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都市 > 80年代:我开局拍卖了工厂职务 > 第246章 走私苏联的现状

苏联:这个不用多说,再过10来年就要分崩离析,说不定到时候还会来一波,强行公有化。朱迪锐可受不了这个打击。

东南亚:而东南亚这些国家,本也是十分合适的,距离朱迪锐所在的新加坡,十分近方便药材的运输。

但是这里和金三角地带有些重复了,还有东南亚的国家都是一些小国,朱迪锐的打算就是走大国路线。

中东:这就更不用说了,不管是现在还是未来,他一直就是打仗的核心地带。

……………

师傅听见朱迪锐推荐的这三个地方,他也没有什么特殊的看法,只是点了点头直接就同意了。

“可以,我到时候会和那些老中医一块去确定地点的。我教你的武功还在练吧,现在是个什么成果了?”

朱迪锐听到这问话,挠了挠脑袋,这才说道。

“还在练呀,我每天都会打两遍拳再去公司的。但是我觉得没什么成色,不过身体是好了很多,过去两年我连感冒都没有生过。

而且感觉身体强壮了很多,熬几次夜,也不会感觉太过于疲累。”

师傅满意的点了点头,摸了摸胡子,这才说道。

“这是当然的了,又不是在修仙,只是养生而已,有这样的效果已经难能可贵了,这其中更大的原因,估计是你每天都在吃的人参。

虽然现在很难见到那种年份长久的人参了,但是每天都能吃个,几年十几年的人参也已经可以了。”

朱迪锐听后点了点头,他也能感觉出这套功法的奇异之处。

朱迪锐现在每天都会吃一份人参炖母鸡,但是并没有出现虚不受补的表现,反而身体更加强壮。

而和他一块吃饭的弟弟妹妹们,一周也就只能吃一两次而已,一旦连续吃三四次,那么肯定会流鼻血。

这也是朱迪锐能一直,坚持练拳的一个原因。

“师傅,你在新加坡那边还需要什么帮助吗?有没有金钱方面的问题?”

“不用了,那边基本上已经弄得差不多了,没什么需要花钱的地方了。现在我们只需要等一段时间,让学校和医院翻新,以及新拿下的土地修建就可以了。

而且你在这方面花了1个多亿美元,已经足够多了。

只是我们学校修建好了,但是招生却是一个麻烦,现如今世界各地还是更加相信西医,所以我担心没有学生,愿意来我们学校上学。”

朱迪锐一听是这个问题,也感觉有些麻烦,人家不相信中医,总不能逼人家报名吧。

“师傅这个问题,确实比较麻烦,主要是我们没办法让别人相信中医。

不过我有几个办法,可能有所缓解,现在的人们考大学,更重要的原因,是想要未来有一份好的工作。

我们中医大学在对外招生的时候,就可以打出我们学校附属医院的事情,只要能从学校毕业,那么就可以直接入职医院。

而且医院的工资十分高,相信这样也可以吸引一部分的人前去报名。

其次我们学校的学费全免,不仅如此还有各种补贴,比如奖学金,助学金等等。

最后我们可以提高学校的环境,让人一看上去就觉得我们学校高档。”

不得不说,有了后世的记忆,做什么事情都十分方便。

毕竟前世互联网那么方便,人人都是云成功大师,对于各种事情都略有涉及。

后面就没什么大的事情了,再加上这一天的事情比较多,又是拜访李晓燕爷爷又是开庆功会,又是处理事情。

所以朱迪锐感觉到疲累了,也就直接回去休息了。

………………………………………………………

时间匆匆,三个月一闪即逝。

这三个月的时间,朱迪锐的生活比较平淡,朱迪锐现在的集团,也已经到达了一个阶段。

需要平稳的发展一段时间,消化前一段时间扩张的势力。

这三个月的时间,也发生了很多的事情。

当然主要的大事件,也就四件事情而已。

第1件事情,潮汕商会组建的联盟,在内地修建的40座大型工厂已经完工。

不得不说,朱迪锐也十分佩服自己老丈人的魄力,以及那位老人给予的支持。

这40座大型工厂,每个工厂的占地面积都在80亩左右,有些还会更大一些。

差不多也就是4000亩的土地了,这么大一片土地想要修建建筑,其中的工程量可想而知。

为了这些工厂尽快开始投入使用,深圳政府整整调来了100万的工人,这些工人来自五湖四海。

在当初朱迪锐带队和广东政府谈好合作后,很快那位老人也知道了这件事情。

而且在那位老人的支持之下,就连央视晚间新闻联播的时候,都特意抽出了10分钟着重介绍一下。

而且还是连续介绍了三天,这样的宣传力度不可谓不广。

而且还在南方各省份都做了一些动员,支持一些贫穷、破落户,前往深圳发展。

这单单工人就超过了100万人,那他配套的服务人工有多少呢?再加上深圳这本来有的人,深圳一时间人口总数竟突破了300万,一举超过了首都的人口。

百万工人建工厂的盛况,一时之间震惊八方。

当然需要这100多万名工人,主要是因为内陆的机械不够,那么只能用人工来凑了。

好在内陆的劳动力比较便宜。

当然因为这些来深圳的人,都是比较贫穷,并没有富裕的钱财。

所以朱迪锐这边也出了一个方案,那就是包吃包住,一天两人民币。

这样的工资已经不低了,要知道很多所谓的铁饭碗也不过如此。

而且朱迪锐这里还是包吃包住的。

但是尽管如此,每天都需要支付给这些工人200万的工资,三个月的时间差不多就有2亿元的工资了,也就是差不多7000万美元。

再加上建造工厂时的材料费,还有工厂的流水线。

仅仅这些工厂总共就花了8亿美元,这让潮汕商会的这些成员们,都心情忐忑。

……………

第2件事情,和苏联那边的合作,也就是走私的事情已经步入了正轨。

自从访问团队返回香江后第3天,霍建宁就再次带队去往了尼古拉斯科特港口,当然这一次去的,不仅仅是一艘10万吨级别的货船。

朱迪锐这一次直接发了100万吨的货物,几乎将那40多种货物全部装上了。

而诺夫斯基那边,也没有辜负朱迪锐的信任。

看了这些货物后,诺夫斯基直接就收了下来,并没有提其他的事情了。

而霍建宁在试探了诺夫斯基的态度之后,果断的就选择采用黄金和石油的方式,结清货款。

没办法,可能是诺夫斯基这边属于苏联的边境,并没有什么大学、实验室,所以比较优秀的人才也没有。

至于科技技术那就更没有了。

不过倒是有一些老旧的生产线,但是这些生产线也过于老旧了,都是二战时期的了,所以霍建宁也没有要。

至于军火,诺夫斯基这边倒是可以贩卖一些,但是他这里的军火都是数量有限的,首都那边运来的军备,都是满足他一个旅的士兵的。

所以一次性也不可能出售太多,但是太少了朱迪锐也看不上呀。

所以最终只能采用黄金和石油的方式,结清尾款了。

好的在尼古拉斯科特城附近,就有一处小型的油田,虽然储量并不丰富,但是也足够满足朱迪锐的需求了。

好在朱迪锐从霍家,接手的东方海外公司,就有专门运输油料的运油船。

否则朱迪锐还需要考虑,去什么地方买几条运油船过来。

现在石油的价格是35美元一桶,但是诺夫斯基给予的售价是5美元一桶。

也就是说朱迪锐只要将这些石油运出来,就能赚取7倍的利润。

当然石油在原产地可能价格不够,但是5美元一桶的价格也足够低了。

可见诺夫斯基对于交好朱迪锐的打算。

就这样第1次的合作还算比较顺利,所以朱迪锐也就在计划着,后续的走私计划。

朱迪锐打算,每周都进行一次,百万吨级别以上货轮的走私。

好在诺夫斯基那边,已经成功和他附近几座城市的执政官和军队联系上了,如今他们已经形成了一个联盟。

朱迪锐的货物进去后,在尼古拉斯科特港口卸货后,就由诺夫斯基去主持分配的事情。

反正他们给朱迪锐的报价,朱迪锐还是很满意的。

而且也能吃下这些货物。

在平稳的进行5次走私活动后,可能双方也是更加信任彼此了,想要加大贸易。

所以,双方又重新制定了走私的频率和规模。

到了如今,每周都会进行两次,百万吨级别以上的走私。

当然苏联这边,大体上也是没有什么改变的,毕竟这么庞大的国家,就这几艘货轮的货物,想让他们满足肯定是不够的。

不过对于诺夫斯基,这个小圈子的人来说,在有了这么多货物的输入,这一块地界的商品都充足了起来。

虽然和外界的情况还没法相比,但需要的货物等个一两天也能到。

不过他们最多也只能到此为止了,因为诺夫斯基他们这些人也不是傻子。

虽然现在的货物数量还在不停的增加,但是诺夫斯基这边,已经想办法将货物运出这个小圈子,向着苏联的内陆运过去。

他们这些靠近海边的,还是比较方便的,多多少少会有一些商人过来走私。

但是对于内陆的城市的百姓来说,就比较困难了。距离铁路比较近的,也可能会收到来自华国内部的走私。

但是在没有铁路连接的地方,那就没办法了。

就这短短三个月的时间,朱迪锐单单依靠着走私,就赚到了1亿多美元。

主要还是石油方面赚钱,石油能赚钱的地方还真是不少。

第1个交通运输:汽车、飞机、船舶等交通工具都需要石油作为燃料,以保证正常运行。第2个工业生产:许多工业领域,如化工、塑料、制药等,都需要石油作为原材料或能源。

第3个发电:一些发电厂使用石油作为燃料来产生电能。

第4个家庭取暖:在一些地区,石油可能被用于家庭取暖,如燃油锅炉等。

第5个农业:农业机械和化肥生产等过程可能需要石油产品。

第6个军事领域:军队的车辆、飞机和舰船等都需要大量的石油燃料来维持运作。

…………………

朱迪锐运来的石油,简直就可以充分的利用完毕,做到榨干最后一丝价值。

当然朱迪锐的这番动作,也是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

毕竟能源问题还是很重要的,中东总是爆发战争,不就是因为这个吗?

所以朱迪锐也没有向外卖石油,这些石油全部都内部消化了。

毕竟朱迪锐的运输公司,就可以消耗大量的石油,至于石油的衍生方面。

那也很简单,毕竟还有潮汕商会呢。

而且尼古拉斯科特城附近的那个油田,也只是小型的而已。

所以朱迪锐内部消化还是没有问题的。

也是朱迪锐的这番表现,那些能源大亨们也没有特意针对朱迪锐。

………………

第3件事情,师傅和那几个老中医,已经确定了28座中药培育基地。

在金三角1座。

内陆有20座。

澳大利亚有4座。

欧洲总共有3座。

因为中医本就是在国内诞生,很多中药的原产地就是国内,所以国内才是最适合的中药培育基地。

只不过随着岁月的变化,有些地方变得不再适合了而已。

本来师傅和那几个老中医,是打算将中药培育基地全部定在国内的。

但是朱迪锐觉得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所以才让师傅和这了几个老中医,再安排了其他几座中药培育基地,种植比较珍贵的药材。

这在国内建立中药培育基地的事情,可以这么顺利的进行,除了有自己老丈人是省长的原因。

更重要的原因,就是自己带领这么大一笔资金回国投资的举动,让那位老人十分满意。

所以他也不介意帮助一二。

国内的这20座中药培育基地,其中有10座基地的位置比较特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