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帝尊阁 > 第二百二十六章 肃州营重建

帝尊阁 第二百二十六章 肃州营重建

作者:万山尽染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6-25 08:31:57 来源:书海阁

“何氏家学,还真是教得好,出身如此尊贵,且是掌握过如此实权之人,都能时刻认清自己……不简单呐。”

林北轻轻一笑。

魏然不语。

孙义老脸一红,知道这是在说自己,也没底气反驳。

他小心翼翼地瞥了方觉一眼,不知道这个大将军是有心,还是无意提起此事。

与何锋相比,你算个屁?

人家出身、师门、背景、靠山……哪个不比你孙义强?

可是人家何锋呢,摆得多正?再看看你那个利州营?

“难怪何家自太皇时代,就存在至今了。”方觉也是由衷感慨了一下。

换作任何人,有这样的背景与经历,不得拽上天?

可何锋依然战战兢兢,行事小心,丝毫不给任何人话柄,这番示好让方觉也找不到任何毛病。

“我与何锋,可谓是毫无交集,他这般示好只怕不只是这么简单……”

方觉若有所思,而后得到了一个猜想。

“肃州营,可能真的会参与到这次北征。”

“大将军的意思是说?”几位主将也是熟读兵法,懂得一些人情世故,何锋的事情深思熟虑一下,可以得出一些猜想的。

“不会吧?”

林北道:“何家放弃京畿道兵权,是与陛下妥协的结果,陛下会这么快让他再建新功?”

“林兄这就错了,陛下只是忌惮何家,并非是猜忌何家,如今何家甘愿退让,那陛下自然也会让何锋尽快升回去的。”魏然道。

孙义也点头:“是啊,何家的忠义,陛下还是放心的。”

对此,几人的态度也都一致。

若是有机会,何锋应该会立功,不会长时间被放置在边关的。

因为何锋这样的人才,长期放在边关发霉,实在是一种浪费。

皇帝先前削弱何家兵权,并不是觉得何家会造反,只是一种以防万一的手段,他对何家世代忠良之名自然不会轻易怀疑。

哪怕出了一个何安,那也是旁系,并非何氏家学出身。

与何家的这次对局,何家妥协,陛下是有亏欠的,他必然会从其他地方补偿回来。

“何锋组建好肃州营,再立新功的话,只怕两年内就可以回京。”孙义羡慕道。

驻军在外的将领,都羡慕京城繁华,并非只是贪图享受,能回京任职那是更大的信任与权力。

最要紧的是,后代可以立足京城,成为真正的贵族,那是能改变阶级的。

如今的各州驻军,尤其是边关的,说白了都是被边缘化的,真正被信任被重用的官员都在京畿道附近。

就像是以往的何家,已经掌控了整个京畿道的兵权。

而莫家,掌握了禁卫军,以及东海港那样繁华贵重之地。

再看看边关的这些人,除了孙义认得一个宁王,还算有后台之外,魏然都不算有背景。

因为魏家没落了,唯一值得欣慰的,就是家里还有一块太皇御赐免罪铁券。

可是在朝中无人,这东西也就是个好看,没有多大用处。

“既然何锋如此上道,我也不能不懂事儿,让信使八百里加急送信回京,建议调肃州营与甘州营为我大军断后。”

“大将军高明。”

……

肃州。

大军前脚刚走,何锋就到了。

看到肃州满目疮痍,百废待兴的局面,何锋就觉得头疼。

到肃州当日,何锋就去帮忙赈灾,他的副将萧能开始征兵。

征兵是需要朝廷的许可的,任何一营都得按照规制,除非是战争时期为了保住边疆不得不多多征兵。

但那也得通告朝廷。

规制,是为了防备佣兵自重。

或许有人会说,可以多招兵买马,但不上报啊?

大聪明,那军饷与军粮你给啊?

军饷从兵部下发,是按照各营的人数与职级标准配发的,不会多发一个子儿。因为兵部拿着军籍去问户部要钱的时候,户部也不会多给一文钱。

没有军饷,哪个傻子愿意给你卖命,还怎么佣兵自重呢。

以主将的待遇,要养私兵也只能养几十个,多了自己就吃不上饭。

至于多这几十个,让你多呗,你还能翻天不成。

“蔡大人,肃州府台何时到任,肃州的政务积压太多了,不能总让我们代管……这事儿不合规制。”何锋问蔡言。

何锋给方觉去信后,他就开始主持征兵,并且协助肃州府衙的重建。

可是肃州府衙各级官员,大多都死在了那一战中,朝廷派来的官员还没到职。

而肃州回归秩序之后,政务就积压起来,州府衙门还没完全恢复职能,只能由何锋插手与蔡言商议办事。

只是这样的操作,是不对的,军政分离,这才是朝廷的规制。

蔡言道:“没办法,朝廷派来的官员,在路上遇到了麻烦,又有些水土不服,得好些日子才能到。”

对于何锋这个新任肃州主将,蔡言一开始是有些担忧的,毕竟出身名门还有贵妃妹妹。

蔡言就怕,何锋在肃州要军政一手抓,到时候就乱了国法。却没想到,何锋根本不想管,若非实在是没办法,蔡言主动领职并向何锋借人,只怕何锋都不想与州府衙门有任何牵扯。

“州府衙门尽快重建吧,我可不想被御史台弹劾,秦时益就拿着天子剑在甘州大杀四方呢。”何锋淡淡道。

他当然不怕秦时益,但这种言官是真的头铁,被找到错处很容易就被污臭了名声。

何锋可以不在意自己,但何家的门楣,决不能有半点不正。

“何将军,您主持的肃州营重建,到哪一步了?”虽然才两天,但蔡言也知道,何锋与那萧能都有能力,这两日来很顺。

何锋道:“按规制,肃州虽在北境边缘,但有凉州顶在前头,我们的兵力不能高于凉州营。”

“所以我准备征两万五千人,如今已过两万人。”

“才两日不到,就招了这么多人?”蔡言大惊。

何锋笑道:“别说朝廷征兵,这个时节任何人有钱有粮,登高一呼都可征兵数万。”

那叫揭竿而起。

蔡言咳了一下,表示了一下敬畏,他可不敢深谈这个。

“羽林军与少师做得不错,肃州虽然有一些奸诈之徒,但没出现那种暴民乱世的事情,我们征兵重建的工作也极好做。”何锋叹到。

“其实,这不是好事。”何锋摇头。

征兵太快,说明现在百姓太惨,都不愿意过安生日子,愿意从军卖命。

如今肃州一带,流民灾民太多,羽林军不可能安置他们,没有那么多钱粮。

灾后重建是最麻烦的,一家人一间屋舍,那都得是多大工作量。

这事儿只能交给州府衙门来做,可州府衙门的官员迟迟不到职,导致这些流民无处生存,只能靠着朝廷赈灾。

可朝廷赈灾的粮食,只够混个不饿,吃饱都难,自然要自己去找出路。

如今的肃州,百废待兴,不需要那么多劳力,那么大部分人自然就闲置下来。

而朝廷征兵,管饱饭,还管一年三十两的军饷,一下子就可以解决眼下着急的青壮年就业问题。

这些人也不是都甘愿当兵卖命,许多人是无奈,因为家中有父老妻子,作为顶梁柱自然要寻找出路。

而眼下的肃州,当兵是唯一也是最好的出路。

只两日,就征兵两万,说明流民太多,能进军营的都是经过筛选的,没能进来的人就更多。

何锋来征兵,可是带了一些钱粮来的,这是户部额外拨付给肃州营用来重建的。

只需要先给部分粮饷,愿意从军之人,自然络绎不绝。

这也是每次灾年之后,朝廷会趁机征兵的原因。

平时只能靠强迫,或是军户制征兵,但这种时候老百姓就求着当兵了。

“朝廷派我来肃州,同时就调遣了官员,我绕了一大圈都到了,他们怎么还没到……真的是遇到麻烦了?”

何锋有些怀疑:“不会是觉得此地苦寒,又是百废待兴,他们嫌辛劳不愿意来,在中途故意懈怠吧?”

“这……”蔡言尴尬道,“这我不知,但不是没这个可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