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重生之东宫有梨树 > 第四章 北川江氏

重生之东宫有梨树 第四章 北川江氏

作者:白马玉麒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6-07 09:28:01 来源:书海阁

“哎,你们干嘛呢?”眼见着两人在拿棍子想要往乞讨之人的肚子上顶过去。唐云忠最先没忍住,一下剥开马车门帘,翻身跳下,大跨步往江家门口去,“你们这一棍子下去谁受得了?不过在这边行乞罢了,你们就要他的命?”

两个看门小厮一愣,上下打量唐云忠一番,随即拱手:“唐小将军,真是对不住啊!”

唐云忠冷哼一声:“你们这帮欺软怕硬的狗奴才,自以为给江氏看门便高人一等吗?这老人看起来年逾七旬,你们好生与他说明叫他去旁的地方乞讨不可?非要这般当街打骂,我若不出声阻止,你们还要害他性命!你们是忘了江家是靠着举善行而得仕于朝吧?”

两人原本也是没有多害怕的,听到小将军这么说,尤其是提到江家是“举善行而得仕于朝”,这才吓得忽然普通一声跪下:“将军,哎哟小将军莫要怪罪!咱不会做事情!咱这也是怕这种人冲撞贵人不是?”

我刚想下车,却觉手上被按住,扭头就看到周恪己微微抬了抬下巴:“先让云忠说,正好探探这些下人的说辞。”

“冲撞贵人?他一个七十岁的老翁能有这份心思?”

两人一看唐云忠语气稍缓,立刻拱手道:“小将军久历沙场,自然不知道。这种下贱人心眼子可多着呢。咱老爷原本与人为善,哪知道这北川百姓都是一帮混账氓流。见着老爷善良,便不去耕种,放着北川城外大片大片土地荒废。宁可进城来乞讨,也不好好干活儿。咱一天不知道要见多少这样的人,心里哪里能不清楚?”

“小将军明察,咱老爷多正直善良的人,开粥铺设膳堂,轮到灾难还去四面村里分发粮食。这帮人还是如此不知足,要我说这就是一帮喂不饱的白眼狼!若是我们不这样,他们怕是要把江家都搬空了。”

我微微一皱眉,想起早先门口编草帽那大哥的说法:“分明是他们们把地征走了,反过来又怪起来这些百姓。”说罢,我看向周恪己——这事儿我纵使有几分脾气,眼下如何做还是要看周恪己的意思,我也不能为自己的脾气坏了北川的计划。

周恪己手放开,对我点点头,手指在我肩上轻轻点了点:“红脸。”又反过来指了指自己,“白脸。”

我闻言一笑:“如此,我可就按照我的脾气来了?”

“阿梨出生贫寒,为百姓而怒乃是本性,何必要做本性之外的事情?”周恪己安抚一般在我手背上拍了拍,“何况阿梨眼下虽仅为从八品女官,却是太师义女,且在宫中为官。眼下北川边陲小城,阿梨你的脾气想发到谁头上都可以。”

“那大人可想好怎么兜着了?”

周恪己微微一笑,我随即笑了一声,脸瞬间摆了下来,还未拉开门帘便厉声呵斥起来:“什么混账说法?”

我掀开帘子跳下马车,走到两人面前冷着脸上下扫了一遍,以手中折扇虚指府邸匾额:“守着这么大一个府邸扮可怜?你们手里那用来欺负人的仪仗拿去卖掉,都足够他一个老翁吃饱穿暖,你们怎么好意思说出这种混账话!”

那两人一阵惊诧,似乎没有料到我是谁。

唐云忠倒是反应过来,转身朝我拱手:“许姑姑怎么下车了?”

“听着这种混账话,看不下去,总要下车理论理论。”我斜觑一眼两个下人,冷笑一声,“江氏真不愧是北川高门,连守门之犬都很能搬弄是非呢。”

那两人大约有些生气,却又把不准我是谁,只能忐忑地看向唐云忠,谦卑地躬身问道:“小将军,这位夫人是?”

我不说话,背着手摆谱。

“这位乃是廖太师的义女,现任职于六监司药监的许梨,许姑姑。”

“哎呀,原来是太师义女,咱们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姑姑切莫怪罪,咱们白身小民,做事有欠妥当。”

我们争吵了这许久,里面匆匆跑出来十几个人,为首的中年人倒是一副温吞的读书人模样。他带着家眷小跑迎上来,对小将军先是一拜,复又对我一拜,抬头可见其柔和的眉宇间藏着沉思与心机。脸上随即挤出一抹和煦亲切的笑意:“贵客登门,有失远迎,实在是江某的罪过。这下人说话甚是恼人,冲撞了贵客,江某先替他们道歉。”

其言辞虽柔和,然而其目光中却透露出一丝狡诈之意,如同湖水下隐藏的暗流。

小将军哼了一声,抱拳算应付了一声:“江老爷治家严明,连这门口的下人伶牙俐齿的,真是不容易。”

“小将军这话真是折煞江某——不知北川侯大人现在何处?”

唐云忠不由得笑了起来:“老爷倒还记得北川侯今日要来拜访,我们到此之时,门外只有这两下人,莫不是要侯爷下车立于门外等着江老爷?”

“这,这!这可是天大的误会啊!”江樵长叹一声,稽首道,“小将军有所不知,在下最近这身子一日不如一日,这每日不睡足了时辰,眼前都一阵一阵发黑。原先我是想着北川侯赴任,我应当早些登门拜贺。可哪里想到自己这身子怎么都不爽利,它就是不争气。我这头晕目眩的怎么好意思去见侯爷呢?”我在旁冷眼看他,等着他发挥。

“向侯爷道贺是一等一的大事,在下岂敢让犬子代劳,这么犹犹豫豫拖到今日,真是羞愧万分。”江樵说得煞有介事,叹息顿足,“今日也是,我昨儿太担心了,监督着他们把府中上上下下装扮一番,却没想到自己倒累倒了。方才午时昏沉得厉害,我只得回屋小憩,夫人怜惜在下,喊了几次见我睁不开眼,就自作主张让我多睡了一会。”

他面上带着笑:“到底是养在深闺的妇道人家,哪里在朝为官的女子那般远见?孰轻孰重都分不清,自以为是爱护夫君,却叫我眼下落得如此狼狈百口莫辩实在是不该啊……还望侯爷莫怪我治家不严。”

“江大人伉俪情深,本侯岂是那不通人情之人?”一道清朗而温柔的声音自身后传来。

那停在一旁的马车门帘被一个侍从拉开,只见周恪己微微弯腰,从车内款款走出,等着仆人将一旁下车的矮凳摆好,才将手递给侍从,一步一步不急不缓地走下车,远远对着江樵点头示意,肤白如玉,通身琳琅满目,眉目秀美,微微一笑,如远山初绿冰消水暖:“本侯久仰江氏善名,故上门拜访。今日本就是来闲话日常,何故兴师动众?”

江樵好一会没有说话,好一会才忽而笑着迎上去:“素闻北川侯姿容昳丽,不似凡人,今日一见,只觉言辞不可尽说侯爷之美啊。”

周恪己垂眼也不多说,只是手掌虚指门内:“府外说话多有不便,还请大人引本侯入府一叙。”

“哦,我这真是糊涂了。侯爷请。”

我眼见着他们要往里去了,赶紧躬身请示:“侯爷,臣女见此老翁神态痛苦,恐其受伤,欲为其诊治,还请侯爷允许。”

“姑姑乃是太师义女,何必与我们报告行程?”

我躬身答应了,遂与周恪己分开了方向,他们几人先行进了府内,而我则看护着老人。期间大约江樵有几分心思想要把老人带到府上后院看看伤,被我直接拒绝了。

我扶着老者走到不远处巷子里,让他依靠着墙壁坐下。老人方才被打得不轻,如今走路都是一瘸一拐的。岁月的沧桑在他的脸上刻下深深的皱纹,泛黄的粗麻布制成的短衫早已破旧不堪,在腋下用老旧的布条面前捆成一件衣服,隐约可从那零零落落的布条下见到枯瘦的肋骨,老人神态痛苦,如同一棵被风雨侵蚀的古树。只是忍不了了才抖了抖枯黄的叶子,发出几声苦闷的叹气:“哎哟,菩萨哎!好心的女菩萨!”

“老人家,您哪里难受?”我扶着他的脚踝小心地摆动了几下。

“谢谢你啊,谢谢你啊女菩萨……”他也不回答我,只是絮絮叨叨地重复着道谢的话,双手合十地在我面前不断重复着叹气,“我们命苦啊,我们这些小老百姓命苦啊。”

我默不作声,只是帮他挽起裤脚,伸手在他干瘦浮肿的脚踝上捏了捏,脚踝处的骨骼因为常年劳作而不正常地肿胀,就好像老树上长出的木头疙瘩似的。老人大约没想到我会真的为他诊治,伸着枯瘦的手慌慌张张地想要阻止我为他检查有没有骨折:“女菩萨,使不得使不得!老头是庄稼人,您别碰着我,脏着呢。”

我随意摆开他的手:“没事,我做官前也是为县里人看病的大夫,什么脏不脏的?您扶着腿让我我好好看看有没有骨折,倘若骨头被他们弄坏了养起来可不容易。”

这枯树一般的双腿让我恍惚想起了那年水患之时,我们全家都在外面帮着人诊治,时不时就看见一群受伤的灾民蜷缩在一起,多数都伤口溃烂,浑身散发出令人作呕的腐臭味,呻吟声在断壁残垣中绵延地回响,那地狱一般的景象和刺鼻的气味直到今日我还能清晰想起。

“好了。”我确认了老人没有骨折,松了一口气,放下他的脚踝,“万幸只有一些皮外伤,多养几日便好——我知您是有事想要央求新来的北川侯大人,然而您这样鲁莽。若不是遇到了我们,只怕今日纵使丢了性命也难以达成目的。”

老人一开始还在期期艾艾地道谢,一听我这话愣了一下,下意识开口辩解:“老头我不是……”

然而,大约是看着我极为笃定的神色,他居然也说不下去了,嘴巴张张合合好一阵子,最后长长地叹了一口气:“……真,真对不住啊。”

“有啥对不住的?难道就许哪些禄蠹耍心眼子,咱们小老百姓但凡耍点心眼便是恶民?”我笑了笑,对老人此举倒是格外谅解,“不过,您可要告诉我究竟您今儿拿命来江家门口堵门到底为了什么。总不会当真只是来找北川侯乞讨的吧?”

老人叹了一口气,将事情娓娓道来:“也不知女菩萨知道多少,老头我只能有什么便说什么了——咱们这北川,自从十年前杨氏一族被问罪流放后,这日子便一日不如一日。老头家里本来是种地的,后来江樵有个外甥叫王靖,他家几个下人跟我们商量,说这地一年也种不了多少钱,王靖愿意出十两银子,让我们把地契租给他一年,我们寻思一年十两银子那绰绰有余的就答应了,村里不少人也都答应了。大家就等着第二年他把地契还给咱。”

“结果没想到,这一年到了,他们没把地契还回来。我们急了,来北川想找人问个清楚。结果他说我们是把地契给当了,眼下要拿回去就要拿多一倍的钱去赎回来!”

老人说着说着,难过地掉了眼泪:“二十两银子,我们怎么拿得出来?我们拿不出,他们就说要把地收走……这谁答应呢?后来江樵出门,说给我们个机会,帮着在地里耕种,用来抵十两银子。我累死累活带着一家子种了一年,还好,他们算了五两,我想着明年就能拿回来了,心里也算有了个盼头。”

“可没想到,这第二年他们年末算的时候跟我说今年收成不行,只能算三两……我得再种个一年。女菩萨,我依旧七十了,今年秋收他们去收谷子,我千怕万怕不够,但是看着收成还可以,就想着应该能把地契还给我了。但是他们又说今年边关没有战事,都尉老爷不乐意收粮,说只能算一两……老头我就这么种了三年,到头来自己家的地也收不回来。”

我眉头微微皱了起来,又想起城门口大哥说的:“我只知道崔家征了地,江家怎么更加过分?这北川是怎么回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