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武侠 > 秦淮鸣月 > 第4章 荏苒六载 祸兮福兮

秦淮鸣月 第4章 荏苒六载 祸兮福兮

作者:潇锦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4-06-07 10:44:20 来源:书海阁

清晨的雾气笼罩着金陵城郊的松竹林,这林子百顷有余,距城十余里。

林中有一寺庙,名弘恩寺。

此寺建于弘治二年,当年,金陵城中发水灾,一云游高僧途经此地,见皇帝下令,疏通水患,赈济灾民,免征税粮。

遂在郊外松林,建设庙宇,名弘恩寺,以铭记彰显皇帝的仁德。

不远处,一人一马,呼啸着沿道穿林而过,目标正是尽头的寺庙。

寺门前一小裟僧正唰唰的扫着地,忽传来急促的马蹄声。

小裟僧走到台阶上望,看到一马风驰而来,小裟僧放下扫帚,快步走向不远处的石碑。

刚站定,马头直扑面门而来。

小裟僧躲也未躲,奔马在面门几尺处停下。

马鬃后甩,前蹄腾空,俨然被人勒住。

马上人一身紫衣蔽体,跳下马,摘下斗笠,露出一张精致可人的脸。

笑道:“小和尚,你怎地,不怕我的马了?”。

小裟僧双手合十行礼道:“女施主的马纵然可怕,可日子久了也自然了”。

黑衣女子眉头微蹙,心中细细一算。

这十几日来,隔不过两日,便要出来游耍一次,确实有些勤了。

可转念一想,这也不能怪我啊,谁叫姊姊不让我白天出来,还每天管这管那。

在她身边多待一刻都难受的很,还有这可恶的小和尚,小小年纪,装深沉,还敢数落我。

非教训他一下不可。

想罢,便把缰绳扔给小裟僧。

用斗笠指着地上石子道:“臭虫啊,臭虫,你以为你躲在石子后面,我就看不见你了,奈何不了你了么?”。

说着,伸脚把石子踢到了路边。

小裟僧惊道:“施主,莫要杀生”,边说边去路边查看。

不料,小裟僧心急前顾,忘了手中缰绳,缰绳脱手。

小裟僧心念一声:糟糕!

可为时已晚,脱缰的马匹溜向林中。

小裟僧又惊又急,大步向松林跑去,可惜越跑越远,马儿在林中消失了踪影。

懊悔的小裟僧急的就要哭鼻子,转身却看到那黑衣女子,左手捂着嘴,脸涨的通红。

噗嗤笑出声来,小裟僧这才发觉上当,大冬天的郊外拿来的爬虫,要有也不能在当路上趴着。

小裟僧又羞又恼,叱道:“你这姑娘,我好心为你牵马,你却设计骗我,我与你一般大,你却一口一个小和尚小和尚的叫着,好生无礼”。

小裟僧拾起扫帚,扫起地来。

黑衣女子见状,收起笑容,打了个口哨。

片刻间,马儿回到黑衣女子身边,不再走动。

黑衣女子牵着缰绳,躬身在小裟僧后叫道:“小和尚,小和尚”。

小裟僧没有搭理,黑衣女子继续道:“我刚才与你玩笑,你莫要当真”。

黑衣女子顿了顿,道:“小师傅,我给你赔不是了”。

黑衣女子抬头,看到一个寺僧走了出来,低头扫地的小裟僧,行礼道:“明觉师兄”。

寺僧还礼道:“**,牵马下去吧”。

黑衣女子拍了拍马尾,马匹嗒嗒的顺着小裟僧的牵领,向寺后走去。

寺僧对黑衣女子道:“女施主,你随我来”。

黑衣女子不情愿的噢了一声,也没多问,跟着寺僧向寺庙走去。

二人穿过前院,绕过香炉,来到偏厅。

寺僧行礼道:“女施主,请进!”,说完便离去。

黑衣女子嘟喃一声,推门而进。

厅中,一碧衫女子手拿茶盏正坐着,黑衣女子吐了吐舌头。

低语道:“姊姊”,半响,没人应答。

黑衣女子上前两步,伸长脖子低吼道:“姊姊!”。

碧衫女子恶狠狠的瞪了黑衣女子一眼,怒道:“听得见,没聋!”。

黑衣女子赶忙端走茶盏,举与头前,道:“姊姊,馨莹知错了,明日定不出去了”。

碧衫女子拂袖而起。

“明日不出,后日,大后日你能在家了?上个月,你缠着老方丈非要出家,这个月,又夜夜出逃,清晨才回来,下个月,你是不是要上天揽月,下海戏龙啊?”。

碧衫女子越说越气,伸手便要教训,黑衣女子举茶盏过顶。

缩头喊道:“娘,姊姊要打我!”,碧衫女子一愣,手滞在半空,痛哭起来。

黑衣女子见状,赶忙放下茶盏,扶姊姊坐下,慌道:“姊姊,你打馨莹吧,馨莹不躲了”。

碧衫女子泣道:“你这妮子,心中还有我这姊姊么!”。

黑衣女子伏在姊姊腿上,央求道:“姊姊怎么惩罚馨莹都可以,姊姊不要哭了”。

碧衫女子缓缓停止了哭泣,道:“这是你说的,我罚你跪在父母牌位前,不准吃午饭”。

碧衫女子整理了衣容,姐妹俩一前一后,穿过偏殿,出了侧门,向林中而去。

不久,前方出现幢木屋,木屋三间连为一体,皆由松木捆绑铆接而成。

碧衫女子拉着妹妹来到偏屋,黑衣女子见灶下生着小火,灶上似乎蒸着什么。妙林女子掀开盖子,甜气扑面而来,待气散去,锅中正温着碗粥和三五根冬笋。

黑衣女子抢过姐姐手里的麻布,嬉笑道:“不劳姊姊,馨莹自己来”。

碧衫女子拿了竹条,呵斥道:“吃了你的饭,且去正屋跪着,不叫你不准起来”,转身走了出去。

弘恩寺内,众僧在正殿前晨诵。

半个时辰后,诵经完毕,众僧散去。

老方丈带着**,来到松林中,老方丈慈眉善目,谆谆道:“明觉说你与小女孩置气了”。

**行礼道:“师傅,此事说来可气”。

老方丈摆摆手,道:“我已知道原委,出家人不与人斤斤计较,再说你堂堂男儿,与一女子赌气,岂不招人笑话?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你若执念于此,自然徒生许多烦恼”。

**行礼道:“师傅,**知错了”。

**生性善良,天资颇高,老方丈很是欣慰。

老方丈招呼**来自己身边,二人盘腿坐下。

老方丈道:“你可知那女娃叫什么名字?” 。

**行礼道:“弟子只知她时常往来于这片竹林与外院之间,至于她的名字弟子不知”。

老方丈有些惆怅道:“她叫卓馨莹,她和她的姐姐卓琬凝就住在这片松林中”。

**有些不解,道:“她们为何住在这里?”。

老方丈道:“这与她们的身世有关”,老方丈站起身了,背手踱步,缓缓叙来。

卓馨莹与卓琬凝的父亲叫卓铣,是当朝的御史大夫。

卓大人生性耿直,一生最痛恨贪官污吏。

六年前年前的正月,卓大人联合几位大臣面圣,弹劾宦官刘一,皇上不予采纳。

反被刘一等人,拉到宫门外施以杖刑,卓铣大人更是被活活打死。

当时我在城郊法承寺中,本就十分钦佩卓大人的为人,闻此变故,我赶到卓府。

希望可以给予卓家一些帮助,卓夫人刚正不阿,将两个女儿托付给我,就悬梁自尽了。

我带着卓家二女,来到法承寺。

在法承寺住持的帮助下,连夜离开隆城,昼伏夜行,在路上便听说卓府被抄了家。

几日后回到金陵,命你师兄们在竹林中开辟了片空地,建造了房屋,差灶房按时送食材,才使她们安顿下来。

说罢,老方丈唏嘘不已。

**双手合十,道:“阿弥陀佛,没想到卓姑娘的身世如此凄惨”。

老方丈叹了口气,道:“人生无常,世事难料。

老方丈缓步道“今晨,卓琬凝来找我换取书籍,希望我替她管教卓馨莹,我问她为何,她说他想出远门,再细问,便不说了”。

**问:“师傅,您答应了?”。

老方丈摇了摇头,度向远处,心道:这几年来,我隔几天便去木屋讲些文史经书,走时还放下几本书卷”。

“不只希望她们读书识字,还希望她们能减少心中的伤痛,弱化心中的仇恨,好好的生活”。

木屋外,卓琬凝用竹条修补着竹篱笆,一不小心,被竹刺扎破的指肚,血珠飞出,跌落草叶上。

感到手指钻心的疼,望着手指的血珠,感受着阵阵刺痛,心底瞬间剧痛似要涌出。

六年前,在飞雪中望着母亲坚定又慈爱的眼睛,泪水混杂着雪水模糊了双眼,无论怎么哭喊都无济于事。

直到母亲消失于眼前,分离的画面仿如书卷,每每翻开,心口如绞,抖动的身躯不论如何停不下来。

今日又想起,泪如雨下,侵湿了衣袖。

琬凝五指深深插入土中,狠狠抓起一把草土。

梨花带雨的面庞不再滴泪,目光慢慢变的坚定,像极了她的母亲。

木屋内,放下碗筷的馨莹望着姊姊的身影,嘟起了小嘴,乖乖走到里屋。

馨莹盯着双亲的牌位,想起六年前自己被抱离府院那晚。

午后还在后花园逐蝶嬉戏,深夜便促马飞离,恍恍如梦。

六年来,不论旁敲侧击,还是坦诚求告,姊姊都是那句“馨莹,姊姊在就是家,其他的就不要再问了”。

六年前来寺的路上我大哭不止,姊姊紧紧抱我入怀,都不曾释言半句,真当我什么都不知道么?

当我第一次看见服罪抄家的榜文,胸腔似要炸裂般的伤痛,让我几近昏厥。

姊姊这些年来忍辱负重,我更是看在眼里,痛在心中。

每晚练功不曾松懈,重担也让馨莹分担一份吧。

卓馨莹抬起裙摆,伏跪下来。

深冬的竹林幽深鲜有声音,竹叶上笼着一层白霜。

老方丈挥手摆了摆雾气,抬脚向林中走去。

不多时,老方丈便看见了弯身补篱笆的卓琬凝,老方丈轻敲竹杆。

笑问道:“幽竹深知有客来,寂寥无声为那般呐”。

卓琬凝看到老方丈前来,放下手中的竹条。

笑迎道:“竹叶迎客不嬉戏,恭敬待客不失礼,方丈师傅,屋里坐”。

“哈哈,难不倒的小丫头,”老方丈笑呵呵道。卓琬凝推开门,恭敬道:“琬凝哪敢,方丈师傅请进!”

老方丈笑着来到竹桌前,望着洁净简雅的门厅。

心中感叹道:这三年,两个小丫头也是受苦了。

卓琬凝恭敬的端来茶盏,端坐在一旁,老方丈抿了一口茶。

笑呵呵道:“馨莹妮子呢?”卓琬凝皱眉道:“我罚她在里屋跪着,估摸着又睡着了”。

老方丈和蔼的望了一眼里屋,道:“我听明觉说馨莹早上才回来,你去把她抱到床上睡吧,别着凉了”。

卓琬凝斜眼向里屋瞪了一眼,道:“方丈师傅,不用管她,冻着了才好,给她点教训!”。

老方丈摇头道:“馨莹丫头年纪小,活泼伶俐,出门转转也是正常的,你不要太斥责与她”。

卓琬凝叹了口气,道:“这半年,馨莹常常趁我不注意,溜出门去,外面不比寺院,如果她在外面惹出了事端可如何是好”。

“再者,如今我就馨莹一个在世的亲人了,馨莹有个什么闪失,可怎么得了”。

老方丈和气道:“活泼好玩是小孩子的天性,而且馨莹妮子在寺院三年了,你可见她有什么莽失之处?你们二人在常人眼里懂事乖巧,做的极好了”。

卓琬凝坐在竹凳上自顾自的倒了盏茶水。

轻声道:“我们原本的生活早已破碎,几年的时光在我眼里犹如数十年般漫长,花中逐蝶,庭下读书那份恬静淡然,就让它碎了去吧”。

老方丈叹了口气:“琬凝妮子,一晃三载,你们一天天的长大,相信卓大人的在天之灵也会感到欣慰”。

“如果卓大人卓夫人还在世的话,定不愿看到你们担负仇恨而活着”。

“妮子,放下仇恨,和馨莹开始新的生活”。

卓琬凝站起身来,走到窗前。

背身道:“师傅,这三年来,相似的话我听的耳朵都要起茧子了,如果师傅今日只为此事而来,莫怪琬凝招待不周,师傅请回吧”。

听着“逐客令”,老方丈起身含笑道:“妮子,‘宁心三言贴’都不要了,就要赶我走么?”。

卓琬凝听到‘宁心三言贴’,略有惊喜的转过身来,欣喜道:“方丈大师,您这么快就找见了”。

老方丈从袖中拿出两本书卷放在桌上,和声道:“一卷是前朝的摹本,一卷是本寺僧侣的心得,两者结合学,会更容易些”。

“妮子,记着督促馨莹,不可落下功课”,卓琬凝轻翻书卷,

随口道:“那妮子我可督促不来,还的指望方丈师傅了”。

老方丈滞了一瞬,正欲开口,里屋传来窸窣的声音。

门帘被摆在一旁,一个睡眼朦胧的小姑娘,打着哈欠走了出来,正是卓馨莹。

她瞥了一眼老方丈,伸着懒腰道:“老头儿,大早上不在前院诵经讲佛,跑来打扰本姑娘的好梦,哼!”。

卓琬凝瞪了馨莹一眼,严声道:“让你罚跪,你偷懒睡觉,在方丈师傅面前没大没小,我看你是好了伤疤忘了疼”。

说着,卓琬凝一边撸袖子一边找扫把,看到姊姊动真格的。

馨莹赶忙往老方丈身边躲,边躲边喊师傅救我。

老方丈呵呵一笑,轻轻用手指在馨莹头上一敲,道:“小妮子,就知道惹你姐姐生气,昨晚又偷偷跑去哪里”。

馨莹捂着头,苦着脸,嘟嘴道:“小和尚告我状了,是不是,肯定是他,年纪不大,告密一个顶俩“。

“哼,我偏不说昨晚去了哪里”。

瞧着馨莹愤愤不平的样子,琬凝没好气道:“你个小妮子,你还有理了,不说自己的不是,还数落别人,看我不收拾你”。

见二人又起执拗,老方丈心叹道:这对活宝,如若没有那场波澜该多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