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1627崛起南海 > 第2443章

1627崛起南海 第2443章

作者:零点浪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6-27 11:28:13 来源:书海阁

“福山县这边,一定要看紧,不管是难民还是铜矿,对我国来说都意义重大,万万不容有失。但金州的事情有眉目之前,也尽量不要跟大明起正面冲突。”临行之时,陶东来特地对陈一鑫叮嘱再三,要求他不能对山东局势放松大意。

海汉这些年在大明沿海地区占领了不少地方,但目前唯有山东这边尚存变数。大明对于这一区域的影响力仍然强过海汉,陶东来仍然担心大明会对福山县有所行动,以此来作跟海汉讨价还价的条件。虽然这种可能性不大,但如今山东正是兵荒马乱的时节,万事都要以小心为上。

陈一鑫心领神会,点头让陶东来放心。如今福山县这边驻军兵力充裕,而且还有特战团和陆战队两支精锐的部分人马,即便是发生了什么状况,这样的兵力配置应该也足以平息事态。

从芝罘港到金州旅顺港只有两百多里,只需一天时间便到了。原本金州有旅顺和大连湾两处港口可选,不过陶东来打算先顺路看看旅顺军港的建设情况,所以便选了旅顺作为上岸地点。

由于金州到目前为止都仍是战区,因此来这边从事贸易活动的商船并不多,而旅顺港的建设方向也是以军事用途为主。在一年中的绝大部分时间,这里都是被海军北海舰队作为母港基地,而与之配套的还有海汉在黄渤海地区规模最大,设施最为齐全的造船厂——这可是一处货真价实的兵工厂。

陶东来抵达旅顺的第一件事,便是参观这处隶属于军方的造船厂。虽然这里暂时还无法建造目前海军舰艇中吨位最大的威严级战舰,但也已经能够满足北海舰队的编制扩充和舰船日常维修维护需要,甚至连威严级战舰上的蒸汽动力系统也能进行简单的维修操作。

陪同陶东来参观船厂的是刚刚从南关岭大营赶回旅顺的王汤姆,执委会每年都在这地方投下了大把的军费,他作为海军司令,自然也有义务向陶东来说明这些钱花出去之后取得了什么样的效果。

“去年在这里下水了探索级和探险级战船各一艘,另外还有两艘运兵船和两艘综合补给船。”王汤姆一边带路一边向陶东来介绍道:“为了能充分利用船坞,还顺带造了几艘商船,不过基本上都是陈一鑫老丈人家的订单。”

陶东来闻言笑道:“那想必这商船订单也没赚到什么钱了?”

王汤姆点点头道:“基本上就是成本价了。不过本地的海上贸易本来就是由马家占了差不多一半,也需要他们的商船来支撑这些生意,所以给他们成本价其实也没什么。”

陶东来问道:“听你意思,还有别家也是类似的大户?”

“沈家啊!”王汤姆提醒道:“沈家叔侄当初投靠我们,可不只是带了东江镇的人马过来,他们自己名下其实也有些产业。沈世魁到了金州不用带兵了,就安心做买卖搞钱去了。”

当初沈世魁为了东江镇上万军民的生存,选择投靠海汉,条件之一便是要向海汉交出兵权,他麾下的明军部队全部被打散重新编制,其中大部分人要么直接退役,要么被送去南方各地部署。

而沈世魁所做出的这些牺牲当然也不是白费,他侄子沈志祥便因此而在海汉军中得到了一个少校职位,虽然暂时没有掌握实权,但好歹也是有了个正式的身份,今后往上爬的机会可能比沈世魁在大明军中的前景还好得多。

沈世魁虽不掌兵,但也没就此闲下来,他以前掌管东江镇的时候有些商业资源,如今便正好利用起来,自己开了一间商行,专做朝鲜、金州、山东三地间的贸易和运输业务。虽说北方的海贸行情不如南方那么繁荣,但他正好对这几个地区的情况十分熟悉,背后又有海汉撑腰,经营起来自然是得心应手,比以前在军中抠抠搜搜吃那点空饷强多了。

这金州地区的民间贸易,目前马家和沈家这两家合起来便占了大约八成的份额,剩下的两成则是由其他商人瓜分。而旅顺船厂所造的商船,自然也有相当一部分订单是来自沈家的商行。

王汤姆继续说道:“如果这次谈成了,今后说不定还能跟满清做买卖。这贸易量一上来,那金州的发展前景可就会大不一样了。”

陶东来笑道:“说到这个,你们是不是都很希望跟满清达成停战协议?”

王汤姆正色道:“也说不上希望,但如果真能停战,对我国来说应该是利大于弊。我们不用再在金州部署重兵,每年无谓地消耗大量军费。如果能够把跨国贸易经营起来,那这地方还能创造一些收入。这里外里算下来可不是小数目!”

陶东来也认真回应道:“汤姆,你也知道,我们当初决定夺下金州,从一开始就没考虑经济收益的问题。”

“我知道。这都是为了拖住满清,让他们没办法全力进攻大明,好让大明继续苟延残喘几年。”王汤姆说到这里话锋一转道:“可是看大明最近的状况,我们这种措施的效果好像已经不如前几年了。清军该出兵还是照样出兵,因为他们大概也吃准了我们的实力,知道我们也很难把战线继续往北推进,自然也就没前几年那么忌惮了。”“还有一个原因。”陶东来主动补充道:“我们虽然一直在金州方向用兵,但每次满清从陆上攻打大明,海汉军都从未出现在战场上。我们出兵朝鲜,却从不出兵大明,站在满清的角度,自然会认为我们是在默许这事,没有帮助大明抵抗清军的意愿。他们认定了我们不会直接出兵参与正面战场作战,那动起手来当然也就没什么顾忌了。”

王汤姆听得连连点头道:“的确是这样。我们在金州的部署已经没有办法再让满清保持足够的忌惮,他们应该是认为我们不帮大明应战,是不想再将战事持续下去,所以才会有了跟我们和谈的想法。”

陶东来道:“钱天敦也是跟你一样的意思?”

“他其实不太在乎满清的态度如何。”王汤姆微微摇头道:“我们之前讨论这个话题,他认为即便与满清和谈,也只是暂时性的措施。大明衰落的趋势已经无从挽回,今后接手天下的只能是我们,而不是满清,所以迟早都还会跟满清开战。就算现在达成停战协议,但还是要继续备战,因为下一次再开打的时候,可能就不会再有和谈的空间了。”

陶东来道:“他倒是看得透彻。但今后该打就打,现在该谈还是要谈。如果能够腾出三五年的时间窗口用于发展,我们就能有更多底气在北方开辟正面战场。”

对于大明的前景,穿越者们的看法无疑是一致的,走下坡路的颓势已经无可挽回,哪怕海汉在军事方面给予支援,也只是延缓这个趋势的速度而已。当大明濒临崩溃的时候,满清绝不会错过补刀的机会,必然像原本历史上一样出兵入关剿灭大明。

就算这个时候谈出了所谓的停战协议,也不可能让大明一劳永逸地享受和平,届时清军入关,海汉肯定也不会袖手旁观,让清军先行一步夺下大明江山。而到那个时候海汉如果还是只有目前的军力,其实很难拉开战线与清军展开全面厮杀。钱天敦的眼光放在了几年之后的国战上,这倒也没有错。毕竟穿越者清楚今后的历史发展方向,那就不必有任何的侥幸心理,早些开始扩军备战就对了。

而陶东来的眼光则是停留了船坞里正在建造的一艘战船上,从目前的进度来看,这艘战船再有两三个月就能下水舾装了。而海汉如果全力开动战争机器,这样的战船至少能在十处左右的造船厂同时开建二十艘以上,一年之内至少可以服役两批,数量已能满足至少两支作战舰队的编制需求。

但问题在于海汉目前没有这么多训练有素的士兵,即便海汉军在东亚地区已经难有对手,但要开打真正意义上的国战,那就意味着海汉要向大明沿海投送部署大量部队,这的确不是目前的海汉军所能完成的任务。

“希望天下大乱的时候,我们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陶东来现在只能给出这样的表态。虽然历史的走向已经很清楚,但那一天会在何时到来,却没人能有一个确切的预判。穿越者们所能做的,也就只是尽力在那之前完成准备工作,一旦开战便要以雷霆万钧之势击败对手,尽可能减少战事对大明社会的破坏,以最小的代价完成权力交接。

对旅顺船厂的参观结束之后,陶东来又顺路去看了港湾内的海军基地。以港口条件而言,旅顺港甚至比舟山定海港还要更好一些,不过由于两地的经济水平完全不在一个档次,对于港口和基地的经济投入自然也有较大的差距,因此这里的基建设施比起舟山也就显得十分简朴了。包括营房在内的大部分建筑都是纯粹的木结构,而不像舟山那样有很多砖石修建而成的房屋,相信这样的差异也是出于建设成本上的考量。

不过基地内目前倒是没什么人气,偶尔才会看到其他军人的身影。王汤姆解释说一部分海军部队已经抽调去了山东,还有一些在渤海黄海两个方向进行日常巡航,目的主要还是为了表明自己随时可以在辽东半岛两侧实施登陆作战,以此在开始谈判之前向满清施加军事压力。

“你这么一搞,尚可喜恐怕会坐不住了,他肯定会担心我们借着和谈的时机发动突然袭击,一举攻破大黑山防线。”陶东来听完之后打趣道:“别还没开始谈,他就被吓得缩回去了。”

王汤姆应道:“尚可喜既然敢来金州,应该也没这么胆小。而且他要是没谈就回去了,恐怕也很难向皇太极交差。不管能不能谈成,他来都来了,肯定还是会尝试一下。”

陶东来道:“走吧,现在就去南关岭大营,既然三方的人都到了,那就准备开始会谈吧!”

王汤姆道:“大明还没派人过来,不等他们了?”

陶东来道:“到现在都没还有回音,也不知道他们的具体态度是什么,总不能就这么一直等下去。大明来与不来,这会谈都是要进行的。”

王汤姆当下便不再多问,让部下去将马车带过来,然后与陶东来一同乘车前往八十里外的南关岭大营。

南关岭大营最近几日热闹非凡,原因无他,这里竟然出现了满清和朝鲜两国的使团。海汉即将与满清展开和谈一事已经在本地传开,而民众对此的态度也褒贬不一,有人认为如能就此获得和平,那自然是好事一桩,今后就不用再担惊受怕了。但也有人觉得既然满清已经有顶不住的迹象,那为何不一鼓作气继续往北打,让满清直接投降岂不美哉?

这些传闻和议论满天飞,自然就会有很多好奇的民众来到南关岭大营附近围观,试图更多地了解两个外国使团的消息,以此来判断他们是否真的是来金州和谈。

而此时也有态度坚决的主战派,正在对钱天敦进言,希望他能放弃与满清和谈,继续将战事进行下去。

这规劝钱天敦的就是前东江镇总兵沈世魁。他反对和谈的原因,其实钱天敦也很清楚,他与尚可喜之间恩怨颇深,互相都是怀有杀心,尚可喜叛出大明投奔后金,很大程度上都与沈世魁当时的态度有直接关系。尚可喜当初若是走得慢些,可能早就被沈世魁给杀了,如今尚可喜来了金州,沈世魁自然不希望这人能有机会跟海汉坐下来谈判。要是有得选,他甚至希望钱天敦能够直接杀了尚可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