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武侠 > 龙翼下的逐鹿 > 第4章 后记 北海靖州

龙翼下的逐鹿 第4章 后记 北海靖州

作者:新宏志帝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4-06-07 09:25:34 来源:书海阁

北海,地理上包括雾缘和冰岛,即后世所说的靖州与南瀛——这里既是龙族的故乡,也是挪威哈拉尔王朝昔日辉煌的见证。

若想研究北海的历史,有四个历史阶段绝对绕不开,按照后世普遍认同的观点它们分别是龙族时期,对抗时期,合作时期以及西靖时期。

龙族时期的起始点很模糊,现代历史学按照已发掘的古迹推测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龙族开始形成以氏族为单位的原始社会体系。从那一时间开始直到公元467年龙族内战结束,是龙族独立生活的阶段,没有和人类文明有过多交集。

因为没有史料记录,龙族内战爆发的原因众说纷纭,认可度最高的是因为雾缘火山烽台山爆发导致气候变化,雾缘龙族数量超过容纳量导致战争爆发,一半的龙在战后被驱逐出雾缘,分别流落美洲与欧洲。其中流落欧洲的龙群登陆同样因气候变化和瘟疫而摇摇欲坠的西罗马帝国,为了争夺土地与人类发生数次大规模冲突,间接加速了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人类和龙族进入漫长的低烈度对抗时期,这一局面直到公元八世纪管型火器问世双方的关系才有所改观,到公元821年法国加洛林王朝王室正式与不列颠地区龙王签订盟约宣布与龙族合作,漫长的对抗时期才结束,合作时期开始。

对于合作时期结束的时间有一定争议,一部分学者认为是在公元1004年挪威征服北海时结束,另一部分则认为到公元975年宋朝沉船事件为止。

双方都认为自己支持的事件影响力更大——法国策立龙王后又有许多国家与龙族建立合作关系,尝试不同的制度以加强两族间的联系,其中以挪威哈拉尔王朝的纽带封建制度最为出色,挪威维卡部部落领袖哈拉尔与其龙族领袖阿特勒于公元899年共同推翻了丹麦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统治后带领挪威迅速崛起,其子沃利于公元958年正式加冕为哈拉尔一世建立挪威王国,发动挪法战争灭亡加洛林王朝成为欧洲霸主。到二世国王盖尔.哈拉尔时期,挪威王国在1004年对北海和美洲发动入侵战争,成功征服北海并开始在北美洲建立殖民地。

对于被征服的北海地区,盖尔在此驻军并将原住民分为四部分——维费部、哈雷克部、雾缘公爵与冰岛大公。四方相互制衡,忠于哈拉尔家族,雾缘龙族被强行拉入了当时依然以人类为主的世界文明的潮流。

另一派学者则认为北海从宋朝沉船事件后便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与人类的关系不再是简单的合作,挪威的入侵仅仅是加速了这一过程。

法国与龙族合作后为了维持自己欧陆龙口最多的优势对不列颠与北海地区进行了封锁,阻止除法国以外其他任何国家领导这里,其中的人与龙也不能随意出入。

如此一来欧陆那些曾经被设计穿越雾极恶劣海况的大海船失去了用武之地,转而向东去开拓通往东方的航线。

据《四库全书》宋史部分记载,宋太祖开宝五年,即公元972年,一艘意大利商船通过东方航线来到了宋朝,并把一枚天龙蛋和一枚海龙蛋高价卖给了赵匡胤。

两枚龙蛋引起了宋太祖的兴趣,他把他们视为自己建立大宋王朝,一统中原的祥兽,对此喜爱有加。

但由于没有养龙的经验,两条龙孵化出来不久就因为缺少龙族生存必不可少的硅源而死,距记载天龙活了167天,海龙活了152天。

不甘心的宋太祖命人乘船去欧洲寻找应龙并学习饲养方法。他共派出九艘海船,这九艘船从明州港出发,在欧陆向导的带领下绕过好望角来到大西洋,最终有六艘船成功到达。

成功到达欧陆的六艘船在直布陀罗海峡分别,四艘船按原计划到意大利半岛贸易学习,另外两艘船补给后继续驶向北海的雾源准备深入了解龙族这一种族。

这两艘船虽然想方设法绕过了挪威军队的封锁。但初来乍到的宋朝水手低估了雾极的恶劣天气,其中一艘船在穿越雾极时便沉没了,最后一艘船载着两船的幸存者勉强穿过雾极边缘的一座小岛上搁浅散架,被路过的哈雷克部巡逻龙骑发现并搭救。

这批宋朝沉船难民中除水手,工匠和医师外还有三名官员,其中有一人是目不识丁的武官郭荣,另外还有徐青云和李经两名文官。他们均为后周显德六年进士,后投诚于宋朝。

虽然不是名人大儒,但他们毕竟系统学习过儒学,而且通过了科举的考验,在雾缘安定下来后,他们共同开创了泰西书院,试图以儒家思想教化当时仍处于半野蛮时期的弗格人。后来又有胡宗敬四渡大洋千里迢迢从北宋运送书本典籍到西靖,为泰西儒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登陆的宋人为北海带来了东方五代与宋初时期的先进制度,逐渐形成了以泰西儒学为主体的思想模式以及中央集权为主体的政治制度和利益链。同时美洲土豆与玉米的传入让雾缘的人口与龙口容纳量大幅度提升,提供了足够的物质基础。不过无论是哪一派学者都认可合作时期结束是在公元1069年靖始君和靖高公建立西靖政权向东陆请封时。这之后的西靖时期是北海乃至世界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也是历史学者最为感兴趣的时期之一。

因为这一时期发生了极多影响深远的重大历史事件,所以不同学派间争议颇多,甚至远超合作时期。直到公元2020年龙族权威史学家仇贵平发表《西靖历史研究》一书才基本奠定西靖前期历史研究的主流。

仇贵平通过考证那个时期的历史记录,统计出十二世纪初靖州人口约四百五十万,龙口约五十万;南瀛人口约二百七十万,龙口约二十万。

北海此时的中心已由冰岛转移到西靖,这里生活的人自称靖人,欧陆人则称他们为弗格人,即生活在雾中的人。

《西靖历史研究》一书中并没有对西靖有任何感性的评价,但据说在私下里的访谈中仇贵平曾经这么评价他眼中的靖朝——“宋人,弗格人还有龙族共同缔造了这个混合着东西方文化血液,人类与龙族文化血液的文明。勇于开拓,坚韧不拔的维京文化尚武精神;包容并蓄,兼济天下的宋人儒家精神;万里鹏程,九天翱翔的龙族豪迈精神在这里均有体现。”

敢拔剑迎敌,懂养生丧死,能酾酒款客的靖人长久以来都于乱世中经营着这一片小小的土地。

靖,即有安稳和平,社会安定之憧憬。又饱含保家卫国,兼济天下之大志。

纵观靖朝历史,靖朝之“靖”完全是靠一代又一代的靖人和靖龙抗争所得,仿佛一棵从石头缝里冒出来的参天大树。

自公元1005年北海并入挪威领土后,雾缘人和龙就一直被东陆人视为外族之蛮夷。他们自然不甘心于苟且,一直伺机崛起。

仇贵平评价西靖的崛起是通过两次战争——挪威内战和北海内战,夹缝中生存的西靖像一个耐心蛰伏的猎手一样敏锐的抓住了每一次来之不易的崛起机会。

凡成大事者必有天时地利人和。盖尔确实是一位优秀的君主,当年他费尽心思削弱弗格人和龙族的实力,设置利益链制衡各方,让雾缘在近百年间都被挪威人控制,但他却没法把自己的智慧传给每一个后代。

哈拉尔二世于1020年驾崩,其继承人哈拉尔三世托拉即位后并没有延续父亲的对外制度,而是停止战伐休养生息,稳固纽带封建制度安定国内。

据后世史学家分析,哈拉尔三世的计划是彻底征服北美洲并一统欧陆——按照哈拉尔二世的体系核心地区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挪威王国无法对北美洲形成足够的统治力度,若继续派兵出建设殖民地只会加快北美洲脱离挪威王国的速度。

哈拉尔三世准备在休养生息一段时间后吞并基辅罗斯获得充足的产粮地,随后二次征服北海将这里彻底变成一个由王室直接管辖的郡,接着再派兵征服北美洲以战养战完成统一欧陆光复罗马的大业。

遗憾的是托拉在仅仅当了十年国王后便于1031年因病驾崩,随后挪威陷入哈莫王子与其三叔“伪王”贝尔勒的内战之中,北海各势力趁机崛起。

此时的北海在人类方面,冰岛大公的能力一代不如一代,东陆内战时期冰岛外戚弗拉基米尔家族渐渐崛起,意欲取代冰岛哈拉尔家族。

而作为哈拉尔二世北海三足鼎立格局的另一个重要组成——东雾缘内部此时也已布满蛀洞,这里的农牧业地理条件不如西雾缘,商业上又比不上如冰岛,只能依附于东陆,但东陆忙于内战无力再支援这里,为了生存不得不与当时仅一海峡之隔的哈雷克部结为贸易同盟,商人逐渐取代哈拉尔二世留下来的旧官吏成为东雾缘权力的实际掌控者。

比起官吏,这些商人更注重自身的利益而非守土安民。

龙族方面,盖尔征服北海后没有按照原先三族共治的制度另立三族龙王,而是采用东陆的制度在各部仅扶植一位“龙督”作为龙族统治者,虽然当时他的目的是希望激化龙族内部矛盾控制北海,但随着东化时期泰西儒学的发展促进了民族融合,儒学发源地哈雷克部发展出了新的以文明而非民族为载体的新思想体系和利益网,到西靖建立前期这种制度已经成为了优势。

而且盖尔扶植的龙族统治者并没有足够的公信力,极度依赖东陆的支持,东陆内战后挪威将北海驻军全部撤出。北海四大政区的人类统治者都迅速联合治地的龙族推出了新首领,让那些空有名分的龙督彻底成了摆设。

在东陆这场被称为第二次继承人战争的内战结束后,伊尔诺.哈拉尔登上王位,史称哈拉尔四世。他是一位中兴之君。在战后开始参考拜占庭体系进行东化改制,国力逐渐恢复,再次对北海形成威慑。

但哈拉尔四世没来得及重新恢复的对北海的控制便大行西去,后即位的哈拉尔五世杜赞虽然保住了父亲的改革遗产,但在其统治后期东陆爆发大规模鼠疫,民不聊生。各地起义频发,王室忙于镇压再次失去对北海的威慑。此时维费部发生了一场偶然事件,时任龙督瓦迪拉的女儿与维费家族扶植的首领武佑安联姻后夫妻感情不和,其女以丈夫不忠为由请求父亲出面,结果现场双方爆发冲突,武佑安的部下误杀瓦迪拉。

虽然龙督早已有名无实,但只要北海一日不脱离挪威他们就依然有些这个名分。冰岛大公麾下龙骑军团团长——弗拉基米尔家族时任领袖阿克里伯爵埃纳尔意图利用此事发动政变,他怂恿维格迪斯大公趁机出兵雾缘,讨伐维费部。

维格迪斯大公同意了阿克里的建议,维费部由于内部叛变丧失先机,阿克雷里领导的先锋军迅速占领了维费部统治下的雾缘南部政区。

但得到好处的冰岛军自然不会停下脚步,立即将矛头指向了维费部的战争盟友哈雷克部。

但在进攻哈雷克部的时候阿克雷里放慢了脚步,以负伤为由撤至二线,任由其他领主乘胜追击,占据雾缘地盘。哈雷克部虽然支持抵抗,奈何实力不如冰岛,依然节节败退。

不过阿克雷里实际上并不想让雾缘战败,事实上,他需要冰岛战败才能实现自己的计划。

在双方决战的玉山城之战中,阿克雷里故意将冰岛北伐军的军情泄露给哈雷克时任大果狄约库尔。同时故意延误战机,致使孤军深入的北伐军主力被哈雷克部包围歼灭。

此后,冰岛再无能与阿克雷里对抗的势力。很快他就毒杀了维格迪斯大公,扶植其幼子施拉姆继承大公爵位,彻底架空了冰岛哈拉尔家族势力。

而哈雷克部也趁此机会乘胜追击,反攻收复了南部政区,将两大行政区收归己有。使得雾缘四方分治的格局被被彻底打破。

赢得这场几乎不可能胜利的战争的约库尔.葛恩.哈雷克和他的龙族首领威烈武在战后名声大震,雾缘内无人无龙不服约库尔和威烈武的统治。

此时是乘胜独立还是继续称臣,他们的抉择会影响雾缘乃至整个挪威王国的走向——就在北海战火纷飞但时候,东陆也就是否出兵干涉一直在激烈讨论。此时的挪威虽然因为瘟疫和其他种种原因国力有所衰弱,但余威仍在,如真的与雾缘开战也毫无疑问有一战之力。

主战派认为雾缘公爵手下军队武备废弛,无论他愿意与否,他的领地都能够作为东陆讨伐军的跳板,直接越过雾极进入雾缘内部。冰岛虽然已经被弗拉基米尔家族控制,不会乐意再有哈拉尔家族的人干涉北海事务,但其与哈雷克部的战争已使其无力双线作战,即使敢与自己正面对抗也不足为惧。最棘手的是哈雷克部,但如果解决了它,北海其余势力,包括冰岛与雾缘公爵都会重新归心东陆,趁此机会出兵才是良策。

而主和派却认为冰岛与雾缘内战是为了夺取北海控制权,如果东陆贸然出兵,北海三方可能会暂时放下成见对抗东陆,彻底脱离挪威王国,那时挪威国威将不复存在,后果不堪设想。

主战主和两派明争暗斗,直到杜赞驾崩,六世国王吉诺即位此事依然焦灼。

就在这时,一封来自北海的请封书送到了国王吉诺的办公桌上。

这封请封书正来自哈雷克部,约库尔上表朝廷请求册封他为雾缘总督来主持北海战后局势。

主和派终于占据上风,此时焦头烂额挪威朝廷早已放弃了对美洲的统治,对北海地区的控制也已丧失多年。但弗格人在骄傲的东陆人眼里依然只是一群野蛮之人,不如给他们些空头荣誉拉拢下他们,让他们制衡冰岛大公和雾缘公爵。

在种种原因之下,准备进攻北海的大军最终变成了一队带有册封诏书的使团。

自此,约库尔在雾缘的统治有了合法性,雾缘的性质也从挪威领土变成了明臣暗雄的挪威蕃属。

约库尔获封后封威烈武为龙公,进一步确立了威姓氏族在西雾缘统治的合法性。接着强推卡罗语为雾缘官方文字语言;将泰西儒学作为官方治理方针思想;改西雾缘为靖州府并开始以西靖君自称。

西靖君,即平定西方的君子。当然,其也可以解释为西部靖州君主的意思。至于约库尔的真正意图究竟是哪一个,就有待商榷了。

在中央,约库尔和威烈武开设政事堂与各地果狄共同议政,下游设置“工、兵、礼、吏、户、刑”六部作为执行机构。官员的权力不再来自爵位而是以品级,分左右文武九品十八阶。

在地方约库尔和威烈武除了将原南北政区哈拉尔二世时期分封的果狄的封地部分归还外,对于新征服的地区他们没有重新分封,而是将原维费部划为定南府,自己的哈雷克部称为嘉宁府。府下其划为几个郡,郡下设县。府郡官员均由州府任命,任期一般为五年。

为了便于管理战后流民与外来难民,约库尔和威烈武在非果狄封地区开始全面进行土地丈量与人口统计,安置百姓分配户口。

时任户部尚书张广宇将靖州户口分为成编户与非编户两大部分,其中非编户为“贱户”,包括乐户,杂户,佃户,工户,外来猎户等。编户为正常户口,主要分为商户,民户,弗格猎户,渔户,匠户和军户等。不论编户还是非编户,均为世袭制,唯有军功能改变身份。公元1078年约库尔去世,谥号靖始君,葬于永陵。世子贡纳尔即位,与威烈武共同治理靖州直到1082年威烈武大行为止。

威烈武谥号靖高公,葬于长陵。其龙储威仁川即位,与贡纳尔共同开创了靖州第一次治世。

贡纳尔和威仁川正式招安了泰西书院,将其官方化,改称泰西学宫,资助胡宗敬东渡取典。同时开始在雾缘各地开设官方分校——痒序,痒开在府中,称为府痒或者官痒。序设置在县,称为县序或者官序。负责为雾缘输送臣才。同时也鼓励民间开办儒学学院。这些书院学生不能直接为官,需要参加科举考试,每年一次,分文武杂三科,分别为靖庭选拔文臣,武将与匠才。

同时为了提高雾缘的生产力,贡纳尔和威仁川大力推广土豆玉米棉花等作物的种植,还把泰西学宫整理的生产资料《靖府工术》也印刷抄录到各处,开设术院教授农耕、手工业技能,不仅不需要收费,入学情况还是地方官员考核项目之一。

有了人才龙才来源与先进生产力,贡纳尔和威仁川开始更彻底的改革,公元1091年他们把中央六部外仍保留部落联盟形式的各机构按宋人的指导整合为一台十寺五监。置议政院取代政事堂主持军政大事,议政院成员由旧果狄和科举选拔上来的官员共同担任。

军事方面虽然贡纳尔和威仁川在位时期是靖州相对和平,战争最少的一个时期,但二位君主并没有放松对军队的建设。

贡纳尔和威仁川的改革主要针对军功与军户,其中他们将军户细分为人户与龙户两大类,和其他户籍一样均采用世袭制。

人户下主要分陆户、水户、空户三大户籍类型。

陆户服役时的安排与士兵的家境与地位有一定关系。如果家里面能提供马匹,那该士兵就很有可能成为骑兵,如果没有,那就只能听从军队安排,比如斥候、弓兵、弩兵、矛兵、铳兵、枪兵、炮兵等。

水户一般是沿河沿海军户,他们会定期进行军事训练,并负责本地河海防卫。也正是在这一时期贡纳尔建立了西靖第一支编制海军——与东陆的线列战术不同,西靖的海军更倾向于使用集火战术。海军四艘辅船和一艘号舰为一哨,辅船长官为船曹,号舰长官为总哨。两个哨为一编,编的长官为总旗。一支舰队一般由3~5编组成,由主帅统领。

空户自然会加入空军,空军主要分天翼兵和翼骑兵。天翼兵是独立飞龙为主的空军单位。翼骑兵是龙骑单位,军官依然大都世袭,称龙骑士,属于军事贵族阶级,和所属骑龙家族多有联盟关系。空户则是普通翼骑兵士兵。这些龙与骑士在服役期前几乎都不认识,平时也不生活在一起,只有训练和征战时见面。他们一般被称为龙骑兵。

龙户主要分为翼户与骑户,即天翼兵和龙骑兵。

龙骑兵的骑士与战龙的组合并不十分固定,以便在战时人或龙任何一方出现意外,另一方能够迅速恢复战斗力。这样虽然降低了空军单兵作战能力。但所属单位的总体战斗力基本不会受太大影响。

而轮换制度又与靖州空军编制有关——靖州空军战队一般分队,行和旅。队级长官为队正,为一对龙骑兵。管八名天翼兵和两对龙骑兵。行级长官为行率,为一对龙骑士,管理五队。旅级长官为旅帅,管两名行率。

轮换就是在行级单位内进行,服役但非征战时每一个月换一次,五个队的人类骑兵与龙骑兵相互之间轮换。当然也不是随机互换,每名骑兵对应五条龙,每条龙对应五名骑兵。而且轮换当然也不是所有单位同时轮换,旅级单位下两个中队交替进行轮换,第一个行内部进行一次轮换后另一个行往往会隔半个月再进行内部轮换。战时轮换制度则灵活多变,由将领,监军使等高层统筹安排,一切以取胜为主。

1100年,贡纳尔去世,谥号靖文君,葬于孝陵。1112年,威仁川去世,谥号靖明君,葬于德陵。他们统治时期被称为文明治世。

靖文君的儿子古佛斯即位后,与冰岛的冲突渐渐升级,有了前辈留下来的遗产。古佛斯开始进一步强军兴邦,到了1112年威仁川大行。龙储威子攸即位后,古佛斯和威子攸甚至多次亲征冰岛。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古佛斯和威子攸在定南府西和嘉宁府东设置安东与安西两道,道与府平级,由节度使治理,节度使则由宗室大君担任。

安东道和安西道的设立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防御南方的冰岛和东方的东陆。但这种防御总是被动的,仅仅有盾还不够,身处兵家必争之地的靖朝必须要有矛。

为了让靖朝之矛更加趁手更加锋利,古佛斯和威子攸再一次对靖州原先的兵制进行了整改完善。在这之前靖州的军队主要有分为世袭军事贵族与征召兵,古佛斯将军事贵族阶级从兵部分离出来设置枢密院管理,枢密院下辖十六卫——即守护靖府宗庙财产的左右御艆卫,左右孝陵卫;守护首府的门庭卫左右翼林卫,左右盛骑卫,左右执金卫,左右坤銮卫;守护靖君龙公及其家眷的左右金鳞卫和殿前卫。十六卫士兵也被称为卫兵,其兵源主要来自全国各地的旗所,这些旗所由靖庭划分,与县级行政单位平级,居住其中的居民基本是弗格猎户,也就是旧部落时期勇士战士们的后代。

据仇贵平考证,在古佛斯和威子攸统治时期靖州旗所大都在这嘉宁定南两府周边。北府嘉宁府为首府,下有八旗所,勇兵军户四万户。南府定南府为陪府,有六旗所,勇兵军户两万八千户。

旗所里的猎户不用交税,有世袭田产,但需要按要求自备武器,定期训练终身服兵役,以及养护生产部分公有武器装备。是弗格人渔猎时期军制于今的延续。

枢密院名义上还掌管蕃兵,蕃兵是地方贵族的私人组建的武装,其虽然忠于地方贵族,但必须接受枢密院的监督,州官府会派遣监督官员,定期汇报各蕃兵军队情况。而且州府若有征召,地方贵族有义务领蕃兵响应。

原征召兵现为衙军,属于兵部,内可与卫军共守靖土,外可征战四方开疆拓土。主要分有衙兵与义兵两种。

衙兵大都在郡级或县级行政单位中服役,实行屯田制和军户制,最早是靖文君为了安置投奔靖州的外来人口和龙口而设。按驻守地区的安全和生产程度实行八分耕种二分卫戎或七分耕种三分卫戎的模式。平时自给自足,维持地方稳定。每个军户家庭需保证一人或一龙可随时服役,另有一人或一龙可充当随行辅兵民夫。军械由个人和官府共同负担,一般兵员负责兵器,官府发放甲胄。但均由个人养护,缺失损坏自行补足。

按照出土的靖州律法,历史学家们得知编户中凡人类成年男性与龙族成年雄性甚至特殊时期非孕期雌性都有终身服役的义务。在服役期中,如无征战,则各地郡兵要轮流到州府服役一到两年,称为“府役”或“京役”,由枢密院或兵部分配。其他年每年还要在所在地方军营服役一到两个月,称为“地役”。除此之外这些郡兵还要轮流到边关戍戎,每次两周,称为“边役”,但距离边境较远的地方士兵可以通过交钱免除此役,银两多少由所在地与服役地距离决定。

除此“三役”之外,如有征兆,由兵部下发兵符,指派将领领导。战时或有少量军饷,战利品和奖赏也归士兵私有,且征战时士兵所属家庭免税。累计的军功也可以用于提升爵位或换取赏赐,战后仍回原籍。

这一制度虽然提高了当时西靖的国力,但后世史学家对于这一制度的态度一直颇有争议。不过仇贵平考证发现西靖虽然法定服役时间长,但一般经过几轮京役后就士兵会被州府默认转为预备役,不会再召去服府役,摊派的地役和边役也会越来越少甚至免除。在有征召时州府一般也都是先征召更年轻的士兵。

义兵并不是正式的士兵,主要由非编户组成,有时囚犯或流民这样地位底下者也会被强征入其中。一般为人类七户出一兵,龙族五户出一兵,军械自备,平时不脱产,农闲时演习训练,通常在现有的官军兵与募兵不足时作补充之用,但同样可论战功升迁,甚至可以凭借战功脱离非编户这一行列。

除改革旧军制外古佛斯和威子攸还新创了两个军队——天圣军和八大营。其中天圣军前身是靖始君与靖高公起兵前的哈雷克部亲卫队,都是富户贵胄。在北海内战中随始君和高公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靖州府建立后,哈雷克亲卫队吸收将士遗孤与功勋子弟对其进行扩编,并重新分配军田;文君明公时期改称元从军,专职拱卫首府和负责仪仗。而古佛斯和威子攸将其继续扩编为天圣军,并划入枢密院治下。

营兵是完全在实战中诞生的产物,古佛斯和威子攸之前的靖州军制思想还是挪威的思想内核,即海陆空三方互不统属,战争往往也不得不分别进行。古佛斯和威子攸发现了这种制度在当时通讯条件下的弊端。为了反攻冰岛古佛斯和威子攸重新训练了四支军队——四支军队各有所长但同时涉猎海陆空三方。

海陆空同时行动将战场真正立体化,这要求兵员与将领极高的素质,因此这四支军队的兵员与将领均从全国各地的精锐中抽取,外加招募或雇佣外籍精锐士兵。战后威子攸和古佛斯并未将其解散,而是让他们在州府周边驻营,并逐渐将其拆解扩充为八大营,也称京营、中央军,隶属于兵部。

关于八大营的分工有太多史实记载,没什么争议。分别是宁海营,泛海营两个海军营。其中宁海营为海军主力,也称靖州中央水师。泛海营则为以海龙为主的特别突击部队。

武云营,神机营是两个空军营。其中武云营为主力军;神机营为空中特种部队。

铁血营,骠骑营,千夫营和武威营四个营为陆军营。其中铁血营为火器部队,骠骑营为精锐轻骑部队,武威营为主力,千夫营为重骑兵。

八大营平时除独立训练外也会进行协同演习。一旦投入实战各营间可灵活融合,快速组成一支强大的军队。作为国家精锐营兵的装备自然也是最好的,因此营兵兵员多为富户——士兵不仅需要按要求自备部分武器装备,而且没有军饷。但其家室不仅减税,还时常发放有粮食,布匹,棉花,木炭等福利。

古佛斯和威子攸统治时期,靖州武德充沛,无人敢敌,为靖州和平发展打下基础。

1117年,古佛斯去世,谥号靖襄君,葬于茂陵。龙公威子攸于1119年退位为古佛斯守陵,直到1121年去世,谥号靖桓公,葬于原陵。

三代靖君龙公为靖州创造了一个相对安定的外部条件。古佛斯之子西古德和威子攸的龙储威士荣即位统治靖州后,开始削弱内部旧贵族势力,意图彻底摆脱挪威对靖州政治的影响。

西古德与威士荣先从军改开始,推行以《荣军令》为纲领的荣军政策——主要包括中央开设荣军院,减税,提高军饷。地方划分住所与田产集中安置在战争中负伤残疾兵员等政策。当然不是所有兵种的待遇都一样。分九等待遇,而蕃兵被排除在外除外,他们完全不享受任何优待待遇,但州府开始和地方共同负担一部分他们的军饷。

在军改完成后,靖庭强令靖州富家豪族和外戚迁居于靖六陵,配合左右孝陵卫守卫供奉永、长、孝、德、茂、原及其附属诸陵,建设靖陵城,也称靖陵县。

种种举动终于激起旧贵族集团反抗,面对叛乱西古德与威士荣毫不犹豫的镇压。由于靖君-果狄主持的议政院议会制已经崩溃,为了保证不误战事,西古德废议政院,亲自选拔了一批官员组成政事处,并让世子比约恩留守监督。镇压胜利后,西古德拆分改组政事处为共治院与尚书台,后又将尚书台改为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和共治院一院。

另外趁凯旋余威,西古德和威士荣把靖州贵族封地分成食邑,汤沐邑,封邑三种。

食邑贵族对封地内没有任何自治权,有时甚至只能遥领,不能就藩,只是荣誉称号,一般分封给非宗族功臣。

汤沐邑与食邑大体相似,但受封者一般为人类女性或龙族雌性,而且一般为终身制而非世袭制。

封邑是食邑的进阶态,当食邑受封者得到“护境符”后,可在封邑中与地方官员共掌掌管民政与军政之权。以西古德与威士荣在平定叛乱后下达的政令,按照不同等级的护境符从“保境安民”铁符、“敕令护州”铜符、“忠恭谨善”银符,到“承制安邦”金符所统私兵的数量从五百到五千不等,获符者一般是宗室成员和内战中及时投诚而幸存下来的三位旧果狄。这些兵和将均由靖庭派遣,由封爵与靖庭共同负担军费,蕃兵制自此不复存在。

无论哪种爵位,平时封爵都不得擅自出所属封地,而且要接受靖君特派使的监督。

靖州由部落时期向中央集权时期的转变此时告一段落,哈拉尔二世加于靖州内部的枷锁也终于被摘下,雾缘从一个野蛮的边缘地区变成了一个有能力参与群雄逐鹿的强大势力,无人敢小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