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帝尊阁 > 第三百一十章 方觉的未卜先知?

帝尊阁 第三百一十章 方觉的未卜先知?

作者:万山尽染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6-25 08:31:57 来源:书海阁

魏王谋逆了?

我滴娘!

秦王瞠目结舌,他都没想到,自己的这些个兄弟,居然都这么大胆子。

前有萧落叶,后有萧元吉。

你们怎么敢的呀!?

父皇还没老糊涂呢,一个个的就等不及了?

秦王有些庆幸,又觉得无法理解。

若非魏王出事,只怕父皇没这么容易,将我召回去。

“他为何不召齐王呢?”

一想到这里,秦王就暗自得意,看来在父皇心中,还是更喜欢我一些。

“都三司会审了,怕是确有其事。”秦王念念道。

“殿下,下臣一路未曾间歇,实在是疲累,殿下有事明日再说罢?”

“公公请,已经为您准备好了房间,还有一桌佳肴。”长史适时地过来道。

内监拱手:“长史大人费心了,多谢殿下。”

“公公好生歇息吧。”

……

翌日,一大早,秦王就醒了。

或者说,一整晚没睡着。

可以回京了,这个喜悦充斥着脑海,他兴奋了一晚上。

秦州虽然是他的封地,但回了封地等于无缘储君之位,只要回去了,那就有机会。

而且秦州怎能比得上金陵繁华。

“殿下,京城来的那位,已经醒了。”

“快,请来与本王一起用膳。”

片刻后,宴席上,秦王自然坐主位,传旨的内监居客位,王府长史陪坐下位。

一旁站了几个丫鬟。

此时,已经过了辰时。

“殿下久等了,怎敢劳烦殿下等候。”内监很懂礼数,在皇宫大内的人,若是不够懂礼,早就被那些贵人刁难死了。

这些人的礼数,就算是礼部都挑不出问题,想为难他们也找不到什么合适的借口。

此乃大内之人的生存之道。

“公公客气,秦州不如金陵,府中没什么可招待的,真是简薄委屈公公了。”秦王待人接物上,一向是很有礼数。

当初林北愿意帮他,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殿下这一桌酒席,还算简薄吗?”内监摇头一笑。

“请。”

客套一番,便是主宾尽欢。

酒过三巡后,秦王才道:“公公远道而来,可有指教?”

“不敢当,殿下过谦了……贤妃娘娘嘱咐过,让下臣给您带来些京城的消息,也好让殿下知道一些内情,免得回去处事失了分寸。”

秦王感动道:“母妃带了什么话?”

内监:

“其他的,都是一些不要紧的消息,殿下一路回京都会知晓的,只有一点是贤妃娘娘派人叮嘱,一定要让殿下清楚明白的。”

“请公公赐教。”秦王拱手。

内监使了个眼色。

秦王立刻斥退无关人,只留下了王府长史。

内监才正色道:“贤妃娘娘想告诉殿下,此次魏王落马,背后是少师主导。少师一纸密信从北境回京举告,魏王才有如此下场。”

“什么?”

秦王面露惊色,又有些难以自抑起来。

“是少师……是老师?”秦王都快忘记,自己有多久,没再称呼那个不比自己大多少的少年,为老师了。

可是这一句老师,秦王却是由衷的。

内监道:“可怜天下父母心,贤妃娘娘说,自殿下走后,少师便开始找魏王的错漏……只怕是,刻意为之,好让陛下在年终尾祭前,将殿下召回京中。”

“这……老师!”

秦王停杯投箸,双眼朦胧,蒙上了一层水雾。

他顿时后悔。

后悔这些日子,明里暗里,对老师的埋怨。

秦王一直以为,自己被贬,方觉没有替他说话,且之前还故意说不再教导他,这是要舍弃他的意思。

却没想到,老师居然用这样的方法,将他救回京城!

“老师早就知道魏王有问题,也知道年终尾祭的礼数,故意拉魏王下马,让父皇不得不召回我……如此,既不惹恼父皇,又救了我,还磨砺了我一番……”

秦王当桌哭诉:“我愧对老师,我竟然至今才明白,老师都为我做了多少事!”

此次年终尾祭召自己回京,与此前的岳平川案,为自己洗涮冤屈一样……唯有用心良苦,可以概括!

见秦王感动到落泪,内监劝道:“殿下,贤妃娘娘也是这个意思,让下臣提醒殿下,回京之后第一件事就是要去谢少师,千万不要得罪了少师大人。”

知恩谢恩,在京城是很重要的做人态度。

如果没有这样的品质,没有人愿意帮你,因为谁也不愿意养白眼狼。

施恩,大多就是要图报的。

报不报且不说,你得摆出态度,让施恩给你的人知道,你已经知道对方给了恩情。

不然人家怎么知道,你是在装傻不想还人情,还是真傻呢?

所以贤妃才刻意嘱咐,让秦王回京之后,一定要去少师府上登门答谢。

这样,少师才可能,继续帮忙。

“多谢公公提醒,回京之后自然要报答老师的恩情,唉,本王欠老师的越来越多了……”秦王陷入了一种自我感动之中。

母亲的嘱咐,与自己的脑补,让他真的相信了,方觉做这一切都是为了他。

……

大军从宁州开拔,回京路途遥远,至少要走半个月。

不过方觉下令加速,虽然不是急行军,但也日行二百里。

不消十日,就可以回京。

夜幕降临,全军扎营。

典一从当地的鸽房回来,是方觉让他去沿途查看,是否有老阁主传给自己的关键消息。

天有不测风云,若京城发生什么变故,也好立刻能知道,做出反应。

不至于茫然,回京后措手不及。

“有什么消息?”见典一来了,方觉问道。

“没什么重要消息,就一个还算有趣的,陛下由内阁下了明旨,将贬回封地的秦王召回京城。”

“秦王?”帐内,叶红衣还在,闻言诧异,“为何?”

方觉毫不意外地道:“陛下没得选,只能召回秦王。”

说着,饮了一杯热茶。

虽然离京城近了,但冬天哪儿都冷。

“啊?”叶红衣还没明白。

典一道:“听说,是因为年终尾祭。”

“尾祭,怎么了?”叶红衣是悬剑司的人,对礼部负责的祭礼,并未刻意了解过。

因为至今,她还没有哪个案子,需要了解这些知识,所以叶红衣也没认真学过。

将烧裂塌陷的火煤,掏空了好燃烧,然后将铁钳子放到一旁。

方觉搓着手,打了个哈欠:“年终尾祭,陛下登临祭坛,洒酒燃黄纸主祭天地,皇后与一品贵妃并肩陪祭,太子需在陛下身后扶陛下与皇后衣裙陪祭,以示敬天地孝父母之意……”

“可是咱们没有太子啊?”叶红衣茫然道。

“是啊,所以还有一个选择,就是让两位亲王殿下,代替太子行此礼。”

方觉道:“还有一个月,就是年终尾祭了,礼部尚书林颜海肯定会上书陛下,让他准备召回一位亲王,或是封晋王为太子……”

封晋王为太子……叶红衣摇了摇头,这个选择肯定不可能。

若是陛下愿意立太子,早就立了,不会等到现在。

“那为何不召回齐王?”叶红衣不解。

方觉哂笑:“你以为,我为何将新粮种,交给齐王让他带回齐地去?”

“就是想让齐王安生些,也让陛下知道,不能轻易召回齐王,得等他在齐地干出些明堂来。”

这可是国政,关系新粮,那就关系到江山社稷。

就算皇帝知道了,也会配合,不过方觉以为,皇帝还察觉不到他的这份私心。

毕竟谁想得到,有人居然将新粮食,用来限制一个王爷不能回京呢?

“啊?”叶红衣与典一,都诧异了。

典一道:“少爷还有这一层深意?”

方觉没理会两人的震惊,淡淡道:“所以,陛下一定会召回秦王的。”

“你……”

叶红衣突然觉得,这个男人好可怕,不,是又一次觉得。

因为,她想到了一件事情。

“魏王事发,是兄长密信举发的,难道当时兄长就知道,魏王倒台秦王就会重新回到京城?”

叶红衣瞪大了眼睛:“此番思虑,未免太过前瞻!”

“你想多了……”方觉慵懒地摇头,却没有过多解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