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都市 > 真实个人离职经历 > 第181章 重返职场(2)

真实个人离职经历 第181章 重返职场(2)

作者:生命花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6-29 13:27:04 来源:书海阁

对于我这种工作过3年以上的经管类职业人士来说,最佳的求职途径就是猎聘网。

以前我就有这方面的觉悟,年薪25-30万是我们经管类职业人士薪酬的分水岭。在这个价位以下的工作,特别是分析师,在大多数企业(金融行业除外)顶多能混个资深分析师,30万算是一个天花板了(无法突破)。在这个价位以上的岗位多数为管理岗,而且还是得自带资源的管理岗位。

想想我这些年,除了做分析,还是做分析,没跑过业务或者搞过公关的人怎么可能会有其他的企业资源呢?要硬说我手中的资源,也许就是我这些年业余爱好(写作)所积累下来的新闻媒体和政府资源了。不过,我从未思考过我这方面的资源能对我的工作有何帮助。新闻媒体资源我多数集中在商业杂志方面的,政府资源又带有很强烈的地域特性,离开了那个地方的政府资源其实基本上就没有多大的用处了。更加悲催的是,我的政府资源竟然是在一个我在那待上3天时间就一定会得痔疮的重庆。所以,我自带的资源其实并没有什么卵用。

和刚毕业的大学生不同的是,我现在已经没必要去学习什么经验了,现在我更加看重的是钱(够**裸吧)和未来的职业规划了。为了将来能够创业,我很清楚的是我接下来的职业选择应该是营销或者企业策划。通俗点说,就是我现在必须学会如何传播产品品牌理念,学会如何将产品或服务推销出去。这些年,我也看明白了,其实专业性的东西是社会分工的一大贻害,它造成了人们无法掌握商业上的整套规则。于是,很多人们空有某项本领,却成了个“跛子”无法正常行走。

所幸,现如今有了互联网以及“外包”的服务,所以某个商业环节就不会因为社会分工而再“跛行”了。但是,就某项产品或服务所形成商业闭环中,我们应该找寻最具商业价值或者能力增值的点,而这个点就是如何塑造品牌。一旦你具备了塑造品牌的能力,就意味着你完全有能力将任何产品或者服务迅速变现,就能独立赚钱。打个比方,如果你知道某个服装厂有质量不错的衣服,款式也不错,但是面对如今数以十万计的服装厂,这服装厂就显得竞争力不足了。特别的,当存在很多同类型的品牌服装厂时,那些没有品牌的服装厂就只能赚取一些辛苦钱,根本无法取得高额的溢价。并且,在服装行业还存在一个“两极分化”的现象,那就是——越知名的品牌厂商就越赚钱,也越能出品更多款式的衣服,消费者也将越偏好这个品牌(这种情况被称之为“正反馈循环”,循环往复后会达到一种经济上的平衡或越来越好的状态);越不知名的服装厂商本身就没法获得高额的溢价,就越没有钱去开发新的款式和囤积更多的库存,然后因为款式陈旧无法受到消费者的青睐(这种情况被称之为“负反馈循环”,循环往复后只能面临经济消耗殆尽或者倒闭和破产的结局)。

所以,我现在清楚我的职业选择是什么了。

在猎聘APP上,我输入关键词“企划”、“市场”、“营销”等关键词后,我被搜索出来的结果惊呆了。尼玛,都什么乱七八糟的企业啊?有知名的,但更多的是不知名的企业,这些企业的岗位职责和岗位要求基本上大同小异,给出的薪资差异却十分巨大(从年薪7万到年薪100万都有)。一时间,我懵了,不知道该如何去分辨哪个企业是好企业了。果然,这种低门栏的企业里鱼龙混杂,不好区别哪个企业更好让我积累工作所需要的技能。

以前在高校给学生做演讲的时候,总有学生问我将来怎么选择企业的问题。那会,我会通过一个比方让他们做个选择:假如现在三国时期的刘备、曹操和孙权的国家都是公司,那刘备的企业就是初创型企业、曹操的企业就是大型的成熟型企业以及孙权经营的中小型企业。跟着刘备就意味着白手起家,逐渐壮大;曹操的企业人才济济,可以学习到很多东西,并且各项制度和福利都非常清楚、赏罚分明;孙权的企业由于规模不大不小,加上他并没太大的雄心壮志,喜欢偏安一隅。如果现在让你进行选择,你会如何选呢?

以前,我会选择曹操的企业,因为他们企业的体系已经完全简历和成熟,进去后不但福利待遇好,还能养成一个职业化的工作素养。所以,我以前工作的企业无一不是上市企业(一个香港的企业,一个A股上市企业)。

孙权的企业首先会被我抢毙掉,因为这种企业在我看来,适合养老。虽然无法开疆拓土,但也能乐得个清闲自在。

而跟着刘备就辛苦了,前期创业一无所有,没有专门的人来带你,你最终只能走野路子野蛮成长了。另外,刘备的企业还有一个无法让我们忽视的地方,那就是他的创业是一个概率问题。据统计,初创型企业在3-5年内的死亡概率高达98%,多数会成为炮灰。从这个方面来说,你很大可能性一脚迈入一个“坑”。到头来,你不但无法学到东西,还浪费了金钱和时间。

尽管如此,我还是有我的选择方法——看初创企业的素质。

要判断初创企业的素质,要么就是亲自去该企业实地考察一番,要么就要通过该企业所发布的招聘信息来推断。对我来说,去企业实地考察不大现实,因为来回要花费的时间、精力和金钱都在那摆着的,这么做如同大海捞针。所以,我选择了后者。一个有追求、有野心、有能力的企业会对任何发布在外的信息精心苛求,绝不会出现任何错别字、逻辑语序不清楚的问题。特别的是,有些初创企业的老板本身就来自大型企业甚至知名跨国企业(乃至世界500强企业)的精英。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