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都市 > 遇贵人成大业 > 第312章 巧舌如簧的师父

遇贵人成大业 第312章 巧舌如簧的师父

作者:燃面好吃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6-22 14:53:57 来源:书海阁

张铁军准备起身离开,被刘刘根全叫到:“张书记。铁军同志先等一等。我们还有一些事情要商量。”

于是万重山张铁军刘冰泉三人继续留在了会议室,其他人陆陆续续的离开。

张明杰离开会议室,给钱玲玲发了一个胜利的表情。

对于今天这个会议,只有正科及以上的领导可以参加。其实也能理解,毕竟今天决定的拟提拔正科的名单,副科级领导及一般的办事肯定不能参加,避嫌。会议决定的就是他们的前途,按照回避制度,他们理当避嫌。

等到所有人都离开,刘根全说道:“是这样的,我们单位最近还有一件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

“就是王仁杰这位小同志。据说马上要离开咱们纪委了。铁军这件事情你知道吧?”

张铁军点了点头。

万重山对此问道:他这次离开又是什么原因?莫非又在咱们纪委受到了什么“特殊照顾”?

万重山说完这话,刘根全脸色突然变得难看起来。

刘根全略显生气的说道:“这次王仁杰离开的具体原因,我不太清楚,我也想问问两位。”

万重山一脸无辜的样子看着刘根全。

此时万重山和刘根全都看向张铁军。

张铁军说道:“两位大哥,其实说实话,我比两位哥哥知道的内容,也并不多多少。”

“王仁杰他也是今天早上才告诉我,他要离开纪委这个消息。王仁杰的原话是去临江县的一个镇上当个副镇长。而且还是在村里定点驻村那种。具体更多的我也不太清楚。”

“因为教育局杨康这件事情,他现在几乎也很少和我交流。”

张铁军故意说出教育局这个问题,首先是让刘根全知道。

刘根全知道自己在教育局这个案子当中扮演的角色,对于王仁杰来说不是有很好的印象。其实故意让刘根权将王仁杰离开的原因,引向市教育局杨康这个案子。

这样的话,刘冰泉就不会再继续追问。

毕竟刘根全也知道自己在教育局杨康这个案子上,对王仁杰做了些什么。至少刘根全在教育局这个案子上,对于王仁杰来说是心中有愧的。

万重山说道:“不管王仁杰因为什么要离开,可是现在他确实要离开,咱们也留不住啊。之前王仁杰在市纪委确实发生点不愉快,我们就想要办法化解一下。”

“咱们既然留不住他,为何不想点办法,给王仁杰留个好印象,既然他要走,我们就为他搞个欢送会,对不对?”

“铁军,王仁杰他去的地方是哪里?”

张铁军说道:“临江县下属一个乡镇,叫青山村。”

万重山想了想,说道:“咱们既然是在纪委,搞个欢送会也不能太张扬,送礼品送东西,肯定也不现实,再说了,咱们市纪委自己也不富裕,送的东西太寒酸,别人未必看得上。”

“这位王仁杰可是典型的**,一般的东西很难入他的法眼。我们既然想给他留个好印象,那肯定在送礼上面就需要动动脑筋。”

刘根全随时说道:“万重山老弟这话说的不错。咱们送的东西不能太贵,我们自己又没钱解决不了,但送的东西如果太差。肯定也没有达到送东西的目的。”

万重山感叹道:“穷人家的孩子,不好办事啊。”

刘根全:“既然这样。我们确实得好好想想,两位老弟对于这件事情有什么看法或者是有什么好的建议,两位老弟年轻些,对于年轻人喜欢的东西肯定更了解一些。”

张铁军想了想。说道:“两位大哥,我有一个建议,不知道可不可行,你们看看。”

刘根全:“咱们现在不是开会,就是几个人随便聊聊,你尽管说。”

万重山看着张铁军故意揣着明白装糊涂的样子,知道张铁军肯定没有憋什么好屁。万重山在旁边就像是等着看表演一样的神情,等待着张铁军的“表演”。

张铁军说道:“既然王仁杰去的地方是乡村。两位大哥以前都待过乡村,自然是知道乡村最缺什么?”

刘根全:“最缺钱。但是咱们也没有钱给王仁杰啊。再说了也不可能送钱啊。”

张铁军:“我们不用送,咱们不如帮他弄点钱,弄点项目。”

刘根权问道:“弄钱……弄项目……?。这又是什么意思?”

张铁军说道:“实不相瞒,我以前在临江县当纪委的时候,曾经有位同志告诉过我,希望咱们在青山村,当年剿匪的时候,不是在山上死了很多革命先烈嘛。”

“有人曾经向县长和县委书记建议在青山村上修一个红色纪念馆,将解放初期,咱们解放军在青山村剿匪的这些经历以及我们中原市上面的一些重要的人物建立一个纪念馆,放在这里,然后供人们去缅怀,顺便也可以了解一下青山村的历史。”

“但是这个事情,经过领导们的评估,觉得花费的钱也不是一笔小数目。还有一个原因,青山村有一个很大的问题,交通不是很好,即便是修好了这个所谓的红色纪念馆,在潜力还要解决交通问题,这又是一大笔卡纸。”“如果不解决青山村的交通问题,对于纪念馆后续的开发和发展也没有太大的意义,至少在当时县长和县委书记看来这是一个不太划算的项目所以就不了了之。”

刘根全:“这确实是一个连续性的问题,必须一次性全部解决,不然解决个把个问题,对于实际投入来讲毫无意义。”

张铁军:“刘书记,您说的对。所以这个红色纪念馆的事情,就再也没有人提过了。”

张铁军:“刘书记。万书记。我个人认为啊,当然这是我个人的想法。我们可以用市纪委的名义在青山村上选一块地建一个红色纪念馆。”

“纪念馆专门用来纪念这些在青山村上剿匪的革命烈士以及优秀的革命工作者或者是咱们市的优秀人物。对呀,增加大家的宣传,而这笔钱不一定是咱们来出。”

“我们以纪委的名义将这个项目上报给市委市政府,再让临江县,县委县政府出一点钱,市委市政府拨一点款,在市委市政府和临江县县委县政府两级政府的合力下在青山村修建这个纪念馆。这个纪念馆建成以后。名义上还是咱们市纪委提议的项目,只不过它的最后使用以及产生的一些费用就由临江县县政府来承担。”

“不知道两位大哥觉得我这个办法。可行不?”

刘根全:“可是,这个项目参与的人就多了,那就不是咱们一家的人情了。”

张铁军:“刘书记,您的担心,我们明白。害怕做了好事,没有承咱们市纪委的人情。但是这个项目前期的沟通和选址,我们市纪委去解决,只要在话语上多跟王仁杰沟通,这个人情我们还是有的。”

万重山,对于这件事情没有任何态度,只是抽着烟一直在思考。

刘根泉想了想说道:“既然如此,这个事情我看可行,也没什么问题,但是这个事情周期太长了,见效太短了,我不见得王仁杰会买这个账。”

张铁军说道:“刘书记我认为。王仁杰肯定会记你这个人情,首先这个事情从一项目一开始,就是咱们市纪委的项目。所以王仁杰肯定会记住您的。”

“其次,这个项目不管建成多久,不管需要多久,对于临江县来说,这是王仁杰的功劳。对于咱们市来说还是咱们纪委的事情,对不对?”

“王仁杰不管从个人角度还是从集体角度他都会接受,也都会很赞成。而且这个项目一旦确定落实。临江县其实也很愿意的,毕竟他们只是花了一点小钱但是却办了大事儿。”

“我觉得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不知两位大哥考虑过没有?”

刘根权问道:“什么原因?”

张铁军解释道:“此次王仁杰去乡村,我听说林书记可是点头了的,如果我们市纪委主动为王仁杰“拉项目、找赞助”。”

“我们市纪委帮助王仁杰更好的开展工作,林书记肯定会高兴的。只要林书记高兴,这个项目的批复就会很快,这样的话,这个项目的推进就会更快。”

“刘书记,您担心的那些周期长,回报时间短,这些问题自然也就迎刃而解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