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其他 > 袁董事长和她家腹黑林总的小日子 > 第1章 庆城

袁董事长和她家腹黑林总的小日子 第1章 庆城

作者:秦嘉音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6-07 10:29:26 来源:书海阁

俗话说的好“家有长子,国有储君”。

东北,做为共和国的长子,在七八十年代源源不断的为国家输送了钢铁,石油,煤炭,木材,电力等等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

仅东北的黑省就累计提供了全国二分之一的原油,三分之一的木材,十分之一的煤炭。

所以在七八十年代都亲切的叫东北“老大哥”。

庆城位于东北的中东部,是一座很年轻的城市。

它在六十年代因为丰富的煤矿资源而诞生,依托丰富的煤炭资源,开展多种煤炭深加工,煤化工企业建设,让小城在七八十年代迅速崛起。

城市分为四区两县,向阳区、湖阳区、临山区和红兴区。

市里最大的两座煤矿分别为向阳煤矿和红兴煤矿,其中向阳区和红兴区便由此而得名。

因为是新兴城市的原因,七八十年代这里的煤矿,医院,企业员工等等,百分之八十都是外来人员。

向阳区煤炭局运输二车队也是这样。

在八十年代汽车还属于稀有物种,司机也属于技术人员。

车队里一半以上的司机都来自转业兵。

这些转业兵的驾驶技术都是在部队的司训队里训练出来的,在服役期间大多数都是汽车营的兵,做后勤保障的。

俗话说“三军未动,粮草先行”部队对驾驶员的要求很高,例如“山区道路驾驶”,就是每个驾驶员的必修课。

汽车营的兵不但驾驶技术高,修理技术也是看家的本事,所以无论是在部队还是转业到地方都很受欢迎。

庆城煤炭局旗下的运输二车队就有不少驾驶员都是转业兵,林琛就是其中一员。

车队主要负责原煤的运输工作。把煤矿开采的原煤,运送到货场,再用绿火车皮一车车外运出去。

有时候也会直接运往外地,但这种情况并不多。

日常就是车队,煤矿,货场,三点一线。这时候的私家车极少,都是煤炭局自己的车队在搞运输。

煤炭局 二车队的规格在八十年代已经很可观了。

全队共有六七十台卡车,第一批的老解放卡车这时期已经被淘汰了,车队的现役车辆苏联的吉尔卡车,是中国与苏联以物易物换来的。

当时引进了很多,因为车头是白色的,俗称“小白脸儿”。现在车队几乎都是这种车辆。

车队的运输任务很重,除了检修车辆,故障车辆,车队正常出车都很早。

提前半小时准备,早上五点钟必须出车,也就是说正常情况下,车必须在五点钟之前开出车队大门。

十二月份到二月份,因为严寒会推迟出车时间,但并不是到单位上班推迟,而是因为冬天准备工作时间更长而推迟,大暴雪除外。

每台车每个月都有任务,完不成任务不但要扣奖金,还要通报批评。

任务数量和奖金工资挂钩,所以一般月初大家都很拼,因为要留出车辆检修和意外故障的时间。

这时候条件十分艰苦,装车卸车全靠人工,所以拉储煤离不开装卸工,每个司机手底下都有几个常用的人。

装车卸车是苦力活,每天呆在车斗里喝风,一卡车煤全靠人工一锹一锹的装卸,待车装满了煤,便趴在煤堆里,一天下来,浑身上下除了牙齿都是漆黑的。

夏天还好,遇到暴雨还能披个塑料布遮一下。

特别是冬天,东北酷寒,零下三十几度,装完了煤,棉袄里都是汗,车开起来风一吹,刺骨的冷,冻的直打哆嗦。

东北的煤炭在七八十年代就是这样艰难的输送到了全国各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