有对抗朝廷的胆子,所以朱皇帝安排的迁移倒也很成功。

只是这种迁移也造成了百姓相对集中的情况——百姓越是相对集中,所需要的工作岗位也就越多,这些五小工业之类的工坊也就越有存在的必要。

当然,即便是不考虑到百姓对于工作岗位的需求,这些五小工业依然有其存在的必要性,毕竟大明的工业化进程还处于起步阶段,光靠工部和少府下属的那些工坊,也没办法满足整个大明的需求。

而且,小破球的整体环境又不是特别稳定,万一废除这些小工坊,小破球却大规模开片了怎么办?

所以吧,朱皇帝就很头疼。

无论是先祸害后治理还是边祸害边治理,都不是嘴上说说就行的。

要环境,就必须对五小工业下手,要工业,就得牺牲一部分环境。

除去环境之外,第二个让朱皇帝感觉不爽的就是某些偷摸拐骗的事情又开始冒头——刚刚在宁阳县的火车站待了大半个时辰,朱皇帝就亲眼看到了两起斗殴外加几起一起行骗,另外还有几起直接动手抢的。

朱皇帝忍不住摇头:“打架斗殴的那几个也就算了,可是剩下的那些是怎么回事儿?是吃不饱饭?还是单纯的就是不想当人?”

跟在朱皇帝身边的张德全一边替那几个倒霉蛋默哀,一边低头答道:“大官人,老奴可说不好这个。”

别说这几个倒霉蛋跟他张德全没什么关系,就算这几个人里有他亲儿子,他也会毫不客气的全部弄死然后再向朱皇帝请罪。

朱皇帝也没指望张德全能回答自个儿的问题——张德全是东厂督公,让这老家伙去侦辑或者栽赃陷害某个官员,甚至让他去暗杀掉某个小国的国主,他都能不打折扣的办好,可要让他讨论这些事儿,这老家伙就好像变成了哑巴一般。

呵的笑了一声后,朱皇帝干脆摇了摇头,说道:“记下来,回头好好收拾收拾,该杀的杀,该流的流,好好的大明可不是让这些混账东西们祸害的——顺道把宁阳知县的资料给朕调过来。”

朱皇帝想要看到某个官员的资料可是再容易不过,仅仅只是一个时辰左右,宁阳知县李广胜的资料就摆在了朱皇帝的面前。

这里面有一部分是通过电报的形式从吏部调取的,还有一部分则是东厂和锦衣卫在宁阳县的探子们收集到的。

等朱皇帝大概的看过了李广胜的资料,发现并没有什么贪腐或者其他作死的记录后便笑了笑,吩咐道:“罢了,咱们直接去刘庙,也不用通知他李县爷了。”

只是等朱皇帝带着张德全跟几个东厂番子赶到刘庙之后,却发现整个刘庙村居然有很多人在他朱皇帝家的地里忙活着——朱皇帝在起兵造反之前,家里可也有几亩薄田,后来起兵造了反,朱皇帝也就把这几亩薄田的事儿给扔到了一边,再后来当了皇帝,朱皇帝也没折腾什么皇庄之类的,这几亩薄田也被朱皇帝给忘了个干净。

现在可倒好,自家的地里,居然有许多百姓在除草、翻地,瞅这意思是打算继续耕种起来?

除去环境之外,第二个让朱皇帝感觉不爽的就是某些偷摸拐骗的事情又开始冒头——刚刚在宁阳县的火车站待了大半个时辰,朱皇帝就亲眼看到了两起斗殴外加几起一起行骗,另外还有几起直接动手抢的。

朱皇帝忍不住摇头:“打架斗殴的那几个也就算了,可是剩下的那些是怎么回事儿?是吃不饱饭?还是单纯的就是不想当人?”

跟在朱皇帝身边的张德全一边替那几个倒霉蛋默哀,一边低头答道:“大官人,老奴可说不好这个。”别说这几个倒霉蛋跟他张德全没什么关系,就算这几个人里有他亲儿子,他也会毫不客气的全部弄死然后再向朱皇帝请罪。

朱皇帝也没指望张德全能回答自个儿的问题——张德全是东厂督公,让这老家伙去侦辑或者栽赃陷害某个官员,甚至让他去暗杀掉某个小国的国主,他都能不打折扣的办好,可要让他讨论这些事儿,这老家伙就好像变成了哑巴一般。

呵的笑了一声后,朱皇帝干脆摇了摇头,说道:“记下来,回头好好收拾收拾,该杀的杀,该流的流,好好的大明可不是让这些混账东西们祸害的——顺道把宁阳知县的资料给朕调过来。”

朱皇帝想要看到某个官员的资料可是再容易不过,仅仅只是一个时辰左右,宁阳知县李广胜的资料就摆在了朱皇帝的面前。

等朱皇帝大概的看过了李广胜的资料,发现并没有什么贪腐或者其他作死的记录后便笑了笑,吩咐道:“罢了,咱们直接去刘庙,也不用通知他李县爷了。”

只是等朱皇帝带着张德全跟几个东厂番子赶到刘庙之后,却发现整个刘庙村居然有很多人在他朱皇帝家的地里忙活着——朱皇帝在起兵造反之前,家里可也有几亩薄田,后来起兵造了反,朱皇帝也就把这几亩薄田的事儿给扔到了一边,再后来当了皇帝,朱皇帝也没折腾什么皇庄之类的,这几亩薄田也被朱皇帝给忘了个干净。

现在可倒好,自家的地里,居然有许多百姓在除草、翻地,瞅这意思是打算继续耕种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