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重生之东宫有梨树 > 第一章 北川之行

重生之东宫有梨树 第一章 北川之行

作者:白马玉麒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6-07 09:28:01 来源:书海阁

“哎哟,许姑姑您来了。”胡赖小跑到我身边,亲热地打了一声招呼,“这段时间太子可忙得不得了,咱也没空贺喜姑姑擢升六监掌事。”

我点点头,胡赖这人我是看不上的,不过眼下大家都在明昭太子麾下,总还是要客气些。我只能略带敷衍地笑了笑:“区区小事怎么敢劳烦胡大人呢。这几日太子可是都在圣上身边伺候着?”

“太子孝顺良善,见着圣上被病痛折磨恨不得取而代之。不过圣上这病看起来可不大好医治呢?司药监那边怎么讲的?”

我左右看看无人,凑近了一些低声道:“眼下药不知吃了多少,依旧还不见好,太医院那边院首依旧说了,左不过一两月。”

胡赖闻言,并未回话,只朝我躬身一拜:“如此凶险,看来还是应当去请相国大人呀。相国大人精通丹药,这人间常见的药既然已经没有办法了,也只能试试旁的手段。”

我躬身退下,只当自己什么都没有听见。

今日仿佛会有大雨,天空中乌云密布,到了日出时分依旧黯淡而沉闷。正阳殿笼罩在一片昏沉的天色之中,仿佛也显得死气沉沉似的。

眼下圣上早已不能临朝,太子便挑起重任,朝堂之上翻来覆去地都是一些琐碎的事情,北川罗氏不满唐家军军属众多,便要求军属搬出北川城内,唐揆荣自然一口答应,只说照办。南方似乎有一些小型的起义,被广王周恪法很快平定。巴渝一代大约月旬前发生了天灾,眼下上奏说要赈灾的粮钱。

太子将赈灾一事批给了江氏某个青年将军负责处理,此人据说前几年还是神武营一个中郎将,被太子殿下一手提拔上来,在圣上面前盛赞其“勇猛不输唐戬,谋略更胜三筹”。

我不知道唐戬是谁,似乎是一个已经亡故的唐家军小将军,不过既然得此称赞,就从语气来说也能知道,太子当真是器重这江家子弟的。

等回了司药监,忽然一个年轻的小女官找上我。她模样清秀,一双眼睛亮得好像山泉日夜洗刷的石头,带着一片叫我难受的真诚:“姑姑,臣女乃是宠物所末等女官沈敏,巴渝人。”

“巴渝人?那里倒是山高水远,难为你一人来到京中,”我淡淡地回答一声,瞥眼看向她,“不知沈女官今日有何事?”

沈敏“臣女生于巴渝之地,对故土的思慕之情如人之眷恋父母。今,臣女家乡蒙受天灾,臣女无一日不痛心,无一夜不垂泪。”

我不动声色地放下茶盏,上下打量着那年轻而鲜活的面容。

“臣女今听闻太子殿下愿向巴渝运送赈灾粮草,臣女感激涕零,深感太子仁厚。然而那负责运粮的江氏,素来有恶名,以权谋私、颠倒黑白,他在太子面前曲意逢迎,蒙蔽大人。然而百姓无一人不知,无一人不晓他鱼肉百姓的恶名。赈灾救民兹事体大,不可交给这种德行有亏之人啊。”

我心里觉得有几分好笑,低下头不看她:“沈女官多虑了。我等女流之辈,哪里比得上圣上太子会识人呢?我想,不过是江大人最近颇得重用,却未曾钻精民间口碑,才会被人暗中散播这种消息吧。这世间子虚乌有的消息何其多,真真假假谁说得准呢。”

“姑姑!”沈敏抬起头,眼眶微微有点发红,“……臣女出生寒微,父亲乃是巴渝山中一猎户,家中时代贫寒。可纵使臣女乃是山野出生,亦知道尽忠直言!何况此事事关巴渝无数灾民身家性命,姑姑身为六监掌事,难道只袖手旁观吗?”

“太子安排,合情合理,如何谈得上袖手旁观?”

“姑姑难道忘了……清河那一年的水患吗?”

我一愣,再看向她时只觉得厌恶与愤怒:“你说什么?”

“同为灾民,姑姑岂能不明白臣女的心意?”一行眼泪顺着她的眼眶滑落,她眉眼间都是几乎要溢出来的委屈和义愤,“清河当年何其有幸,有温贤太子庇护。眼下天人已逝,世间再无人庇护巴渝!”

“混账!你在说什么混账话!”我用力拍了一下桌子,眼眶跟着发烫,牙冠都气得发抖,“前朝太子无父无君!犯下滔天之罪!你居然敢出此悖乱无德之言,当真是不要命了!”

沈敏跪在地上,咬着嘴唇,眼泪从眼角一滴一滴滑落。我只觉得心口压抑,郁结于心,站起身走到她面前:“我们进宫是侍奉皇室子弟的,不该管的不要管,不该问的不要问!此一次,我不罚你,若再有第二次,我决不轻饶你!”说罢,拂袖离去。

大约四五日后,胡赖忽然遣人来说太子那边要我过去一趟,那语气不由得让我一阵心慌。

跟着一路小跑过去,还未曾进入东旭殿内,一匹布帛便被丢到我脚边。我吓了一跳,在殿外便扑通一声跪下,眼神不住看向脚边那沾染红色的白布:“太子殿下!”

“这就是你们六监教出来的好人!你自己看看去吧!”一声厉声呵斥从殿内传来。

我战战兢兢打开身边的白布:——太子圣明,若愿读此书,臣女死不足惜。眼下巴渝灾情严峻,灾民数十万,其状何其可怖,太子愿遣粮草银钱赈灾,乃巴渝之幸事。然而江氏名声可怖,阴奉阳违,非可重托之人。我闻太子以明良治天下,若遣此人去巴渝,恐对太子名声不利,愿太子三思而后行,另择良臣以托付此事。臣女替巴渝百万之众谢太子厚恩。

“这……”我拿着那封写在白布上的血书,手指都跟着颤抖起来。

“好不容易把那老不死的廖清河熬死了,朝中那些人天天进言也就罢了。你们六监不过是皇城中的仆役,也好意思上书劝我?还对我的用人之道指指点点,真是昏了头了!你今日带人去好好看看东直门城头,教教你底下的人什么是规矩!”

这话说得我格外惶恐,就仿佛东直门眼下有什么鬼祟似的。

我不敢多问,只躬身跪在地上谢过太子殿下宽赦。从那里匆匆退出来之后我只觉得心里格外不安,一路小跑往东直门去。

这皇宫可能当时选址就有点问题,步道一年到头总觉得阴冷。靠近东直门,便觉得一股腥气自风中飘散开,熏得人下意识捂住口鼻。那股腥味连绵不绝,越靠近东直门便越催得人犯恶心,早有些人在那里窸窸窣窣地围观着。

我下意识一阵发抖,彻骨的寒意从脚尖浸润到骨髓之中,伸手拨开眼前的身影,只见东直门出口位置横着一座木制仿佛晾晒渔网用的架子,上面并排吊着三个人头。

两男一女,均被剜去双眼,头颅在风中如同风铃一般小幅度地摆动着。那刺目的血浆已经凝结为黑褐色,落在三个头颅下方摆放的桶中。

沈敏的头悬在一片黑暗之中,黑色的长发被捆在绳子上,那小鹿一般明亮的双眼只剩下两个血窟窿。

我双膝一软,险些跪坐在地上。

只因为那一封信,便将三人斩杀,头颅悬之东门吗?这么残酷的行径,这洋洋得意的炫耀?当真只是因为皇室天威不可侵犯吗?

我后退两步,眼睛却无法从沈敏的头上移开。

不,不是因为皇室天威不可侵犯,不是因为这么冠冕堂皇的理由。太子如此行事,只有一个原因——他心中有鬼!

我吓得忽然睁开眼,入目便是唐云忠和周恪己在灯前讨论事情的身影,不觉竟有大梦初醒恍如隔世的感觉。

我本来以为他们忙着谈事情估计没空管我这边,却没想我只是醒过来自己自顾自拍了拍心口平复,周恪己就看了过来:“阿梨醒了?可是梦魇了?”

我含糊答应了一声,有点蔫乎乎地摆摆手:“噩梦罢了,你们继续商量,不用管我。”

周恪己将手中笔搁下,皱起眉一声叹气:“阿梨回去歇息吧?”

唐云忠从旁边探出个脑袋,我这才看清他嘴里咬的居然不是毛笔,而是一截萝卜。他一口萝卜吃得嘎吱嘎吱的,看起来那萝卜水分还挺足:“怎么了?水土不服了?”

“我可是纯正的南方人啊!”我揉着额头,磕了两声,越看唐云忠那个萝卜越觉得好吃,伸手跟他要:“也给我个萝卜嚼一嚼。”

唐云忠去旁边框子里挑挑拣拣半天,找了个相对清秀一些的,随手在袖擦了擦,递给周恪己,又挑了好一会,又找了一个,在袖口仔细擦了擦,隔空要递给我。

周恪己无奈地摇摇头,把他手里的萝卜拿过来,从怀里取出巾帕,一边细细擦着,一边用下颌虚指桌上的地图:“云忠把这地图先挂起来吧,等会儿方便我们看。”

从萝卜根仔仔细细擦到萝卜缨子,这么反复了两次,周恪己才把那个圆鼓鼓的萝卜递给我,接着拿起兜在腿上的另一个萝卜,自己小口咬了起来。

“眼下北川也让我颇为头疼啊。”唐云忠把北境三郡的地图挂在墙上摊开,一边啃萝卜一边指着地图上几个地点,“大哥你看这里,北川地处北境与北方三郡交界处,可以说是北面防线的第一道关卡。”

“眼下唐家军的粮草,一般是从饸城从隆山以东过剑阁,经过北川送到北境营寨之中。”唐云忠的手指顺着南面的饸城沿着隆山东坡划过去,最后手指落在北川之上,“北川贵族们,各个都自立门户,粮草过北川,多少都要被克扣下一半,往年太平,北川又多三世老臣,倒也只能由着他们。不过眼下万一匈奴真要打过来……北川根本无法作为北境防线。若北川陷落,则北地三郡再无遮蔽,不日便会陷落于敌寇之手啊。”

我啃着萝卜凑过去:“我能不能问一下,这北川贵族扣下粮草要干什么啊?”

“这就要说到北地三郡的一个门道了。”说起这个唐云忠倒是来了点兴致,招呼我跟周恪己先坐下,“北地地图在此,南面平原一代分列洛安、韩泽两郡,沃野千里,此地善于耕种。北上过隆山一郡,北川城,正是这北方第一郡琅琊郡的中心之地。隆山绵延百里,草木丰隆,易守难攻。”

“北地之防,百年之间大抵因循此道——在饸城一代将两郡粮草辎重准备齐全,过剑阁运送到北川,经由北川分批次再往边关送过去。”我听着点点头:“听着很是合理啊。”

“这是明面上的交易线路。朝廷从饸城把粮草从百姓手里买下,经过三道关隘送到边关。然而怎么可能这么简单。”唐云忠的手指因为愤怒而微微握出一道青筋,“大哥应该知道,边关的军饷费用走的是兵部的帐,而采买粮草走的是户部。这两笔帐天然就是对不上的,因为户部只管购置粮草,而兵部除了采买粮草,还有兵械、马匹、铠甲、修护城墙等许多费用。而这对不上的帐就造成了边关最核心的问题。”

“公粮、私粮。”周恪己接过话,似乎已经了然了,“我来此地之前公道师弟便告诉我若要治理北川,这个问题最为要紧,果不其然。”

唐云忠点点头,见我还有些不解,便解释道:“公粮私粮本来是应对战场形势多变而制定的采买制度。公粮就是户部问饸城买的粮草,其价格是需要记录在案的,做不得假。然而边关情势多变,有时候营中粮食不够,也不能让士兵饿着,只能由营中主簿去买一些粮食应急所用,这笔账一般计入兵部,而不过户部。”

我再想起北川世族扣下粮草一事,瞬间明白了过来:“他们是把那些粮草扣下来,再当作私粮卖给唐家军?”

周恪己不动声色地看着地图:“前人有诗讥讽:车马多往来,粒米值千金。阿梨,看来我们此来北川,需要解决的问题可不小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