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武侠 > 乾龙战天 > 第四二一章 功法不是米饭

乾龙战天 第四二一章 功法不是米饭

作者:文飘过峰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4-06-25 08:20:28 来源:书海阁

沈云还是不明白,为什么自己明明没有灵根,却轻轻松松的通过了祖师设置在玉简里的考验。

但是,这并不妨碍他研读那小半部《青莲无上功》。

与修为境界相对应,功法也一样分成小境界。最开始的是入门诀。沈云读着读着,心中豁然开朗——原来,《金刚拳》的心法就是一套入门诀。它与《青莲无上功》的入门诀可以说是异曲同工。两者都是以炼体、洗髓伐经为主要目的。

而他自行修改的《小***》也是奔着这两个目的去的。不同的是,在《小***》的起始阶段,他根据自己的修行经验,编了一套沿着任督二脉的按摩手法,将口诀具体化,形象化。与通常的“冥想法”要容易上手得多,同时,效果也要显着得多。

读到最后,沈云看到旁边的注解里提到了“气感”,即,入门诀练至大成,修炼者的五感变得超乎常人的敏锐,能够感觉到灵气的存在。

这时,就可以尝试用先天境初期的口诀,也就是引气诀。

沈云连连点头:原来如此,怪不得我有了气感之后,再练《金刚拳》的心法,就没有多少进益了。

同时,又在心里寻思:难道《洗玉诀》是比《金刚拳》更上乘的存在?

带着这样的疑惑,他接着往下看引气诀。

引气诀,就是引气入体的法门口诀。沈云通篇看完,苦笑连连——入门诀是基于任督二脉,但引气诀则重在丹田与灵根。

他先前的猜测没错。灵根于灵气,就好比磁石与铁屑。与灵气一样,灵根也有五行之分。不同的灵根只能吸附相应的灵气。而《青莲无上功》便是基于木灵根的修炼法门。这也是为什么在开头的注解里,祖师强调一定、必须要有木灵根才能修行此法的根本原因所在。

可是,我什么灵根也没有啊!

但我照样通过了祖师设置在玉简里的灵力考验!

还有,紫瑛前辈说过,凡人是可以修行的。并且,修至高阶的话,有没有灵根的差别会越来越小。

所以,肯定有绕过灵根的法门。

抱着这样的念头,他又重读引气诀。

一遍,没什么发现,他再读一遍……如此反复,不知道读了多少遍,额头上又生起细密的刺痛感。

这种痛感,在沈云读到第五枚玉简时,得到了一个合理的解释。

原来,他所知之“丹田”,与修真里的丹田并非一回事。具体的来说,他知道的丹田,是针炙上的丹田穴,也是修真里的下丹田所在。

在修真里,除了下丹田,还有中丹田和上丹田。

其中,上丹田又名泥丸宫,位于印堂穴之后。它与下丹田一样,主存储。不同的是,下丹田存储的是灵气,而上丹田存储的是神识。

神识又名精神力,是人的意识凝炼而成。和灵力一样,它也会消耗。当消耗将尽时,上丹田内缩,从而牵动额头,产生象无数针刺一样的痛疼感。这时,只要立刻停下来,调息养神即可。

因为位于胸中的位置,有中丹田的存在。它有调和五脏之力,蕴生神识与气血。

随着神识的渐渐恢复,上丹田会自行恢复。于是,刺痛感渐消。

一言以概之:额头生出刺痛感,意味着神识消耗到了一个危险的水平。

解决的法门有三:一是,立刻停止神识的消耗;二是,运转心法,有助于神识的恢复;还有,可以立刻服用蕴神丹。

三种法门相比较,最后一种最为快捷,可以说是立竿见影。然后,第二种法门次之。最慢的是第一种。

通常,修士们都是选择服用蕴神丹。

祖师是高阶丹修。她在一枚关于粗讲炼丹的玉简里特意提及,传下的百余枚玉简里,有近一半是关于炼丹的。她毕生收集的丹方,以及炼丹经验与心得,都在这些玉简里。

沈云因为手头没有炼丹炉,所以一直没有去看那些玉简。想来里头肯定有蕴神丹的丹方。

而眼下,他只能用第二种法门,恢复神识。

沈云睁开眼睛看了一眼屋角的钟漏。唔,才过子时。

他才读了不到两个时辰的功法。除此之外,什么也没有做,竟然也消耗了这么多的神识。这样的消耗速度都快赶上画符了。

深吸一口气,沈云闭上眼睛,沉心静气,运转《洗玉诀》。

哪知,读了几十遍的引气诀,冷不丁的出现在脑海里。沈云不由眉尖轻蹙,努力的想忽略它。

但那一百来个黑字此刻好象是刻在脑海里一般。

沈云无奈,只能尽量把精力集中,不去“看”那些黑压压的文字。

事实上,引气诀的影响比他想象的要大得多。

沈云好象又回到了初练《洗玉诀》的时候,尽是磕磕碰碰的。

神识恢复的效果也大打折扣。以往,只要运转一遍便能神清气爽,也就是神识完全恢复。然而,这一次,一遍《洗玉诀》下来,额头上的刺痛感才刚刚消失。

照这样的情形,没有个三五遍的,神识没法完全恢复。

沈云都快被气哭了。这叫什么事儿啊!

引气诀不但没有用,反倒是尽添乱了。以后还能正常的练功吗?

一时间也没了练功的心情。

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他烦躁的向后一倒,枕着一双胳膊,躺在炕上,慢慢回想刚才运功的过程。

不想,还真叫他发现了一个重大的状况——在运功的时候,他竟然催动了引气诀而不自知。于是,他刚才运功的情形就好比,一辆马车上套了两匹也。一匹叫做《洗玉诀》,另一匹叫做引气诀。前者与他这个车夫早就有了默契,熟得很,所以,在步履、速度上都要快一些。而后者是新加入来的陌生者,野性未改,不是他这个车夫眼下能驾御得了的。幸运的是,两匹马行进的方向大致相同,是以,马车方能磕磕碰碰的往前走。

而解决之道,无非两个:要么将引气诀舍弃,彻底不用;要么就是将引气诀与《洗玉诀》彻底融合,合二力为一。

前者,沈云本能的就试过,实践证明,做不到。如此一来,就只剩下融合这个法门了。

沈云抚额。功法不是米饭,想吃就能吃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