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游戏 > 2048奥运会 > 第10章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聪明的航天员也会犯大错

“航天科工集团,尤其是以三院31所为主”

大家恍然大悟,不可置信。

秦晓海继续补充,“伙伴们,2008年北京奥运会、2022年北京冬奥会,还有2023年成都大运会等多届赛会火炬都是航天科工设计的”,说话的同时,秦晓海将上述火炬通过大屏进行了展示,包括在航08年在航天城的特色传递视频,以及其他多位航天员担当火炬手的精彩瞬间。

“老秦,这么多航天员都当过火炬手啊,了不起,中国对于航天员的支持太给力了”,科托夫无比羡慕。

“还在航天城传过火炬,这地方我们太熟悉了,你看那不是树坚强嘛,当时还不高,现在都成大树了。”,拉德贝惊讶着,手指照片中的一棵树,位于发射塔旁数十米的地方。那是一棵榆树,郁郁葱葱、枝繁叶茂,树高有10米左右。

“好像1997年发射塔建立时种下的,到现在50年了。每年随着发射任务的升空它就枯萎一次,到来年春天又再发新芽,真不愧是树坚强”,樊星雨不禁感叹。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啊”,萨曼莎脱口而出。

“多少年来,场坪内只有这一棵树,给无数航天员和航天工作者留下了难忘记忆,是基地的符号和象征,见证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秦晓海感叹。

“月球上有桂树,基地有榆树,而且这棵榆树丝毫不亚于月球上的那棵桂树,它是航天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见证了航天人一步一个脚印走来。先有桂树,再有榆树,再从榆树走向桂树,这是一个积极的循环”,樊星雨又作了补充。

“老秦,赶紧说正事,你们说的我头疼。”,科托夫有点急躁。

“老科,抱歉,这届奥运会的火炬外观造型正在设计中,这次试验主要测试燃烧系统。大家可能有所不知,火炬燃料通常为丙烷或与其他气体的混合物,尽管2022年北京冬奥会首次大规模使用氢气。但是基于氢气的存储存在安全风险和成本因素,之后赛会火炬燃料延续丙烷为主。根据2048年奥运会的规划,为实现一届碳中和的奥运会,倡导绿色低碳的理念,火炬将传承北京冬奥会的精神和理念,使用氢气作为燃料。另外大家都知道,我国很早之前就曾采集月球土壤样品并展开研究,发现部分地区月壤具有地外光合催化剂的潜力,经过多年研究,我国去年刚刚成功实现在月面通过太阳能、水和月壤三者的反应,生成氧气、氢气、甲烷和甲醇等,为月球生命支持系统的安全顺畅运行奠定基础,并且实现“零能耗”,是桂月空间站的建成的重要支撑。针对燃料所需氢气的提取,也将由桂月空间站基地负责。另外针对月球表面没有氧气的难题,31所的老师们借鉴珠峰及水下火炬传递的成功经验,参照航天发动机的设计理念,燃烧器采用燃料和氧化剂的多层喷注设计,形成动态的‘火焰保护罩’,克服氢气在月球表面燃烧困难的技术难题。”

听着晓海的介绍,大家轮流拿起火炬,细细端详。

“我当过火炬手,感觉这支火炬比我的那个轻很多,而且触感更棒”,萨曼莎是意大利之光,类似荣誉不计其数。

“我从未当过火炬手,今天让我当一次火炬手试试”,拉德贝一边举起火炬,一边示意大家给他拍个照。

“我也要,我也要拍”。斗转星移多少年,人类打卡的习惯依旧没变。变了的只是打卡的地点,打卡的设备。这个房间里有众多摄像头,瞬间拍摄并记录存档,可以自动筛选现场每个人最好的影像资料,分别推荐到每个人的记忆体。即刻看到自己和火炬的照片,众人纷纷兴奋不已。

短暂的喧闹过后,晓海再次把大家召集在一起,宣布,“伙伴们,这次试验是受奥组委和研究所委托组织的专项试验,今天我们的任务很简单,一是检验火炬燃烧系统的性能,看火炬能否安全、持续燃烧;二是由机器人吴刚户外传递一段距离,确定一下传递的路段,看是否有合适的地点;三是如果可行,拍摄一段月球传递的视频;如果不可行,就单纯展示火炬,不做点燃传递。各位听清楚了没,我说明白了吗?”

众人异口同声的回答,“明白”。

“伙伴们,为了提高效率,地球上,奥组委火炬中心的伙伴们,也会同步收看试验直播,辛苦大家啦”

话毕,晓海抬头看了一下时间,然后告诉星雨启动与地面的联系。而此时在地球的一端,雄安新区一处大楼内,在一间专用会议室内,火炬中心的部长章路,苏不易、蔡晋桐正在等候月球发来的信号,而东方祥云、李二水等则在东北的酒店房间内用笔记本同步参与。看到大屏发来的信号,东方祥云迅疾按下接通键,桂月基地内,星雨的头像闪现而出。祥云立即热情打招呼“星雨,你好啊”

星雨微笑招招手,“章部长好,东方老师好”,然后转头对晓海说“秦队,地面接通了”,秦晓海起身,对着镜头挥挥手,“章部好,东方处长好,大家好”,然后又给火炬中心的伙伴们介绍了其他几名航天员;而东方祥云也向航天员们介绍了自己团队的小伙伴。互相介绍完毕,试验正式开始。第一项是火炬称重。常玉刚和岳明各拿起一支火炬,首先放置在一个特制仪器上进行称重,两支火炬分别为958克和961克,均在标准范围内,说明火炬内燃料充足,具备可点燃的条件。

第二项是火炬燃烧试验。试验开始前,晓海表示,“伙伴们,大家都知道,鉴于安全考量,嫦娥号飞船在地月之间往返时,飞船内部不能长时间出现明火,加上本次这是试验,尚未从希腊采集圣火。因此本次火炬试验将参照2023年天宫课堂时的火焰实验,用火柴点燃火炬,这只是试验的权宜之计,正式传递可是不允许的啊。”。

科托夫听后,冲秦晓海大咧咧的说,“老秦,你们中国人就是太谨慎。我们俄罗斯人没那么多讲究,最初航天计划时,按照要求不让带伏特加,结果有人还是偷偷的带了,安全措施做好了,没啥大事”。

“老科,中国有句古话,小心驶得万年船,大意不得。别忘了1986年“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2003年“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坠毁,2021年“联盟号”火箭发射失败,还有国际空间站多次出现冷却剂泄漏。安全是我们航天人的头等大事。我们既要安全升空,也要安全回家”,晓海很严肃的回应。

科托夫见状,笑着说,“老秦,航天飞机是美国人设计制作的,跟俄罗斯人没关。关键时刻,我们俄罗斯人也从来不马虎,从不掉链子,真受不了你那永远一本正经的脸,没有幽默感”,然后转头对常玉刚说,“刚子,你把火炬拿好了,我来点这第一把火”,边说边拿起一根火柴,往火柴盒上的摩擦面轻轻一划,除了摩擦引发“嚓”的一声,没有任何反应。科托夫又连续划了几下,还是没有任何反应,连白烟都没有。科托夫有点气恼,大家也慌了。

“怎么划不着呢?房间里有氧气啊”,岳明小声嘀咕了一句。

“即使没有氧气,火柴也可以滑着的。别忘了,火柴头主要由氧化剂(KClO3)、易燃物(如硫等)和粘合剂等组成。当划火柴时,火柴头和火柴盒侧面摩擦发热,放出的热量使KClO3分解,产生少量氧气,使红磷发火,从而引起火柴头上易燃物(如硫)燃烧,火柴应该很容易划着的啊”。

此时,星雨突然笑了起来,用手指着科托夫手中的火柴,“亲爱的科托夫先生,你这样划,怎么能划着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