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都市 > 穿越八零多张床 > 第160章 股债之争(别看免费,支持某点读书支持作者)

胡星河一回到京城,就迎来了忙碌的日子。

首先他去火车站的库房里把从腾冲运来的石头和玉雕都运回来,当然,运到国子监后就被他收进了空间了。

在家里和家人吃了顿饭,说了点见闻,还拿出了些小礼物,男戴观音,女戴佛,每人都有一个价值不菲的挂件,女人嘛,就是喜欢这些亮晶晶的石头,姥姥、李奶奶、老妈、小姨都给了一对翡翠手镯。

由于还没开学,刘全、耿忠、汪浩都还没回来,胡星河一个人当几个人使,忙得团团转。

老罗刚回来就起草了一个京大科技公司成立的方案,其中就提到了引进民间资金,成为公司股东的提议。

为了这个事,学校召开好几次专题会议,专门讨论民间资本能不能成为国有企业股东的问题。

现在的人可能想象不到,在八三年,虽然改革开放了,可是国家仍是摸着石头过河。

比如,现在就不允许个人开公司,于是大量的挂靠单位就诞生了,这就是所谓的戴红帽子挂靠单位。

观海楼就是戴帽子挂靠单位,对外是什刹海街道下属的集体企业,实际上就是个名义,这样的单位在整个八十年代非常多。

胡星河提出的私人资本入股全民所有制企业的方式,没有先例,就连工商局都不知道该怎么办理营业执照。

对于这件事,在京城大学闹的沸沸扬扬,有人赞成,这样的好事为什么不支持啊?学校也没损失什么。校领导层很多人都不觉得这个项目能赚钱,就是赚钱也不知道是猴年马月的事了,啥都没干呢,公司就先入账一百万元,这就是政绩,能不赞成吗?可是他们既想要钱还不想担风险,因为没有这样的政策。按照他们的想法,把这个问题推上去,让更高的领导来决策。

有人赞成就有人反对。

你们傻呀?这么好的项目,只要商业化就能赚大钱!这些人基本都是搞经济理论的,从技术说到市场,从市场说到品牌,反正就把这个项目说成了金宝卵,把公司说成了世界五百强了。

而最让他们有底气的,就是国家政策。国家是在鼓励个体户,可咱们现在要办的是个体户吗?我们要办的是全民所有制的校办企业,是堂堂的国有企业,怎么能和个体户扯上关系呢?!

老罗一看这些人站着说话不腰疼,就会动嘴啊。

“各位老师,各位领导,激光照排系统是个大型综合性的高科技项目,先不说研发需要大量的资金,把它商品化就需要几十个厂家共同来完成,一套完整的激光照排系统就需要上百万的成本,咱们现在就有五十万元,做一套系统的钱都不够,大家给出个主意,怎么办吧?!”

“……”

一提钱,就没人说话了,都大眼瞪小眼,谁不知道现在缺钱啊?不缺钱还去搞什么科技公司啊?有毛病啊?!

负责激光照排系统的研发专家也在现场,看到这些人把自己负责研发的项目讨论来讨论去的,没自己什么事,心里也是不高兴。可是这些老科学家都是心怀国家的,不愿意为了个人的名利争来争去的。

经过罗贯中教授的据理力争,他们最终同意了民间资金可以进来,作为国有资本的补充,但只能是以借贷的方式,决不能入股。

胡星河就坐在会议室的门外,听着里面争吵不休,他还心平气和的喝着茶水。

对他来说,一百万元真的就是毛毛雨,能不能占这个公司股份无所谓,他想当然的认为可以用占股份的借口,把资金拿出来给这家科技企业使用,使它能更快更好的发展起来。

至于自己毕业之后到底在不在这个公司工作,到时候再说,反正他也无心从政,只想着搞搞经济,发展高科技。

现在这么争都没有得到校方的同意,只能用借的方式而非入股。

会议形成了统一意见,吉贺祥自愿借款一百万元给京城大学科技公司,借款期三年,按同期银行利率支付利息。

胡星河提出了一项补充条款,借款期满后,无法偿还本息的时候,将自动债转股,按当时企业的实际资产折算股份。

好嘛,这个提议又让会议室里争论起来。

最后,老罗都急红眼了。

“那好,你们自己说,这笔钱到底借不借?”

“借呀!为什么不借?”

“好,既然借,要是还不上,怎么办?你们给个办法吧!”

“……”

最后,这项条款被写进了成立申请文件里,作为无法偿还债务的最后手段,债转股。

教育部正在推行教育行业的创收行动,以减轻国家教育经费不足的压力,对于将要成立还没市场化的项目到底有多大的前景,部里的领导也是信心不足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有人愿意借款一百万元,他们当然愿意,又不占股份又不违反政策,这多好。

于是,京城大学科技公司的成立申请文件正式批准了。

京城大学正式任命罗贯中同志为京城大学科技公司的党组书记、总经理,学校专门安排了科技公司的财务和办公室人员。这时候还没有公司法,企业的性质只有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和个体工商户,没有股份制和有限公司这些形式。胡星河的这一百万元就是和京城大学科技公司私底下签订了一纸借款协议,借款人是京城大学科技公司,出借人是吉贺祥,也就是胡星河的姥姥借的,和他可是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八三年的十月初,京城大学科技公司正式成立了,老罗卸任了教授的工作岗位,成为了学校三产公司的头头,而胡星河、刘全、耿忠、汪浩几人就提前开始了实习工作。

技术研发部的老王就是个科学家,他对生意不懂,可对技术就特别的痴迷,现在他正在会同兄弟单位一起生产样机。

说起来,这套激光照排系统原理模型机已经完成了,可是要商业化还需要一段时间,至少各个零配件的生产和软件的升级都需要时间。按照原来的历史,这套系统要到一九九一年才能正式上市呢,现在想马上上市是不现实的。

前世为什么这套系统要七年后才上市,主要还是钱的问题。现如今胡星河注入了这笔钱,让他们这些科学家可以安心的完善系统了。

在老罗的办公室里,胡星河坐在一边喝茶,刘全、耿忠、汪浩看着老罗大眼瞪小眼,因为上班好几天了,除了一些琐碎的事情之外,没什么事干。

老罗放下手里的茶杯,看着心不在焉的胡星河,“星河啊,现在公司没什么业务,你看咱们要从哪里入手啊?”

“对,星河有经验,你先说说。”

“我有什么经验啊?”

“现在照排系统还出不了产品,我们也不能干等着啊。”

大家伙都看着胡星河,看他有没有什么主意。

“咱们代理计算机吧,就在这儿卖。”

“啊?计算机?我们没有货源啊。”

“也没有自己的店铺。”

“也没有营业员。”

“没货源就去找,没有铺子就去租,没有人就去招聘,这还用我教你呀?!”

“也对啊!”刘全咂咂嘴,看着另外两个。

“老师,我想去趟香江,那里是离咱们最近的资本主义地区,我准备在那儿找找货源。”

“嗯,也行。你就去吧,公司给你报销。”

此时的中关村电子一条街刚刚起步,已经有十一家科技公司在这儿扎营了,集中在白石桥路、海淀路、中关村路这个“F”型地带里,这里就是未来非常着名的“电子一条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